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从事商业贸易
面包
运货
香水
家具
酒
由宗教组织所全部或部分拥有的企业已成为帮助他们维持开销和积聚财富的一个大因素。然而,这种经营可能在上教堂的人的心中引起极大的疑问,因为他们不断地听到牧师在讲坛上发出要求他们慷慨捐输的呼吁,并且经常收到从邮政寄来的要求捐款信件。他们很有理由觉得难于了解,既然教堂从商业获致大量的财富,为什么他们还要慷慨捐输呢?
举例说,1965年世界的各大报章和时事杂志都将梵蒂冈的一些经济成就披露出来。英国的《经济人报》周刊表示相信梵蒂冈是世界最大的商业机构股票持有人,估计它所拥有的证券总值达五十六亿美元之巨。1965年七月十二日的纽约《时报》指出梵蒂冈在1963年从许多意大利的公司所收的股息的总数折合美元达$5,675,000之巨。这份报章指出,从股息看来,它表示单在意大利一个地方,梵蒂冈已拥有二亿美元的有价证券了。
除了它自己百分之百拥有的银行不计之外,报章还报导梵蒂冈也在最少三间罗马银行及许多地方银行、投资公司、意大利粉厂、航空公司、公共汽车和电车公司、供应意大利各城的食水、煤气及电话公司、电影企业、全国最大的不动产公司,还有如钢、化学、水泥、陶业、建筑、保险、酒店和船务等工业都有投资。在意大利之外它也大量投资在许多国家的工业上,特别是英国、瑞士和美国。但是罗马天主教会并非唯一在商业机构中拥有巨量经济权益的宗教组织。
英国教会也拥有大量股票。1963年十一月三日的纽约《时报》曾报导这个教会所拥有的财产、股票和证券总数超过八亿四千万美元之巨。在为了控制英国铝业公司而作的经济战中,它将它所持有的该公司260,000份股票抛出而获得很丰厚的利润。
许多其他拥有大量金钱的宗教组织也同样投资于商业机构的股票上以保持经常的收入。他们认为与其将游资空置,不如使其生利。收入的利息可以帮补他们的消费。这种运用游资的方式是任何组织的正常方法,但是当教会虽有大量商业收入却继续向会众伸手要钱时,这便表明它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造益会众而是为自己的致富打算了。
教会经营的商业
在有些例证中,教会对商业机构所作的投资可能如此庞大以致教会控制或甚至完全拥有一间公司。在这两种情形上它均深深地卷入商业的漩涡之中。例如,1954年安息日会报告教会从它所拥有的粗制家私工业上获得纯利$400,000美元。
摩门教会也拥有很多商业。它拥有纽约市的短波无线电台WRUL,这个电台据说是该市唯一向世界广播的商业独立电台。它也拥有盐湖城的无线电和电视台KSL,在西雅图的无线电和电视台KIRO则占有百分之九十的股权。除此之外它还拥有利益人寿保险公司、盐湖城一份下午报《德萨律新闻报》、犹他爱达荷糖厂的大部分、旅店、汽车旅店、盐湖城一间八层高的保险公司和一间十八层的商业大厦,以及许多大农场。有一个农场位于佛罗烈达州,占地达300,000亩。所有这些商业都全部或部分地属于摩门教会,使它经常从会众收到的十分一捐之外还有巨量的收入。
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教团也有经营商业。例如基督弟兄会久已从事制酒业。这个教团拥有狄拿西尔研究院,是个制酒机构。基督弟兄会所制的酒和拔兰地销流很广,在酒业界甚有名声。事实上,他们是世界最大的拔兰地出产者之一。
另外一个天主教教团,贝纳狄克教团,有一所修道院在北达科塔州,它出产的拔兰地以圣母升天修道院的商标售出。这间修道院也制造餐桌和祭坛用的酒行销于美国西部。在另一间位于纽约州的修道院里,一群塔立皮斯僧侣从事制造面包的生意。在英国威尔士海岸之外的一个岛上,天主教西妥教团的僧侣制造香水在市场出售。
教会投资于墓地、医院和房屋建造是教堂的入息来源之一。在有些地方,宗教团体所办的医院乃是当地唯一的医院,因此社会人士时常欢迎这些投资。然而,当教会从事商业竞争时,那便一定会产生难题了。
竞争和免税
小商人若必须和教堂经营的商业竞争,他们无疑不会感觉高兴。凭着较大的购买力,教堂可以割价竞争;如果它的生意利益可以免税,那就更加大占优势了。美国俄亥俄州一间公司的东主诉苦说他在竞投美国空军部一项合同中被一间罗马天主教的大学割价击败。商人宣称这间教堂所经营的机构能够如此行,因为它的利润可以免税。虽然这间大学出价比他低10,000美元,他说政府却损失了他的合约成功后可能付出的税收。在教会于免税权利庇护之下成功地经营商业的地方,那里与之竞争的商人必定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反教士思想。
