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這些事一定會發生”
    守望台1999年 | 5月1日
    • “這些事一定會發生”

      “耶穌回答他們説:‘……這些事一定會發生,不過終結還沒有到。’”——馬太福音24:4-6。

      1.我們應當關心甚麽問題?

      你無疑會關心自己的生命和前途。這樣,你也應對C.T.羅素在1877年所關注的一個題目感興趣。羅素後來創辦了守望台社,他在1877年寫了《主復臨的目的與方式》。這本册子有64頁,探討耶穌復臨或再來的問題。(約翰福音14:3)有一次,耶穌在橄欖山上的時候,使徒向他問及他的復臨,説:“甚麽時候會有這些事呢?你的臨在[‘降臨’,《和合本》]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會有甚麽標徵呢?”——馬太福音24:3。

      2.對於耶穌的預言,為甚麽有許多彼此衝突的見解提出來?

      2 你知道耶穌怎樣回答嗎?他的話是甚麽意思?耶穌的回答記載在三卷福音書裏。D.A.卡森教授説:“對於馬太福音24章,以及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的類似記載,評論者各有解釋,意見紛紜。聖經裏很少篇章曾引起這麽多的爭議。”卡森接着提出自己的意見,但也只是衆多彼此衝突的人為見解罷了。過去一百多年,許多人所提出的見解都顯示他們缺乏信心。有些人聲稱耶穌從沒有説過我們在福音書裏讀到的話,有些人則認為他的話後來被人歪曲了,又或者説他的預言落空了。這些看法其實深受聖經批評所影響。一個注釋家甚至“以大乘佛教的哲學眼光”去看馬可福音!

      3.耶和華見證人對耶穌的預言有甚麽看法?

      3 耶和華見證人卻截然不同,他們認為聖經是完全真確可靠的。耶穌臨死之前三天在橄欖山對四位使徒所説的話,他們也深信不疑。自從羅素的日子以來,上帝的子民對耶穌這個預言逐漸了解得更清楚。過去幾年,《守望台》對這個預言的含意作了進一步的澄清。你有把這些資料銘記於心,看出預言對你一生有甚麽影響嗎?a現在讓我們把這些資料重温一下。

      預告的慘事實現了

      4.使徒可能為了甚麽緣故向耶穌問及未來?

      4 使徒們深知耶穌是彌賽亞。因此,當他們聽見耶穌談及自己會死去、復活,然後復臨,他們必然不禁納罕:“如果耶穌死去,離開世上,他又怎能實現我們的期望,成就聖經説彌賽亞會施行的許多偉舉呢?”耶穌也談及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會遭受毁滅。使徒無疑納罕:“這件事會在甚麽時候發生呢?這場毁滅會怎樣來到?”為要明白這些問題,使徒問耶穌説:“甚麽時候會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指定要到末期的時候,有甚麽標徵呢?”——馬可福音13:4;馬太福音16:21,27,28;23:37-24:2。

      5.耶穌的預言怎樣在公元1世紀獲得應驗?

      5 耶穌預告會有許多事情發生,包括戰爭、饑荒、瘟疫、地震、基督徒受人憎恨和迫害、假彌賽亞出現,以及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遠近。在此之後,終結就來到了。(馬太福音24:4-14;馬可福音13:5-13;路加福音21:8-19)耶穌在公元33年説了這個預言。在隨後數十年間,留意世事發展的門徒可以看出,耶穌所預告的各事果然以顯著的規模在各地發生。不錯,歷史證實耶穌所提出的標徵確已在當時應驗,導致猶太事物制度在公元66至70年間在羅馬人手上結束。事情的經過怎樣?

      6.公元66年,羅馬人和猶太人有甚麽衝突發生?

      6 公元66年,在猶地亞炎熱的夏季,猶太的奮鋭黨人帶頭襲擊耶路撒冷聖殿附近一個城堡的羅馬衛兵,結果在境内各地引起了叛亂。海因里希·格雷茨教授在《猶太人歷史》一書中説:“當時紹塞斯·加盧斯是叙利亞的總督,自然有責任要維護羅馬軍隊的尊嚴。……他目睹叛亂在四境蔓延,無法再袖手旁觀,於是結集手下的軍團出兵鎮壓,鄰近各地的諸侯也紛紛派兵前來相助。”這支為數三萬人的大軍包圍着耶路撒冷。經過多輪激戰之後,猶太人退到聖殿附近的城牆内。“一連五天,羅馬人不斷進攻城牆,卻在猶太人的投射襲擊下被迫撤退。直到第六天,羅馬人才成功地把聖殿前北面城牆的一部分拆毁。”

      7.對於當時的情勢,為甚麽耶穌門徒對事情的看法跟大部分猶太人截然不同?

