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先在猶太公會,然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1章

      先在猶太公會,然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

      天將快亮,彼得已第三次不認耶穌。這時,猶太公會的成員已結束了他們對耶穌的虛偽審訊而各自散去。可是,星期五一破曉,他們再次在公會大堂裡聚集起來,目的很可能是要裝模作樣,使人覺得他們昨夜的審訊是合法的。耶穌被帶到他們面前時,他們像在夜間一般再次對他說:「你若是基督,就告訴我們。」

      耶穌回答說:「我若告訴你們,你們也不信;我若問你們,你們也不回答。」可是,耶穌卻勇敢地道出自己的身分,說:「從今以後,人子要坐在上帝權能的右邊。」

      「這樣,你是上帝的兒子嗎?」他們都想知道。

      耶穌回答說:『你們自己說我是。』

      在這些決心要殺害耶穌的人看來,這個答案已足夠了。他們認為這是褻瀆的話,因此他們說:「何必再用見證呢?他親口所說的,我們都親自聽見了。」於是他們將耶穌綁起來,解到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那裡去。

      出賣耶穌的猶大目睹事情的一切經過。他看見耶穌被定罪,不禁感到懊悔,於是到祭司長和長老那裡,將30塊銀子歸還給他們,並且解釋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

      他們冷酷無情地回答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於是將銀子丟在殿裡,出去上吊死了。可是,看來繩子繫於其上的樹枝折斷了,他的身體跌落在下面的石塊上,以致肚腹破裂。

      祭司長不知怎樣處置這些銀子才好。他們說:「這是血價,不可放在庫裡。」因此,經過商議之後,他們決定用這筆錢買下窯戶的一塊田,用來埋葬外鄉人。因此,這塊田遂被人稱為「血田」。

      耶穌被帶到總督的衙門,當時仍是清晨,但與他同去的猶太人卻拒絕進去,因為他們認為與外邦人密切來往會玷污他們。為了遷就他們,彼拉多便親自出來,問道:「你們告這人是為什麼事呢?」

      他們回答說:「這人若不是作惡的,我們就不把他交給你。」

      彼拉多不想牽涉在事情裡,便回答說:「你們自己帶他去,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吧。」

      至此猶太人露出所懷的殺機,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的確,如果他們在逾越節期間殺死耶穌,便很可能會引起民眾的鼓噪,因為很多人都十分敬重耶穌。但他們若挑唆羅馬人,根據政治理由將耶穌處決,他們就無須向人民負責了。

      是故,這些宗教領袖們絕口不提他們在較早時候已對耶穌施行審訊及判以褻瀆的罪名;如今他們捏造一些不同的罪名。他們提出一個分為三部分的指控:「我們見這人[1]誘惑國民,[2]禁止納稅給凱撒,[3]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

      彼拉多所關心的是他們指控耶穌自稱為王一事。因此,他回到衙門,召耶穌去見他,問道:「你是猶太人的王嗎?」換句話說,你有違反法律,聲稱自己是個與凱撒敵對的王嗎?

      耶穌想知道彼拉多究竟聽了多少關於他的傳聞,於是問道:「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

      彼拉多聲稱自己對耶穌一無所知,他只是想獲悉事情的真相而已。他回答說:「我豈是猶太人呢?你本國的人和祭司長把你交給我。你做了什麼事呢?」

      耶穌並沒有試圖避開有關王權的爭論。他的答覆無疑令彼拉多大感意外。路加福音22:66-23:3;馬太福音27:1-11;馬可福音15:1;約翰福音18:28-35;使徒行傳1:16-20。

      ◼ 猶太公會為了什麼目的再次在早上聚集起來?

      ◼ 猶大是怎樣身亡的?祭司長和長老怎樣處置30塊銀子?

      ◼ 何以猶太人想慫恿羅馬人殺死耶穌而非自行將他處死?

      ◼ 為了陷害耶穌,猶太人提出什麼指控?

  • 在彼拉多與希律之間往返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2章

      在彼拉多與希律之間往返

      雖然耶穌並沒有試圖隱瞞自己是王,他卻指出他的國對羅馬不會構成任何威脅。耶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耶穌在此三次承認他擁有一個王國,雖然他的國不是屬地的。

      然而,彼拉多卻進一步追問他說:「這樣,你是王嗎?」他的意思是:儘管你的王國不屬這世界,你是個王嗎?

