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必需承担的责任
在一对夫妇同心协力所作的事中,报酬最丰富的事之一无疑是“生养众多”——如果儿女管教得好的话。这的确是一种很大的喜乐,正如智慧的所罗门王所承认一般:“看哪!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创世记1:28;诗篇127:3-5。
不错,儿女若孝顺听话,他们是一项极大的祝福以及安慰和喜乐的来源。可是儿女不肖又如何呢?那便会怎样呢?懊悔、悲伤和羞辱就不可免了。但这一切应该由谁负责呢?父母们时常问道:“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呢?我们在什么方面未能对儿女尽责,以致他们这么不肖呢?”唯利是图、荼毒青年的商人固然应该分担罪责。可是父母究竟尽了多少力量去抵销这种不良的影响呢?他们在那一方面失职,以及疏忽到怎么程度呢?
无疑今日使许多父母们失职的因素之一是“新的繁荣”。这一方面使青年们不必太倚靠父母,在另一方面它也使缺乏健全的属灵价值观念的父母容易受到诱惑,为了享乐而放弃照顾儿女的责任。换句话说,他们都受到现代崇高物质的趋势所影响,正如英国社会及政治分析家斐富在他的书《麻烦制造者》中清楚地表明。
使许多父母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他们让进化的学说排挤了圣经的原则。适者生存的律则被尊为使人类得以有今日地位的因素,而这条律则是毫无公平和同情心可言的。它与圣经中“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原则背道而驰。有任何真正了解和实行圣经这项原则的青年人会成为罪犯吗?——路加福音6:31。
各教会也使父母们更难于履行职责。它们若不是仍然以黑暗时代种种不合理教条教人便是提倡否认圣经受上帝感示的现代学说。许多牧师教士不但不教导他们的会众敬畏耶和华上帝在乎恨恶邪恶,(箴言8:13)反而声称上帝已经死了,或教人不用担心使上帝不悦,因他既不降福也不降祸。——西番雅书1:12。
有些教士甚至猖狂到赞成在婚前发生性关系及同性恋。例如不久之前美国有一间由教士所经营的俱乐部被警方搜查,结果拘去二十名青年男女,并且在俱乐部中发现“一枝猎枪,几个威士忌酒瓶,避孕物品散布地上各处,墙上写着各种猥亵的话,几个十余岁的男孩和一名女孩醉至不省人事。”(《芝加哥论坛报》1968年二月七日)因此,伪宗教的谬论是使人打破道德藩篱的一个大因素。甚至怀着好意的父母,也由于将儿女送到一些藐视或误传圣经的宗教组织里,以致促成了儿女的堕落。
未能保持坚定及施行管教
父母未能保持坚定及施行管教也是助长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许多需要处理犯罪青年的人都一致承认这点。纽约市的一位官员论到该市地下铁道的公物所受到的广泛破坏说:“我们并不是说……在警方拘管之下的小流氓。我们所指的是来自所谓良好家庭的青年,他们故意在车上各处用小刀或其他利器戮破座垫。他们只是惯坏了的孩子。我做孩子的时候若这样行便会受到责打。也许我们应该恢复体罚才对。”不错,正如圣经说,“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箴言22:15。
加利福尼亚州儿童管理局的区主任罗宾·潘诺的所发表的言论也具有同样的见解。他曾会见过数以百计的未婚父亲,目的是要帮助他们设法负起自己的责任。他说青年人其实很渴望父母在道德方面较为严厉的教导他们。“这些孩子希望有人对他们说‘不!’并解释为什么。”此外他也发现青少年太早有固定的异性密友会助长未婚生子的悲剧。可是,正如他所说,“父母们会发觉他们若坚决反对,事情其实并非这么困难。”在这方面我们也许可以说上几代的父母较今日的为聪明,因为他们不许青年人没有人随伴地与异性约会。
哲学博士JM.巴彼特也作过类似的评论;这位博士曾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研究青年们并精神和感情上的各种难题。有人向他在市郊中等住宅区的犯罪儿童的父母是否应受责难,他说:“以大多数而言,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虽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大转变使教养儿童与以前我们父母的时代比较起来更加复杂和困难。可是今日的父母们对现在所发生的情形仍须负大部份责任。……我们可以说中等家庭的父母过于纵容儿女了。许多时一个中等家庭的孩子觉得别人应该对他有求必应,他应该永不受到任何挫折,也不必为任何东西而工作。”
为了表明管教的重要,精神治疗专家列威根在《父亲们的罪过》一书中说:“在最后的分析中,父母必须真正作父母。他们是责无旁贷的。他们无疑有义务要……施行管教……管教的主要价值在乎强化[品格],使青年人能够适当地和独立地处理内心的驱策力和外在的压力。管教可以阻止儿女成为盲目冲动、任性放纵和狂妄自大的错误观念的牺牲者。父母施行管教的方式必须足以导致自我管教。”正如在管区内减少少年犯罪成绩卓著的蒙丹拿州海连那市的地方法官卢比利说,“管教应该始于高椅而不是电椅。”
在父母不够严厉的许多事上,其中之一是金钱的花用。据纽约医院——科奈尔医药中心的儿童精神治疗部主任纽惠医生说,父母们应该限制给予儿女的金钱,直知确知儿女能够明智地处理金钱为止。“父母保护儿女免受[毒品及色情书报]所害的方法之一是不让他们有足够的钱去买这些东西。”——《纽约时报杂志》,1968年六月九日。
未能立下正当榜样
何以有这么多父母对儿女管教不严呢?无疑理由之一是现代教养儿童的学说偏于放纵。另一个理由很可能是父母们律己不严,对于本身的自私倾向不能自我管束和控制,以致无法提起勇气和决心对儿女严加管教。例如T.C.普特罗在《今夜太迟了》一书中写道:“无可逃避和可责的事实仍然是,在每个地方都有一些饮酒太多由父母看来毫不关心儿女的行为。……所以教育父母比教育儿童更为急需。”
不久之前有一个讨论“两代之间的隔膜”的美国电视节目,据说以“一针见血的手法将成年人的虚伪揭露无遗;他们对儿女有一套规则,而自己所行的又是另一套。”正如班纳·纽惠博士说,“母亲和父亲必须认识他们的职责包括设立标准在内。”精神治疗专家罗拔·史伯也写道:“当母亲们穿得像个女孩子,父亲们则以能跳现代的性感舞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儿女便失去行为的模范了。我们若看来仿效他们,他们又怎能仿效我们呢?”