      7 猶太人一向認為上帝必定會保護他們和他們的聖城,你不難想像當時他們會多麽驚惶失措!可是,耶穌的門徒卻預先受到警告,耶路撒冷將有大禍臨頭。耶穌預告説:“日子將要臨到你,你的仇敵會用尖柱在你周圍築壘,四面圍繞你,從各方使你備受痛苦。他們又會把你和你裏面的孩子摔倒在地上,不容你裏面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路加福音19:43,44)公元66年,耶路撒冷城内的基督徒會死於非命嗎?

      8.耶穌預告會有甚麽慘事發生?為了“蒙揀選的人”,上帝會把患難的日子截短。這些人是誰?

      8 使徒們在橄欖山提出問題之後,耶穌預告説:“那些日子是患難的日子,從創造物的開頭,就是有上帝所創造的萬物以來,直到那時,沒有那樣的患難,將來也不再有。事實上,要不是耶和華把那些日子截短,就沒有肉體可以得救了。但為了蒙揀選的人,就是蒙他揀選的,他已經把那些日子截短了。”(馬可福音13:19,20;馬太福音24:21,22)因此,上帝會把患難的日子截短,使“蒙揀選的人”可以得救。這些人是誰呢?無疑不是反叛羅馬的猶太人,因為這些人雖然自稱敬拜耶和華,卻悍然棄絶他的愛子。(約翰福音19:1-7;使徒行傳2:22,23,36)公元1世紀,真正蒙揀選的人是那些信從耶穌、承認他是彌賽亞救主的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上帝揀選了這些人。公元33年五旬節,他使這群人成為一個新的屬靈國族,即“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路加福音18:7;使徒行傳10:34-45;彼得前書2:9。

      9,10.羅馬人攻城的日子怎樣“截短”了?這帶來甚麽結果?

      9 患難的日子有沒有“截短”,使耶路撒冷城裏蒙揀選的受膏者得以生還呢?格雷茨教授表示:“[紹塞斯·加盧斯]認為,在當時那個季節,秋雨已快到了,繼續跟負隅頑抗的猶太人長期作戰,實在不是明智之舉,……甚至可能使軍隊無法獲得所需的糧草供應。由於這緣故,他很可能覺得暫時撤退會較為明智。”不論紹塞斯·加盧斯的真正想法怎樣,羅馬軍隊突然撤退了。猶太人趁機追擊,使羅馬人蒙受重大損失。

      10 羅馬人出乎意料地撤退,使“肉體”——耶路撒冷内性命受威脅的耶穌門徒——得以生還。歷史記載透露,當這扇機會之窗一打開,基督徒就立即逃出那個危險地帶。上帝顯示了多麽驚人的先見之明,確保他的敬拜者得以生還!可是,那些頑梗不信、仍然留在耶路撒冷和猶地亞的猶太人,又有甚麽遭遇呢?

      當代人目睹患難來臨

      11.耶穌怎樣論及“這個世代”?

      11 許多猶太人以為,他們那以聖殿為中心的崇拜制度是會永遠長存的。可是耶穌説:“你們要從無花果樹……學個教訓:樹的新枝一變得柔嫩,長出葉子,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照樣,你們看見這一切事,就知道他近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一切都必定發生。天地都會過去,我的話語卻絶不會過去。”——馬太福音24:32-35。

      12,13.在門徒看來,耶穌所説的“這個世代”是指甚麽?

      12 在公元66年之前多年時間,基督徒一直目睹綜合標徵的許多 事件陸續發生,包括戰爭、饑荒、王國好消息傳遍遠近等。(使徒行傳11:28;歌羅西書1:23)可是,終結會在甚麽時候才來到呢?耶穌説:“這個世代[希臘語,格内阿]還沒有過去”,終結就會來到。他的話是甚麽意思呢?耶穌曾屢次把他當日敵擋他的猶太人,包括宗教領袖在内,稱為“一個邪惡通姦的世代”。(馬太福音11:16;12:39,45;16:4;17:17;23:36)因此,他在橄欖山上再次談及“這個世代”,顯然並不是指自古至今的整族猶太人,也不是指他的門徒,即使他們是“一族蒙揀選的人”。(彼得前書2:9)耶穌所説的“這個世代”,也不是指一段時期。

      13 耶穌所想到的,是當日那些敵擋他的猶太人,他們會經歷到他所預告的標徵的應驗。論到路加福音21:32的“這個世代”,喬爾·格林教授指出:“在第三卷福音書裏,‘這個世代’(以及類似的詞語)通常是指抗拒上帝旨意的人。……這些人頑梗不化,蓄意與上帝的旨意作對。”b

      14.那個“世代”有甚麽經歷?基督徒的遭遇怎樣截然不同?

