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抵抗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馬書8:6。
1.上帝為了甚麽目的創造人?
“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27)形像乃是一件物品或一個來源的反映。因此,上帝將人造成能够把他自己的榮耀反映出來。人若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表現各種敬虔的特質——諸如愛心、良善、公平、靈性——就能够為造物主帶來榮耀讚美,同時也為自己帶來莫大的快樂和滿足。——哥林多前書11:7;彼得前書2:12。
2.第一對人類怎樣未能擊中標的?
2 上帝將第一對人類造成完美無瑕,因此有充分能力擔任這個角色。像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鏡子一樣,人能够燦爛而確切地將上帝的榮光反映出來。可是,第一對人類卻蓄意忤逆他們的創造者和上帝,結果讓“鏡子”的光滑表面蒙受損污。(創世記3:6)在此之後,他們就無法再十全十美地把上帝的榮耀反映出來了。他們虧欠了上帝的榮耀,未能達成上帝按自己的形像創造他們的目的。換句話説,他們犯了罪。a
3.罪的真正性質是甚麽?
3 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罪的真正性質。罪損壞了人反映上帝的形像和榮耀的能力。罪使人成為不聖潔,意即在屬靈和道德的意義上不潔淨和受到損污。既然全人類都是亞當夏娃的後代,人生來就處於這種受到損污的不潔情況,以致未能符合上帝期望他兒女所達到的標準。這導致了甚麽結果?聖經解釋説:“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衆人,因為衆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可參閲以賽亞書64:6。
罪對墮落肉體所操的控制
4-6.(甲)今日大部分人對罪這件事懷有甚麽看法?(乙)現代人對罪的看法導致了甚麽結果?
4 今日大部分人都不認為自己不潔、污穢或有罪。事實上,以一個字詞而言,罪已差不多從大部分人的詞彙中消失了。他們也許談及錯誤、言行失檢和失算。但是他們有談及罪嗎?幾乎絶口不談!社會學教授艾倫·沃爾夫指出,甚至在那些仍然自稱相信上帝的人看來,“他的教訓僅是一套道德主張而非一套道德法典,不是十誡而是‘十個建議’。”
5 這種想法導致了甚麽結果呢?人們否認,或至少不理會,罪的存在。這産生了一個目無法紀的世代。人們的是非善惡觀念完全歪曲了;他們覺得有權決定自己的行為標準,為所欲為而毋須對任何人負責。在這些人看來,若要決定一項行動是否正當,惟一的準則就是,事情是否令自己感到開心。——箴言30:12,13;可參閲申命記32:5,20。
6 例如,在一個電視清談節目上,一群青年人應邀表達他們對所謂七大罪的看法。b其中一個説,“驕傲根本不是罪。人是應當對自己感到自豪的。”論到懶惰,另一位青年人説:“有時懶惰一點是一件好事。……有時給自己一點時間鬆弛一下是有益的。”甚至評述員也言簡意賅地表示:‘七大罪並不是邪惡的行為,而是一些普遍的人性衝動;這些衝動可以令人煩惱,也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不錯,罪的觀念既不復存在,罪咎感也隨之而逝,因為罪咎感畢竟是快感的反面。——以弗所書4:17-19。
7.據聖經透露,人怎樣受罪所影響?
7 但聖經的看法卻截然不同。聖經毫不含糊地説:“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甚至使徒保羅也承認説:“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馬書7:18,19)保羅這樣説並非過度自憐自哀。反之,由於他清楚看出人類虧欠上帝的榮耀達到多麽可悲的地步,他更深深感受到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他嗟歎説:“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脱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24。
8.我們應當向自己提出一些甚麽問題?為甚麽?
8 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你也許承認,自己既是亞當的後代,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是不完美的。但是,知道這件事實對你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有甚麽影響呢?你把人的不完美視為生活的現實而加以接受,一味順從内心的傾向,喜歡做甚麽就做甚麽嗎?抑或你不斷作出努力去抵抗罪對墮落肉體所操的控制,在你所行的一切事上都竭力反映出上帝的榮耀呢?鑑於保羅所説的話,我們人人都應當認真關注這件事:“隨從肉體的人,以肉體的事為念;隨從聖靈的人,以聖靈的事為念。以肉體為念就是死,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羅馬書8:5,6,《新譯》。
以肉體為念
9.為甚麽“以肉體為念就是死”?