无疑许多儿童在学校成绩不好乃是由于父母本身不爱吸收知识的缘故。例如1968年十一月五日的《纽约时报》报导说,“本市的黑人儿童在教育方面最严重的难题之一是‘家中缺乏教育的环境。’”它引述一位公立学校教务员的话说,有些家庭置有四副电视机,但却没有一本字典。
需要表示爱护和关怀
父母们不仅需要对儿女严于管教及立下榜样,而且必需对他们爱护关怀。这意味到他们必须乐于对儿女付出他们的感情和时间。倘若父母爱宴乐或财富过于爱自己的儿女,那就不能期望儿女有好结果了。例如关于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年,我们听说:“利安和他的父母十分疏远,他们两人都出外工作而无暇给予儿子他所渴望的关怀。”这种关怀也是孩子深深需要的。
关于派克主教的儿子自杀的报导也可以证实这点:“派克和他的儿子,正如这位主教承认,在生活上并没有十分密切的接触。当父亲忙于教会事务之际,小占美在十余岁时便过着嬉皮士的生活了。他在三藩市州立大学一年级时离开家庭迁往哈斯伯利[嬉皮士的大本营]居住,在那里他遍尝大麻、迷幻药和罗米那等……派克承认他让儿子服食迷幻药。“倘若我禁止他在家里幻游[用迷幻药],他无疑会和朋友们出去随意吸毒。”(《时代杂志》,1968年十一月十五日刊)这些话表示任何深切的关怀和严格的管教吗?所以,这位青年的自杀谁该负大部份的责任呢?
父亲的爱护关怀对于儿子性格的正当发展特别重要。正如儿童法庭法官P.D.基林有一次说:“有一个男子来问我怎样行才可以使儿女不致成为罪犯,我告诉他,‘爱你的太太吧’。倘若父母彼此相爱,儿女便会有什么不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也会爱护儿女。
精神治疗医师列惠根说得不错:“一位父亲若将注意力集中在妻子和儿女上,便可使家庭成为一个强固的单位。……我们的家庭在这方面失败得最厉害……我们……趋向于忽视父亲所担任的角色,而这是极其重要的。……幼年的学童主要地通过父亲在内心形成对是非善恶、可行和不可行的事的价值意识。”可是父亲若过于忙碌,无论是工作抑或寻欢作乐,以致无法给予儿女所需的时间,他又怎能为儿女做这些最重要的事呢?
正如麦肯在《犯罪——病态还是罪过?》一书中写道:“儿童法庭的案件摘录……透露一个复一个的孩子都有这种共同的经验:父母的冷淡、疏忽、排斥。”
没有教以正当的原则
父母对儿女失责的另一点是没有以正当原则教导他们。上帝的道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正如纽约市的一位学校教务员评论说:父母若真正关心儿女就会“与儿女谈话,教他们在学校内外分辨是非善恶。许多时儿童会恶狠狠地向教师说,‘我妈妈说你不能碰我!’”——《纽约时报》,1968年十一月五日。
摩西律法将希伯来人的父母们导入正途。它吩咐父母们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6,7。
毫无疑问,对于少年犯罪的日益蔓延,许多父母们实在难辞其咎。许多父母都教子不严,以致未能以正当的方法管教他们。他们没有为儿女立下正当的榜样,也没有对儿女表现仁爱的关怀,而且忽略之以正当的原则教导他们。这一切因素加上经济情况的转变和唯利是图的荼毒青年者,难怪今日的青年搅得一塌糊涂了。可是青年本身是否应该分担一部份罪责呢?他们在公平之尺量度之下有没有亏欠之处呢?无疑有,我们不久便可以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