      14 在耶穌的日子,一般猶太人都敵擋他。當時那個邪惡的世代可以看出耶穌所説的標徵正在應驗,他們也會見到終結來臨。(馬太福音24:6,13,14)他們果然經歷一場浩劫!公元70年,羅馬皇帝韋斯巴薌的兒子提圖斯,率領羅馬大軍捲土重來。猶太人再次被困在城裏,所經歷的苦難幾乎叫人無法置信。c目睹事情經過的弗拉維·約瑟夫斯報導,羅馬人把城徹底摧毁,大約有一百一十萬猶太人喪生,十萬人被擄去,其中大部分不是很快餓死,就是在羅馬競技場中慘被屠殺。對耶路撒冷和猶太制度來説,公元66至70年臨到的患難,的確是空前絶後的最大災難。可是,基督徒的遭遇卻跟一般猶太人有天淵之别!他們聽從耶穌預先發出的警告,羅馬人在公元66年一撤退,他們就迅速逃離耶路撒冷。結果,“蒙揀選的”受膏基督徒在公元70年能够“得救”。——馬太福音24:16,22。

      還有另一次應驗

      15.我們怎能够肯定,耶穌的預言會在公元70年之後有一次更大規模的應驗?

      15 可是,耶穌的預言還沒有完全應驗。他在較早時候表示,城被摧毁之後,他會奉耶和華的名而來。(馬太福音23:38,39;24:2)後來他在橄欖山上所説的預言,對事情作了進一步的澄清。他提及將臨的“大患難”,然後説會有假基督出現,耶路撒冷會被衆國族踐踏一段長時期。(馬太福音24:21,23-28;路加福音21:24)這個預言會有一次規模更大的應驗嗎?事實表明的確有。我們只要把啟示錄6:2-8(寫於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遇患難之後),跟馬太福音24:6-8和路加福音21:10,11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戰爭、糧食短缺和災殃會再次以更大的 規模發生。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以來,耶穌的預言一直在經歷更大的應驗中。

      16-18.我們期待甚麽事行將發生?

      16 過去幾十年間,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向人宣告,末世的標徵正在應驗,證明一場“大患難”即將來臨了。目前邪惡的“世代”會目睹這場災禍來臨。公元66年,加盧斯的進攻,是臨到耶路撒冷的大患難的起頭;同樣,看來將臨的大患難也有個起頭的階段(屆時所有偽宗教都會遭受攻擊)。d在此之後,過了一段未經透露的時間,終結就臨到了。毁滅會以全球的規模發生,比公元70年的大患難有過之無不及。

      17 論到行將來臨的大患難,耶穌説:“緊接那些日子[偽宗教的毁滅]的患難以後,太陽就會變得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星辰會從天上墜落,天上的力量都被搖撼。到時人的兒子的標徵會在天上出現;於是地上所有部族都會悲慟捶胸,他們會看見人的兒子在天雲上帶着力量和大榮耀而來。”——馬太福音24:29,30。

      18 因此,據耶穌自己説,“那些日子的患難以後”,天上會有某些奇異的現象發生。(參閲約珥書2:28-32;3:15。)這會令不順服上帝的人大感錯愕、心驚膽戰,於是他們都“悲慟捶胸”。許多人會“因為畏懼,又預料到即將有甚麽事臨到世人所住之地,就感到暈眩”。但是真基督徒卻絶不會這樣!剛相反,他們會“抬起頭,因為[他]們得解救的時候近了”。——路加福音21:25,26,28。

      審判將臨!

      19.我們可以怎樣確定,綿羊和山羊的比喻會在甚麽時候應驗?

      19 請留意,馬太福音24:29-31預告:(1)人的兒子來臨,(2)他會帶着大榮耀而來,(3)天使會跟他一起來到,(4)地上所有部族都會看見他。在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裏,耶穌再次提及這幾件事。(馬太福音25:31-46)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個比喻所指的,是耶穌在大患難爆發之後,帶着天使來臨、坐在寶座上施行審判的時候。(約翰福音5:22;使徒行傳17:31;參閲列王紀上7:7;但以理書7:10,13,14,22,26;馬太福音19:28。)誰會受審呢?這會帶來甚麽結果?比喻顯示,耶穌會對所有國族施行審判,彷彿他們結集在他天上的寶座前一樣。

      20,21.(甲)耶穌比喻裏的綿羊會有甚麽遭遇?(乙)山羊會有甚麽遭遇?

