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的阿,夜裏如何?”守望台1981年 | 1月1日
-
-
“守望的阿,夜裏如何?”
“守望的阿,夜裏如何?守望的説,早晨將到,黑夜也來。”——以賽亞書21:11,12。
1.比喻地説來,世界現正經歷甚麽?關於這個事物制度,我們有任何懷持樂觀的理由嗎?
世界正經歷一個“黑夜”!現在這個比喻性的黑夜中最黑暗的時刻已臨近了。至於黎明來到時事態會如何,這要等到將來才能知曉。現在使人類越來越深感不安的是,人類的事務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均日益惡化。世界歷史表明這項發展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政客、教士、社會領袖和經濟學家可能認為他們見到曙光初現而試圖予人一點鼓勵。但其實我們並無任何真正理由對這個搖搖欲墜的事物制度懷持樂觀。
2.甚麽證明“黑夜”的來臨早已為人所預見?關於“白晝”將臨的信息怎樣向公衆發出?
2 這個“黑夜”的來臨在幾十年前已為人所預見。現有關於過去一個世紀的記錄足以證明這點。當時也有人預見到人類歷史上最光明的“日子”行將來臨。這些人以口頭的話語和印刷的書刊向大衆發出通知。
3.甚麽至今仍然發行的雜誌足以證明這件事?為甚麽這本雜誌的名字與其使命十分吻合?
3 現在一份銷數達數百萬,以幾十種文字印行的雜誌可以為這件事作見證。這本雜誌在1879年七月初次發行時稱為《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創刊期只有八頁,每頁較現在雜誌的面積為大。這本雜誌有一項合時的使命要執行。這項使命從雜誌的名字含有“守望台”一詞顯示出來。因此很適當地,當時在雜誌的名字之下印有一句意義重大,來自地上最古老的書的話。這句話説:“守望的阿,夜裏如何?”“早晨將到。”這句話引自聖經中以賽亞書第二十一章第十一、十二節的預言。在聖經時代,守望者站在一個設防的城市城牆的守望台上。這個居高臨下的位置十分宜於瞭望之用。這本雜誌的出版者打算成為一個守望者階級。出版者希望通過雜誌的篇幅回答“守望的阿,夜裏如何?”這個問題。這個富於挑戰性的問題繼續在雜誌的首頁上出現,直至1938年十二月十五日刊為止。
4.由於在1870年代所發生的甚麽重要事件,《守望台》雜誌在一個充滿不祥凶兆的時候出版?
4 《守望台》雜誌在1879年七月一日面世時只印了6,000本;當時的世界情勢顯示出不祥的凶兆。1870年的德、法戰爭結束之後,第二個德意志帝國在戰後産生。在大英帝國和敵對的德意志帝國之間行將形成一場軍備競爭。在1878年,列國舉行了柏林會議以求解決所謂的東方問題;會議旨在將土耳其帝國由歐洲各大帝國,特别是英國和俄國,加以瓜分。未來各國之間的戰爭正在醖釀中!
5.因此當時是作怎樣的查考的適當時機?很適當地,在1895年一月一日,《守望台》雜誌在封面上刊出甚麽?
5 當時的確是查考聖經的預言,看看它們對於世界事件的意義及其後果有甚麽指示的大好時期。很適當地,《守望台》雜誌在1895年一月一日將封面的設計改為在一個波濤洶湧的海邊的一個守望台。此外,在這個新設計的封面的底部,雜誌以斜體字刊出以下根據路加福音21:25-31的話:“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騷動不安、深感不滿的人類)的響聲,就慌慌不定;天勢(教會的勢力)都要震動,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社會)的事,就慌慌不定。……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也該曉得上帝的國近了。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5-28-31。”
6.為甚麽對“守望者”階級來説,進入二十世紀會為他們帶來一段充滿刺激的時期?
6 西班牙和美國在1898年發生戰爭,結果西班牙帝國遭受損失。波爾戰爭在1899年於南非洲爆發,結果大英帝國得勝。國際間的軍備競爭加緊進行。飛機發明之後,這使空中的戰爭成為可能。當時成功形式的潛水艇已被人發明及在戰爭中使用。因此看來二十世紀會成為一段充滿刺激的時期,使“守望者”階級能够向焦急的求問者提出報告。特别是鑒於“守望者”階級期望“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秋季結束,這令人更感興奮。——路加福音21:24。
為何向“守望者”探詢?
