對信徒一家的人行善
1.你留意到小組裏弟兄姊妹在靈性和身體上的需要嗎?你有考慮過你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嗎?你有能力設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嗎?(箴3:27)抑或你通常將這些事交給别人照料?
2.具備資格的弟兄意識到别人的需要,並且設法在錯誤傾向使人在靈性上陷入困難之前便予以協助;這樣行是多麽好的事。對一個明智的人來説,來自聖經的一項仁慈提醒時常便足以使他們幡然悔悟了。
我們可以怎樣行
3.有些具備屬靈資格的弟兄對王國聚會所有些青年人,特别是一些並非來自認識真理的家庭的青年人,表現慈父般的關懷;藉此他們幫助這些青年人避免少年所時常經歷的難題。這樣行遠好過等到别人遭遇難題之後才幫助他們應付。
4.保羅在加拉太書6:2寫道:“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保羅提及“基督的律法”,這使我們想起耶穌在約翰福音13:34,35所説的話,指出他的門徒會彼此相愛。若是可能,幫助小組中的弟兄減輕他們的負擔會對他們有莫大的鼓勵。
5.我們每個人最好個别地用幾分鐘想想,我們知道在自己的小組,或者在自己的研經班中,有些甚麽人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嗎?我們有上門探訪他們,或邀請他們探訪我們嗎?一位環務監督探訪一個有相當時間沒有參加傳道工作的姊妹,他發覺這位姊妹其實想出來傳道,但祇是需要協助而已。她獲得所需的協助,結果在該週便參加傳道工作。你可以想像她多麽高興有人關心她,甚至在該週較後的時候邀請她吃一頓飯。
甚至些少努力也有所幫助
6.我們能够予人多少幫助其實並不重要,反之,真正重要的乃是我們對人表現關懷。一張問候咭,一次探訪,一個邀請,打一個電話,或者在電話上與别人分享當日的經文,在對方的身體或靈性需要方面予以援手——這一切都對人有所幫助。
7.有些姊妹發覺她們有時可以為别人看顧小孩,使别人可以出外傳道。有些則不怕麻煩地前往帶别人參加聚會或出外傳道。有些人能够探訪病了或入院留醫的人。當這樣行時,要留下一些富於鼓勵的東西與别人分享——一個經驗或一個聖經思想,例如詩篇55:22或41:3。這樣的思想可以強化别人的信心。再者,我們人人都可以為别人代禱,特别是我們察覺到别人有難題,但卻不知道我們能够給予甚麽幫助的話。
8.早期基督徒在慷慨好客方面所立的榜樣是值得我們效法的。這可以強化我們的信心和加強彼此之間友愛的聯繫。保羅強調這種美好的品質,説:“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衆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