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上帝”關心困苦的人
聖經清楚指出,古代的大衛曾經飽受困苦。有許多年時間,大衛四處流亡、居無定所。邪惡而固執的國王冷酷無情地追捕大衛,一心要把他置於死地。在這段痛苦時期,大衛躲在多個偏僻的地方。不過,大衛做了一件事,就是向耶和華熱切禱告,傾訴自己的苦況。後來,大衛論述自己所經歷的嚴峻考驗説:“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説我的患難。”——詩篇142:1,2。
今天,有些人可能嘲笑大衛倚靠上帝。他們也許説,禱告只是精神寄託罷了,實際上浪費時間。可是,大衛並沒有錯信上帝,原因是他終於戰勝了仇敵。大衛回顧自己的經歷説:“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脱離一切患難。”(詩篇34:6)大衛所呼求的真神,聖經稱為“和平的上帝”。(腓立比書4:9;希伯來書13:20)這位上帝會為困苦的人帶來舒解,使我們得享安寧嗎?
耶和華關心你
耶和華絶沒有對手下子民的苦況袖手旁觀。(詩篇34:15)相反,他留意手下僕人的需要,不但留意整群僕人,也留意到每個畏懼他的人。所羅門把古代耶路撒冷的殿宇呈獻給上帝時,説:“你的子民以色列,無論是個别或是全體,自知自己的災禍和痛苦,……禱告或祈求,”都請耶和華垂聽。(歷代志下6:29,《新譯》)正如所羅門承認,人人都有自己的痛苦要忍受。這個可能飽受疾病折磨,那個可能遭受感情壓力,另一個可能因親者去世而傷痛。在目前的艱難時期,失業、經濟拮据、家庭難題都是常見的苦況。
請想想‘你自己的災禍和痛苦’。有時,你可能感到自己就像詩篇執筆者大衛一樣。大衛説:“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着一個。”不過,你可以放心,上帝是關心你的景況的。大衛後來在同一篇詩指出:“耶和華聽了窮乏人,不藐視被囚的人。”——詩篇69:20,33。
叫我們放心的是,我們把大衛這番話應用在廣義上,那些比喻説來被困苦所囚的人,人類的創造者會垂聽 他們的禱告。不單這樣,上帝也會解救他們脱離困境。請讀讀以下的話,看看耶和華怎樣同情困苦的人。
“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並要發烈怒。”——出埃及記22:22-24。
“蒙上帝揀選的人晝夜向上帝喊叫,他就算在他們的事上恆忍,也不至於不給他們主持公道吧?”——路加福音18:7。
“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他要救贖他們脱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詩篇72:12-14。
“摸你們[上帝在地上的子民]的就是摸[我]眼中的瞳人。”——撒迦利亞書2:8。
以上幾節經文可以説明,創造者深深關注他子民的福利。所以,我們有理由要聽從使徒彼得的勸勉:“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關心你們。”(彼得前書5:7)我們受苦的時候,上帝怎樣幫助我們呢?
上帝怎樣幫助困苦的人
上文提到,大衛受苦的時候熱切祈求上帝指引。他同時採取主動,設法緩和當時的情勢,用巧計擺脱追捕他的人。這樣,大衛一面倚靠耶和華,一面作出努力,結果能够忍受逆境。我們從這件事學得甚麽教訓?
我們經歷痛苦的時候,採取適當程度的主動去解決難題無疑是對的。比方説:基督徒如果失業,不是應該努力找工作嗎?要是病了,不是應該尋求醫治嗎?不錯,耶穌即使有能力醫治各種疾病,也承認説:‘生病的人需要醫師’。(馬太福音9:12;參閲提摩太前書5:23。)當然,有些苦況是人無法逆轉的,要是這樣,人就只好忍受了。有些人把受苦本身看做美德,真基督徒卻沒有這樣的看法。(參閲列王紀上18:28。)相反,真基督徒會設法抵消痛苦。
人經歷痛苦的時候,禱告向耶和華傾訴是合理的。為甚麽呢?首先,我們全心倚靠創造者,就能幫助我們“驗明較重要的事”。(腓立比書1:10)舉個例:我們求職的時候,如果禱告求上帝指引,就不致接受一份跟聖經原則有抵觸的工作,也不致因為貪愛錢財而“誤入迷途,離開信仰”。(提摩太前書6:10)真的,我們作重大決定的時候,不管是關於求職還是人生的其他方面,都需要聽從大衛的勸勉:“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55:22。
其次,禱告可以幫助我們在思想上保持平衡,不致給痛苦壓倒。使徒保羅寫道:“只要凡事藉着禱告和懇切祈求,連同感謝,把你們的呼籲告知上帝。”結果怎樣?“上帝那超越一切意念的和平,就會藉着基督耶穌,守衛你們的心和你們的思考力。”(腓立比書4:6,7)不錯,上帝的和平是“超越一切意念”的。每逢我們受痛苦的情緒折磨,這種和平能够使我們保持平衡。這種和平也能够‘守衛我們的心和思考力’,叫我們不致因為行事魯莽不智而加添痛苦。——傳道書7:7,《新世》。