7.正如問題的下文表明,向“守望者”提出的詢問出現在怎樣的背景中?
7 在以賽亞書21:11向“守望者”提出的問題出現於一個充滿戰爭氣息的背景中。問題的下文説:“論亞拉伯[沙漠平原,《新世》]的默示:底但結伴的客旅阿,你們必在亞拉伯的樹林中住宿。提瑪地的區民拿水來,送給口渴的,拿餅來迎接逃避的。因為他們逃避刀劍,和出了鞘的刀,並上了弦的弓與刀兵的重災。主[耶和華]對我這樣説:‘一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數,基達的一切榮耀必歸於無有。弓箭手所餘剩的,就是基達人的勇士,必然稀少,因為這是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説的。’”——以賽亞書21:13-17。
8.出現在詢問者和守望者之間的對話之前的經文也充滿甚麽氣息?詢問者來自甚麽地區?
8 同樣地,在探詢者與守望者之間的對話以前發出的“默示”亦充滿戰爭氣息。因此探詢者有理由表示關心。探詢者位於甚麽地方呢?看來在一個世界征服者的進攻路線上。以賽亞書21:11説:“論度瑪的默示:有人聲從西珥呼問我説:‘守望的阿,夜裏如何?守望的阿,夜裏如何?’”
9.(甲)默示所論及的地方的名字含有甚麽意思?這名字怎樣對其十分適用?(乙)雅各的孿生長兄以東怎樣與西珥發生密切關係?
9 默示所論及的地方稱為度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沉寂”。看來這個名字含有預言性,預示這個地方將會陷入沉寂之中。這個名字並不一定是説荒涼和死亡所帶來的沉寂已經臨到該地。至於度瑪的位置,這從有人聲從西珥向守望者呼問一事顯示出來。這個地方與以土買,即以東的地區,有關。可能由於這緣故,希臘文的《七十人譯本》在這裏談及以土買而非度瑪。以東是雅各的孿生哥哥以掃的綽號。以東地方的人一直與雅各的國家(或以色列的國家)為敵。
10.為甚麽以東或以掃的後代對他們的弟兄國家懷恨在心,並且對後者於公元前607年所遭受的災禍表示幸災樂禍?
10 雅各的孿生長兄名叫以掃,意即“多毛”,因為他生下來時遍體有毛。西珥這個名字的意思也是“多毛或毛髮蓬鬆”,但是該地之稱為西珥並非由於以掃的緣故。以掃的後代征服了原本的居民而奪得西珥地區。以掃(或以東)由於甘願將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而聞名。雅各的上帝耶和華承認這項交易,遂將他的祝福賜給買得長子名分的雅各。由於這緣故,以掃對雅各懷恨在心。因此,當巴比倫人在公元前607年摧毁耶路撒冷時,以掃的後人,以東人,對於臨到他們的弟兄國家以色列之上的可怕災難表示幸災樂禍並不令人感覺意外。這場國家災難以及生還的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去,發生於以賽亞寫下關於守望者的預言之後的世紀中。
11.求問者所得的答案來自何處?因此,以賽亞代表今日的甚麽?
11 可是,從以東人的西珥發出的人聲向之求問的守望者又在那裏呢?論及求問者和守望者的預言是由以賽亞發出的,當時他在仍然自由的以色列國中。因此,守望者的回答來自以色列國,無論當以賽亞的預言獲得應驗時以色列人在甚麽地方。當以賽亞發出這個預言時,他代表奉上帝之名向求問者提出正確答案的守望者。以賽亞和他的兒女是上帝所嘉許的。因此很適當地,以賽亞預表今日的“守望者”階級,亦即享有屬天産業的屬靈以色列人的餘民。這些便是獲得啟迪而能够了解今日黑暗的世界情勢的人。
12.(甲)在1879年,誰自告奮勇成為較大的“守望者”階級的一個守望者群體?(乙)他們對當時發生的問題所提出的答案必須來自何處?這答案的大意是甚麽?