      耶穌讓彼拉多知道他所作的結論是對的,便回答他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不錯,耶穌來到地上的目的是要為「真理」作見證,特別是有關他的王國的真理。耶穌決心忠於這項真理,即使為此犧牲性命亦在所不惜。雖然彼拉多問道:「真理是什麼呢?」他卻沒有等候進一步的解釋。他已有足夠證據去作出判決了。

      彼拉多回到正在衙門外等候的群眾那裡。耶穌看來站在他的旁邊。他告訴祭司長和在場的人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

      群眾對他的決定勃然大怒,於是強詞奪理地說:「他煽惑百姓,在猶太遍地傳道,從加利利起,直到這裡。」

      猶太人橫蠻無理的狂熱態度必然令彼拉多大吃一驚。當祭司長和長老繼續嚷叫之際,彼拉多轉過身來問耶穌:「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嗎?」耶穌仍然閉口不言。他在面對惡毒指控時所表現的鎮靜態度令彼拉多大感詫異!

      彼拉多獲知耶穌是加利利人之後,看出自己可以藉此推卸責任。當時適逢加利利的王——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兒子)——在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彼拉多便將耶穌送到他那裡去。希律·安提帕在較早時曾將施浸者約翰斬首。後來他聽聞耶穌施行了許多異能奇跡,不禁大起恐慌,因為他害怕耶穌就是從死裡復活的約翰。

      如今,希律很高興有機會見到耶穌,但不是因為他關心耶穌的福利,或真的想知道人們對耶穌的指控是否屬實。其實,他只是對耶穌感到好奇,希望看見耶穌施行奇跡而已。

      可是,耶穌卻拒絕滿足希律的好奇心。事實上,當希律盤問他時,他竟一言不發。希律和手下的兵士大感失望,便開始戲弄耶穌,給他穿上華麗的衣服和肆意譏嘲他。接著他們把他帶回彼拉多那裡。結果,原本彼此交惡的希律和彼拉多竟因此而成了好朋友。

      耶穌回到彼拉多那裡時,後者把祭司長、猶太的官長和百姓召集起來,對他們說:「你們解這人到我這裡,說他是誘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將你們告他的事,在你們面前審問他,並沒有查出他什麼罪來;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來。可見他沒有做什麼該死的事。故此,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

      這樣,彼拉多兩次宣布耶穌無罪。他很想釋放耶穌,因為他看出祭司長逮捕耶穌純粹是由於嫉妒的緣故。在彼拉多繼續設法釋放耶穌之際,他受到進一步的鼓勵要如此行,因為他坐在審判台上的時候,他的妻子派人傳來一個口信,敦促他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看來是出自上帝的]為他受了許多的苦。」

      然而,彼拉多雖然深知他應當釋放這個無辜的人,他有什麼辦法可以這樣行呢?約翰福音18:36-38;路加福音23:4-16;馬太福音27:12-14,18,19;14:1,2;馬可福音15:2-5。

      ◼ 耶穌受到盤問他是不是王時,他怎樣回答?

      ◼ 耶穌在地上一生為之作見證的「真理」是什麼?

      ◼ 彼拉多作出什麼判決?民眾對此有什麼反應?彼拉多怎樣處置耶穌?

      ◼ 希律·安提帕是誰?何以他很高興見到耶穌?他怎樣處置耶穌?

      ◼ 何以彼拉多很想釋放耶穌?

  • 「你們看這個人!」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3章

      「你們看這個人!」

      彼拉多對耶穌所表現的態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且看出他是無辜的,於是便試圖用另一個方法釋放他。他對群眾說:「你們有個規矩,在逾越節要我給你們釋放一個人。」

      當時有一個聲名狼藉的殺人犯也正被囚在獄中,因此,彼拉多問道:「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呢?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

      由於受到祭司長的挑唆煽動,群眾竟要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而將耶穌處死。彼拉多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再次問道:「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

      他們喊道:「巴拉巴。」

      彼拉多愕然問道:「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

      他們在一片震耳欲聾的鼓噪聲中回答說:『把他釘在柱上!把他釘在柱上!』

      彼拉多深知群眾正要求將一個無辜的人處死,於是為耶穌辯護說:「為什麼呢?這人做了什麼惡事呢?我並沒有查出他什麼該死的罪來。所以,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

      儘管彼拉多想釋放耶穌,民眾卻在宗教領袖唆擺之下激動地不斷喊叫說:『把他釘在柱上!』祭司的煽動使群眾達到狂熱的地步,以致要殺人流血。試想想,僅在五日之前,他們當中有些人很可能曾歡迎耶穌以君王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如果耶穌的門徒當時在場的話,他們都保持緘默以避免引起別人注意。