      20 與綿羊相若的人會被分開來,放在耶穌的右邊,表示他們是他所認可的。為甚麽他們蒙他認可呢?因為他們把握機會善待耶穌的弟兄,就是跟基督一同在天上王國施行統治的受膏基督徒。(但以理書7:27;希伯來書2:9-3:1)像比喻所説一樣,今日已有幾百萬與綿羊相若的基督徒,看出耶穌的屬靈弟兄是誰,努力跟他們並肩工作,給他們所需的支持。由於這緣故,“大群人”懷有聖經的希望,能够生還渡過“大患難”,在上帝王國治下的地上樂園裏享永生。——啟示錄7:9,14;21:3,4;約翰福音10:16。

      21 山羊的結局卻截然不同!馬太福音24:30説,耶穌來到的時候他們會“悲慟捶胸”。他們還可以不這樣做嗎?他們一直把王國的好消息置若罔聞,蓄意跟耶穌的門徒作對,寧願支持這個即將消逝的世界。(馬太福音10:16-18;約翰一書2:15-17)至於誰是山羊,這會完全由耶穌判決;他在地上的門徒並不會過問。論到這些人的遭遇,耶穌説:“這些人要到永遠的剪除裏去。”——馬太福音25:46。

      22.耶穌預言的哪部分值得我們進一步注意?

      22 對於馬太福音第24,25章的預言,我們了解日深,實在令人振奮。可是,耶穌預言的另一部分也值得我們留意——“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站在聖處”。耶穌吩咐門徒要用辨識力明白預言的意思,然後毅然採取行動。(馬太福音24:15,16)“可憎之物”究竟是甚麽?它在甚麽時候站在聖處?這件事跟我們目前和未來的生命有甚麽關係?下一篇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腳注]

      a 見《守望台》1994年2月15日刊,1995年10月15日刊及11月1日刊,和1996年8月15日刊的研讀文章。

      b 英國學者比斯利-默里評論説:“注釋家應該不難明白‘這個世代’這個詞組的含意。誠然,在較早期的希臘語裏,格内阿 的意思是誕生、後代、種族。……在[希臘語的《七十子譯本》]裏,這個詞語最常用來翻譯希伯來語的多爾 一詞,意思是年歲、人類的壽數,或世代,意即當代的人。……在耶穌的談話裏,這個詞語看來藴含兩重意思:一方面指他當代的人,另一方面總是含有貶義色彩。”

      c 格雷茨教授在《猶太人歷史》一書中説,羅馬人有時每天把五百個俘虜釘在柱上處死。他們也將有些猶太俘虜的雙手砍斷,然後遣返城中。城裏的情形怎樣呢?“金錢變得毫無價值,因為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在街頭上,人甚至不惜為了爭奪最不堪入口的食物,例如一把稻草、一小塊皮革,或扔給狗吃的腐肉,而大打出手。……未經埋葬的屍體越堆越多,在炎熱的夏季臭氣熏天,助長了瘟疫的流行;城裏的人不是病死、餓死,就是被刀劍殺死。”

      d 下一篇文章會探討將臨大患難的起頭部分。

      你記得嗎?

      ◻ 馬太福音24:4-14的預言,在公元1世紀獲得甚麽應驗?

      ◻ 正如馬太福音24:21,22預告,在使徒的時代,患難的日子怎樣截短,讓肉體可以得救?

      ◻ 馬太福音24:34所説的“世代”有甚麽特色?

      ◻ 我們怎麽知道,耶穌在橄欖山上所説的預言,會有另一次規模更大的應驗?

      ◻ 綿羊和山羊的比喻會在甚麽時候應驗?怎樣應驗?

      [第12頁的圖片]

      羅馬提圖斯拱門上的浮雕,顯示耶路撒冷遭受毁滅後,羅馬人所掠去的戰利品

      [鳴謝]

      Soprintendenza Archeologica di Roma

  • “讀者應該用辨識力”
    守望台1999年 | 5月1日
    • “讀者應該用辨識力”

      “你們一見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站在聖處,……到時,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馬太福音24:15,16。

      1.耶穌在路加福音19:43,44所發出的警告,有了甚麽結果?

