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0 8/8 16-19页
  • 巴塔哥尼亚的骆马群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巴塔哥尼亚的骆马群
  • 警醒!1970
  • 小标题
  • 在巴塔哥尼亚如鱼得水
  • 奇怪的动物
  • 猎捕骆马——提奥利克人的方法
  • 仍然流行
警醒!1970
《警》70 8/8 16-19页

巴塔哥尼亚的骆马群

《儆醒!》杂志驻智利通讯员报导

车子缓慢地在石路上转过一个湾角绕着安迪斯山南部的湖畔而行。车上的一个小孩子突然兴奋地用手指着车外喊道,“骆马!”每个人都向他所指的地方望去。他们伸长了颈极目而望,在山腰的树林附近看到一小队橙色的东西排成一行。在乘客接着所作的兴高彩烈的谈笑中,有人提高声音说:

“骆马是什么?我看不见有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望着小尊尼。“对了,”苏珊说,“我们忘记了这位从北方来的客人。他从未见过骆马。好,问问祖父吧,尊尼。他知道骆马的一切。他以前曾经猎过骆马。”

“不错”,比利插嘴说,“爷爷,请也告诉我们印第安人怎样猎骆马吧。”

高年的祖父笑起来,说:“等一会。到时我自然会告诉你们。尊尼可能喜欢先行近将骆马看清楚一点。”

“他怎么办得到呢?”苏珊问。“我们永远不能捉到一双。你自己说过即骑着快马也无法捉到哩。”

“不错,苏珊,但我并不是指养驯的而言。现在,恰巧在下一个农场里就有一只被人养作宠物的骆马。农场的主人是我的朋友,我相信他一定会很喜欢让我们去参观一下。你们想去吗?”

“好呀。我们去吧,”三位少年齐声说。

在巴塔哥尼亚如鱼得水

车子继续前行时,尊尼开始更留意观看那陌生的乡村景色。绵羊在金黄色的广大牧地上吃草,牧地四处长着低矮而被风吹歪的树木。长满芦苇的水塘中有小鸭和野雁游来游去。在较早的时候他曾看见一些黑颈白身的美丽天鹅。很像鹦鹉的绿色鸟儿在路旁的林中飞翔,在路上他甚至看到有粉红色的火鹤出现。在未到这里——智利的最南端——之前,他以为这里是个朔风怒吼的冰天雪地。这是多么意外!

现在祖父将车子驶入一条长长的小路里,向农场主人的家驶去。

“这便是你猎骆马的地方吗?”尊尼问。

“不,”祖父答道。“那是在阿根庭的里约圣太克劳斯附近。骆马在巴塔哥尼亚到处都有。在地理上说来,巴塔哥尼亚是南美洲北起阿根庭的里约尼哥路,南至麦哲伦海峡的一片广大地区。安迪斯山之西属于智利,有许多湖泊和多石的港湾。安迪斯山之东的地区属于阿根庭,有大片被深谷割裂的高原和绵亘的平原;有些地方是只有丛林和荆棘生长的瘠土,有些则是仅有黏土和碎石的不毛之地。可是骆马在这种贫瘠的地土上却如鱼得水一般。我们来到这家了,站在篱笆旁的便是骆马先生。”

奇怪的动物

祖父将车门关好时,三个孩子已经穿过篱笆去结识这位新朋友了。“看,他并不怕我们,”比利叫着。

“不,”祖父从后面行上来回答,”他是很驯的。但是野生的则通常不让人行近它们。可是有时他们也会让人步行或骑马走近,以好奇的眼光注视着来者,然后才急忙跑开。我听说天气严寒时一个人可以在它们中间行走也不被它们察觉。自然,幼骆马若离开父母则较易接近。有人曾见过他们与一队骑马的人一起疾驰。”

在聆听老人谈话之际,尊尼极力记着骆马的形状以便回家后告诉他妹妹。他留意到骆马并不是真正橙红色的。反之它的毛其实是蜜棕色,腿部里边有白毛经肚腹直伸展到喉部。他背上和两旁的毛鬈得像绵羊,但颈和腿的毛则更茂密。他有一条很有趣的扇形尾巴,在跳跃时直竖起来。他的耳朵竖起,并有一对美丽的棕色大眼睛。“你的确和我以前所见的一切动物都不同!”尊尼自言自语地说。

“不错,”祖父笑看。“曾有一个人形容骆马说,‘你是只奇怪的动物。你有马的嘶声、羊的鬈毛、骆驼的颈、鹿的腿。’”

“我认为这个描述很贴切,”孩子笑说。“他的确有一条长颈。”

“不错,”祖父同意说,“这条长颈使它们视野很广。它站在峰顶上可以眺望周围的地方。由于这原故,加上它跑得极快,更使人难于捕捉他。即使它让骑马的人行近,它只要跳跃几下就连快马也追不上了。”

这时农场的主人甘美斯先生已和他们一起。“对了,”他补充说,“甚至幼小的骆马也能和长大的跑得一样快。看见一群骆马从山上跑下是个罕见的景象。他们每次前脚踏地时都将头一直俯到地上!”

苏珊突然大叫一声,他们回头一看,见她仆倒在地上。“他推我,”她指着骆马急叫。

“哈!哈!”祖父大笑。“苏珊,你得留意。这正是它们的拿手好戏之一。”

“是呀,”甘美斯先生补充说,“这个东西曾经不止一次将我碰倒。小心!他又来了。”

他看来选中比利作为目标。因为他慢慢向比利跑来,然后仰起头来用胸向比利的肩头撞去。可是比利只是大笑而企图保持身体平衡。“他想和我们打架吗?”比利问。

“噢,不,我以为他只是跟你玩玩吧了,”甘美斯先生回答。“虽然雄骆马打起架来也像这样用胸部彼此互撞。但它们同时会用前蹄猛踢和咬住敌人的颈。虽然它们的颈皮相当厚,多数老骆马的颈部却都战痕累累。哦,趁我现在记得,我最好警告你提防骆马先生的另一种习惯。它像骆驼一样会向人吐口水。我可以凭个人的经验告诉你,他是个极好的射手!”