9 保羅説:“以肉體為念就是死。”他的話是甚麽意思呢?在聖經裏,“肉體”一詞常被用來指處於不完美情況的人。由於是忤逆的亞當的後代,人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約伯記14:4)因此,保羅勸勉基督徒切勿將思想集中在不完美的墮落肉體的有罪傾向、衝動和慾望之上。為甚麽不可這樣行呢?在聖經的另一處地方,保羅告訴我們各種屬肉體的行為是甚麽,然後提出警告説:“[慣]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加拉太書5:19-21。
10.“以……為念”是甚麽意思?
10 但是,以一件事為念跟慣行一件事豈不是有很大差别嗎?誠然,想念一件事並不一定導致人實際做出這件事。可是,‘以某件事為念’這句話的意思卻不是僅指偶爾想及而已。保羅所用的希臘字詞是夫若内馬,意思是指“想法、思想(集中)……目標、志向、追求”。因此,“以肉體為念”的意思是受到墮落肉體的各種慾望所控制、佔有、支配和驅策。——約翰一書2:16。
11.該隱怎樣以肉體為念?這導致甚麽結果?
11 該隱所跟從的途徑足以説明這點。該隱的内心起了嫉妒和忿怒之後,耶和華上帝警告他説:“你為甚麽發怒呢?你為甚麽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悦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會]制伏它[嗎]?”(創世記4:6,7)該隱面對一項選擇。他會“行得好”嗎?換句話説,他會將自己的思想、目標和志向集中在好事之上嗎?抑或他會繼續以肉體為念,將思想集中在内心的不良傾向之上?正如耶和華解釋,“罪就伏在門前”;只要該隱容許事情發生,罪其實正等待機會撲上前將他吞掉。該隱並沒有奮力抵抗,將肉體的慾望“制伏”;剛相反,他容許自己受肉體的慾望所支配——結果招致大禍。
12.我們應當怎樣行以免“走了該隱的道路”?
12 我們今日又如何?猶大嗟歎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當中有些人“走了該隱的道路”,我們無疑不想步他們的後塵。(猶大書11)我們千萬不要為自己找藉口,以為偶爾放縱一下或隨便一點是無傷大雅的。剛相反,我們應當提高警惕,留意察出滲進我們内心的任何不敬虔的腐敗影響,然後,趁這種影響還未生根之前就迅速將其除去。若要抵抗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我們必須從内心開始。——馬可福音7:21。
13.人可以怎樣“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
13 例如,你也許看見一個令人震驚或可怕的情景,或者看見一個特别挑逗人或刺激情慾的影像。影像可能來自書本或雜誌裏的一幅圖片,電影或電視的一個場面,招貼版上的一個廣告,或甚至來自實際生活上的一個情況。這件事本身並不足以令人擔心,因為這樣的事是可以發生的,也確曾發生過。可是,這個影像或情景雖然也許只延續幾秒鐘,卻很可能繼續留在觀者的腦海中而不時浮現。每逢有這樣的事發生,你怎樣行呢?你立即採取行動抗拒不良的思想,將其從腦中排除嗎?抑或你容許不對的念頭留在腦海裏,也許每次有這樣的思想浮現,就將經驗再回味一次呢?人若這樣行,就有觸發雅各所描述的連鎖反應的危險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由於這緣故,保羅説:“以肉體為念就是死。”——雅各書1:14,15;羅馬書8:6。
14.我們天天都面對甚麽?我們應當對此有甚麽反應?
14 今日,性不道德、暴力和物質至上的思想普遍受到美化,在書籍、雜誌、電影、電視節目和流行音樂裏公開受人大事渲染。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裏,我們實際每天都受到種種錯誤思想和念頭所襲擊。你對這種情形有甚麽反應?你覺得這一切頗為有趣嗎?抑或你與公義的羅得有同感?羅得‘常為惡人的淫行憂傷,因為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彼得後書2:7,8)若要成功抵抗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我們就必須跟詩篇的執筆者懷有同樣的決心:“邪僻的事,我都不擺在我眼前;悖逆人所做的事,我甚恨惡,不容沾在我身上。”——詩篇101:3。
以聖靈為念
15.甚麽事能够幫助我們抵抗罪的纏繞?
15 有一件事能够幫助我們抵抗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保羅接着提及這件事説:“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羅馬書8:6,《新譯》)我們絶不應當受肉體所支配;相反,我們必須使自己的頭腦歸於聖靈的影響之下,並且繼續受屬靈的事所滋養。這些是甚麽事呢?保羅在腓立比書4:8將這些事列舉出來:“最後,弟兄們,任何真實的事、任何要認真關注的事、任何公義的事、任何純潔的事、任何可愛的事、任何受人稱道的事,無論有甚麽美德,無論有甚麽值得讚揚的事,這些事都要繼續思念。”(《新世》)讓我們更仔細看看這節經文,以求更清楚了解我們應當繼續思念甚麽事。
16.保羅鼓勵我們“繼續思念”一些甚麽特質?每項特質牽涉到甚麽事?
