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要慎防“伊壁鳩魯派”
    守望台1997年 | 11月1日
    • 伊壁鳩魯認為人死後不會有復生的希望。這個主張當然跟聖經的復活道理互相衝突。事實上,使徒保羅在亞略巴古發表演説時,聽衆當中很可能有伊壁鳩魯派的人,所以保羅一談到復活的道理,這些人就表示不同意。——使徒行傳17:18,31,32;哥林多前書15:12-14。

      伊壁鳩魯的哲學思想最危險的成分也是人最難察覺的。他既然主張人死後沒有復生的希望,於是認為人應當在短短一生中盡情享樂。正如上文提及,他的意思不一定是要過放浪形骸的生活,而是要盡量享受目前的生活,因為人的希望只限於今生而已。

      伊壁鳩魯鼓勵人避免隱秘的過犯,因為這樣就無須提心吊膽,時刻害怕過犯被人發現;畢竟,經常提心吊膽肯定會把目前的快樂奪去。過分耽於享樂會導致不利後果,有損目前的快樂,所以他鼓勵人要有節制。此外,他主張要跟别人保持良好關係,因為别人的回報可以造益我們。當然,避免隱秘過犯,學會凡事節制,跟别人培養良好關係,都是值得稱道的事。既然這樣,為甚麽伊壁鳩魯的哲學思想會對基督徒造成危險呢?原因是這些勸告都是根據伊壁鳩魯的個人觀點提出來的,而他那毫無信心的觀點是:“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

      誠然,聖經也向人説明怎樣才能在現今過快樂的生活。然而,聖經勸告説:“你們[要]留在上帝的愛裏,等候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慈悲,指望得着永遠的生命。”(猶大書21)不錯,聖經所強調的是永恆的未來,不是轉瞬即逝的目前。對基督徒來説,事奉上帝是人生的首務;只要基督徒把上帝置於首位,他就會感到快樂、滿足。同樣,耶穌並沒有專注於個人的事務,反之,他不自私地把自己的精力用來事奉耶和華和幫助别人。他教導門徒要向人行善,不是期望别人投桃報李,而是由於對别人懷有真正的愛心。顯然,伊壁鳩魯派的見解和基督教的主張在基本動機方面截然不同。——馬可福音12:28-31;路加福音6:32-36;加拉太書5:14;腓立比書2:2-4。

  • 要慎防“伊壁鳩魯派”
    守望台1997年 | 11月1日
    • 到公元4世紀,伊壁鳩魯派已經銷聲匿迹。雖然這樣,今日有些人卻懷有跟他們類似的看法:今朝有酒今朝醉。懷有這樣態度的人對上帝的永生應許全無信心。然而,他們當中有些人也過着道德高尚的生活。

      基督徒可能受到吸引,跟這樣的人親密來往;基督徒也許覺得,既然這些人品格高尚,跟他們做朋友並沒有甚麽不妥。不過,雖然我們不會自視高人一等,我們必須記住,所有“不良的交往”,包括跟一些影響力較不易察覺的人來往,都會“破壞有益的習慣”。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不時在商業研討會、“自學書”、小説、電影、電視節目和音樂裏浮現。即使這種思想並沒有鼓吹犯罪的行為,但這種缺乏信心的觀點能够不知不覺地影響我們嗎?例如,我們是否只關心怎樣滿足自己,以致把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爭論淡然遺忘?我們是否已鬆懈下來,不再“竭力多作主工”?我們有沒有在思想上發生偏差,以致開始懷疑耶和華的標準是否正確和有益?我們一方面要提防性不道德、暴力、通靈術,另一方面也要提防那些深受世界觀點影響的人。——哥林多前書15:58,《新譯》;歌羅西書2:8。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