12 在1879年,《守望台》雜誌的編者和他的同工是獻了身,受了浸的基督徒。他們將自己貢獻出來作為他們那受靈所膏的基督徒弟兄的守望者群體。所有這些基督徒一同形成一個更大的“守望者”階級。他們無法規避當時發生的問題,“守望的阿,夜裏如何?”他們所能提出的唯一可靠的答案乃是上帝所感示的道置於古代守望者口中的答案。這個答案的大意是,“早晨將到,黑夜也來。”(以賽亞書21:12)不錯,根據耶和華上帝所顯示的前途,一段較光明的時期——“早晨”——必須來臨。這會帶來耶和華所立的彌賽亞,他那得了榮耀的愛子耶穌,的千年統治。但是在此之前,世界災難的“黑夜”必須先來臨!
13.(甲)在1886年開始發行的《聖經的研討》叢書稱為甚麽?為甚麽?(乙)為甚麽西珥的求問者對當時臨到該地的“黑夜”十分關心?
13 無疑由於上帝應許“早晨”將到而為人帶來基督的千年統治,《守望台》的編者在1886年開始出版的《聖經的研討》叢書稱為《千禧年的黎明》。這些書在書名之下引用箴言4:18的經文:“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但西珥的求問者所關心的乃是“黑夜”。在以賽亞先知的日子,臨到以東人的西珥地的“黑夜”注定會加深。因為這個地方會受一個新的世界霸權所征服,而這個世界霸權所認可的並非西珥山的以東人而是他們的弟兄國家以色列。
14.對於與普世的“黑夜”有關的問題,今日誰持有正確的答案?他們不許人提出進一步的詢問嗎?
14 今日,在《守望台》雜誌面世之後超過一個世紀,世上一般尋求光明的人繼續提出這個緊急的問題,“夜裏如何?”唯獨“守望者”階級才持有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個階級毫不猶豫地向人提出正確的答案,來自聖經的答案。這個階級歡迎所有人向之求問,正如在以賽亞的預言中,守望者接着説:“你們若要問,就可以問,可以回頭再來!”——以賽亞書21:12。
15.既然《守望台》雜誌歡迎别人作進一步的查詢,這本雜誌一直保持甚麽狀況?它一直毫無間斷地發出關於“黑夜”的甚麽信息?
15 由於這緣故,《守望台》雜誌繼續出版直至如今。猶之乎一個實際的守望者必須在崗位上時刻保持警醒,《守望台》雜誌也保持警醒;這本雜誌自從1879年七月創刊以來從沒有脱過期。雖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守望者”階級受到普世的逼迫,《守望台》雜誌仍然照舊發行。這本雜誌向人報導“黑夜”的進度,毫不畏懼地宣佈黑夜將會在聖經預言稱之為哈米吉多頓的‘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中達到最黑暗的顛峰。這樣,受膏的“守望者”階級繼續履行任務向人“[宣]告……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啟示錄16:14-16;以賽亞書61:1,2。
設立守望者之後所發出的宣告
16.為甚麽“守望者”必須有勇氣才能將上帝放在他口中的“默示”廣播出去?為甚麽這項宣佈對我們今日的人並非沒有切身關係?
16 上帝的“守望者”必須有勇氣和忠於職守才能繼續將上帝放在他口中的信息向所有聽見的人廣播出去。對直至當時為止地上勢力最強大的世界霸權來説,這項宣告不是個有利的信息而是一個不利的信息。但是對守望者所隸屬的民族以色列人來説,這表示在古代那些震撼世界的事件發生之際,他們會得到好處。若不是由於這不利的宣告所提及的事在我們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世紀在全世界獲得大規模的最後應驗,這件事就對我們現代的人沒有甚麽切身關係了。因此我們必定會受到這些事所影響,正如以賽亞在古代受到影響一般。
17,18.“海旁曠野”這句話是指甚麽而言?甚麽強國曾從這個區域施行統治?