      彼拉多見到自己的呼籲無濟於事,反倒令群眾生亂,便拿出水來,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群眾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子孫身上好了。』

      至此,彼拉多為了迎合群眾的要求——他關心討好群眾過於做自己明知是對的事——便釋放了巴拉巴。彼拉多命人把耶穌捉住,脫去他的衣服,鞭打他。這並非普通的笞刑。美國醫學協會雜誌論到羅馬所施的笞刑說:

      「一般所用的刑具是短鞭,是由幾條長短不一的單皮帶或辮帶所組成,皮帶上每隔若干距離便繫有小鐵球或尖銳的羊骨塊。……羅馬兵士大力鞭打囚犯的背部,鐵球會造成很深的損傷,皮帶和羊骨則會割傷皮膚及皮下組織。隨著鞭打持續下去,傷口更會裂開,裂口深至皮膚下層的骨骼肌肉而變得一片血肉模糊。」

      耶穌被人以如此殘暴的方式毒打之後,再被帶進總督的衙門裡。全營士兵都被召集起來,他們進一步凌辱耶穌,編了一頂荊棘冠冕,大力按在他的頭上。他們拿一根葦子放在他的右手裡,給他披上一件紫色外袍——皇室所穿的服飾——然後譏誚地對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他們吐唾沫在他臉上,並且用手掌打他,又從他手中奪過葦子來,打他的頭,使他所戴的屈辱「冠冕」的尖刺更深深插進他的頭皮裡。

      耶穌雖然經歷種種虐待,卻表現令人驚訝的威嚴和力量。這使彼拉多大受感動,以至他再次設法挽救耶穌。他告訴群眾說:「我帶他出來見你們,叫你們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他也許以為群眾目睹耶穌的慘況,便會心軟下來。當時耶穌頭戴荊棘冠冕,身穿紫色外袍,血流滿面,痛楚徹骨,站在冷酷無情的暴民面前,彼拉多高聲喊道:「你們看這個人!」

      儘管傷痕纍纍、飽受折磨,這裡站著的乃是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他的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不錯,耶穌表現出一種鎮靜的威嚴和安詳的神態,從而將他的偉大表露無遺。甚至彼拉多也必然看出這件事實,因為他所說的話看來同時帶著尊重和同情的口吻。約翰福音18:39-19:5;馬太福音27:15-17,20-30;馬可福音15:6-19;路加福音23:18-25。

      ◼ 彼拉多試圖用什麼方法釋放耶穌?

      ◼ 彼拉多怎樣試圖推卸罪責?

      ◼ 笞刑是怎樣的刑罰?

      ◼ 耶穌被鞭打之後進一步受到怎樣的凌辱?

      ◼ 彼拉多怎樣再設法釋放耶穌?

  • 被交出及帶走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4章

      被交出及帶走

      彼拉多見到耶穌雖飽受虐待,卻表現安詳莊嚴的神態;這令他深受感動,於是再次試圖釋放耶穌。這使祭司長們更加憤怒。他們決心不擇手段,但求達到自己的邪惡目的。因此,他們再次大聲喊道:『釘他在柱上!釘他在柱上!』

      彼拉多回答說:『你們自己把他釘在柱上吧!』(與猶太人在較早時候所作的聲稱相反,他們其實有權處決一些在宗教上犯了重罪的人。)隨後,彼拉多至低限度第五次宣布耶穌無罪,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

      猶太人見到他們對耶穌提出的政治指控並未得逞,便再次將數小時前他們在猶太公會審訊耶穌時所用的宗教指控——說耶穌褻瀆上帝——再次提出來。他們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上帝的兒子。」

      對彼拉多來說,這是一項新的指控;這使他更為恐懼。如今他看出耶穌絕非平凡之輩,他妻子所發的夢及耶穌在品格上所表現的驚人力量便足以表明這點。可是,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嗎?彼拉多知道耶穌是從加利利來的。然而,耶穌有可能在從前活過嗎?彼拉多於是再次將他帶返衙門,問他說:「你是哪裡來的?」

      耶穌不發一言。他在較早時候已告訴彼拉多他是個王,可是他的國卻不屬這世界。如今再作進一步的解釋也無濟於事。可是,彼拉多卻因為耶穌拒絕回答而覺得有損他的自尊,於是大發雷霆地說:『你不對我說話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在柱上嗎?』

