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0 6/8 20-23页
  • 北方水上公路巡礼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北方水上公路巡礼
  • 警醒!1970
  • 小标题
  • 准备上路
  • 河谷和三角洲
  • 冰丘之地
  • 土著及其生活方式
警醒!1970
《警》70 6/8 20-23页

北方水上公路巡礼

《儆醒!》杂志驻加拿大通讯员报导

你喜欢在一条没有马路和汽车的公路上旅行,让它领你到北美大陆几个风景最美丽的地方去观光吗?在广大的加拿大北部蜿蜒1,500哩的便是北极地区西部的唯一公路——马更些河。这条大水道以每秒钟3,700,000加仑的水势奔流入北冰洋,所经流域差不多占加拿大的五份之一,约达700,000方哩,幅员等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两倍半,或英伦三岛的十三倍有多。这条以第一个探测它的人,亚历山大·马更些,为名的河流乃是美洲最后的一条水上公路。它至今仍然担任着其他大河流曾一度担任过的重要角色,那便是作为当地居民与外界之间的主要供应通道。

可是,在你急急接纳我们的建议之前,让我们先警告你整个航程需时达八周之久,而且在这“午夜太阳之境”内,你须要露宿于隐形的众星之下。你须要面对冰凉的北极风,而且要和在温暖的阳光中醒来,成群结队盈千累万的昆虫作战。可是你也会遇见和善的土人;他们在广大荒凉的地土上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同时你也要准备在轻舟穿越高达四尺的风涌浪头时咬牙忍受溅起的水花和湿气所形成的入骨奇寒。

现在来与我们一同乘驾轻舟,沿着这伟大的公路行尽1,500哩将王国讯息的希望带给沿岸的9,000居民吧。

准备上路

准备登程的第一步是要找一只小舟,轻到足以被一副装在船外的小引擎所推动,可是载重量却要相当大。我们拣了一只二十尺长的机动货艇,因为它的平底可免倾斜,而且载量超过一吨。由于船尾扁平,我们很容易装上我们所携带的两副摩打中的一副,而且船的平底有许多空间容纳我们所储备的汽油,分装在45加仑的小桶中。

除此之外艇里还载有铺盖、帐幕、扎营用品、100至150磅的粮食和炊具、药物、一个铁锚和二十尺炼子,六十夸脱滑油,额外的衣物、各色杂物和超过2,500部圣经书刊。

我们用防水布盖着堆满的东西,并且用50尺的绳子绑好以免在浪涛中被浪花溅湿。

河谷和三角洲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所作的航程从普费顿斯堡开始,它是马更些河谷的第一个前哨站。虽然时际初夏而白昼较长,我们仍然必须赶快,因为当时正吹着强烈的东风。在每年此际东风都可能带来麻烦,因为它将破裂的冰块从大奴湖吹入马更些河。空气中已经夹杂着玎珰的破冰响声,冰块好像一道银色的冰河一般浮涌在水流中。船若被困在这些大冰块中,其中有些厚达四尺和长达十五至二十尺,那便会有危险了。若等待浮冰停止则可能阻延两星期之久。我们小心地沿着河中冰块较疏落之处航行,溜过无数小岛、沼泽和杨柳低岸。我们的航行速度平均约十海浬;不久我们便转入一条大河中,这条河将黄色浑浊的水流入清澈冰冷的马更些河中。这便是莱押河;它流过荒凉、美丽而神秘的拿汉利谷。当这几条河最后汇合起来时,马更河在以后一千里的航程中均变成浑浊。

河谷中差不多每50至200哩才有几家人居住,彼此相隔的地方则绝无人烟。因此由一处人家到另一处人家往往需时数天。可是航程绝不沉闷,因为我们在到处均可以看见和领略到上帝奇妙的创造。当小舟顺流而下,绕过形势陡峭、古木参天的堤岸时,我们不禁感觉心旷神怡。静静谛听阿比鸟黄昏觅食的哀啼使人油然产生和平宁谧的感觉!

我们每抵达一处村落,居民时常带着好奇的眼光前来招呼我们。不久全部村民,其中百份之90至95是斯拉维族或其他支派的印第安土人,都知道我们抵达了,因为这里是罕有外人来到的。可是,对他们谈论过上帝的旨意之后,我们之间便不再生疏了。土人过着很简朴的生活,夏天以捕鱼为生,冬天则布阱和打猎。有时全村的人家均离开冬天的住处而迁到旷野中心爱的河畔去并不希奇。他们在几星期之间便捕获大批的鱼,用烟薰了之后收藏起来预备冬天供家人和狗之用。这些谦卑的土人很留心聆听我们说话,因为他们都想在将临的地上乐园里永享和平快乐的生活。

沿谷的乡村使我们饱览不断变幻的许多奇景。我们继续航行,沿着普费顿斯堡和森逊堡之间的低岸进入海拔3,000尺的马更些山。下行几百哩我们抵达较低的富兰克林山。有时有水流清澈的小瀑布从陡峭的岸壁倾泻而下,使我们有新鲜清洁的水可以饮用。最有趣的是经过有‘永火之地’之称的罗门堡,其中的褐炭矿床在亚历山大·马更些于1789年第一次来到此地时一直燃烧至今!在原野森林之下蕴藏着无限的富源,包括各种矿产和原油在内。

大约在河下游500哩的罗门油井,已经开发了部份的资源,西半球最北的炼油中心便设在那里。可是,在此地开采资源并不容易。在夏天,沼湿的原野随时可以吞噬在其上移动的沉重机器,成群结队的蚊虫、黑蝇和其他昆虫则几乎使人无法在那里生活。冬天整个地区均为冰雪所盖,温度降至零下。

