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失去迫切之感
若要繼續全心全意事奉耶和華,甚麽是肯確可行而蒙上帝悦納的方法呢?就是在内心深處培養一種真正的迫切感。全心全意事奉上帝牽涉到我們整個人,並意味到我們對於他所吩咐的一切事,表現熱切、絶對的服從。
預言者摩西向以色列國提出訓導時曾強調這項需要:“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5)多個世紀以後,基督耶穌重申同一的誡命:“你要用全顆心、全個魂、全副思想,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37)使徒保羅勸勉以弗所人要“用全個魂執行上帝的旨意”,並敦促歌羅西人説:“你們無論做甚麽,都要用全個魂去做,像是為耶和華做的,不是為人做的”;他的話其實藴含同一的訓令。——以弗所書6:6;歌羅西書3:23。
可是,我們假如沒有在内心深處養成迫切感,或者讓以往所懷的迫切之感變成遲鈍,甚或完全失去,我們就很難盡心竭力為上帝服務了。今天,我們正處身於人類歷史上一段情勢極為緊急的時期。
情勢緊急的時代
在基督教時代之前,曾有幾段情勢特别緊急的時期。挪亞的日子,以及所多瑪和蛾摩拉城遭毁滅之前的時期無疑是情勢極為緊急的時代。(彼得後書2:5,6;猶大書7)洪水前的多年無疑是一段充滿緊急活動的日子。雖然挪亞和他的家人並不知道洪水會在哪一天降下,由於表現“敬神的畏懼”,他們絶沒有耽延誤事。——希伯來書11:7。
類似地,在所多瑪和蛾摩拉城遭毁滅之前,天使“催逼羅得”説:“逃命吧!”(創世記19:15,17)不錯,當時迫切之感拯救了義人的性命。多個世紀以後,流亡巴比倫的猶太俘虜也受到同樣的催促:“你們離開吧!離開吧!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以賽亞書52:11)在公元前537年,大約20萬流亡異地的猶太人,確有響應這項緊急的預言性呼籲,趕快離開巴比倫。
在上述的事例中,當事人由於感受到自己處身於情勢極為緊急的時代,並且繼續緊守這項信念。他們能够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
基督教時代的緊急情勢
在整本基督教希臘語聖經中,促請人留意情勢緊急的聲音處處可聞。“不斷注視”、“保持警醒”、“不斷守望”、“表明自己預備好了”——為了向門徒灌輸一種適當的迫切感,耶穌基督曾經運用這些不同的措詞。(馬太福音24:42-44;馬可福音13:32-37)除此之外,耶穌提出的喻例,例如關於十個童貞女、邪惡的奴隸、塔連德、分别綿羊和山羊等,均有助於引起期待,從而使人産生迫切之感。——馬太福音25:1,14,15,32,33。
耶穌並非只是談及情勢如何緊急而已,他更懷着迫切之感努力工作,從而使他的話更具真實感。有一次,他告訴那些想挽留他的群衆説:“我也必須往别城去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因為我奉差前來,正是為了這件事。”(路加福音4:42,43)此外,他鼓勵門徒要懇求莊稼的主人派出更多工人去收割莊稼,因為“莊稼的確很多,工人實在太少”。(馬太福音9:37,38)向上帝提出這樣的懇請無疑把迫切之情表露無遺。
當時真的情勢緊急嗎?
也許有人會提出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那就是,既然在耶穌的日子,預告的“大患難”會在許多個世紀之後才來到,當日的人何須感覺情勢緊急呢?——馬太福音24:21。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耶穌絶不是僅以此作為一種策略,好使他的跟從者在傳道教人的工作上保持忙碌。不,基督提出這些強調情勢緊急的訓示,完全是由於他深愛門徒,而且洞悉耶和華對時間的觀點之故。不錯,基督耶穌清楚知道我們需要保持迫切感,才能按照耶和華的方式去成就他的旨意。再者,他也知道,在等待基督復臨之際,門徒保持這種迫切感會對他們靈性大有造益。
耶穌基督曾經清楚表示,會有一項普世的見證工作必須在一段有限的時期之内完成。(馬太福音24:14;馬可福音13:10)隨着工作逐步展開,這項委派的不同階段才一一披露出來。可是,每一階段的工作得以完成均有賴於他的門徒表現迫切感。這項工作委派會怎樣逐步執行呢?耶穌説:“你們[要]……在耶路撒冷、全猶地亞、撒馬利亞,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做我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8)這正是這項工作發展至今的歷程。期間,上帝的僕人曾經歷到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發展,以致他們不時需要在理解上作出調整。
基督徒所表現的迫切感的確有助於達成上帝的旨意。這種迫切感使基督的門徒得以按照耶和華那準確無誤的時間表,在不同的階段執行他們的使命。時至今日,我們回顧過去差不多2000年的歷史,就能够更充分了解上帝所定的時間表。