      耶穌以尊敬的態度回答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他在這裡提及上帝授權給人為的統治者去管理地上的事務。然後他補充說:「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的確,對於耶穌所受的冤屈,大祭司該亞法和他的同謀以及加略人猶大比彼拉多所負的罪責更重。

      彼拉多對耶穌更為欽佩,而且害怕他可能真的來自上帝,於是再次設法釋放他。可是,猶太人卻抗拒彼拉多的企圖。他們再次以政治罪名指控耶穌,並且奸狡地恐嚇彼拉多說:「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忠臣。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凱撒了。」

      儘管事情可能招致嚴重的後果,彼拉多再次將耶穌帶出去。他向民眾提出呼籲說:「看哪,這是你們的王!」

      他們回答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柱上!』

      彼拉多無計可施,只好問道:『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在柱上嗎?』

      猶太人一向憎恨羅馬人的管轄。事實上,他們瞧不起羅馬的統治!然而,祭司長們卻偽善地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

      由於害怕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名譽會受損,彼拉多終於向猶太人持續不斷的要求屈膝。他把耶穌交給他們。兵士們脫去耶穌的紫色外袍,讓他只穿著自己的衣服。他們把他帶去受刑之際,他們要他背著自己的苦刑柱。

      這時是尼散月14日星期五早上較後的時間,也許已接近中午時分。耶穌自星期四清晨起來便一直沒有睡覺,並且身受一次復一次的痛苦經歷。所以可以了解的是,他負著苦刑柱時很快便感到精疲力竭。當時適逢有一個名叫西門的非洲古利奈人經過,他們便強迫他替耶穌背負苦刑柱。他們前往處決耶穌的地方時,有一大群人跟著走,包括好些婦女在內;她們都為耶穌捶胸痛哭。

      耶穌轉身對婦女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因為日子要到,人必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

      耶穌所說的樹是指猶太國。由於當時耶穌仍在他們當中,也有一小群相信耶穌的人在國內,所以這棵樹仍含有一些能夠維持生命的汁水。可是,一旦將這些人從國中除去,剩下的只是一棵在靈性上死去的樹而已,不錯,一個萎縮不振的國家組織。當羅馬大軍以上帝行刑官的身分將猶太國摧毀時,他們就真正有哀哭的理由了!約翰福音19:6-17;18:31;路加福音23:24-31;馬太福音27:31,32;馬可福音15:20,21。

      ◼ 宗教領袖對耶穌提出政治指控不遂時,便轉以什麼罪名指控他?

      ◼ 何以彼拉多感到更恐懼?

      ◼ 對於耶穌的遭遇,誰要負更重的罪責?

      ◼ 最後祭司們用什麼方法使彼拉多交出耶穌來讓他們處決?

      ◼ 耶穌告訴那些為他哀哭的婦女一些什麼事?他說當時樹還「有汁水」,但後來卻會「枯乾」。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 在柱上痛苦掙扎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5章

      在柱上痛苦掙扎

      兩名強盜正與耶穌一起被帶到外邊處決。這隊人來到離城市不遠的一處地方,便停下來。這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即髑髏地。

      囚犯被人剝去外衣。然後有人為他們預備了用沒藥調和的酒,看來是耶路撒冷的婦女為他們預備的。羅馬人並不阻止被釘的人服用這類減輕痛楚的藥物。可是,耶穌嘗過之後卻拒絕喝這酒。何以故呢?看來他要在信心受到最大考驗的時刻,頭腦完全保持清醒。

      耶穌如今被人掛在柱上,雙手伸直在頭頂上。兵士們將一些大釘牢牢釘進他的手腳裡。釘子戳穿皮肉和韌帶時令他痛徹心脾。及至苦刑柱被豎起,痛楚更難以忍受,因為這時身體下墜,以致傷口進一步被撕裂。然而,耶穌卻沒有恐嚇羅馬兵士,相反,他為他們祈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彼拉多將一個牌子釘在苦刑柱上,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看來他這樣寫不單是由於他尊敬耶穌,同時也因為他惱怒猶太的祭司們強迫他將耶穌處死。彼拉多用三種文字——希伯來文、官方的拉丁文及通用的希臘文——寫出牌子上的字句,讓所有人都可以讀到。

