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1 1/1 21-24頁
  • 鼓吹方便的宗教的教師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鼓吹方便的宗教的教師們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道德墮落,教友增加
  • 基督教國陷於困境的原因
  • 方便的宗教與純真的基督教的對照
  • 宗教對人有什麼益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你應該改變你的宗教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4年
  • 關於一個沒有偽宗教的世界的好消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基督教國已使上帝失望!在它的末日之後會有什麼事發生?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守》61 1/1 21-24頁

鼓吹方便的宗教的教師們

什是方便的宗教呢?誰是它的教師?方便的宗教對基督教國有些什麼影響?什麼決定會影響到你永久的命運?

有一次美籍的傳教士瓊斯(E. Stanley Jones)問甘地(Mahatma Gandhi)一個問題而得到一個極具啟發性的回答。「我非常切望見到基督教在印度變成國家化,」這位傳教士對印度的國民黨領袖說,「使它不再被人認為是一種由外國人和外國政府帶來的外國東西而使它成為印度人民生活的一部份,並且在提高和恢復印度的地位方面也貢獻一份力量。關於怎樣才能使這件事成為可能,閣下有什麼建議嗎?」

「首先我建議,」這位印度首領回答說,「所有你們這些基督徒必須開始過一種更像耶穌基督的生活。其次,我提議你們必須實踐你們的宗教,完全不要摻雜任何其他的成份或在任何原則上妥協。第三,我提議你們應該更看重愛,因為愛乃是基督教的中心教義和靈魂。」

這位非基督徒一語道中了基督教國所遭遇的難題的癥結所在。聖經中的基督教原則並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事實上印度的這位民族領袖曾不止一次地表達他對「登山寶訓」的欽佩。問題只是:據他的觀察,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並沒有對他們的宗教抱著嚴肅認真的態度;他們並沒有的仿效基督耶穌,而且他們降低了基督教的標準和放寬了它的條件。 總而言之,甘地看出基督教國已使它的宗教變成了一種方便的宗教。

道德墮落,教友增加

我們真的能夠因為甘地不願基督教國那種方便的宗教在印度變成國家化而責怪他嗎?當我們環顧基督教國中犯罪不斷增加,道德日益墮落的情形,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基督徒,我們會希望信奉這樣的一種宗教嗎?胡佛在不久之前曾說,今日美國正陷入一種「不斷在增漲中的犯罪狂潮裡。」有一個說謊測驗器專家曾經測驗過1454家公司中的雇員以調查他們是否有盜用公款的傾向,他在事後尖刻地說:「今日每個人都好像發狂一樣地工作,每個人也好像發狂一樣地愉竊。」可是在另一方面宗教領袖們卻告訴我們教友的數目也不斷達到新的最高峰。

教友數目和犯罪情形平行上升的謎有什麼答案呢?方便的宗教可能便是答案嗎?不少鼓吹這種宗教的導師們自己亦覺得方便的宗教正是這種現象的解釋。「現在有許多人加入教會,但我不知道這現象有什麼意義,」聖公會的牧師兼作家貝爾(Bernard Iddings Bell)說。「我不敢確定這種情形有任何意義……今日加入教會實在是太容易了。」

著名的佈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也對方便的宗教的導師們指出說:「無可置疑地,我們今日正經歷著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宗教復興。然而在個人的道德方面,我們卻看不出有什麼改進的跡象。……在美國,想成為一個教會的會友是很容易的,簡直是太容易了!」

不但這些宗教領袖們如此指由,聖經本身也表明今日流行的那種方便的宗教便是罪魁。使徒保羅警告說:「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就隨從自己的[私]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提摩太後書4:3。

因此聖經預言到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會增添一些他們所喜歡的教師,一些鼓吹方便的宗教的導師。這些教師會迎合群眾的心理在他們耳中灌輸些輕鬆愉快的話。他們歪曲上帝的道,使人不需要出什麼力也可以在他們的教會裡佔有良好的地位,即使他們在道德上並不符合基督教的原則也不要緊。

「以前有國一個時期,當一個人越出了道德的規限時,任何一個基督教派都會將其開除,」隨軍牧師白尼(George Birney)在1956年1月11日的《基督徒世紀報》(The Christian Century)中寫道,「今日我們知道會友們的確有越出道德規限的事,但我們卻對之視若無睹。」他接著敘述軍隊中道德墮落的嚴重情形,並且指出罪責應該由誰擔負,說:「我時常對其他的隨軍牧師說,我們的教會已經失敗了。……我確信這種不道德的情形是由我們的過錯造成的。現在正是我們承認自己的罪過的時候。……我們教養出一個在聖經和神學知識上,以及在道德上都是文盲到世代,這乃是教會的過錯。……我們的教會究竟錯在那裡呢?我們所犯的錯誤之一便是會友的資格變成太容易取得了。」

這種易得的會友資格使教堂變成了社交的俱樂部。用俱樂部來比擬教堂的人之一是美國北卡羅尼亞州州立大學女子學員中的哲學教授亞殊比(Warren Ashby)。這位兼任幾間信義會教堂牧師之職的教授在《今日神學》(Theology Today)的1957年一月刊中寫道:

