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有两代之间的隔膜
今日的青年们所引起的难题,也包括他们与长辈的疏远在内,这种情形便是通常所谓的“两代之间的隔膜”。作家G.格兰在1967年三月十八日的《星期六评论》中很适当地指出,“现时所发生的事和青年一向发出的躁急言论有着本质上的分别。……超过三十岁的人若看不出这种现象所含的深长而使人惊惧的不安征象便大为不智了。”
这种隔膜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英国作家T.R.斐富在他所著的《麻烦制造者》一书中指出,这种现象显然在欧洲非常普遍。据1968年十二月一日的《纽约时报》说,“两代之间的隔膜在日本几乎是个鸿沟。”
关于这种情形在美国的流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艾尔·华伦警告说,‘我们这时代最紧急的要务之一便是解决在青年人的敢作敢为与较成熟的人老练的现实之间与日俱增的磨擦。’
这种隔膜是由什么促成的呢?使青年人当中不法事件大增的同一因素无疑也助长了这种隔膜的形成。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情形的转变,电视和知识的激增,这一切都对青年有极大的影响。关于上一辈的成年人对这种隔膜所负的责任,美国委员哈路·何威二世评论说:“也许我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对青年的发问者和异议者不大加以留意。可能我们若留心一点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所说的话便能更令他们信服。”
可是青年们也必须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及“两代之间的隔膜”分担罪咎。杜尔顿学校的校长巴尔先生指出这点说:“当我在大学读书时,我们学生和长辈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分界。……今日的青年认为他们可以在考试作弊,偷窃彼此的东西,伤害彼此的感情,只要他们对战争、民权或其他问题具有正确的见解便行了。这并不是道德。”
乱糟糟的思想
无论我们看看那里,我们都可以见到青年怀着乱糟糟的思想。例如美国一位青年叛党领袖说,“我们要首先搅起革命——然后才找出目的来。”这句话有意义吗?纽约中学联会的一个领袖也表现出同样的态度,说:“我们并不想接管政府。我们只想毁灭它。我相信人们有权管理自己的生活,但无权管理别人的生活。”可是若没有一个有秩序和有力的政府,你又怎能制止强者欺负弱者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出影片的青年男主角也表现出类似的思想。据他说,“在学校或任何地方,听命于任何人都是不痛快的。……尽管这件事看来非常可笑,有些父亲以为仅因为儿女是他们生的,他们就有天授的神权去管理儿女了。”——纽约《星期日新闻报》,1968年十一月十七日。
可是,父母们不仅生下儿女,而且付出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许多年来维持儿女的生活,除此之外更供给儿女受教育和娱乐的机会。由于这缘故,他们对青年的前途比许多青年们本身看来更感关怀。许多青年所怀的无情态度的一个典型例证是一位大学报的编辑将一个青年受迷幻药影响而自杀的事件当作玩笑看待。可是这位青年的父母会把这件事当作玩笑吗?
一个校报的青年编辑也表现类似的混乱思想;他写道:“我们不能信任三十岁以上的人,因为他们说谎;他们是不可靠的。你听见他们大谈吸毒的可怕,但你若试下吸毒,便会发觉这话不真了。”但这样的论调和一位吸了一两年烟仍未患肺癌的人讥讽癌症研究家为说谎一样没有意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的《通讯杂志》曾在1968年五月刊详细列出如迷幻药一类的毒品所含的种种危险,而法律与医药当局也警告人不要吸食大麻。
同一个青年校报编辑进一步抱怨说:“关于性的问题,认为婚姻之外的性关系都是坏事的见解根本是不确的。你一有这方面的经验便不能接纳旧的标准了。”可是成年人反对婚前的性关系仅是想剥夺青年人享乐的机会吗?婚前的性关系是一种自甘堕落的行为,正如权威人士亚历山大·马干也在他所著的《爱情和婚姻》一书中表明。这件事不仅有传播性病和未婚怀孕的危险,而且大大减低婚后获致幸福的机会。美国医药协会的报告也强调此点说,“美国青少年的性病流行已达到‘严重’状态。”——《纽约时报》,1968年十二月四日。
可疑的手段
青年们本身也由于采用可疑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加深了“两代之间的隔膜”当前任美国副总统韩福瑞在1967年三月访问史丹福大学时,学生们以极无礼的方式接待他:“他们冲撞我们,用贮备的尿泼在我们身上,并用粗话咒骂我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如此报导说。
《纽约时报》的1968年十二月三日刊报导有几千名纽约市学生大事捣乱,企图阻止不罢课的学生上课,殴打教师,打烂窗门,甚至使地下火车的一条路线被迫停驶。为什么呢?仅因为反对每天多上课45分钟以补回教师罢工时所错过的功课而已。可是从补课得益的是谁呢?是教师吗?
青年示威者抗议说他们是真心的,可是正如政治科学家利奥·罗士顿在《展望》杂志1968年十一月十二日刊指出,这些青年其实是真正的不快乐,真正的受挫折,真正感觉惑乱和真正的不讲理。
许多青年认为越战是不公平的,种族隔离也是不公平的,但许多成年人也认为这样。这足以成为采用暴力的借口吗?
青年之喜欢采用暴力和说粗话透露出一种蛮不讲理的态度和放荡不羁的精神。正如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亚比·科特斯在《关于异议和不合作主义》一书中表示:“我们有另一条路可走。……良好的动机并不能成为损害他人的行动的借口。个人的良心也不容许人任意而行将别人的权利视若无睹。”换句话说,正如耶稣基督指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加福音6:31。
有什么补救办法?
个别的家庭对“两代之间的隔膜”有什么补救办法呢?作父母的可以更认真地履行他们的义务,爱儿女过于爱享乐。他们应该提高警觉认清唯利是图的荼毒青年者及学校中的不良交往对他们儿女所形成的威胁。他们应该真心努力了解儿女,花多点时间与他们一起;更重要的是,要坦白地与他们交换意见。
父母们在执行管教时应该坚定,要为儿女立下良好的榜样,并对其表现仁爱的关怀。重要的不仅是教导儿女认识正当的原则,并且也要教他们对上帝的旨意和王国有清楚的认识,因为“没有远见,民就放肆。”父母若能表现了解和保持忠诚,儿女便会对父母更加尊重和服从。——箴言29:18。
青年又应该怎样呢?青年们对父母所供给的衣食住行所需以及教育和娱乐岂不应该深为感激吗?每年有许多父亲舍弃家庭,因为负担不起这些担子。因此那些甘愿负起责任的父亲是应受孝敬和尊重的。母亲们则辛苦料理家庭及将儿女从小抚育成人,她们无疑也应该受到孝敬和尊重。
不仅是父母,而且你自己,他们的儿女,也应该表现体贴的同情心。试将你自己和父母易地而处,从他们的观点去察看事物,然后衷诚地努力交换意见。请记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所作所为比你的青年友伴远较关怀。上帝的道正确而明智地命令说:“当孝敬父母,使你得福。”“我儿,要谨守你父亲的诫命,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以弗所书6:2;箴言6:20。
父母和子女若都遵守圣经的原则,那就决不会有“两代之间的隔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