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樂趣的家人研讀
聖經説:“[房屋]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箴言24:4)經文所説的寶貴財物並非僅是指物質資財,同時也包括真摯的愛心、敬神的虔誠及堅強的信心。不錯,這些特質令家庭生活更美滿、更充實。(箴言15:16,17;彼得前書1:7)然而,要培養這些美好特質,我們必須幫助家人認識上帝才行。
一家之主身負重任,要諄諄教誨家人吸收上帝的知識。(申命記6:6,7;以弗所書5:25,26;6:4)定時的家人研讀是達到這個目的的良方。如果家人研讀既富教益,又輕鬆愉快,家人就自然視之為賞心樂事。現在,且讓我們考慮一下,主持有效的家人研讀a有些甚麽要素。
家人研讀要發揮最大功效,就必須持之以恆。研讀一旦變成偶一為之或者興之所至才舉行,就肯定無法保持經常了。因此,要“買盡時機”供家人研讀之用。(以弗所書5:15-17)固然,要定出一個適合家庭各分子的固定研讀時間也許頗費思量。正如一位家主承認:“起初,我們的家人研讀並不經常。後來,經過多番嘗試,我們終於發覺晚上稍後的時間較為合適。現在,我們的家人研讀十分經常了。”
你一旦找到合適的時間,就要小心避免讓别的事佔去家人研讀的時間。現年33歲的敏玲b回憶説:“如果研讀期間有客人到訪,家父會請訪客稍候,直到研讀結束為止。至於來電,他就乾脆説稍後再電覆對方。”
當然,這並不表示研讀的安排絲毫不能有改動餘地。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事情也許有時發生,以致家人研讀不得不押後或取消。(傳道書9:11)可是,千萬不要輕易讓這些事破壞家人研讀的常規。——腓立比書3:16。
家人研讀應該有多長?曾成功地養育一子一女的盧柏説:“我們的研讀時間長約一小時。孩子年幼的時候,為了吸引他們的興趣,我們每次研讀的内容都包括多方面的資料,也許是《守望台》研讀文章中的部分内容,經文的某些片段,再加上其他刊物的部分資料等。”敏玲回憶説:“我和兩個姊姊年幼時,家父把每週的研讀分為兩三次,每次20分鐘。等到我們年紀大一點,他才把家人研讀延長至一小時。”
研讀甚麽?
如果等到家人齊集一起,才考慮研讀甚麽題材,就不但可能令人灰心,還徒然浪費了寶貴的研讀時間。要是這樣,孩子可能因為不肯定研讀的資料,很快就對研讀失去興趣了。因此,家主應該事先選定跟家人討論的資料。
“忠信睿智的奴隸”向我們提供的刊物林林總總、多不勝數。(馬太福音24:45-47)也許你可以選用家人尚未研讀過的刊物。如果《洞察聖經》已有你本國文字的版本,討論其中的精選片段就無疑令大家得益不淺。舉個例,在受難紀念聚會前數週,你可以温習有關“主的晚餐”的文章。此外,不少家庭喜歡一起為該週的《守望台》研讀文章作準備。然而,《守望台》的次要文章其實也是研讀的極佳題材。既然家主最熟悉家人的靈性需要,讓他來決定研讀資料自然最適當不過。
敏玲説:“我們研讀的資料都是事先選定的;可是,遇到有疑難,或者我們需要應付學校的某種情勢,家父就會因應情況,轉而討論有關的資料。”子女可能不時要應付難題,包括在學青年的難題、約會以及課外活動等。這個時候,家主應該先討論跟問題有關的書刊或文章。你若留意到新近的《守望台》和《儆醒!》有些值得跟家人研讀的文章,可以盡快安排。當然,你應該預先讓家人知道所作的改動。然而,在迫切的問題解決之後,研讀就應按照慣常討論的資料。
營造融洽的氣氛
家人一團和氣,學習就越起勁。(雅各書3:18)因此,要為家庭營造一種輕鬆自在、互相尊重的氣氛。美國一位家主説:“我們不論選擇在客廳還是陽台作家人研讀,總是坐得親親密密的,大家不會距離太遠。這樣,彼此之間就自然倍感親切。”敏玲憶述往事説:“小時候,每週的研讀在屋裏的哪個地方進行,是由我和兩個姊姊去挑選的,所以我們感覺很自在。”要記住,適度的燈光,恰當的座位安排以及愉快而不侷促的環境,都能够促進融和的氣氛。研讀之後,一家人共享一些茶點,也可以增加情趣。
有些家主喜歡不時邀請其他家庭參加研讀,多樣化的評論無疑能令研讀生色不少。如果你邀請會衆裏的新人參加,他們就會有機會親自見到,經驗豐富的家主怎樣主持家人研讀。
令聖經事迹活現眼前
如果家人研讀生動有趣,孩子就會殷切期待。一個方法是鼓勵幼小的兒女把聖經事迹繪畫出來。若是可能,你更可安排兒女演出聖經戲劇。對於教導年幼的兒女,我們無須拘泥於一問一答的討論形式。事實上,朗讀和講述聖經故事既能把敬虔的行事原則灌輸給兒女,又能令研讀富於趣味。本文較早前提到的盧柏憶述説:“有時,我們把聖經片段朗讀出來,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你甚至可以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扮演的聖經人物。