「想成為一個鄉村俱樂部的會員也許需要花一些錢,但並不需要具有德行……要成為天主教哥倫布武士團的團員或共濟會的會員也許需要隸屬於一個宗教組織,但並不需要具有很大的信心。……在今日各地的教會中也出現了這些特徵。……加入一個教會所需的條件正如加入一個社交俱樂部所需的條件一樣,主要均為外在的,而它們都給予入會者一種身分……這些條件之所以是外在的乃是因為會員們必須在別人面前承認一種信仰,但這意思並不一定是說這種承認除了在口頭所作的之外還必須有事實支持。此外,和加入一個社交俱樂部一樣,當一個人通過了入會的條件之後,想繼續留在教會裡並不困難。想做一個扶輪會的會員並不難,想做一間教會的會友也不難。」

基督教國陷於困境的原因

一個家庭若企圖在處處按著個人方便的原則而生活,卻不實施管教,自制,犧牲小我的合作精神和愛心的話,你想它的將來會美滿愉快嗎?抑或它的前途會布滿了暗礁呢?基督教國中由自謂的基督徒所構成的大家庭又如何呢?它不但按照個人方便的原則而行,而且還好像一個有兒女決定父母該怎樣訓練和教育兒女的家庭一樣。它的宗教導師們既不負起領導的責任,又未能以不滲雜任何傳統教訓的純正道理來教導人,反之他們卻一味討好群眾。所以基督教國的方便宗教兩次在世紀大戰裡觸礁又何足為奇呢?

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兼任醫師和傳教士的史懷當滋博士(Dr. Albert Schweitzer)便已在他所著的《基督教和世界的各宗教》(Christianity and the Religions of the World)一書中寫道:「所有我們這些在僻遠的地方傳福音的人都面臨著辛酸的羞辱。『你們所信奉的倫理高超的宗教到底在那裡呢?』不論我們是在荒僻的原始民族中傳教抑或在東方和非洲主要文化中心的知識份子中間講道,都會有人向我們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一般人相信基督教根據愛的原則所獲得的一切成就均已由於它未能教育基督徒的國家保持和平和它在大戰中所表露而至今仍未能擺脫的勢利與仇恨所完全抹殺。它是如此可怕地違反了耶穌的精神。……可是為什麼我們會墮落到這樣的地步呢?因為我們以為具有耶穌的精神是一件易事。」

既然基督教國自己也承認他們墮落的情形,為什麼其中的宗教導師們仍然繼續鼓吹這種方便的宗教呢?這些導師們自己給了我們答案。「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我們應該做的,可是我們卻害怕我們若真的去做便會失去我們的職業。」美國喬治亞州阿侖他城摩豪斯學院的院長梅斯博士(Dr. Benjamin E. Mays)說:「畢竟一個牧師也是要生活的,也許就是由於這種追求經濟的安全,社會的嘉許和世人的承認的願望使教會削弱了它的信息的力量。」無疑為了相仿的原因一位在美國費城長老會作牧師的潘恩博士(Dr. Paul Calvin Payne)說 :「我們一直不敢給我們的會眾一種強硬的信息。」英國的薛帕主教 (H.R.L. Sheppard)則這樣解釋說:「我們的矜持,我們的特權和改們的威嚴都不容許我們這樣做。」

方便的宗教與純真的基督教的對照

因此這些宗教導師們知道他們若傳講上帝純正的道理和堅持會眾遵守基督的命令便會遭遇什麼結果。他們知道這樣的一種崇拜方式雖然和基督的崇拜方式完全相符,卻會被一般人認為太狹窄,太多限制和太艱難。這些牧師們心裡明白一般群眾若發現他們的宗教會直接地干預到他們個人的習慣,要求他們在道德上完全和上帝的道相符,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們行事為人的方式,因此需要他們在生活上作一徹底改變時,於是便會造成什麼後果。他們是絕不會對這件事熱心的,相反地他們會寧願揀選一種比較容易的宗教,正如基督耶穌在聖經中所預言的一般:「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容易]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艱難]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

和基督教國裡億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比較起來,只有很少的人會緊守一種要求信徒進入「窄門」的宗教。基督教國的宗教領袖們亦知道這件事實,因此他們寧願帶領群眾跟著容易的路途走。聖公會的薛帕(Sheppard)主教在他所著的《一個牧師的焦躁不安》(The Impatience of a Parson)一書中說:「假如明白教會都突然變成十足符合基督徒的教義,假若它們所有的牧師都講預言——那便是說,在眾人面前宣講上帝火熱的真道——崇拜的處所很可能會變成比現在空得多,而且我們可以肯定的預料到會有相當數目的先知被人用石頭擲死。在先知們未死之前我們是不會喜歡他們的;甚至當我們今日用石碑記念他們,並且以一種他們自己特別不願的刻版方式覆述他們的信息時,我們若想到假如……他們有可能再次回來繼續他們那種老是說令人不舒服的話的可厭習慣,我們仍然會深感不安。我不知道……基督教若以它原本所有的清新氣息出現在眾人之前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可是這種反應並不是沒有人知道的。千千萬萬來自各國各族和說各種語言的人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為他們自己便作了這種反應。他們已經接受了被一般世人所拋棄的「健康的教訓。」不錯,他們已經聽見耶和華見證人的新世界社會在普世所宣揚的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而紛紛嚮應了。

他們為什麼要嚮應呢?因為他們看見新世界社會像基督一樣結出了愛的果實,他們見到真正的基督徒的道德水準,並且聽見他們所傳的那種沒有因為討好世人而沖淡了的純正道理。他們看出基督教國所信的那種方便的宗教正在帶領著群眾走向滅亡,並且知道聖經的這條原則:「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因此他們毅然作了一個會影響到他們的永久命運的重大決定。

方便的宗教抑或原本的基督教?——你所選擇的是那一個呢?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