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朽壞洞悉聖經(上冊)
-
-
儘管被召承受天上王國的基督徒擁有上帝兒子的名分,憑應許得著不會衰殘的產業,但他們在地上時卻沒有得著不死不朽的生命。聖經說,他們當中「凡求 榮耀、尊貴、不朽的,只要忍耐行善,就必得永生」。(羅2:6,7)他們所追求的「不朽」,顯然不單單指在道德方面不受腐化。這些基督徒因為效法基督,對基督獻出的贖價滿懷信心,早已「脫離了世上源於貪慾的腐敗」(彼後1:3,4),他們「對我們主耶穌基督懷有不朽的愛」,用純正沒有受到腐化的道理去教導人。(弗6:24;多2:7,8)因此,經文說他們藉著忍耐和行善追求的「不朽」(以及榮耀和尊貴)是指復活到天上,成為上帝名副其實的屬靈兒子時所享的榮耀,這一點可以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話清楚地看出來。
復活後獲賜不死不朽的生命 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成為不死的,從此擁有「不能毀滅的生命」。(提前6:15,16;來7:15-17)聖經指出,復活後的耶穌「精確體現上帝的本質」,即不能朽壞的上帝的本質(來1:3;提前1:17),表示耶穌已具有不能朽壞的特性。
跟耶穌一同承受王國的人在復活的樣式上跟耶穌相似,不僅意味著他們復活成為靈體,得享永生,也意味著他們獲賜不死的生命和不能朽壞的身體。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42-54清楚指出,這些基督徒曾以必朽的血肉之軀活在世上,忠心事奉上帝,然後死去;現在卻得著一個靈的身體,是不能朽壞的。由此可見,不死跟不朽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不死是形容他們享有怎樣的生命,即無窮無盡、不能毀滅的生命;不朽是形容上帝賜給他們的身體有什麼特性,就是不能朽壞或腐爛的。看來上帝讓這些人可以自給自足,不假外求,不像其他受造物(包括天使和人類)那樣必須倚靠外界的能量才能生存。毫無疑問,這是上帝絕對信任他們的有力明證。然而,他們能獨立存在,擁有不能毀滅的生命,不等於說他們不用服在上帝的權下,可以自行其是。剛剛相反,他們仍然要效法他們的元首耶穌基督,繼續遵行上帝的旨意,聽從天父的指引。(林前15:23-28;見不死的生命;尼發希,普緒克)
-
-
不偏心洞悉聖經(上冊)
-
-
不偏心
(Impartiality)
不偏袒任何一方,沒有偏見,公平公正。不偏心一方面指不會因別人的地位、財富、口才或賄賂而偏袒他,另一方面也指不會因為同情別人貧困可憐就袒護他。不偏心意味著按照每個人配得到什麼和需要什麼,根據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對待所有人。(箴3:27)
譯做「待人偏心」的希伯來語詞組na·saʼʹ pa·nimʹ(納薩·帕寧)字面意思是「仰起臉來」。(利19:15)在古代中東一帶,跟人打招呼的一個方式是俯首鞠躬,而對方則會讓鞠躬的人仰起臉來,以表謝意與敬意。(參看創32:20,譯做「歡迎」的希伯來語詞組的字面意思是「仰起臉來」)後來,這個詞組漸漸帶了貶意,指人受賄徇私。譯做「偏心」的希伯來語詞組na·kharʹ pa·nimʹ(納卡·帕寧)的用法也類似,字面意思是「看人的臉」。(申1:17;16:19)希臘語詞組lam·baʹno proʹso·pon蘭巴諾·普羅索蓬(意即「待人偏心」,字面意思是「以貌取人」)就是以希伯來語為範本的(路20:21,另見Int),相關的合成詞也大都譯做「偏心」(羅2:11;雅2:1,9;徒10:34,另見Int)。
耶和華沒有偏心 耶和華「沒有偏心,也不受賄」。(申10:17;代下19:7)使徒彼得受上帝差遣,向未受割禮的外邦人哥尼流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時,有感而發地說:「我實在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徒10:34,35;羅2:10,11)
耶和華是創造主,是至高主宰,他怎樣做以及作什麼決定,誰都無權過問或批評。他喜歡怎樣運用他所造的萬物就怎樣運用;他沒欠誰的債,沒義務要回報誰。(羅9:20-24;11:33-36;伯40:2)上帝對待任何人、群體或國族,是按自己所定的旨意和時間去做的。(徒17:26,31)即使這樣,上帝絕不偏心,他看的不是人的外貌或財富,而是按人的內心和所做的報償各人。(撒上16:7;詩62:12;箴24:12)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效法天父,同樣不偏心待人。(太16:27)
揀選以色列人不是因為偏心 有人認為耶和華在古代揀選以色列人做他的子民、恩待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