16 首先,保羅列出八項道德特質,並且在每項之前加上“任何”一詞。這表明基督徒所思念的事毋須總是跟聖經或教義有關。我們所能思念的事或題材範圍實在很廣。但重要的是,它們必須符合保羅所列舉的各種道德特質。保羅舉出的每一類“事”都值得我們留意。現在讓我們將這些事逐一考慮一下。
◻ “真實的事 ”不僅牽涉到事情的真偽,還含有誠實、正直、可信的意思;這樣的事是實在的,並非僅是看來真實而已。——提摩太前書6:20。
◻ “要認真關注的事 ”是指一些莊重可敬的事。這樣的事令人肅然起敬,是崇高、高尚、光明正大而非粗俗下流的。
◻ “公義的事 ”意指符合上帝的標準而非世人標準的事。世人籌算各種不義的計謀,但我們卻應當思念一些在上帝眼中視為公義的事,並且以此為樂。——可參閲詩篇26:4;阿摩司書8:4-6。
◻ “純潔的事 ”意味到不但在行為(與性有關或其他方面的行為)上純正聖潔,在思想和動機方面亦然。雅各説:“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耶穌是“潔淨”的,他乃是我們應當思念的完美榜樣。——雅各書3:17;約翰一書3:3。
◻ “可愛的事 ”是指一些能够激發别人愛心的事。我們應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而不是將思想集中在一些能够引起仇恨、忿怒和紛爭的事上。——希伯來書10:24。
◻ “受人稱道 ”的意思不是僅指“應受尊重”或“聲譽良好”,同時也指在主動的意義上對人有所造就及樂於稱讚别人。我們將注意集中在健康而能够造就人的事上,不是在為人不齒和令人反感的事上。——以弗所書4:29。
◻ “美德 ”一詞的基本意思是“良善”或“道德優良”,但也可以指任何種類的優良。因此,别人的優良特質、功績和成就,只要跟上帝的標準一致,我們就應當賞識。
◻ “值得讚揚的事 ”,所得的稱讚若是來自上帝或他所認可的權威,就真正是可嘉的。——哥林多前書4:5;彼得前書2:14。
有生命與平安的應許
17.“以聖靈為念”會帶來甚麽祝福?
17 我們若聽從保羅的勸告,“繼續思念”這些事,就能够成功地“以聖靈為念”。結果我們不但得享生命,意即在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裏得永生,同時也得享平安。(羅馬書8:6)為甚麽呢?因為我們的思想受到保護,不致被各種屬肉體的事的邪惡影響所侵害;我們也不致像保羅所描述一樣,由於肉體與心靈不斷鬥爭而大感痛苦。藉着竭力抵抗肉體的影響,我們也能够跟上帝保持和好的關係,“因為以肉體為念就是與上帝為仇”。——羅馬書7:21-24;8:7,《新譯》。
18.撒但正在從事甚麽戰爭?我們怎樣才能得勝?
18 撒但和他的臣僕正竭盡所能去玷污我們,使我們無法適當地反映上帝的榮耀。他們不斷用各種屬肉體的慾望襲擊我們的思想,試圖加以控制,因為他們深知這最後會導致我們與上帝為敵,從而為我們帶來死亡。但是我們卻能够在這場戰爭得勝。像保羅一樣,我們也能够宣布説:“感謝上帝,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使我們能够抵抗罪對墮落肉體的控制。——羅馬書7:25。
[腳注]
a 聖經通常用希伯來文的哈塔 一詞和希臘文的哈馬珥塔諾 一詞去表示“罪”。這兩個字詞都含有“未擊中”的意思,意即未能擊中或達到目的、標的或目標。
b 根據傳統,七大罪就是驕傲、貪婪、淫邪、忿怒、貪食、嫉妒、懶惰。
你能够解釋嗎?
◻ 罪是甚麽?罪可以怎樣逐漸將墮落的肉體緊緊攫住?
◻ 我們能够怎樣抵抗“以肉體為念”的傾向?
◻ 為了鼓勵自己“以聖靈為念”,我們可以怎樣行?
◻ “以聖靈為念”怎樣帶來生命、平安?
[第15頁的圖片]
該隱容許屬肉體的傾向支配他,結果將自己毁了
[第16頁的圖片]
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