      我們接獲警告,知道有災難行將臨到,就能够設法加以避免。(箴言22:3)因此,試想想公元66年羅馬人進攻耶路撒冷之後,城裏基督徒的處境。耶穌曾警告説,城會被敵軍包圍,徹底摧毁。(路加福音19:43,44)大部分猶太人都不理會他的警告。但是耶穌的門徒卻留意聽從他的警告。結果,災難在公元70年臨到時,他們得以生還。

      2,3.為甚麽我們應當關心耶穌在馬太福音24:15-21所説的預言?

      2 耶穌的預言也對我們今天深具影響。他提出了一個綜合的標徵,其中包括戰爭、糧食短缺、地震、瘟疫、宣揚上帝王國的基督徒飽受迫害等。(馬太福音24:4-14;路加福音21:10-19)耶穌也提出一個線索,好幫助門徒看出終結已經近了。記號就是:“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站在聖處。”(馬太福音24:15)讓我們再次探討一下這段耐人尋味的話,看看它對我們現今和未來的生活有甚麽影響。

      3 耶穌描述過標徵之後,接着説:“你們一見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就是通過預言者但以理所説的,站在聖處,(讀者應該用辨識力,)到時,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在房頂上的,不該下來拿家裏的財物;在田裏的,不該回家拿外衣。在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苦難了!你們要不斷禱告,叫你們逃跑的時候,不致遇上冬季或者安息日才好;因為,到時就會有大患難,這樣的患難,從世界的開頭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將來也絶不會再發生。”——馬太福音24:15-21。

      4.甚麽顯示馬太福音24:15在公元1世紀曾獲得應驗?

      4 馬可和路加的記載提供了一些補充的細節。馬太説可憎之物“站在聖處”,馬可福音13:14則説它“站在不該站的地方”。根據路加福音21:20的記載,耶穌説:“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安營的軍隊圍住,就知道城快要荒涼了。”這幫助我們看出,預言的初次應驗牽涉到羅馬人攻擊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這所殿宇雖然被猶太人視為神聖,在耶和華看來卻不再是個神聖的地方了。羅馬人在公元66年發動攻擊。公元70年,羅馬大軍把城和聖殿一併摧毁,耶路撒冷完全淪為荒涼。當時的“可憎之物”是甚麽呢?它怎樣“站在聖處”?獲知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看出預言的現代應驗。

      5,6.(甲)為甚麽讀但以理書第9章的人要運用辨識力?(乙)耶穌預告會有“可憎之物”出現。他的預言怎樣獲得應驗?

      5 耶穌説讀者要用辨識力。讀者所讀的是甚麽?看來就是但以理書第9章。這一章載有一個預言,透露彌賽亞會在何時出現,並且預告過了三年半之後,他就會被“剪除”。預言説:“那行毁壞可憎的 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荒涼 之地],直到所定的結局。”——但以理書9:26,27(夾注譯文);另見但以理書11:31;12:11。

      6 當日的猶太人認為,安條克四世大約在二百年前玷污了聖殿,這樣,但以理的預言就應驗了。可是耶穌的看法卻不同。他勸人要用辨識力,因為“可憎之物”在當時還沒有出現。它出現的時候,必定會站在“聖處”。耶穌所指的,顯然是羅馬軍隊,它在公元66年帶着各式的軍旗而來。這些久已受人採用的旗幟其實與偶像無異,因此在猶太人看來是可憎的。a可是,這個可憎之物是在甚麽時候“站在聖處”呢?事情發生在羅馬軍隊舉着軍旗進攻耶路撒冷和其中聖殿的時候;在猶太人看來,這兩個地方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羅馬人甚至着手拆毁聖殿地區的城牆。不錯,一件長久以來被人視為可憎的東西,現在竟然站在神聖的地方!——以賽亞書52:1;馬太福音4:5;27:53;使徒行傳6:13。

      現代的“可憎之物”

      7.耶穌的甚麽預言正在我們的日子應驗?

      7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一直目睹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4章提出的標徵獲得更大規模的應驗。可是,你還記得他説:“你們一見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站在聖處,……到時,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馬太福音24:15,16)預言的這部分也必須在我們的日子獲得應驗。

      8.過去多年來,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向人指出現代的“可憎之物”是甚麽?

