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0 2/8 12-15页
  • 从挪亚的方舟到澳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从挪亚的方舟到澳洲
  • 警醒!1970
  • 小标题
  • 并不支持进化论
  • 未必优越
  • 择地而栖
  • 它们如何抵达澳洲?
  • 濒于绝境
警醒!1970
《警》70 2/8 12-15页

从挪亚的方舟到澳洲

《儆醒!》杂志驻澳洲通讯员报导

当十八世纪的英国探险家,詹士·科克踏上澳洲东岸时,他所作的贡献不仅限于为英国发现了一个大洲。他不只沟通了大洋,而且沟通了动物界的一个鸿沟。他发现这一洲的动物与“旧世界”的大异其趣。

将澳洲和欧、亚、二洲隔开的海洋也成为将这些地方的动物种类隔开的鸿沟。这种分隔是基本上的。它牵涉到动物中主要类别的整个生活方式。

在澳洲的动物当中可以发现世上属于所谓有袋动物类的哺乳动物的大部份。这些动物将幼兽放入袋里携带在身。澳洲有过半的土生动物都属于有袋动物。幼兽在出生时十分细小,而且发育未全,因此它们爬入母亲的袋里,接受喂饲直至发育齐全为止。例如袋鼠、袋熊、塔斯梅尼亚狼、无尾熊,及其他好些动物都是澳洲土生的有袋动物类。

其他大洲的哺乳动物主要是胎盘类,它们的幼兽在母亲腹中受母亲的胎盘所饲养。

并不支持进化论

当科克在1770年发现澳洲时,达尔文还未提出他的进化论学说。后来当他提出这理论时,他举出澳洲的有袋动物和世界各地的胎盘动物之间的分别作为支持进化论的证据之一。

此种假设的证据如此广泛地被人接纳,以致你很难找到一本讨论澳洲动物的书不将这项假设视为理所当然。例如《一个大洲在危险中》这本书的序言说:“60,000,000年来有袋动物[在澳洲]朝着成千种不同的方向进化以适应这个洲所供应的每种食物。结果它们变成与地上的任何生物均不相同。”

在这件事上,一般进化论家的学说不外是:胎盘动物,据他们说,比有袋动物进化得较高。由于这种优越,它们得以在其他各洲的大部份地方赶绝了有袋动物。但澳洲由于无法跨越的海洋将其与“旧世界”隔离,遂阻止了胎盘动物的进攻而让有袋动物存留下来。他们声称若非这几个大洋的阻隔,则袋鼠和其他的澳洲有袋动物早已胎盘动物消灭了。因此他们辩称,有袋动物并没有经历过在其他大洲上使胎盘动物大占优势的那种进化。

可是何以进化的过程在地球的一部份继续发生,在另一部份却陷于停顿吗?何以胎盘动物在北美和欧洲继续进化,但在澳洲却停止了呢?

证据表明在历史的早期胎盘动物确曾在澳洲大陆上生存过。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不发挥其“优越”而将有袋动物灭绝呢?据说有袋动物和胎盘动物在数目上曾经相等。若然为什么“适者生存”的律则没有发挥作用,使胎盘动物在斗争中获得胜利呢?这种推理将进化论的弱点暴露无遗。

未必优越

胎盘动物在生存竞争上未必会占优势,从以下关于一种鼠和一种猫的资料可以见之;两者都是有袋动物,意即雌兽均长有一个小袋。请留意这些有袋动物与胎盘动物中的鼠和猫互相比较有什么结果。《自然生物丛书:澳洲的土地与野生动物》报导说:

“若将鼠形的有袋动物与真正的鼠[胎盘动物]放在同一个笼内过了一夜,[胎盘类的]啮齿动物在早晨只剩下一副皮,好像由巧手的剥皮者所剥下一般。虎猫[有袋动物,大小与家猫相若]曾被发现在一场恶斗中杀死一头胎盘类的大雄猫,甚至连狗也不敢向它进犯。”

其他能与大小相若的胎盘动物一决雌雄的有袋动物尚包括塔斯梅尼亚恶魔,狼,mulgara和tuan等,甚至性情温和的袋鼠在被迫时也是不好欺的。

择地而栖

有些人认为同一族类的动物若是分居异地便会自成一族或进化各异,这种见解亦不真确。例如我们发现同一种鳄鱼分别生长于两处遥遥相隔的地方:美国的科罗烈达州和中国的杨子江。但它们没有进化成不同种的生物。两者仍然是鳄鱼。甚至最卤莽的进化学家也不敢辩称它们是碰巧进化成同一模样的。

鳄鱼在这些地方栖身只因环境适合其需要。其他的族类亦然。为了这个缘故,骆驼喜欢沙漠,洛矶山羚羊喜欢多石的山。同样地海象、海牛、犁牛和无数其他的动物都凭着本能的指引定居于最宜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澳洲的有袋动物亦不例外——澳洲的环境最适合它们。

澳洲有什么东西这样适合袋鼠和其他的同族动物呢?原因是:澳洲大部份的地方均十分干燥。它对袋鼠很适宜,因为袋鼠在少水或无水的地方,较易繁殖。日开它躲在荫下。黄昏或晚上则出来觅食。它可以从所吃的草或树叶获得身体所需的水份。正如某些植物和动物可以在沙漠繁衍,各有获得及保存水份的方法,在澳洲干燥地方的袋鼠也一样。

它们如何抵达澳洲?

