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時要打動人心
1,2.(甲)我們必須怎樣行才能幫助别人對耶和華和他的標準養成深刻的體會?(乙)為甚麽所需的並非僅是腦袋的知識?
雖然你能够迅速地建成一間木屋,你卻無法在一夕之間築成一間宮殿。使人作門徒方面的情形也一樣。幫助别人對耶和華和他的標準養成深刻的體會絶不是輕易的事。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和技巧才能産生這樣的“宮殿”。
2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並非僅是灌輸知識便够了。正如箴言3:1説:“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我們必須教導學生認識聖經的教訓,但至此尚未足。我們必須將聖經的真理深印在學生的心裏。不錯,我們若要使所教的人養成各種防火的品質,幫助他們與耶和華上帝締結鞏固的關係,就必須打動他們的心才行。
3.(甲)為甚麽“教導的藝術”與我們是否能打動人心一事有很大關係?(乙)當我們考慮一些切合實際的提議之際,你應當想到將其應用在誰身上?
3 顯然,這樣説比行起來容易得多。為了打動人心,我們必須不但具有適當的建築材料,同時也需要運用“教導的藝術”。(提摩太後書4:2,《新世》)僅是將真理告訴學生是不够的。反之,“教導的藝術”包括幫助他們根據所學得的知識去思索和推理。能够促成靈性增長的主要因素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機靈或所用的方法;反之最重要的是上帝的祝福。(哥林多前書3:5,6)可是,有幾個提議可以幫助我們打動别人的心。當我們考慮這些要點時,要記得你所教導的人——你的聖經學生和兒女。
立下正當榜樣
4.(甲)使耶穌在打動人心方面特别有效的因素之一是甚麽?(乙)為甚麽在教導别人時立下正當的榜樣十分重要?
4 關於怎樣打動别人的心,有甚麽榜樣比耶穌基督本人所立的更佳呢?為甚麽耶穌在打動人心方面如此有效?一個理由是,耶穌將所傳的道理付諸實行,由此立下一個極優良的榜樣供門徒效法。(約翰福音13:15;彼得前書2:21)因此,第一個提議是:立下正當的榜樣。我們若想幫助别人養成耐久的基督徒品德,我們自己具有同一的品德豈不是很合乎邏輯嗎?正如耶穌指出:“每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學生均會像教師一樣。”——路加福音6:40,英文《新伯克萊譯本》。
5.聖經怎樣表明立下正當的榜樣與打動人心之間的關係?
5 聖經屢次表明立下正當榜樣和打動人心之間的密切關係。例如申命記6:4-6表示,對耶和華的愛必須“在[父母]心上”,然後你才能够將其灌輸到兒女心裏。(箴言20:7)在另一方面,耶穌譴責他當日偽善的法利賽人,因為他們“只會説而不去作”。既然如此,人民變成“心思遲鈍”又何足怪呢?——馬太福音23:3;13:13-15,《新譯》。
6.為甚麽你言行一致十分重要?(羅馬書2:21-23)
6 因此,你必須言行一致才行。例如,你若希望幫助學生或兒女養成對耶和華的愛戴而渴望取悦他,他們豈不應當能够看見你藉着禱告和言行表明你自己具有這樣的愛心和熱望嗎?你若希望幫助學生堅守聖經的原則,他們豈不應當首先見到你在言行方面並沒有試圖規避這些原則嗎?我們所教導的人,特别是兒女,時常留意我們的行為過於我們的言談。别人若見到我們在生活上與所提倡的教訓一致,我們就會更有能力打動他們的心。
提出問題
7,8.(甲)至頗大程度,我們在打動人心方面的成功有賴於甚麽?乙)為甚麽問題對於打動人心有很大幫助?
7 第二個提議是運用問題;這是使耶穌基督成為如此有效的教師的另一個因素。耶穌十分善於幫助人思想和推理。(馬太福音17:24-27)至很大程度,在打動你所教導的人的心方面,你的成功有賴於使用問題。為甚麽呢?
