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10/8 6-10页
  • 正确价值标准的来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正确价值标准的来源
  • 警醒!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何以人类与众不同?
  • 能把道德崩溃的情势逆转过来的价值标准
  • 宗教与家庭能予人帮助吗?
  • 与生俱来的价值标准
  • 科学家观察宇宙万象惟有上帝才完全参透
  • 寻求上帝为你带来无穷的裨益和永生
  • 科学界的骗局——历来最大的骗局
    警醒!1990年
  • 带来快乐的道德价值标准
    警醒!1990年
  •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警醒!2019年
  • 持守永恒的价值标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0/8 6-10页

正确价值标准的来源

实践正确价值标准可制止道德崩溃

人在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时,不禁肃然起敬。人在注视头上遥远的星际,顿觉自己异常渺小、微不足道。许久以前诗篇执笔者的话也许会重浮脑际:“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篇8:3,4)诗篇的执笔者仰视数千颗星星便感到自己渺小。人类现在知道宇宙间有亿万个星系,每个星系则包罗数以亿计的星体,人就倍觉自己渺不足道了。他也许会问:‘我的存在重要吗?何以我会生于世上?我究竟算什么呢?’

但是,动物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环顾四周,目睹种类纷繁的生物,对于各样生物的不同构造所能达成的各种实用目的,真教人赞叹不已。雀鸟为了季候迁徙而飞越迢迢千里,哺乳类动物则以冬眠方式度过严寒冬季。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生物,在人类还没有想到的时候早已运用声纳、空气调节、喷射推进、脱盐能力、防冻剂、内置水底呼吸装置结构、孵卵功能、温度计、造纸、玻璃、时钟、指南针、发电、轮转发动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奇妙的本能。有思想的人不禁纳罕:‘这些引人入胜、复杂奇妙、饶有用意的设计是怎样产生的?究竟谁在背后主宰这一切?’

但是,动物根本不会想到这一切。

人类与动物不同,他们会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地球上有数量庞大的生物,何以独有人类才会对宇宙那不可思议的万象和地上各种生命的奥妙,产生惊讶的反应和遐想?何以会这样呢?因为人类与众不同。

何以人类与众不同?

由于惟独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样式而被造的:“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1:26)这说明了何以人与兽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说明了何以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受造物可视为人类的远亲。这说明了何以人类是会思考的,并且懂得提出一些与周遭世界有关的问题,以及何以人会重视道德观念。

人在哪方面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样式?那便是借着拥有上帝所具备的若干属性和品质,诸如:爱心、慈悲、公平、智慧、能力、仁慈、良善、忍耐、诚实、信实、忠贞、勤恳和创新能力。这些良善的品质本已置于人的心里。不过,由于人类的始祖滥用了自由,结果反叛上帝。这些属性遂逐渐变质,而无法以完美的方式遗传给他们的后代。由于失去平衡,加上人没有留意培养和运用这些品质,结果若干美好的属性甚至渐渐被人遗忘。可是,歌罗西书3:9,10指出,借着努力吸收有关上帝的正确知识及将其付诸实行,我们便能够穿上新品格而得以再次与‘上帝的形像和样式’保持相近。

耶和华上帝向以色列人颁布摩西律法时,律法含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其中包括十诫和吩咐人要“爱人如己”的训示。(利未记19:18;出埃及记20:3-17)这些价值标准要像遗产一样世代相传。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遵守律法,他又说:“我今日所警教你们的,你们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们的子孙谨守遵行这律法上的话。因为这不是虚空、与你们无关的事,乃是你们的生命。”(申命记32:46,47)几个世纪之后,箴言8:18(《新译》)将这些律法称为“恒久的财产”。

能把道德崩溃的情势逆转过来的价值标准

许多人认为既然现今社会的各阶层包罗万象,根本就没有单一套价值标准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由于人人都各有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传统,要有多套不同的价值标准才可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假如人真正实践耶稣那爱人如己的命令的话,有什么现代人的难题是解决不来的呢?假如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便先以这种方式待人,有什么难题是解决不来的呢?假如人人都按着十诫的原则而生活,有什么难题是不能解决的呢?假如人人都努力培养加拉太书5:22,23所列举的圣灵果子,还有什么难题是无法解决的呢?经文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上述任何一项原则都没有要求人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其实只要将其中一项原则切实应用出来便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把现今困扰着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消除。

你也许会提出异议:‘没有人会这样生活的!’可是,你若认为上述的解决方法难以实行,你就不要奢望难题会有一些更容易的解决方法了。其实社会是有足够能力采取补救措施的,可是,一般人看来却不愿如此行。这一代人无法容忍自由受到限制,包括有行差踏错的自由、自食其果的自由。

一份称为《个人的底线》的刊物问道:“人的自制力究竟去了哪里?”文章评论说:“许多人对我们这个性放纵的世纪所带来的恶果大表震惊。”文章继续说:“然而一般人仍然沉溺于性欲的欢愉。……人为了健康甘愿节食、运动、戒烟,以及在生活上实行自律,惟独性满足看来却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人人都纵情享受性爱,毫无顾忌。”问题并非在于他们不懂得应用正确的价值标准,问题在于他们不愿这样行。因此社会便要自食其果了。

今天正确的价值标准经已变得一文不值,许多人是非颠倒、善恶不分,就如圣经所预言的一般:“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以赛亚书5:20)其他人则对这种发展深表关注。他们留意到这种我行我素的人生观带来种种恶果,并且渴望见到现行道德腐败的颓势能够早日扭转过来。

宗教与家庭能予人帮助吗?