17 上帝感示以賽亞發出的信息在起頭所説的話便令人深感不安:“論海旁曠野的默示:有仇敵從曠野,從可怕之地而來,好像南方的旋風,猛然掃過。”——以賽亞書21:1
18 “海旁曠野”這句話所指的地點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世界重要性。這個地方便是由幼發拉底河(伯拉河)和底格里斯河(希底結河)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帶;聖經裏關於第一個男子亞當被造的記載曾提及過這兩條河。(創世記2:14)曾一度兩條河分開地注入今日稱為波斯灣的海中,兩條河在河口頗為接近。在水漲的時候,河水會溢過兩岸,以致兩河之間的平原變成有如一個荒涼的海,彷彿“海旁曠野”一般。整個地區會成為好像沼澤一般的濕地。在以賽亞先知的日子,聖經歷史的第二個世界霸權亞述統治這個地區。在接着的世紀中,一個甚至更強大的世界霸權,第三個世界霸權,繼之興起。
19.第三個世界霸權會將甚麽帶到以賽亞的百姓身上?今日甚麽人特别關心這件事?
19 行將興起的第三個世界霸權會為以賽亞的百姓帶來很大憂傷。很自然地,這個世界霸權的遭遇使身為守望者的以賽亞本人深感興趣,同時也與任何在整個“論海旁曠野的默示”獲得應驗時作守望者的人有切身關係。由於這緣故,預言在今日所獲得的最後應驗使今日的“守望者”階級以及一切向“守望者”階級求問而受其指引的人深感興趣。
20.聖經把將臨的災禍的成因比作甚麽?預言説毁滅的風暴來自何處?
20 一件像“南方的旋風”一樣威力無可抗拒的東西正在地平線上呈現。這樣的暴風非常猛烈而能够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暴風途中的人為事物均有被摧毁的危險。聖經説這場災難“從曠野,從可怕之地而來,”由此可見,將臨的災難是多麽可怖。(以賽亞書21:1)當時以賽亞先知像氣象局的職員一般掛起警告訊號以通知住在暴風途中的人作妥準備。
21.在我們這個世紀,警告的訊號由誰將其舉起?特别是誰由於接獲通知而必須對這件事負責?
21 與此類似地,特别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結束以來,“守望者”階級已掛起了警告訊號。在這段危險時期中,“守望者”階級在世界各地受到猛烈的迫害,可是《守望台》雜誌卻得以渡過這場威脅其生存的風暴。“守望者”及其工具,《守望台》雜誌,得以存留下來,進一步向人發出一個在普世各地均為人聽見的警告。世上的人,特别是他們的領袖,已獲得了通知。他們都必須對此負責!
22.怎樣的宣布不久便會被人大聲喊出?屆時一“大群人”會由於甚麽緣故而得福?
22 不久“守望者”階級便會大聲喊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宣布。當這個宣布出人意料地發出時,迅速聽從警告訊號的“大群人”有福了。——啟示錄7:9-15。
[第8,9頁的附欄或地圖]
“黑夜”不久便會在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中達到最黑暗的顛峰
以色列國中站在守望台上的守望者預表屬靈的以色列中受到啟迪的守望者階級。身為耶和華現代的見證人,這些人正向人宣告基督千年統治的“早晨”將會在世界苦難的“黑夜”過去之後來臨
宗教的度瑪呼問説,“守望的阿,夜裏如何?”它將會陷入沉寂之中
“悽慘的異象”顯示巴比倫的傾倒,這影射大巴比倫在1919年的屬靈傾倒以及這個偽宗教世界帝國在哈米吉多頓的前夕遭受最後的毁滅
瑪代的大利烏預表耶和華上帝
波斯的古列預表上帝的愛子,基督耶穌
上帝不利的“默示”向“海旁曠野”發出,這個曠野相繼受亞述和巴比倫所統治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瑪代
波斯
以攔
巴比倫國
巴比倫
以東
度瑪
以色列
耶路撒冷
大海
[第8頁的圖片]
1879《守望台》
1895《守望台》
1938《守望台》
-
-
教皇的衣飾守望台1981年 | 1月1日
-
-
教皇的衣飾
雖然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及前任教皇都聲稱他們跟從一位低微的漁夫的腳蹤,但他們的衣飾卻完全不像個漁夫。紐約的‘美國服飾基金會’最近判定若望保祿是‘1979年服飾最佳的國家元首’。倫敦《每日郵報》曾對教皇各類衣飾的價值作了一項估計。結果透露他的五套便服、三套禮服和五套在主持崇拜儀式時所穿的禮服共值6,245英鎊(14,350美元)。這份報紙也留意到他“那對令人聯想起漁夫使徒伯多祿的紅鞋,也值115英鎊[26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