“天啊,希望它不要将我们当作目标才好,”苏珊说,“可是,爷爷,你答应过告诉我们怎样猎骆马的。”

“对了,”尊尼同意说。“倘若它们真的跑得这样快,你以前又怎能走近他们呢?”

“孩子们,最好先让我在这块石上坐下来舒服一点,然后我将一切告诉你们。”

猎捕骆马——提奥利克人的方法

歇了一会,祖父继续说,“像猎别的走兽一样,猎骆马有时可用来福枪,可是大多数猎者都喜欢用‘球索’的古法。”

“那是什么?”尊尼问。

“我知道,”比利答道。“这是印第安人所用的东西。爷爷,对吗?”

“不错,比利说得对。尊尼,多年前有许多‘提奥利克’人住在巴塔哥尼亚,他们不耕不种,只靠狩猎为生。他们是游牧民族,随着骆马群到处迁徙。他们是极好的骑士,可是,正如我在先前说,快马也追不上骆马的速度。他们也用猎狗追踪,可是捕猎的成功主要是靠运用球索的技术。这种工具用三条长皮带组成,皮带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则每条皮带的末梢均系着一个用兽皮盖面的球——里面包着光滑的圆石或一团金属不等。猎人手上拿住一球,将其他两球在头顶上绕圈子急转,然后向奔逃着的猎物颈上掷去。当然,骆马会跳起来将头后仰以图挣脱皮带,但它的腿却同时被其他的皮带缠在。于是猎人就可以很容易地行近了。”

“可是我仍然不明白他们怎能走近到可以抛出球索的程度,”尊尼插咀说。

“提奥利克人并非单独出猎而是成群结队地如此行。他们两马并行,分队向各方前进而形成一个大环,并在行过的路上点起信号火。骆马见到火和骑士便自然朝相反的方向奔逃。环愈缩愈小,于是骑士便可以很轻易地向其颈上抛出环索了。一位骑士留在后边杀兽,其他的又出马再猎。有时他们在迁徙帐蓬时也用此法狩猎。妇人和孩子缓缓前进,押住后阵;男子们则行在前面,组成半月形的阵势而将许多哩内的各种走兽一网打尽。”

“他们必定吃了许多骆马肉了!”苏珊惊叹说。

“并不如你所想象那么多。虽然他们也吃骆马的肉,可是他们却更喜欢吃鸵鸟肉,因为后者比较肥甘。他们将骆马充作别的用途。他们的帐蓬是用壮骆马的皮制成;幼兽或胎兽的皮可作袍服。厚而韧的颈皮可以用来造套索、皮带、缰辔等。背上的筋可制成线。有一种乐器是用骆马的腿骨造成。鬈毛是床垫的夹心佳品;若在骆马胃里发现有一块像小石的东西,则他们会将其视极有价值的药品。”

仍然流行

“可是我知道提奥利克人已经不存在了,”尊尼插咀说。“为什么其他的人要猎骆马呢?”

“因为骆马的皮仍然有价值。在巴塔哥尼亚严寒的晚上,穿骆马袍是保暖的好方法,无论在户外或户内莫不皆然。此外,这种袍子非常美丽,许多主妇均喜欢将一块光亮柔软的骆马皮盖在床上。既然仅是新生的骆马的皮才可以作此等用途,有些人只猎取出生四,五天的骆马。那时它们刚好生出鬈毛。”

“你以前是否也像印第安人一样采用围捕的方法呢?”尊尼问。

“不。我通常单独打猎,所以我自然试图不让它们发觉而行得愈近愈好。除非十分寒冷,他们总是留在高原上。可是他们惯于在一处地方下粪,然后在附近的洼穴上打滚;所以你若一发现某些地方有此迹象,便可以知道骆马群必在不远。通常若在突起的山石上发见一只兽在望哨,便几乎可以确定随他之后必有一小队配偶和幼儿。它一发见有人追踪就会立即嘶鸣使其他的骆马提高警觉。它若发足狂奔,其他的也必追随,而通常是向高地跑去。若有落后的,它便会去推它们或向之吐唾液。”

“它们若开始逃跑,你又怎能捉着它们呢?”苏珊问。

“它们通常在被人追赶时会跑一大圈,最后跑回起点去。猎人发现用拦截方法胜于追赶。虽然如此,一只精力充沛的快马仍是必需的。我通常用七只马——一日用一只。”

“它们不仅跑得快,”甘美斯先生补充说,“而且在被追赶时会非常巧妙地保护幼小。它们会忽然集合起来跑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又各散东西;但分散之后一只小兽也不见了!在一齐走的时候,它们已在掩护之下将小兽藏起来了,或藏在草丛中,或藏在岩穴或就近的树丛里!许多时猎人被其所愚以致空手而回。”

“现在还有许多骆马留存吗?”比利问。

“在一世纪之前,据报有时可以见到百只以上聚在一起;自此以后它们的数目已大为减少。它们不仅为人所杀,而且死于山豹、疾病和严寒的也不少。现时智利政府已明令禁止人猎骆马,使其不致于绝迹。

“孩子们,若要在入黑之前回到家里,现在就非起程不可了。和甘美斯先生道别吧。”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甘美斯先生和他的趣怪宠物。车子驶出小路之际,三个孩子不禁回头凝望着他们的新朋友——巴塔哥尼亚的骆马先生。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