你若善用地圖和圖表,就可以幫助年紀較大的兒女想像聖經事件發生的地點環境是怎樣的。不錯,只要你花點心思,家人研讀可以是趣味無窮、豐富多采的。重要的是,這可以幫助兒女對上帝的話語養成渴慕之心。——彼得前書2:2,3。
人人有分參與
要讓兒女有分參與,他們才會喜愛家人研讀。讓不同年紀的子女都有分參與固然不是易事。可是,聖經勸勉説:“督導的,就該懇切認真”。(羅馬書12:8)不錯,懇切熱誠的態度十分重要,因為熱誠是具有感染力的。
羅諾讓五歲的女兒迪娜負責誦讀文章的次標題,並且説出她對插圖的感受,使她更能投入研讀。去年耶穌受難紀念之前,羅諾選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c中有關的喻例來討論。他説:“這樣,迪娜就更能領悟到這個場合的重大意義了。”
至於十歲的女兒美雪,羅諾則採用進一步的教導方式。羅諾説:“美雪不單能够明白插圖的内容,更能看出其中的含意。因此,當我們研讀《啟示錄的偉大高潮近了!》d時,我們集中解釋書裏插圖的含意。她從這些研讀得益不少。”
兒女步入青少年階段,父母可以邀請他們評論資料的實用價值。研讀期間若遇有疑問,可以委派他們作深入研究。例如,羅博12歲的兒子炳立有一次問及應否參加一個新成立的校友會,玩一種稱為“龍潭虎穴”的遊戲。炳立和其他家人合力翻查《守望台刊物索引》,作了一番深入的探討,然後把搜集得來的資料在家人研讀時提出。羅博説:“結果,炳立很快看出這種玩意絶不適合基督徒。”
在其他情況下,羅博也讓家人做點搜集資料的工夫。他的妻子蘭茜憶述:“有一次我們研討耶穌的十二使徒,羅博委派我們各人每週搜集一位使徒的資料。看見兒女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研究所得,令我振奮極了!”兒女學會作深入研讀,把心得告訴家人,有助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撒母耳記上2:20,21。
運用問題,不論觀點問題還是引導問題,是鼓勵孩子參與研讀的好方法。偉大的導師耶穌時常提出觀點的問題,例如:“你認為怎樣?”(馬太福音17:25)敏玲回憶説:“每次我們發問,父母從不直接給我們答案。他們總是運用引導的問題幫助我們推理。”
多溝通、少責罵!
如果家人能够暢所欲言,無須害怕被人嘲笑,家人研讀就會是賞心樂事。可是,正如一位父親説:“家人在研讀時是否會開誠布公,要視乎溝通之門是否在家中一貫常開。你不能只在家人研讀時才假裝大家坦誠相待。”要極力避免説傷害别人的尖酸話,例如:‘你沒有别的 要説嗎?我還以為有甚麽大不了的事’;‘這話真笨’;‘我不能期望過高,你不過是個小孩子罷了。’(箴言12:18)要對兒女表現同情和體恤。(詩篇103:13;瑪拉基書3:17)要以教養兒女為樂;他們努力學習把知識應用出來,要加以扶助。——箴言29:17。
要為家人研讀營造良好的氣氛,使孩子的心竅得以敞開,樂於受教。一位成功地養育四個子女的父親説:“你一旦疾言厲色去糾正孩子,他們就跟你對立了。”這樣,你無論説甚麽,也很難打動他們的心。因此,要避免把研讀變成施行責罰和管教的場合。如果兒女需要糾正,你大可以在其他時候對他們個别施行管教。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建立一個靈性上穩健的家庭無疑要花不少時間精神。可是,詩篇執筆者寫道:“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産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上帝託付給父母重大的任務,要“不斷用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規正,把兒女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要不斷精益求精,務求令家人研讀内容充實,氣氛輕鬆愉快。要克盡厥職,把“神聖話語純正的奶”供應家人,使兒女“靠它成長,以至得救”。——彼得前書2:2;約翰福音17:3。
[腳注]
a 雖然本文有不少建議特别適用於幫助兒女從家人研讀的安排得益,這些方法對於沒有兒女的家庭也同樣適用。
b 有些名字不是真名。
c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d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