过了罗门油井之后我们经历到全程风景最奇伟的一段航路;马更些河最危险和最大的急流,圣梭罗资便在这个部份。亚历山大·马更些很适切地将其描述为‘沸腾嘈吵得像个开水壶。’这里的水声压过船外的引擎声,白浪的喧哗清晰可闻。漩涡以12至15海浬的速度向下旋转,然后翻腾上水面形成一片触目惊心的白浪。小船均受到警告只在主流左边较平静的水上航行,因为这条激流已夺去了好几个人的性命;他们被卷入漩涡里而无法逃出。

安全地通过急流之后,我们来到大堡垒;这里河水从逾哩的宽度减到只有四份一哩,而且水平如镜,因此我们很快就溜过了那长达七哩,两岸都是石灰石的悬崖峭壁的峡谷。过了不远我们便真正到达“午夜太阳之境”了,因为我们进入北极圈之后一直有五个星期未见过黑暗或看到太阳沉下地平线。再行几日我们来到一个称为分界点的地方,至此河流又宽阔起来再分成三角洲地区。

马更些三角洲是西半球最巨大的三角洲之一,这里有许多半没在水中的岛屿和水道,其中的低岸在夏天因深达几百尺的冻土融解而泥泞不堪。我们现在进入了麝鼠、鸭子、鹅群和天鹅的境域,偶尔有兀鹰飞翔,蚊子却无时或歇。此地西望理察逊山,东部则有较低的加利布山;三角洲向东西展延七十哩,向南北则伸展一百哩。流域内包括两个大市镇,阿加拉域和艾鲁域。由此前往驯鹿港,我们便达到航程的最后一站了。

冰丘之地

当我们行将抵达水上公路的终站时,我们看到北极西区的特殊景象之一,冰丘。我们可以将其形容为冰火山;这种小丘的高度由二十尺至二百尺不等,直径则由百尺至差不多四份之一哩。冰丘是由于地下的冻土隆起而形成的。蓝色的坚冰被大约二尺厚的泥土和花草盖着。冰丘上所长的花非常悦目,特别以一种称为虎耳草的紫色花朵更为可爱;它们的长成,开花和结实总共只需时一月。当我们离开时,此处的北极冻土地带正开始溶解,使我们觉得它好像一块绿色的巨型柔软地毡一般。此地由于长年积雪,所以没有丛林或树木。我们看到很多小湖,这是由于表面的积雪融解之后无法穿过下面的坚冰渗入地中而形成的。

我们从这里再行几哩便抵达接近北冰洋海岸的一个捕鲸站。在七八月间埃斯基莫人要用六个星期的时间捕鲸,现今他们正在此扎营为捕鲸作准备的功夫。埃斯基莫人中作父亲的带着全家人在这个寂静的海湾岸上搭起临时的帐幕。我们在抵达时受到热烈的欢迎,并有咖啡款待。其中一个男子热心地向我们解释怎样猎取白鲸。

既然鲸鱼不能在水浅的地方潜泳,它们必须浮在水面上。它们一现身之后埃斯基莫人便驾着快艇上前追赶,到彼此接近时,他将鲸鱼射伤而使其缓慢下来。这样猎人便有足够时间将鱼叉插入鲸鱼体内,并将附着鱼叉的绳索抛入水中。将鱼刺死之后,他们便可以将其拖入营中了。他们先将鲸脂割下,在岸上晒干,然后切成小块在锅中煮出脂油来。鲸肉则割成片,吊在架上晾干。各家庭在觅取冬天粮食时都合作无间而充满友善的气氛。

对埃斯基莫人的慷慨接待感谢一番之后,我们挥手道别而踏上十八哩的行程,渡过波福海而向北极海岸的多吐驿多进发。

土著及其生活方式

小艇泊岸后,我们又再次受到埃斯基莫人的热烈招呼。我们留意到他们正忙于将早晨的渔获整理干净以备将临的冬季之用。埃斯基莫妇人所用的工具称为“乌卢”,是一种极锋利的半圆形刀子。从男人的口中我们获悉他们将大部份时间用在捕鱼、布阱和打猎上。

我们留意到此地的小村落,像大多数北方的村落一样,包括若干细小简陋的木屋,一间小商店,一间小学校和几座政府建筑物。也许你会问,埃斯基莫人惯居的圆顶雪制小舍在那里呢?这些一度作家居之用的雪制小舍现在巳很少人用了,也许仅在出猎时才采用。

沿着水上公路的两岸我们在许多地方可以见到进步的痕迹,可是进步也带来了难题。例如滥饮无度正使许多人变成赤贫。较优良的教育设备解决了部份的难题,可是并未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对许多土著说来,前途实在未容乐观。他们对圣经和其中的原则认识非常有限,虽然各教派的宗教机构已设立了很久。可庆幸的是,有许多人正听闻和获悉一种奇妙的情况不久便会临到地上了。他们很热切地接纳圣经和圣经书籍以增加他们对上帝和他的旨意的了解。

我们已行完这条庞大的水上去路了。小艇已由于所载食物、燃料和圣经书籍的减少而轻快得多。当我们再次饱览“午夜太阳”的金黄景色之际,我们更感觉非常欣幸能够帮助这条水上公路两岸的居民认识伟大的创造主和他奇妙的旨意。

[第20页的地图]

北极

北极冰原

波福海

多吐驿多

艾鲁域

马更些河

西北地区

大熊湖

大奴湖

胡加利

普费顿斯

马更些山脉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