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復臨對你有什麼意義?
他在什麼時候及怎樣來臨?為什麼你應該關心這件事?
今日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很少想及基督的復臨。關於這個事物制度的結束和基督的第二次臨在(亦稱為派露西亞或第二次來臨)的聖經道理均受到普遍的忽視。那些真正相信這些聖經道理的人則常常被視為宗教狂熱者或極端主義者。但這其實是個嚴重的錯誤,因為基督的復臨是對你和今日活在地上的其他所有人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耶穌基督曾多次說他會復臨。(路加福音18:8;約翰福音14:2,3)他不但直接說,還用比喻說明這件事。(馬太福音25:1-30;路加福音19:11-27)基督復臨的希望在基督的早期門徒心中是很強烈和受到重視的。事實上,據託利所寫的《聖經的教訓》一書指出,基督的復臨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裡被提及過318次。特別是使徒保羅曾三番四覆地提及基督的再來,例如他在希伯來書9:28寫道:「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
此外,我們若明白耶穌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來臨或臨在的目的,我們便可以看出他的第二次臨在是必然會在他第一次來臨之後發生的。猶如黑夜必然隨著白晝一般。我們可以說耶穌在第一次臨在時買下了一個貴重的產業。藉著採取忠心的行徑和犧牲自己耶穌買下了全人類的生命權和上帝王國的統治權。在第二次臨在時,他承受了上帝的王國,並將生命和王國的幸福賜給他所買下的人類。——馬太福音13:44-46;約翰福音6:51;哥林多前書7:23。
他來臨的時間
有許多近代的神學家說他們並不關心基督來臨的時間。可是耶穌的使徒卻很關心這件事。他們問他:「你的臨在和事物制度的結束有什麼徵象呢?」(《新世》)正如馬太福音24,25章,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所載,耶穌舉出很多件事。其中一部份是:「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日]才來到。」——馬太福音24:7-14。
我們若想想過去五十年來所發生的世事,我們不得不承認耶穌的話特別自1914年以來獲得了驚人的應驗。a使徒保羅亦指出在「末世」由於世人變成極端自私、暴亂和不敬虔,因此「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提摩太後書3:1-5。
保羅的話無疑在我們的日子獲得了應驗。關於這「末世」使徒彼得寫道:「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裡呢?』」由此可見基督的臨在和「末世」是在同一個時期。——彼得後書3:3,4。
但是你可能問,基督若已復臨,他在那裡呢?有任何人見過他嗎?他究竟回到誰那裡呢?
基督怎樣復臨?
一般期待基督復臨的人通常期望以肉眼見到他從空中降臨;這無疑可以解釋為什麼今日許多人對基督的復臨均一笑置之。可是,基督可能已經復臨,但卻隱形地臨在嗎?這其實正是聖經的主張。
有一次耶穌論及自己說:「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翰福音6:51)他為了世人的生命犧牲了自己屬肉體的生命之後,他便不可以將其取回了。因此,我們讀到:「因基督也會一次為罪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復活後的耶穌是一個擁有大能的隱形靈體,「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他。——彼得前書3:18;提摩太前書6:16。
由於知道自己不久便會變成一個靈體,耶穌在被出賣的那夜告訴他的使徒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約翰福音14:19)在此之後只有他親近的門徒才看見他,正如彼得對哥尼流說:「第三日上帝叫他復活顯現出來。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上帝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所以你不能期望用你的肉眼看見耶穌復臨。——使徒行傳10:40,41。
但是也許你會問,使徒多馬豈不是看見和摸過耶穌肋旁和手上的傷痕而證明耶穌是以他死時的同一身體被復活嗎?這件事應作怎樣的解釋呢?——約翰福音20:26-28。
聖經表明隱形的屬靈生物有時曾披上屬人的身體,以往有許多天使曾這樣行,而這便是耶穌在復活後所行的事。由於這緣故,耶穌復活之後門徒屢次在起初不認得他,而且他能夠穿牆進入他十一個使徒聚集的房間裡,雖然當時門關緊了。——路加福音24:15-35;約翰福音20:11-20;21:1-4。
但是現在你或者會問,那麼我們又怎樣解釋啟示錄1:7的話呢?這節經文說:「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聖經曾談及兩種不同的看見。例如有一次耶穌說他的宗教反對者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馬太福音15:14)顯然耶穌的意思不是說他們實際瞎了眼或他們的肉眼瞎了,反之是說他們在了解力方面好像瞎了一樣。
所以當你讀到『眾目會看見耶穌』時,你可以確定這裡所指的是象徵性的看見,因為上帝的道本身是不會自相矛盾的。是的,終有一日,當基督向惡人執行刑罰時,地上所有的人便會看出他的臨在了。——帖撒羅尼迦後書1:6-10。
這就是啟示錄1:7的合理解釋。你若想想在同一個時候使全地的人均看見一個屬人的身體在空中會是多麼大的一個難題,你便可以更體會到這點。同時也想想地球時刻都有一半是在黑暗中的。慨然這段話出自啟示錄——一本充滿象徵性的文字的書——這件事實也表明這裡所用的是象徵性的文字。啟示錄1:1。
他在那裡?
