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著榮譽而一同生活守望台1961年 | 1月15日
-
-
從事善工的緣故而受苦,我們會寧願耐心忍受而不願為了贏得世人的歡心與俗世妥協。妥協乃是一種不榮譽的行為,這樣行不但會招致耶和華的不悅,並且會使目擊這種行徑的人對我們完全失去尊重。——彼得前書2:12。
過誠實的生活
31.既然耶和華見證人受世人密切注意,他們對於自己前行為必須怎樣小心?
31 當一個人在上帝的組織裡保持一個良好的名聲時,這無疑是一種可嘉的行徑。可是我們希望更進一步,因為基督徒應該在組織之外也有一個良好的名聲。這點我們可以從保羅在提麼太前書3:7對提摩太所說的話看得很清楚,因為他指出作監督的人應該在教外也有良好的名聲以免招致羞辱和跌入魔鬼的陷阱。外界的人無疑會注意到這點,因為他們對於耶和華見證人的行為總是不斷留心觀察的。他們會看出這些人是一群正直忠誠和真正按照上帝的公義原則而生活的男女。保羅很了解這項品質的重要性,正如他對希伯來人所說的話表明:「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因我們自覺良心無虧,願意凡事按正道而行。」——希伯來書13:18。
32.關於基督徒的行為,保羅給我們一個什麼有力的忠告?
32 所以我們若一起努力將保羅在腓立比書4:8,9所說的話深印在我們的心靈和腦海中,這豈不是一種明智的作法嗎?「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所以新世界社會裡的每一份子都應該這樣行以求憑著榮譽而一同生活。
-
-
以色列國的吸引力並不在宗教方面守望台1961年 | 1月15日
-
-
以色列國的吸引力並不在宗教方面
有許多自謂的基督徒聲稱猶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和今日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非常相似,可是促使古代的猶太人返回故土的動機是宗教性的;返鄉的猶太人都曾寄居於巴比倫,而且返鄉的人所面對的乃是種種艱難困苦而非經濟上和政治上較好的情形。但今日顯然情形正相反;猶太人返國的動機主要是政治性和經濟性的。關於這點的證據,一方面我們可以見到返國的人數隨著反猶運動的加劇而增加,例如最近有大批猶太人從匈牙利,摩洛哥,埃及,突尼西亞和波蘭等地返國,而所有這些人無疑都有理由希望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情況得以改善。在另一方面,記錄表明在以色列國建立的最先七年中,從以色列返回西方各國的猶太人超過從西方各國回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幾乎達5000人之多,因為西方各國的情形比較好一點。所以顯然在公元前537年返回故土的猶太人在宗旨和動機上和近代返國的以色列人毫無相似之處。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以弗所書5: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