禱告還有更多好處。禱告可以使事情産生不同的結果。請考慮一個聖經例子。使徒保羅在羅馬被囚期間,曾經鼓勵基督徒同工為他禱告。為甚麽呢?保羅在寫給基督徒同工的信裏説:“我勸勉你們要格外禱告,好叫我快點復歸到你們那裏。”(希伯來書13:19)保羅知道,信徒同工的恆切禱告可以影響到他在甚麽時候 獲得釋放。——腓利門書22。
禱告能够改變你受苦的結局嗎?可能。不過我們應該明白,耶和華並不總是照着我們所求的那樣應允我們。例如:保羅“在肉體上給扎了一根刺”——也許是指他視力不良的毛病。保羅曾經就這件事再三禱告。可是上帝並沒有把保羅的痛苦除去,相反,他告訴保羅説:“我的分外恩慈够你用了;因為我的力量在人軟弱的時候就獲致完美。”——哥林多後書12:7-9。
同樣,我們的苦況有時是無法逆轉過來的。雖然這樣,這卻給我們大好機會,表明我們全心倚靠創造者。(使徒行傳14:22)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肯定,耶和華即使沒有把我們的痛苦除去,也會“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耐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真的,耶和華是“賜一切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都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1:3,4)他賜給我們必需的力量,叫我們能忍受得住,同時享有豐盛的和平。
不久,世上不再有痛苦了!
創造者應許,他很快就要通過他的王國把人類的一切痛苦除去。上帝會怎樣實現這件事呢?藉着把魔鬼撒但除去。撒但是製造痛苦、破壞和平的罪魁,聖經説他是“這個事物制度的神”。(哥林多後書4:4)不久,撒但就不再能够控制人類了。他一旦被除去,就會有無窮的幸福臨到敬畏上帝的人身上。聖經應許,耶和華會“擦去他們眼睛裏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啟示錄21:1-4。
世上不再有痛苦——這聽起來有點異想天開嗎?我們習慣了處身逆境,實在很難想像沒有痛苦這回事。可是,上帝造人的時候,世上根本是沒有恐懼、憂慮、災禍這等事的。上帝原定的旨意一定會實現。——以賽亞書55:10,11。
上篇文章提到的索尼婭、法比婭納和安娜就尋得這個希望。索尼婭的兩個兒子都死於愛滋病。但是,聖經給人的希望是:正義的人和不正義的人,將來都要復活。這個希望為索尼婭帶來很大的和平。(使徒行傳24:15)索尼婭説:“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個希望超越任何痛苦。”
安娜住在孤兒院期間,有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去探訪她。安娜説:“見證人向我指出聖經裏耶和華的名字,我不禁喜極而泣。當時我非常需要幫助,聖經幫助我認識有位關心我們的上帝。”安娜離開孤兒院以後,接受了研究聖經的安排,對於耶和華的應許獲得更深的認識。後來安娜把自己一生獻給耶和華,並且以浸禮象徵她的這個決定。“從這個時候起,我繼續在禱告裏倚靠耶和華,深知他一定會幫助我;這叫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法比婭納認識了上帝對未來所作的應許之後,也在痛苦中尋得很大安慰和内心安寧。她説:“人認識聖經的真理,就彷彿離開一個漆黑幽暗的地方,走進一個明亮舒適的房間裏。”——參閲詩篇118:5。
可是,天下太平的理想會怎樣實現呢?在甚麽時候實現?請讀讀下篇文章。
[第6頁的附欄]
困苦面面觀
◼ 世上大約有四分之一人口貧無立錐,另有千百萬人過着非人生活,竭力掙扎求存。
◼ 有超過二億兒童營養不良。
◼ 每年有三百萬左右不及五歲的孩童死於腹瀉。
◼ 單在1993年就有大約1650萬人死於傳染病。由於疾病的類别因國家而異,死亡人數可能實際大得多。
◼ 估計有五億人受某種精神病所苦。
◼ 青少年的自殺率一直上升,比其他年齡的人的自殺率冒升得更快。
◼ 《教科文組織信使》説:“飢餓和失業成了世界的污點。在世上七個最富裕的國家裏,有3500萬人失業。單在巴西一地,有2000萬工人即使有職業,收入也不够糊口。”
[第7頁的圖片]
上帝應許有一天世上不會再有痛苦,禱告可以幫助我們密切留意這個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