8 首先,藉着提出問題,你能够決定學生是否真正明白他所學習的資料。老實説,他若不明白和接受資料,資料又怎可能在他的心裏生根呢?(路加福音8:15)第二,若要打動人心,知道人的心裏懷有甚麽想法無疑大有幫助。先入為主的成見和謬誤的宗教思想可能已根深蒂固。既然我們無法看透别人的心,我們需要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用自己的話將心裏的感覺表達出來。請考慮幾個例證。
9,10.試舉例説明有效地運用觀點性的問題。
9 假設你正與學生討論《你能够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裏》第10章,“能力高強的邪惡靈體”。你來到97頁的第18段,書中刊出的問題是,“人若想擺脱通靈術,就應當跟從早期以弗所的基督徒所立的甚麽良好榜樣?”學生也許按照課文的資料提出正確的答案,但是他的真正感覺如何呢?也許他多年來一直行某種通靈術而對這件事懷有堅強的信仰。若然,他現在已深信他能够擺脱這種邪術嗎?你可能必須問他:‘你對這件事有甚麽感想?你可以怎樣將這些資料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他現在提出的回答可能顯示資料打動他的心至甚麽程度。
10 再考慮另一個例子,你也許正與孩子研讀同一本書的第26章,“為了做對的事而竭力奮鬥”。在220頁,第8段的“乙”問題問道,“我們懷有一個青年人所表達的甚麽觀點乃是明智之舉?”孩子也許起初按照課文的資料回答而沒有真正表達自己的感想。你也許需要温和地探測得深一點:‘但是你對這件事有甚麽感覺呢?在你看來,這樣的觀點合理嗎?’或者你可以提出一個假設:‘學校裏若有些年輕人吸煙,並且遞一枝煙給你?若有其他學生望着你,因為你不接受而開始取笑你,那又如何呢?你會怎樣行?’若謹慎地加以運用,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決定孩子的心裏懷有甚麽想法。
11.(甲)為甚麽使用問題時需要謹慎?(乙)為甚麽父母在兒女表達錯誤的看法時特别需要謹慎?(歌羅西書3:21)
11 可是有一件事要小心。有時這樣的問題可能引發一些令你感覺意外或失望的回答。那又如何呢?事情若牽涉到一個容易引起感情激動的問題,也許最好不要迫使對方攤牌,反之你可以説:‘讓我們現在討論下一點。我們另外找個時間來談及這件事。’(約翰福音16:12)父母特别需要表現這種謹慎。當孩子表達錯誤的看法時,要克制自己的感情。你自然不想破壞雙方的溝通。孩子若害怕表達自己的感想,你又怎能知道他心裏的想法而能够對他提出幫助呢?
強調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
12,13.(甲)為甚麽看出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會打動學生的心?(乙)幫助學生看出服從耶和華是明智之舉牽涉到一些甚麽事?
12 第三個提議是幫助學生看出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申命記4:5,6;10:12,13)這可以打動學生的心。怎會如此呢?他若深信遵守耶和華的律法對他最為有益,這便可以推使他愛上帝和渴望取悦他。——詩篇112:1。
13 你可以怎樣幫助你所教導的人看出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呢?我們可以舉個例説明,將耶和華的律法比作“不准擅進”的招牌。雖然這樣的招牌本身是個警告,你豈不同意招牌若舉出警告的理由,觀者便會較易於服從嗎?例如,招牌若説“不准擅進——高電壓”,本來打算擅進的人看出這樣行可能對他個人有危險,於是便會更樂於聽從警告了。
14.(甲)你可以怎樣與學生推理以幫助他看出為甚麽某條途徑是明智或不智的?(乙)甚麽經文可以説明,提出何以一條途徑是優是劣的理由十分重要?
14 關於上帝的律法,情形也與此類似。不要僅是告訴學生聖經説甚麽是對的,甚麽是錯的,要幫助他看出為甚麽某條途徑是明智或不智的。要與他推理,幫助他看出服從上帝的律法會怎樣對他有益。幫助他看出忽視這些規定所導致的後果。聖經本身有時亦這樣行。請讀讀箴言22:24,25;23:4,5;24:15,16,19,20。請留意在每個事例上聖經均提出理由為甚麽某條途徑是好的或壞的。
15.運用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和經文討論服從上帝對不忠實和淫亂這兩個問題所説的話乃是明智之舉。
15 且舉個例説明,請考慮一下以下列出的問題和經文怎樣強調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
説謊、偷竊:為甚麽不忠實是有害的?(箴言15:27;20:10;啟示錄21:8)為甚麽以忠實待人會對你有好處?(箴言3:3,4;12:19;希伯來書13:18)
淫亂:不道德可以怎樣傷害我們?(箴言5:9;7:21-23:哥林多前書6:18)不道德可以怎樣對别人産生有害的影響?(帖撒羅尼迦前書4:6;哥林多前書5:6;希伯來書12:15,16)遵守聖經的道德標準會怎樣對你有益?(箴言5:18,19;希伯來書13:4)
根據某條聖經律法作過一番推理之後,你可以問道:‘你覺得耶和華以我們的最大福利為念嗎?你同意他的律法其實並沒有使我們失去任何好處嗎?’
16.以這種方式與學生推理可以對他們有甚麽影響?
16 在研讀期間,你可以根據上帝論及醉酒、納税、吸煙、血的爭論等的律法作類似的推理。這樣學生或孩子便可以獲得幫助,看出上帝所有的律法都是為我們的好處而設的。這並不是説學生必須總是知道理由才肯順服上帝。但是幾個例子可以有助於打動對方的心,促使他渴望取悦上帝。這樣,當“火”或考驗臨到時,他便會更樂於聽從上帝的話。——哥林多前書3:13。
幫助他們認識上帝
17.其他甚麽提議也可以幫助你打動學生的心?
17 第四個提議是:幫助學生認識上帝。(約翰福音17:3)不是僅幫助學生知道耶和華存在和有個名字,並且要進一步幫助他熟悉耶和華。這樣行會打動他的心,因為認識耶和華就會使人愛他。
18.在研讀期間你可以怎樣將學生的注意引到耶和華的各種品德之上?