      8 耶和華的僕人一向堅信這個預言必定會實現。例如,《守望台》1921年1月1日刊(英語版)參照中東的局勢發展,探討耶穌的預言。後來,《守望台》在1929年12月15日刊(英語版)374頁明確地説:“國際聯盟的整個意向是要促使人背棄上帝和基督,因此這個組織必定會引致荒涼;它是撒但的産品,在上帝眼中是可憎之物。”這個“可憎之物”在1919年出現。後來,國際聯盟被聯合國所取代。很久以來,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大力揭發這些人為組織,指出它們在上帝眼中是可憎的。

      9,10.關於“可憎之物”在甚麽時候站在聖處,我們早期對大患難一事的了解怎樣影響到我們的想法?

      9 現在,我們對馬太福音第24,25章不少資料的看法,比以前更清楚明白了。上一篇文章已經作了一項概括的綜述。關於“可憎之物……站在聖處”這件事,是否也有必要作進一步的澄清呢?看來有這樣的必要。耶穌的預言顯示,可憎之物“站在聖處”,跟預告的“患難”臨到有密切關係。因此,即使“可憎之物”已經存在了不少日子,我們仍然應當考慮到它“站在聖處”這件事跟大患難的密切關係。這應當對我們的想法有所影響。有甚麽影響呢?

      10 上帝的子民一度以為,大患難的頭一階段開始於1914年,最後部分則在哈米吉多頓大戰爆發時來到。(啟示錄16:14,16;參閲英語版《守望台》1939年4月1日刊,110頁。)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何以上帝的子民一度以為現代的“可憎之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就站在聖處了。

      11,12.1969年,社方怎樣調整了對大患難的看法?

      11 可是,後來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卻改變了。1969年7月10日星期四,在紐約市舉行的“地上的和平”國際大會上,當時的守望台聖經書社副社長法蘭兹發表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演講。法蘭兹弟兄回顧社方以往對耶穌預言的了解,説:“以往的解釋是,‘大患難’在1914年開始,但上帝沒有讓災難一直發展到末了;相反,他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11月結束。在此之後,上帝容許一段間歇的時期,讓蒙揀選的受膏基督徒的餘下分子從事活動;然後他會讓‘大患難’的最後部分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來到。”

      12 接着,法蘭兹弟兄提出這個作了重大調整的解釋:“跟公元1世紀的事件一致地,……‘大患難’並不是在1914年開始。1914-1918年發生在耶路撒冷現代副本身上的事,只是‘陣痛的起頭’罷了。……空前絶後的‘大患難’仍在前頭。這場患難會為偽宗教世界帝國(包括有名無實的基督教)帶來毁滅,然後,‘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哈米吉多頓會接踵而至。”由此看來,整個大患難仍在前頭。

      13.為甚麽我們認為“可憎之物……站在聖處”一事仍在未來,是合理的想法?

      13 這件事跟辨識“可憎之物”何時站在聖處有直接關係。請想想在公元1世紀發生的事。羅馬人在公元66年進攻耶路撒冷,然後突然撤退,使“肉體”(基督徒)能够得救。(馬太福音24:22)因此,我們預期大患難不久就會開始,但為了上帝選民的緣故,災難的日子會截短。請留意這個關係重大的要點:預言在古代應驗的時候,“可憎之物……站在聖處”這件事,跟加盧斯將軍在公元66年率領羅馬大軍攻擊耶路撒冷有直接關係。在現代,相當於這場攻擊的事件——大患難的開始——仍在前頭。因此,雖然“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自1919年以來即已存在,看來它還沒有站在聖處。b這件事會怎樣發生呢?事情可能對我們有甚麽影響?

      未來的攻擊

      14,15.啟示錄第17章怎樣幫助我們明白事態的發展,直至哈米吉多頓來臨?

      14 啟示錄描述將來偽宗教會遭受攻擊而消滅。第17章透露上帝對偽宗教世界帝國,“大巴比倫,衆娼妓……的母親”,所作的判決。有名無實的基督教是偽宗教的核心部分,它自稱跟上帝有立約關係。(參閲耶利米書7:4。)自古至今,各種偽宗教,包括有名無實的基督教在内,一直跟“地上的列王”狼狽為奸,但這些宗教的惡行必定會導致它們的荒涼。(啟示錄17:2,5)它們會在誰手中遭受毁滅呢?

      15 啟示錄描述一隻“鮮紅色的野獸”,存在了一段時候,消失了,然後又再次出現。(啟示錄17:3,8)這隻野獸受到世上的統治者所支持。預言提供的細節幫助我們看出,這隻象徵性的野獸是個以謀求和平為目標的組織;這個組織在1919年産生,當時是國際聯盟(一個“可憎之物”),現在則是聯合國。啟示錄17:16,17透露,上帝會使“野獸”屬下某些位高勢雄的統治者心起惡意,對偽宗教的世界帝國發動攻擊,使它淪為荒涼。這場攻擊就是大患難”的起頭。

      16.有些甚麽與宗教有關的事正在發生,值得我們留意?

