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4 3/1 156-158頁
  • 表現「智慧的溫柔」的勸告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表現「智慧的溫柔」的勸告者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明智者的勸告受溫和的精神所指引
  •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 「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 要穿上温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你的勸告「讓人内心歡暢」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2年(研讀版)
  • 善於提出勸告的人——造福弟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予人勸告者所負的責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守》74 3/1 156-158頁

表現「智慧的溫柔」的勸告者

一個基督徒小組若有睿智和富於了解的人在其中,小組必然會得益不淺。因為「上帝的家」與一個小家庭無異——「[家庭]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以弗所書2:19;箴言24:3,4。

作基督徒長老的人有權利向弟兄提出來自上帝的道的勸告。長老可以怎樣在予人勸告時表現智慧和了解呢?門徒雅各回答說:「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憑著智慧的謙卑」,《美國譯本》;「憑著適合智慧的謙遜」,《新英文聖經》]顯出他的善行來。」這種溫柔來自對上帝的智慧懷有深深的尊重和體會,並且謙卑地意識自己能力的有限。這種謙卑的態度可以保護勸告者不致犯嚴重的錯誤,同時也使勸告的效力大增。——雅各書3:13,17。

明智者的勸告受溫和的精神所指引

有時一個人可能向一位長老請教,或甚至向不同的長老請教,而目的只是想有人向他提出他希望聽到的答案——不一定是符合聖經原則的正確答案。這種作法與兒童利用父母的意見不同佔便宜頗相似。有時長老會先問問向之請教的人他是否曾與其他長老討論過以及他們向他提出什麼勸告。由於謙卑,他不會貿然提出不同的勸告,特別是他尚未有機會與另一位長老討論過的話。

溫和的品質不容許人苛刻粗暴或率直到不必要的程度。可是長老必須留意不要因為私人的友誼或想取悅別人就故意提出些志在討好別人的勸告而非來自上帝的道的率直忠告。(箴言24:25,26)我們絕不能為了贏得別人好感而削弱上帝的道的力量或忽視上帝的原則以圖安慰別人的良心。既然這樣行只會使別人的生命陷入危險之中,這會帶來什麼好處呢?這有如暗嫩的堂兄弟向他提出的勸告一般。他的勸告使暗嫩得以暫時如願以償,但結果卻賠上自己的性命。——撒母耳記下13:1-19,28,29。

我們不應該只求贏得弟兄的歡心,反之我們必須忠實地傳講上帝的道。(提摩太後書4:1-4)要效法保羅的榜樣,他『從不避諱將上帝的旨意傳給他的弟兄。』這樣你才可以在上帝面前對別人的血保持清白。(使徒行傳20:26,27)一個勸告者若具有「智慧的謙卑」,他就會對上帝表現真正的敬畏,向人提出公義的勸告,若有必要的話甚至予以責備。他若這樣行,到頭來他會贏得弟兄的賞識過於他若曲意逢迎他們。——箴言28:23。

長老雖然不會在需要提出勸告時噤口不言,他們同時會謙卑地意識到他們不能代別人作決定。聖經若有明確的訓示,他們也可以提出明確肯定的勸告。但有許多事卻是必須由個人的良心和判斷力去決定做或不做的。長老若代別人作決定就必須對所生的後果負責了。若有任何惡果產生,他就必須分擔罪咎。——加拉太書6:5;羅馬書14:5,12。

時常長老只需對一位基督徒同工提出若干問題,幫助後者考慮事情的利弊以及他可以採取的其他途徑的可能後果,這便足以幫助後者作出個人的決定了。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長老有時可能不知道別人向他提出的某個問題的答案。或者他不很肯定怎樣將聖經原則應用於某件事上。他應該怎樣行呢?

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由於害怕在發問者面前『失面子』而勉強作答。但這就不是表現『智慧的溫和或謙卑』了。驕傲會導致羞恥,謙遜卻是智慧的表現。(箴言11:2)箴言21:23勸告我們說:「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坦白承認自己不知道遠勝過提出錯誤的答案,結果造成惱人的難題。不錯,「靜默有時,言語有時」發言的適當時候是在你有機會尋得正確答案之後。——傳道書3:7。

其實有些問題最好是不予回答的。這些問題也許純屬猜測性質而與實際的情況或難題無關。這些問題時常「毫無用處」,「只能激起空論,無補於上帝在信仰裡所有的安排」;不錯,這些只是「虛妄的談論」。(提摩太前書1:4-7;提摩太後書2:14,《新修》)即使發問者是頗為堅持審慎的長老卻可能決定置身事外。——箴言12:8;17:27。

「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在面對困難的問題或棘手的難題時,禱告及作個人的研究是必需的。可是明智的人會同時記得,「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言15:22)與別人商議可以集思廣益。(箴言13:10)這可以幫助人獲得一種較平衡的觀點。再者,如果有人為了一件嚴重的事向長老請教,後者邀請另一位長老參與討論可以防止他後來被人誤引和誤傳。(申命記19:15;請參考士師記12:1-3)即使你邀請另一位長老與你一同考慮某個人提出的問題,這人並沒有理由覺得自己受到「審訊」。反之,他若首先向你請教,你可以謙卑地承認你認為自己可以從另一位長老的協助得益。

小組裡某些長老是司法委員會的成員,可是這並不意味到他們在需要作困難決定時不可以向別人求助。他們可以向其他長老請教;雖然最後決定則由他們自己去作。頗有趣地,猶太的《密殊拿經》說以色列鄉村法庭的法官人數隨案件的嚴重程度而異。——一見《助人明白聖經的工具》,385頁。

「謀士眾多」的確有其價值。可是僅是人多並不能保證所作的決定必然正確。大多數人也可能是錯的。作正確決定的主要因素乃是聖經和上帝的聖靈。人若具有真正「智慧的溫柔」就必然會虛懷若谷地接受這兩件東西的指引。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