      祭司長,包括該亞法和亞拿在內,對此大為驚愕。在他們的勝利時刻,見到這樣的宣布實在大煞風景。因此他們抗議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因自己受祭司們所利用而大感不悅,於是輕蔑地斷然回答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祭司們與一大群民眾齊集在行刑的地方。祭司們否認牌子上所寫的話。他們重申較早時候耶穌在猶太公會受審時他們所提出的虛假指控。所以難怪路過的人開始出言侮辱耶穌,搖著頭嘲笑他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上帝的兒子,就從[苦刑柱]上下來吧!」

      祭司長和他們的宗教盟友也推波助瀾地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苦刑柱]上下來,我們就信他。他倚靠上帝,上帝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上帝的兒子。』」

      兵士們受到當時的氣氛所感染,於是也戲弄耶穌。他們捉弄耶穌,把醋遞給他喝,但看來僅是遞到他那枯焦的唇邊而已。他們嗤笑他說:「你若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甚至連兩名強盜——一個釘在耶穌右邊,一個釘在左邊——也嘲笑他。試想想,有史以來世上最偉大的人物,不錯,一位曾與耶和華上帝一起創造萬物的大能者,竟不得不咬緊牙關忍受這一切侮辱和虐待!

      兵士們取去耶穌的外袍,將其分成四份。他們拈鬮看誰得著。至於他的內衣,因為質料上乘,而且沒有縫口,兵士便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他們不自覺地應驗了經上所說的話:「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

      後來,一個強盜開始意識到耶穌必然真的是王,於是責備同伴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嗎?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然後他懇求耶穌說:「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耶穌回答說:「我今日實在告訴你,你必和我一同在樂園裡。」(《新世》)日後耶穌會在天上執掌王權,渡過哈米吉多頓的人和他們的同伴會有特權重建地上的樂園,屆時耶穌便會實現他的應許,使這個幡然悔悟的罪犯復活過來。馬太福音27:33-44;馬可福音15:22-32;路加福音23:27,32-43;約翰福音19:17-24。

      ◼ 何以耶穌拒絕喝以沒藥調和的酒?

      ◼ 看來彼拉多何以命人把一個牌子釘在耶穌的苦刑柱上?這導致在彼拉多和祭司長之間什麼進一步的交談?

      ◼ 耶穌在苦刑柱上受到什麼進一步的侮辱和虐待?看來這是由什麼促成的?

      ◼ 兵士們處置耶穌的衣服的方式應驗了什麼預言?

      ◼ 其中一個強盜作出什麼改變?耶穌會怎樣應允他的請求?

  • 「這真是上帝的兒子」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6章

      「這真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被釘在柱上之後不久,在正午時分,大地忽然變成一片漆黑,陰森可怖,達三小時之久。黑暗並不是由日蝕所引致的,因為日蝕只會在新月時分才出現,而逾越節卻在月圓時分。再者,日蝕僅會延續數分鐘。因此,黑暗顯然是上帝所促成的!這樣行的目的很可能是要一挫那些嘲弄耶穌的人的銳氣,甚至使他們停止譏笑。

      如果昏暗的奇異現象是在耶穌身旁被釘的罪犯斥責同伴及請求耶穌記念他之前發生的,這便很可能是促使他悔改的原因之一。也許在這個黑暗的時刻,四個婦人——耶穌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妹妹撒羅米、抹大拉的馬利亞和使徒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走到苦刑柱附近。耶穌所鍾愛的使徒約翰也與她們在一起。

      耶穌的母親眼見自己養育成人的兒子在柱上痛苦掙扎,她的心委實有如「被刀刺透」一般!然而,當時耶穌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苦楚而是母親的福利。他十分吃力地向約翰點頭示意,然後對母親說:「婦人,看,你的兒子!」接著他向馬利亞點點頭,對約翰說:「看,你的母親!」

      由此耶穌將照顧母親的責任交託給他特別鍾愛的使徒。看來他的母親當時已是個寡婦,而他託約翰照顧母親乃是因為馬利亞其餘的兒子仍未對他表現信心。耶穌在這方面立下一個優良榜樣,不但供應母親的身體所需,還留意滿足她的靈性需要。

      到下午三時左右,耶穌說:「我渴了。」他感覺到天父彷彿已從他撤去保護一般,目的是要使他的忠誠受到徹底的考驗。因此他高聲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在旁邊站著的人聽見了,就說:「看哪,他叫以利亞呢!」有一個人跑上去,把海絨蘸滿了酸酒,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但其餘的人則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

      耶穌嘗過酸酒之後,就喊道:「成了!」不錯,他的確完成了天父差他到地上來的一切任務;最後他說:「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裡。」耶穌將自己的生命力託付給上帝,深信上帝必定會使他復活過來。然後他便低下頭來死了。