那麼你應該以為耶穌正隱形地臨在於地球的大氣中嗎?當聖經說到耶穌復臨時,這完全不是說他必須離開他在天上的居所而實際來到地上。
身為一個擁有大能的靈體和『上帝本體的真正代表,』基督只須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地上便行了。(希伯來書1:3)例如聖經時常說上帝下到地上來察看世人,例如在巴別塔被建造時及後來他留意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所行的惡事。我們同時讀到他『探訪』或「眷顧」他的子民以色列人而留意到他們在埃及奴役下的苦況。——創世記11:5-7;18:21;出埃及記2:25;3:8,16;4:31。
但是你認為耶和華上帝必須實際離開他在天上的寶座才能察看地上的情形或採取行動嗎?絕不!反之,他只是留意到地上的事,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地上來而已。所以當我們讀到上帝「[探訪]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名下」時,這只是意味到他將注意力轉移到外邦人身上而已。因此我們讀到以下各種不同的譯法:(根據《美國譯本》)「上帝當初表現興趣。」有些譯本則使用「關懷」(Mo),「眷顧」(knox)或如《新世界譯本》所說:「當初上帝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外邦人身上,從他們中間選取一群百姓歸於他的名下。」——使徒行傳15:14。
所以在這種意義上,基督的第二次來臨或臨在可說是已經發生了,雖然他其實住在天上。他已在上帝所訂的時間藉著把注意力轉移到地球的事務之上而復臨,正如耶和華在預言中向他指出:「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詩篇110:1。
他來到誰那裡?
現在也許你想知道,耶穌復臨之後,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誰或什麼之上呢?他將注意力轉移到屬地的事之上,因為在十九個世紀之前他離開了地上而留下他的門徒在這裡。
所以他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他的忠心門徒身上,指引他們在地上進行一項收割的工作。正如耶穌在他的撒種比喻中指出,他自己是撒種的人,在公元第一世紀他第一次臨在時開始撒下種子;然後在這個事物制度結束時,他會藉著天使從事一項收割的工作。(馬太福音13:36-43)這件工作是與他的復臨應許一致的,因為他答應將他的門徒接到他那裡去。——約翰福音14:2,3。
根據聖經的先摸,例如耶穌在被膏立為王三年半之後清潔聖殿,我們有理由相信耶穌在登基為王三年半之後,即在1918年,從天上將注意力轉到地上而開始審判他那些構成屬靈聖殿的忠心門徒。在那時他獎賞那些在死中沉睡的門徒使他們復活獲得屬天的榮耀。正如使徒保羅預言,當基督復臨時,「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撒羅尼迦前書4:16;馬太福音21:12-17。
他同時來審判其餘的活人:「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馬太福音25:31,32)在此之後他會將一切在紀念墓的死者,包括義人和不義的人,呼喚出來而在他的千年統治期間審判他們。——約翰福音5:28,29;使徒行傳24:15;啟示錄20:1-6。
它對你的意義
特別鑑於基督在目前所主持的審判工作,他的復臨對你和其他所有現今活著的人具有很大的意義。正如耶穌接著指出,今日所有的人均根據他們對基督的弟兄,耶穌基督的受膏門徒——他們仍有一群「餘民」留在地上——所懷的態度和所採取的行徑而受審。這些受膏門徒和他們許多獻了身的同伴正一同致力於應驗耶穌的預言:「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居住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新世》。
耶穌的受膏門徒是他的使者和代表。(哥林多後書5:20)所以人怎樣待他們就等於怎樣待他。(使徒行傳9:5)人若以仁慈待基督的門徒,與他們採取同一的立場,那就等於將這些事做在耶穌身上,正如他在比喻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既然這種將「綿羊」和「山羊」分別開來的工作正在耶穌基督的指揮之下進行,他的復臨——將注意力轉移到地球的事務之上——對地上所有的人均具最大的重要性和意義。你和現在所有活著的人的命運均由你們對基督的門徒所採取的行動而決定。你絕沒有中間路線可走,因為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向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馬太福音12:30。
幫助你及其他所有愛上帝的人採取能夠贏得法官耶穌基督嘉許的行徑乃是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的工作及你現在所讀的雜誌的主要目的之一。你若採取立場擁護基督耶穌及與他的門徒合作,你亦可以有希望聽到他對你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馬太福音25:34。
[腳注]
a 詳情請參閱《儆醒!》1969年四月八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