在1956年有人促请美国国会修改征税法例,因为有些罗马天主教教团在宗教团体免税的庇护之下经营商业。一位见证人在国会作证说:“我们可以确定有数以百万计成为宗教团体利润的金钱其实是属于税务局的。”这些团体之一是称为基督弟兄会的天主教教团,它的酒业从未付过税。但政府终于在1961年命令它缴交差不多4,000,000美元的税款。
当联邦和州政府批准宗教团体免税时,这些团体有权申请他们在法律之下应免的税项。但是一个组织若企图为一些未蒙法律豁免的收入申请免税,它对公众说来便殊不公平了。在兄弟会力图免纳酒税时,有一个称为“基督新教及其他美国人政教划分协会”的团体说:“假若政府让教会在宗教免税的庇护下经营酒业,这样所有的纳税人都受到欺骗了。”
危险的情况
当一个宗教团体深深地卷入商业的漩涡中时,它便会有为了商业利益修改它的宗教教训的倾向。甚至最虔诚的人也可能发觉当牵涉到巨量款额时,金钱的力量是很难抵御的。这件事对教会及其领袖所形成的危险在恩纳士·约翰逊所着的《作为雇主、赚钱者和投资者的教会》一书中加以指出,说:“更坦白地说,我们关怀到教会必要的经济活动不至于损害它作为社会的道德批评家的地位。”圣经说得不错,“贪财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10。
另一种由教会营商谋利而带来的危险是,特别是当他们的商业利润获得免税时,破坏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国家的大量金钱会流入宗教团体之手。关于这点,《自由》杂志在1965年九-十月刊中辩称:“除非政府设法阻止商业利润免税的增长,否则我们便没有理由认为有些教会或教会集团不会有一天拥有美国大部分的商业财富。”这个结论可能看来有点杞人忧天,但实际上已在不止一个国家中发生过。
在十九世纪的初期,墨西哥面临一种困境,国家财富的大部分均流入罗马天主教及其教团手中。他们拥有过半开垦的土地。亨利·柏加士所着的《墨西哥历史》一书说:“不但如此,教会还是个贷款机关,它拥有最少三分之二的流动资金。它借款给农场而将他们的产业当作抵押品。它从租项、利息、十分一捐、学费和售卖教皇玺印等获得巨额的收入;更由于免税之故,它的财产不断增加。”
1856年墨西哥政府起草了一条法案禁止罗马天主教会拥有土地,并下令将其产业出售。关于对这条法律的反应,柏加士描述说:“大主教和修道会长们宁愿把墨西哥投入内战亦不肯接纳这条法令。”这场内战延续了三年,结果在1859年七月制定了革新法;它下令将教堂之外的所有教会产业都没收充公而不发给任何赔偿。从这日开始宗教团体不许在墨西哥置产。
正如在墨西哥一般,在整个拉丁美洲罗马天主教会在西班牙殖民地时期控制了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当纳·律斯特在所着的《拉丁美洲的生长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教团如何操纵商业。“千千万万亩的最佳耕地成为他们所有。虽然其中大部分被拨作有益的用途,它却处于特权的情况下而不需作商业竞争,结果使私人地主愈来愈蒙受不利。由于有免税的利益,宗教在智利成为主要的种植者和肉食的供应及分发者,他们的商业活动在许多总督辖区内规模均很大。很少有利可图的地方是教团没有染指的。”
这种历史不断在一些宗教组织大量经营企业而不付所得税的地方重演。政治当局碰一下教会的产业竟引致了一场内战,由此可见当教会沦为一个营利组织时,这件事对国家及教会是多么危险。
许久以前圣经把伪宗教的世界帝国形容为一个称为大巴比伦的妇人。它迫真地描述她与这个世界的商业联成一气使全地居民在她的淫威之下苦不堪言。它也预言她必定会被上帝判决而毁灭。你想分享她的前途吗?倘若不,现在就是你脱离这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商业组织的时候了。——启示录17,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