      16 既然大患難的開始尚在未來,可憎之物“站在聖處”是否也在未來呢?看來是的。“可憎之物”在本世紀初出現,至今已存在了幾十年,它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以獨特的方式站在“聖處”。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必然密切留意世事,看看事態的發展怎樣顯示一個可憎之物正“站在聖處”;今天的基督徒也一樣。誠然,我們必須等到預言實際應驗了,才能知道所有細節。可是,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在有些國家,一般人已顯著地對宗教越來越反感。有些基督徒一度事奉上帝,後來卻背棄純真的信仰;有些政治分子跟這些人攜手合作,慫恿人仇視一般宗教,真基督徒尤其是他們攻擊的對象。(詩篇94:20,21;提摩太前書6:20,21)結果,甚至在現今,政治勢力已悍然“跟綿羊羔交戰”了。正如啟示錄17:14表示,這場鬥爭會越來越猛烈。既然上帝的綿羊羔耶穌基督已擢升到目前的崇高地位,是列王無法實際加害的,他們就極力反對上帝的真正崇拜者,尤其是他的“聖民”,藉此向這些人泄憤。(但以理書7:25;參閲羅馬書8:27;歌羅西書1:2;啟示錄12:17。)但上帝向我們提出保證,綿羊羔同那些跟他一起的人,必定會大獲全勝。——啟示錄19:11-21。

      17.關於“可憎之物”會怎樣站在聖處,我們可以提出甚麽並非武斷的看法?

      17 我們深知偽宗教行將淪為荒涼了。大巴比倫“喝醉了聖民的血”,不可一世,彷彿自己是個女王。但是她已注定遭受毁滅了。雖然她一向憑着淫行對地上列王操有頗大勢力,不久情勢就會大為改變。“十隻角”和“野獸”會反倒對她深惡痛絶。(啟示錄17:6,16;18:7,8)“鮮紅色的野獸”起來攻擊這個宗教娼妓的時候,“可憎之物”就可説是站在各基督教會所謂的聖地c,對他們形成重大威脅。有名無實的基督教雖然自視為神聖,其實卻對上帝毫無信心;他們會最先淪為荒涼。

      怎樣奔逃?

      18,19.我們舉出甚麽理由,表明“逃到山上”的意思並不是人要改變宗教?

      18 耶穌預告“可憎之物……站在聖處”之後,接着促請有辨識力的人要迅速採取行動。他的意思是不是説,到“可憎之物”已實際“站在聖處”,在這麽遲的時候,許多人會逃出偽宗教,歸附純真崇拜呢?顯然不是。請想想預言的第一次應驗。耶穌説:“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在房頂上的,不該下來,也不該進家裏拿甚麽東西;在田裏的,不該回到後面的東西那裏去拿外衣。在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苦難了!你們要不斷禱告,免得這件事在冬季發生。”——馬可福音13:14-18。

      19 耶穌並沒有説惟獨在耶路撒冷的人才需要逃走,彷彿他的訓示是要他們離開猶太人的崇拜中心似的。他也沒有提及改變宗教的問題,勸人從速撇下偽宗教,轉而歸附純真的崇拜。耶穌的門徒既然已經成為真基督徒,無疑不需要有人勸他們棄暗投明。羅馬人在公元66年發動攻擊,這件事並沒有促使耶路撒冷和猶地亞各地信奉猶太教的人捨棄自己的宗教,轉而歸信基督教。海因里希·格雷茨教授説,羅馬人撤退時,猶太人乘勝追擊,然後返回城中。“奮鋭黨人高唱凱歌,(在10月8日)歡欣鼓舞返回耶路撒冷,滿心以為獨立自由已在望了。……上帝豈不是恩待他們,就像恩待他們的先祖一樣嗎?奮鋭黨人對未來充滿自信,毫不恐懼。”

      20.耶穌吩咐人逃到山上去,他的早期門徒對這個警告有甚麽反應?

      20 那麽,當時人數不多的選民又怎樣聽從耶穌的勸告,迅速採取行動呢?他們從速離開猶地亞,逃到約旦河對岸的山上,由此表明他們無論在政治上或宗教上,都跟當時的猶太制度毫無關係。他們毅然撇下田地和家宅,甚至沒有回家收拾財物。他們堅信耶和華會給他們所需的保護和支持,並且甘願把他的崇拜置於其他一切看來重要的事物之先。——馬可福音10:29,30;路加福音9:57-62。

      21.“可憎之物”發動攻擊時,我們無需期望有甚麽事發生?

