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一生與傳道工作
浪子回頭的時候
耶穌在比喻中的浪子回到父親家裏時,他受到怎樣的接待呢?聽聽耶穌怎樣説: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是一位多麽富於憐憫、慈悲為懷的父親!他很適切地代表我們的天父耶和華。
父親可能對兒子放蕩不羈的生活已有所聞,然而,他卻不咎既往,熱切歡迎兒子重返家園。耶穌也具有這種樂於接納别人的精神,他採取主動親近那些罪人和收税官。他們便是比喻中的浪子所預表的人。
在耶穌的比喻裏,那深具辨識力的父親無疑由於看見兒子回來時愁眉深鎖,神情忐忑,便可以推想他已經對自己過往的行徑感到懊悔。父親於是仁愛地採取主動,使兒子可以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正如耶穌叙述:“兒子説:‘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然而,父親接着採取的行動無疑會令兒子感動到無法説出話來。他吩咐僕人説:“‘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那時候,父親的“大兒子正在田裏”。請聽聽故事的其餘部分,看看你能否辨别出他究竟預表誰,耶穌論及大兒子説:“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麽事。僕人説:‘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
“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説:‘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産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誰像大兒子一般,對於罪人受到仁慈體貼的看待感到不滿而諸多批評呢?豈不是那些書記[文士]和法利賽人嗎?既然耶穌由於接待罪人而引起這些人的非議,這促使他作出這個比喻,因此明顯地他們便是大兒子所預表的人了。
耶穌在故事的結論部分引出父親對大兒子一段感人的話來:“‘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耶穌隨後再沒有交代大兒子最後怎樣行。但事實表明,在較後的日子,當耶穌死而復活之後,“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其中很可能會包括一些耶穌在這裏談及而屬於“大兒子”階級的人。
可是,兩個兒子在現今卻預表誰呢?他們必然是指那些熟識耶和華的旨意,而有機會與他締結關係的人。大兒子預表“小群”階級或“有名字登記在天上衆長子的教會”的其中一些分子,他們懷持與大兒子相似的態度,不願接納地上“另外的羊”的階級,他們認為這些人正喧賓奪主,比自己更受上帝所看重。
在另一方面,浪子則預表那些離棄上帝的子民,他們轉而尋求這世界提供的種種享樂。可是,過了若干時間之後,他們卻痛改前非,再次活躍地事奉上帝。的確,天父對於那些意識到自己需要獲得寬恕而重新歸附他的人表現何等的仁慈和憐憫!路加福音15:20-32;使徒行傳6:7;路加福音12:32;希伯來書12:23;約翰福音10:16。
◆ 耶穌怎樣效法比喻中那慈悲為懷的父親的榜樣?
◆ 大兒子對弟弟受到的接待有何看法?法利賽人的態度怎樣與大兒子相似?
◆ 耶穌的比喻怎樣對我們現今的日子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