倘若澳洲的有袋动物不是某种特别进化的产品,那末它们怎样抵达澳洲呢?如果挪亚的方舟所载的人类和动物在现今东方的土耳其地方着陆,我们怎会在离此极远的地方发现这些有袋动物,即使澳洲的环境十分适合它们的需要呢?它们怎会去到这么远的地方呢?既然今日没有陆地通往澳洲,它们又怎样渡过印度洋或太平洋呢?

从挪亚方舟出来之后,地球上最多才多艺和擅于适应环境的生物,人类,终于散布到地球各处居住。很少环境和气候是人所不能适应的,即使环境和气候并不特别适合人。

可是,各类的动物都继续寻找,直至找到适合它们的栖身之所为止。有些动物,例如牛,分布得很广远,因为许多地方均适合其需要,其他如鳄鱼,则定居在相隔很远的地方。另一些生物要求较苛,则只能定居于可以生存的地方。间中有单独或成群的动物由于不能发现适当的环境而灭亡,其化石在距其同类的生活地点极远之处被人发现。

动物为了找寻合适的居所而迁移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动物世界的奇观与奥秘》一书论及许多迁移的故事,例如白鹭从亚洲迁往美国,麋迁往加拿大和亚拉斯加,北美的麝鼠移居欧洲,鶃迁往加拿大,土狼入居纽约,鳘鱼迁往冰岛的河流——这些地方都与它们平时的居所距离很远。此书在结论中说:“因此,当人类考虑向太空移民之际,许多种野生动物正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行是上找寻新的栖身之所。”因此,我们岂不是很有理由推断,动物从挪亚的方舟出来之后便本能地散布四周以找寻适合它们所需的环境吗?

可是,你也许会提出异议,像袋鼠这样的动物怎能横渡将澳洲和其他地方分开的大洋呢?我们有很充份的理由相信它们其实不必渡过大洋。有一艘美国的研究船,海洋记录号,曾在澳洲西岸对开之处考察大洲的崖路,其目的是要找寻证据来支持或反对大洲移动的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曾一度各大洲是相连的,后来才截断开来。

《科学美国》在1968年的四月刊报导说:“经过多年的争辩,现在有许多证据都表示现今的几个大洲曾经一度合为两个大陆。”它并且声称:“有很坚强的证据表明在澳洲和印度之间曾有一条连系。”虽然现在这些大陆经已分开,但曾有一个时期可能有些陆地桥梁贯通许多地方。例如西伯利亚和亚拉斯加之间曾一度是连接起来的,印度与澳洲亦然。从马来亚向南伸展的一连串岛屿和浅海,包括印尼和新几内亚,很可能一度形成过一条连接澳洲的陆地桥梁。

濒于绝境

在一段也许延续许多世纪的长时间中迁徙了几千哩之后,早期的澳洲动物在此定居下来而大量繁殖。可是很不幸地,在过去两世纪中它们的宁静一直被最嗜血的动物——人——所侵犯!

曾经一度被有袋动物视为理想居所的环境正在急剧改变,特别自手持猎枪的居民出现以来。事实上,澳洲有许多种动物已经绝迹了,还有些亦濒于绝境。

《西澳洲人》在1967年五月廿三日所载的一项新闻报导说:“塔斯梅尼亚的猎人猎杀1,000头小袋鼠。”这篇文章指出:“昨日有两名猎人在塔斯梅尼亚东北矿区阿娃哥镇每年一度的慈善狩猎中杀死了1,000头小袋鼠。小袋鼠被杀后,猎人将其两只前爪斩去作为被杀的证据。许多动物在灌木丛中被击伤。……昨日狩猎所得的利润——约美金400元——将充作购置当地州立学校体育用品之用。”

同一报章在1967年十一月十三日另有一文章指出袋鼠所面临的险境,说:“最近有一队科学家从坎培拉前往新南威尔士西北的泰堡培拉,途径袋鼠出没之区,目的是要捕捉300头雌袋鼠。可是这队人只见到十一头袋鼠并且空手而回。在坎培拉的科学家们看来,这件事指出人类的故意滥杀已使袋鼠面临绝迹的危险。六种袋鼠中最美丽的红袋鼠已十分稀少,很可能不久便会步已经绝迹的吐密芝小袋鼠,齐亚米袋鼠,巴马小袋鼠等的后尘。”

有袋动物之家的澳洲现存的有袋动物的确正被其他动物侵犯而陷于赶尽杀绝的险境。但这种祸害却不是来自胎盘动物中的牛、山羊、马、猪、水牛、兔、猫、鹿、狐或其他由人带至澳洲的动物(这些动物已多数变为野生动物),也不是来自几世纪前被人带往澳洲的野犬。反之这种祸患是来自人类。威胁袋鼠生存的罪魁乃是人。

这些与人无损、美丽可爱的澳洲动物会有绝迹的危险吗?从它们现在被杀戮的速度看来这是可能的。在全球各地这种惨剧已屡见不鲜。上帝最初造来使人愉快及供人所用的许多种可爱动物已经绝迹了。世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动物,包括澳洲在内,则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可是,我们有一个予人安慰的讯息:同一智慧的设计者和创造者耶和华既创造了这些动物,并且安排适当的地方给它们居住,自然也能够凭着他那伟大的智慧使地球再度充满他所创造的各种动物。如果这是他的旨意的话。到那时,在上帝的新规制里,在伊甸园中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将会恢复过来,于是各种动物就不会再有绝迹的危险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