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敬虔的外貌”
    守望台1984年 | 1月1日
    • “敬虔的外貌”

      鑑於日益減少的支持,各教會正殫精竭慮,千方百計要增加或恢復教友的數目。但是他們所運用的手段卻時常使情形反變成更糟。他們利用人們專注於享樂的心理。怎會如此呢?請考慮一下幾個例證,看看各教會正以甚麽方法企圖將不上教堂的人誘回他們的懷抱中:

      “今日在美國各地有3,000個小丑佈道團,他們裝上假鼻,披上彩衣以便為上帝服務,”《時代》雜誌報導説。有些自稱為‘為基督作傻瓜’或‘聖愚’的遊藝團在教堂裏表演舞蹈、耍把戲、表演啞劇、騎腳踏車以及向會衆派發玉米花,投擲五彩碎紙和氣球。加拿大牧師教育協會在沙斯卡頓舉行的大會包括一項稱為“基督徒小丑術”的課程作為吸引人的方法。

      “‘爭取别人的注意’——佈道家用空手道如此行。”一篇以此為標題的報紙文章描述一個週遊的浸信會佈道家的“表演—傳道”。“人們不願上教堂聽牧師講道指出他們的種種不對來,”他解釋説。“但是他們願意來看一個空手道專家表演。”傳教士説大部分人看完表演之後均留下來聽他講道。“偶爾會有人離去,”他補充説。“但這樣的事並不常見。”

      在“各教會利用魔術吸引會衆”的頭條標題之下,《華爾街日報》引錄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位牧師説,“當有魔術師在講壇上出現時,甚至許多個月沒有上教堂的人也前來參加禮拜。”據不隸屬任何教派的基督徒魔術師協會估計,在美國各地有超過一千個魔術師兼教士;這個團體每年夏天舉行進修班教授新的把戲。

      “脱衣舞娘在教堂講壇上出現,”一分報章報導在美國達拉斯合一教堂中所發生的事。該教堂在星期日的禮拜中加插一場“艷舞”,“當舞娘跳到最後時,剩下來的只是她的三角褲和會衆的遐想而已,”該項報導説。教堂的200名成年教友攜同兒女參觀表演。“我從沒有收到任何投訴,”牧師説。“表演與我們的禮拜儀式非常配合。”

      這些絶非僅是某些怪誕的小教派所出的奇招而已。許多所謂有聲望的大教會也採用同樣的噱頭。除了小丑和魔術師之外,他們也借助於民歌手、搖滾樂隊、肚皮舞娘、太空人、電影明星和其他名流以圖加強他們那逐漸消退的吸引力。

      但是即使有些“失落的羊”由於這緣故被吸引返回教堂,如果使他們感興趣的只是“艷舞”或魔術表演,教堂有沒有幫助他們成為“愛上帝”的人呢?剛相反,他們豈不是變成更“愛享樂”,而且良心也不再感覺不安,因為他們現在已能够憑着教會的認可縱情作樂嗎?的確,他們變成“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摩太後書3:5。

      預言獲得應驗

      這一切現象促使教士威廉·勞卓(William Rauscher)説:“今日有太多教堂變成了神怪過於神聖的聖神娛樂中心。現今假宗教之名而行的許多事會使聖保羅大感震驚。”可是,其實使徒保羅並不會感覺震驚。為甚麽不會?因為正如我們見到,他在上帝感示之下寫道,末世人們會‘讓享樂取上帝而代之’!

      使徒保羅説人們會“愛享樂過於愛上帝”(《新譯》),他憑此指出這些人的自相矛盾和偽善。雖然他們仍然希望在生活上有點宗教作為點綴,他們卻讓享樂取上帝而代之,以致享樂成為他們所愛戴和效忠的對象。由於這樣行,他們遂以享樂為神。

      世俗主義的興起和人們對各教會的支持的衰落乃是進一步的明確證據,表明我們正生活在目前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中。但是不僅如此,這些事也顯示我們正生活在末期的最後階段。

  • 撒但崇拜者數目大增
    守望台1984年 | 1月1日
    • 撒但崇拜者數目大增

      據南非約翰尼斯堡的《祖國報》説,在過去七年間,南非洲撒但教會的教友數目由20,000人增至165,000人,增加了超過百分之700。申請加入“教會”的表格中所引用的‘撒但聖經’的片斷可以解釋何以有些人喜歡加入這個教會。例如一個片段説:“撒但代表滿足而非抑制。”另一段説:“撒但代表一切所謂的罪,因為這些罪均導至在身體、精神或感情上的滿足。”據該報説,撒但教會的“禮拜”包括獻上牲畜祭物、性狂歡和喝血等儀式。”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