      在耶穌斷氣的一刻,地大大震動,把磐石也震裂了。地震的威力如此強大,以致耶路撒冷城外的紀念墓也裂開了,屍體被拋出墓外。路過的行人看見屍首露在外面,便走進城裡將事情告訴其他的人。

      除此之外,在耶穌死亡的一刻,上帝殿內把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巨大幔子亦從上至下被撕裂為兩半。這塊美輪美奐、裝飾華麗的幔子高約18米,而且又厚又重!這個令人驚訝的奇跡不但顯示上帝對殺害他兒子的人表現震怒,同時也表明藉著耶穌的死亡,人得以進入至聖所所代表的天上去。

      人們感受到大地的震動和看見所發生的事,都大起恐慌。負責處決耶穌的軍官不禁為此將榮耀歸給上帝,他宣告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彼拉多盤問耶穌他是否上帝的兒子時,這位軍官很可能在場。如今他確信耶穌的確是上帝的兒子了。不錯,耶穌確實是世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其餘的人也深受這些神奇事件所感動,於是捶著胸回家去,藉此表示他們極感憂傷和羞愧。耶穌的許多女門徒從遠處目擊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都大受感動。當時使徒約翰也在場。馬太福音27:45-56;馬可福音15:33-41;路加福音23:44-49;2:34,35;約翰福音19:25-30。

      ◼ 何以持續三小時的黑暗並非由日蝕所引致?

      ◼ 耶穌在死前的一刻為家有年老雙親的人立下什麼優良的榜樣?

      ◼ 耶穌死前最後說了四句什麼話?

      ◼ 地震成就了些什麼事?聖殿的幔子被撕裂為二具有什麼意義?

      ◼ 負責行刑的軍官從當時所發生的奇跡受到什麼影響?

  • 星期五被埋葬——星期日墳墓空了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第127章

      星期五被埋葬——星期日墳墓空了

      如今已是星期五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候,尼散月15日的安息日在日落時候便會開始。耶穌的屍體正柔弱地掛在柱上,但他身旁的兩名強盜仍未死去。星期五下午稱為預備日,因為人們會在這日準備膳食,並且完成任何無法留待安息日之後才做的急務。

      即將開始的安息日並非僅是一個普通的安息日(一週的第七日),而是一個雙重的安息日,亦稱為「大」安息日,因為尼散月15日,即為期七日的無酵餅節的第一日(無論在週中的哪一日,均算作安息日)適逢是普通的安息日。

      根據上帝的律法,屍體是不可留在柱上過夜的。因此,猶太人遂請求彼拉多把行了刑的囚犯的腿打斷以加速他們的死亡。兵士於是將兩名強盜的腿打斷。但既然耶穌看來已經死去,他們便沒有打斷他的腿。這件事應驗了經上的話:「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

      可是,為要確定耶穌已經死去,一個兵士用矛戳刺他的肋旁。矛刺進了他的心窩,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目擊事情發生的使徒約翰報導這件事應驗了另一節經文:「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處決耶穌時在場的人包括來自亞利馬太城的約瑟,他是猶太公會一個頗有名望的成員。高等法院對耶穌作出不公的裁決時,他拒絕加以支持。約瑟其實是耶穌的門徒,但卻一直未敢公開表明自己的身分。可是,如今他鼓起勇氣去見彼拉多,請求讓他將耶穌的屍體帶走。彼拉多傳召負責行刑的軍官,後者證實耶穌確已死去,於是彼拉多便將耶穌的屍體交給約瑟。

      約瑟領去屍體,用潔淨的細麻布裹好以準備安葬。他在這件事上獲得猶太公會的另一個成員——尼哥德慕——的協助。尼哥德慕也由於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而不敢承認相信耶穌。如今他帶來了一捆含有33公斤沒藥和貴重沉香的繃帶。他們用含有這些香料的繃帶將耶穌的屍體包裹起來;這乃是猶太人慣常在安葬死人前處理屍體的方法。

      他們接著將屍體安放在附近園子的一個新墓穴裡,墓穴是約瑟請人在石裡鑿成的。最後,他們用大石封住墓口。他們必須在安息日前完成一切安葬事宜,因此在處理屍體方面只好匆匆了事。由於這緣故,抹大拉的馬利亞及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她們也許曾在場協助包裹屍體)趕回家去預備更多香料和膏油,計劃在安息日之後將耶穌的屍體作進一步的處理,好使屍體保全得久一點。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