18 你可以怎樣幫助學生熟悉耶和華呢?要記得,除非你認識一個人的各種品德,他的行事方式,否則你便無法愛他。因此在研讀期間,要隨時留意將學生的注意引到耶和華各種無與倫比的品德之上。無論所討論的是甚麽問題,你均能够時常這樣行。例如當討論贖價的問題時,你可以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問道:‘贖價的安排怎樣將耶和華對我們的愛的深摯表露無遺呢?’或者當考慮上帝何以容許罪惡存留時,你可以問道:‘鑑於人的邪惡,耶和華怎樣表現很大的長久忍耐?’或是,‘耶和華處理伊甸的反叛的方式怎樣表現出無比的智慧?’以這種方式跟學生推理可以幫助學生對耶和華養成深摯的愛戴。他會將耶和華視為一位具有多種親切感人的品德的個體。
19,20.(甲)我們還需要甚麽才能熟悉耶和華?(乙)這段所叙述的經驗怎樣表明在禱告方面立下正確榜樣的重要性?
19 除此之外,若沒有某種溝通,你就無法真正熟悉某個人。類似地,學生若不與耶和華溝通,就無法與他建立起親密的關係。既體會到這件事,要教導學生怎樣禱告,幫助他看出有許多不同的事項均可以成為禱告的話題。(約翰一書5:14)要幫助他體會到耶和華不但聽見人的禱告,而且會使其實現。(詩篇65:2)要鼓勵學生將内心最深的感覺表露出來,向耶和華‘傾心吐意’。——詩篇62:8。
20 在這方面,你自己所立的榜樣也十分重要。你的禱告反映出你對上帝的愛戴的深摯嗎?這可以對你所教導的人,包括兒女在内,具有非常有益的影響。請考慮一下以下的經驗。
幾年前一位基督徒夫婦教導他們那三歲大的男孩怎樣禱告。一天晚上,孩子在禱告中求耶和華祝福爸爸和媽媽之後求耶和華也祝福“華利”。“華利”是誰呢?父母並不知道,但孩子卻開始十分經常地為“華利”禱告!最後,在納罕了很久之後,他們終於看出有甚麽事發生。原來孩子為馬拉維的弟兄(當時他們正經歷到逼迫)禱告,但是他將馬拉維這個字誤讀為“華利”。要點是,小孩聽見父母這樣禱告,他便效法父母的好榜樣。請想想父母有甚麽感想!
這豈不是説明在教導别人怎樣禱告方面,我們自己立下正確的榜樣十分重要嗎?
賞賜
21.(甲)據哥林多前書3:14,15説,身為基督徒建造者,你可以懷有甚麽希望?(乙)“賞賜”是在上帝的新規制裏贏得永生的獎賞嗎?請解釋。
21 因此,我們若要幫助别人養成具有防火能力的各種品德,幫助他們與耶和華締結良好的關係,我們就必須打動他們的心才行。這樣行可能並不容易,但卻會帶來豐盛的賞賜。保羅表明這點説:“如果有人在這根基上建造的工程存得住,他就要得到賞賜;如果有人的工程被燒毁[由於他建築不佳,沒有使用防火的材料],他就要受虧損[意即他所建造的會被“火”焚毁];自己卻要得救,只是要像從火裏經過一樣。”“賞賜”是甚麽呢?看來保羅所想到的並非在上帝的新規制裏獲得永生的獎賞,因為請留意建造不佳的人會失去“賞賜”,雖然他自己若能渡過“火”的考驗便會得救。——哥林多前書3:14,15,《新譯》。
22,23.(甲)使徒保羅從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弟兄方面獲得甚麽賞賜?(乙)你衷心渴望獲得甚麽“賞賜”?你可以怎樣獲得?
22 那麽,“賞賜”是甚麽呢?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人所説的話提出線索。保羅對當地飽受逼迫的基督徒寫道:“我們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在[他]面前的盼望、喜樂或所誇耀的冠冕是甚麽呢?不就是你們嗎?是的,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喜樂[“我們的光榮,我們的喜樂!”《現譯》]。”(帖撒羅尼迦前書2:19,20,《新譯》)保羅曾幫助帖撒羅尼迦人踏上真理之道。雖然他們從起頭就經歷到逼迫,他們卻能够站立得穩。保羅的賞賜是能够喜樂地見到他們不顧反對仍然堅忍不拔。這證明保羅從事良好的建築。
23 我們的情形也與此類似。你豈不衷心渴望幫助你所教導的人養成耐久的基督徒品德,使他們能够在面對試探和壓力時站立得穩嗎?不錯,看見你的聖經學生和兒女抵受得住如火的考驗是多大的賞賜!這證明你作了良好的建造。由於你以防火的材料在正當的根基上從事建造,並且仰望耶和華祝福你的努力,願你能獲得這樣的賞賜。
你能够記得嗎?
為了打動人心——
◻ 為甚麽立下良好的榜樣十分重要?
◻ 怎樣的問題會有幫助?為甚麽?
◻ 為甚麽學生需要看出服從上帝的律法是明智之舉?
◻ 為甚麽學生必須學會怎樣禱告?
[第16頁的圖片]
你的禱告反映出你對上帝的愛戴的深度嗎?這可以打動孩子的心
“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都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因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