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沟通何以产生隔膜?
早在英属新加坡海港建立者拉弗尔斯(Stamford Raffles)的日子,他等候整年才从伦敦获得急递公文的回音并非异事。但那时是十九世纪。今日,令人惊异的通讯卫星已使人可以和世上任何地方作即时通讯。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虽然很易和另一大洲的人通讯,却时常不能和自己家中的成员沟通。离婚率急激上升乃是这件事实的冷酷证据。因此,难怪在一次关于“幸福”和“不幸福”夫妇的调查中,研究者们作出这样的结论:“在许多出现问题的婚姻生活中所亟需的是,夫妇间以较好的方法彼此沟通。”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投契(英文,commune)——那便是,“在精神上或灵性上深相契合地”亲密交谈,正如一本字典为这词所作的定义一般呢?有时夫妇在思想上也很少相通,更遑论心灵相通了。那么,隔膜的原因何在?
沟通方向的隔膜:各项成因
使家庭生活质素低下的原因很多。在社会成为工业化之前,“工作”或多或少是家庭的事务,但现今的情况已改变了。在世上大多数地方,男子必须每日出外工作多个小时以谋生计。渐走下坡的世界经济迫使许多妇女也同样行。儿童许多时要托人照顾或留在家里照顾自己。学校已负起教育儿童的全部责任——教育儿女在以往主要是父母的责任。科技——大幅度改善通讯的同一工具——有时反而削弱了家庭生活。
在未有收音机、电视机、身历声唱机、录影机、电视游戏的时代,家庭成员还肯花时间彼此交谈。但如今既有这么多的玩意,它们在有些家庭中已扼杀了谈话的艺术。(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发表的一项题名为《电视与行为》的报告声称:“在炉火旁边或餐桌旁边的家庭欢聚现在看来已被电视机前的聚集所取代。”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据调查发现,在美国,“许多家庭中的成员在家时以一半左右的醒着时间观看电视。”可悲的事实是,在不少家庭中,电视机一开,家庭沟通就关上;谈话减至最低限度。
结果如何?家庭生活越来越浅薄。相处的交情陷入低潮,家庭成员彼此日益疏远。但一个家庭若要精诚团结,互相了解和爱的连系是不可少的,因此思想和心灵必须相通。享有这种沟通的家庭成员能够彼此造就,从而能够抵抗那紧张、多事的社会的种种压力。可是,家庭要怎样才能培养这种亲密关系呢?忠告来自许多方面。但忠告的最佳来源却是现存最古老的书——圣经!我们且来查考一下可以怎样有效地应用圣经的若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