基督徒的迫切感使門徒能够在公元36年之前向居住在耶路撒冷、猶地亞、撒馬利亞,以及散居各處的猶太人作一個徹底的見證。那一年之後,以色列人就不再享有特殊的優待了。(但以理書9:27;使徒行傳2:46,47)類似地,基督徒的迫切感有助於使早期的會衆向所有猶太人發出清晰的警告,宣告猶太的事物制度不久就要結束了。(路加福音19:43,44;歌羅西書1:5,6,23)猶太事物制度在公元70年突然終止之後,迫切感激勵基督在第一世紀的見證人,趁預告的叛道勢力還未帶來那暗無天日的屬靈昏黑之前,把屬天的希望廣傳開去。(帖撒羅尼迦後書2:3;提摩太後書4:2)後來在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正如基督耶穌所預告,少數像麥子般的基督徒繼續使王國希望不致熄滅。(馬太福音13:28-30)最後,耶和華所指定的時間來到,他興起了一群活力充沛的現代會衆;他們懷着熱切的心情,向生活在末世的人發出來自上帝的緊急審判信息。——馬太福音24:34。
像古代的但以理一樣,上帝現代忠貞的見證人永不會質問耶和華説:“你做甚麽呢?”(但以理書4:35)他們深信耶和華最清楚知道,他的旨意怎樣才能按時得以成就。因此,他們絶沒有質疑耶和華安排各事的方式,正相反,他們因為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在這個意義重大的時代作他的同工而深感欣幸。——哥林多前書3:9。
時勢緊急的另一個理由
時勢緊急的另一個理由是,我們無法肯定大患難爆發的精確日期和時刻。基督耶穌曾肯確地表示,地上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件大事會在甚麽日子或時辰發生。(馬太福音24:36)在另一個場合,他告訴求知心切的使徒們説:“父親憑自己的權能所定的時候時節,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使徒行傳1:7)不錯,我們清楚知道事情的結局,可是其中的細節卻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
使徒保羅對於時勢的緊急具有正確的看法。有一次他就基督臨在的問題寫信給帖撒羅尼迦人,當時他可能正想及耶穌所説的話;保羅寫道:“弟兄們,談到時代時節,不用寫甚麽給你們了。”(帖撒羅尼迦前書5:1)在此之前大約17年,耶穌曾説:“[你們要]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做我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8)不錯,由於當時保羅並沒有接獲進一步的啟示,他自然沒有甚麽可寫的了。雖然如此,他們卻可以深信,耶和華的日子必定會在基督徒懷着迫切感繼續向人傳道之際,好像“夜裏的賊一樣”突然臨到。——帖撒羅尼迦前書5:2。
鑑於以上所説,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看來不會認為耶和華的日子還在十分遙遠的未來。不錯,他們熟悉耶穌所説的比喻,一個關於到遠方去的國王,另一個則提及出國遠行的主人。他們也意識到在比喻裏,國王“最後”回來,主人則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以後”才回來。無疑他們不禁納罕:“最後”究竟是指甚麽時候呢?“一段很長的時間”又是甚麽意思?10年?20年?50年?抑或甚至更長的時間?(路加福音19:12,15;馬太福音25:14,19)耶穌的話會繼續縈繞他們的耳際:“你們也一樣,要隨時預備好,因為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辰,人的兒子就來了。”——路加福音12:40。
保持迫切感對人有積極影響
不錯,上帝所引發的迫切感在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身上産生了莫大的強化作用,促使他們在傳道教人這項至為重要的工作上保持忙碌。今天,這種迫切感也同樣在許多方面繼續激勵我們。它使我們不致變得沾沾自喜,或在行善方面“疲累鬆懈”。(加拉太書6:9)它使我們不致因為世務纏身,就不知不覺陷入物質主義的網羅裏。它使我們,把思想集中於“真正的生命”之上。(提摩太前書6:19)主耶穌曾經説過,他的門徒會好像‘綿羊在狼群當中’;他深知我們必須持守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與這個世界對抗。不錯,基督徒應有的迫切感委實予以我們莫大的保護。——馬太福音10:16。
一直以來,耶和華上帝憑着他那深廣無比的智慧,賜予他的僕人足够的知識,使他們能够繼續保持這種迫切之感。他仁慈地向我們提出保證,我們現正生活在這個腐敗的事物制度的“最後的日子”中。(提摩太後書3:1)我們不斷受到提醒,基督徒必須好像光體照耀,直至這個世代在大患難和哈米吉多頓的高潮中消逝為止。——腓立比書2:15;啟示錄7:14;16:14,16。
不錯,在我們對耶和華所作的全心全意的服務中,敬神的迫切感乃是 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撒但正力圖使上帝的僕人‘疲倦灰心’,基督徒的迫切感能使他的詭計無法得逞。(希伯來書12:3)我們對耶和華所作的全心全意的獻身會促使我們服從他,直至永永遠遠。至於在哈米吉多頓臨到之前的日子裏,我們若要盡心竭力為上帝服務,保持深刻的迫切感乃是一個不可少的要素。
今日,我們繼續像使徒約翰一樣衷誠地説:“阿們!主耶穌,來吧。”與此同時,願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幫助我們所有人緊緊持守應有的迫切之感。——啟示錄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