      21 現在請想想預言的較大應驗。過去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勸人從速離開偽宗教,轉而歸附純真的崇拜。(啟示錄18:4,5)數以百萬計的人已遵囑而行了。耶穌的預言並沒有表示,大患難開始之後,會有盈千累萬的人歸附純真的崇拜。在公元66年,無疑沒有大批猶太人集體歸信基督教。可是,真基督徒會樂於聽從耶穌的警告,迅速逃到安全的處所。

      22.我們聽從耶穌的吩咐逃到山上去,可能要為此付出甚麽代價?

      22 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大患難的詳情,但是我們有理由認為,耶穌所説的逃並不是指實際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今天上帝的子民差不多已遍布全球。可是我們能够肯定,到要逃走的時候,基督徒必須繼續跟偽宗教組織劃清界限,保持分離。值得留意的另一點是,耶穌警告人不要回家收拾衣服或其他財物。(馬太福音24:17,18)因此,關於我們對物質資財所懷的看法,未來可能還會有考驗來到。物質資財是最重要的東西嗎?還是所有擁護上帝的人的得救更為重要?不錯,為了遵囑奔逃,我們可能要忍受若干艱難困苦。在公元1世紀,我們的同工表現剛毅果敢的精神,從猶地亞逃到約旦河對岸的比利阿去;我們也必須決心不顧代價,迅速聽從耶穌的吩咐。

      23,24.(甲)我們惟獨在哪裏才能尋得保護?(乙)耶穌促請人留意“可憎之物……站在聖處”。他的警告應當對我們有甚麽影響?

      23 我們必須繼續仰賴耶和華和他那與山相若的組織,以此為我們的避難所。(撒母耳記下22:2,3;詩篇18:2;但以理書2:35,44)只有上帝和他的組織才能給我們保護!我們絶不會像大部分世人那樣,試圖逃到“洞窟”去,躲在“山上的磐石裏”。大巴比倫遭受毁滅之後,這些人為組織和機構可能還存留一段很短的時間。(啟示錄6:15;18:9-11)不錯,時勢可能變得更艱難。公元66年的情形就是這樣。懷孕的婦人逃離猶地亞,或者人要在寒冷多雨的季節上路,都得忍受不少艱辛才行。但是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必定使人能够生還。既然耶穌已在天上的王國掌權作王,我們現在就當努力加強我們對耶和華和他愛子的信賴。

      24 我們沒有理由要為行將發生的事擔心害怕。耶穌絶不想他當日的門徒害怕,也不想我們在今天或未來惶恐不安。他預先提醒我們,好讓我們作妥心理準備。畢竟,當毁滅臨到偽宗教和這個邪惡制度的其餘部分時,順服上帝的基督徒並不會遭受懲罰。他們會辨識時勢,聽從耶穌就“可憎之物……站在聖處”一事所提出的警告。他們會表現無可動搖的信心,行事果敢剛強。千萬不要忘記耶穌的應許:“忍耐直到終結的人,就會得救。”——馬可福音13:13。

      [腳注]

      a “羅馬人的旗幟在羅馬廟宇裏受人尊崇守護;人民越認為自己比其他國族優越,就越崇敬本國的旗幟。……[在士兵看來,]軍旗也許是世上最神聖的東西。羅馬士兵慣於指着軍旗起誓。”——《不列顛百科全書》,第11版。

      b 我們必須指出,耶穌的預言在公元66-70年的應驗,雖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的話會怎樣在大患難獲得應驗,但由於兩次應驗的背景都不同,它們並不會彼此完全相稱。

      c 見《守望台》1976年6月15日刊,357-360頁。

      你記得嗎?

      ◻ 公元1世紀,“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怎樣顯露出來?

      ◻ 現代的“可憎之物”要到將來才站在聖處,為甚麽這個想法是合理的?

      ◻ 啟示錄預告“可憎之物”會發動甚麽攻擊?

      ◻ 我們可能還得作怎樣的“[奔]逃”?

      [第16頁的圖片]

      聖經把大巴比倫稱為“衆娼妓”的“母親”

      [第17頁的圖片]

      啟示錄第17章的鮮紅色野獸,就是耶穌所説的“可憎之物”

      [第18頁的圖片]

      鮮紅色的野獸會攻擊偽宗教,予以致命打擊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