世人为求恢复昔日的价值标准推行了各种计划。宗教是其中之一。宗教理应能够予人属灵力量。但这种力量在传统的基督教国各宗派里却付诸阙如。有些宗教重投异教主张的怀抱,如亵渎上帝的三位一体、永远受苦和灵魂不死等主张。其他宗教摒弃赎价和创造主张,向科学之神所提倡的进化理论下拜。他们以挑剔的态度,故意贬低上帝的话语圣经的真实性。他们那供人信奉的“基督教”已大为变质和受到严重污染,以至根本再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较年青的一代目睹宗教充满伪善,并且沦为给人嘲弄的笑柄。事实上,我们绝不能向这些病入膏肓的宗教寻求属灵的力量。惟有向那个在信仰上以圣经为依归,并且宣扬耶和华的王国是人类惟一希望的宗教寻求帮助,这样,我们的灵性才能获得强化。

对关注这些问题的人来说,另一项良助来自家庭。家庭是父母向儿女灌输价值观念的理想环境。父母与儿女的亲密关系应自孩子出生后便一直维持下去。爱戴和信任父母的儿女渴望与父母相似。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仿效他们的行为,受他们的道德观念所熏陶,并且随着时间过去,父母的价值标准会成为儿女的价值标准。有效的教导方法是借着提出简明的解释、互相沟通,而非总是长篇大论,提出严厉教训。

假如父母除了谆谆教诲之外,还身体力行,实践正确的价值标准,那么,儿女自然乐于遵从。这样儿女才不会受到学校或其他地方的同辈的不良生活模式所影响。正如箴言22:6所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要对儿女指出有价值的劝告,借此训练他们。最重要的是,在教导儿女方面,要以身作则。

与生俱来的价值标准

耶稣说:“认识自己灵性需要的人快乐了。”(马太福音5:3,《新世》)正如有些精神病学家指出,我们与生俱来便有灵性上的所需。不错,惟独具备属灵力量,我们才有能力抵抗今天种种腐化人的错误价值观念。

我们本被造成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样式,并且与生俱来便渴望拥有正确的价值标准,教育学者托马斯·科克科挪的意见与以上的观点完全一致,他说:“我认为人本性是良善的。”然后他补充说:“父母应对儿女天生的良善本性加以栽培,犹如他们致力栽培儿女成为优良的读者、运动员或音乐家一般。”

电视节目制作人诺曼·利尔以客席讲者身分出席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召开的全国大会,他在大会中承认“在我们中间有些生活质素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人都面对不少难题”之后作出结论,他表示:“这些人拒绝寻求较高来源的指引,认为此举不切实际。但我的结论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对生命的看法,认为有一位个体存在的感觉,以及相信有些东西比自己更强更大的观念是如此强烈,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人无法加以摆脱。这种观念其实早已写在我们的遗传密码上,是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利尔指控庞大的商业制度以及四十多年来电视不断鼓吹“新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公众和个人的道德观念及价值标准真是影响深远。这种发展导致社会百病丛生,例如由学校,甚至高等院校训练出来的学生竟然不能阅读和书写;愈来愈多人吸食毒品,未婚少女怀孕,许多家庭囊空如洗、负债累累。利尔补充说:“当我们一一细说社会的百病时——也许我们会发觉其实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正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这套腐败的价值观借着电视宣传而推波助澜,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传统破坏无遗。”他重申:自己“相信在我们的基因里蕴藏着一个信念,那便是我们的背后有一个神秘莫测、超人的力量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绝不能漠视这种力量”。

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容格指出,宗教“是人类独有的本能态度,综观人类的历史,这种宗教感无处不在”。人自觉地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马书2:14,15)“良心”是指“人内在的自我认识能力”,它好像是设于我们体内,替我们主持公道的法庭,决定应否对我们的行为提出指责,抑或加以宽容。但假如我们“蔑视法庭”,忽视良心的作用。那么,良心的敏感度便会下降、麻木和丧失功能。

科学家观察宇宙万象惟有上帝才完全参透

饶有趣味的是,当科学协助人类对地球和宇宙获得更深入的了解之际,有些科学家越发确信宇宙的背后必定有一位至高的聪慧生物存在。不过,他们却刻意拒绝承认这位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

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格林斯坦在《共生的宇宙》中“详细举出一连串异乎寻常的重大事件,为生物的出现铺路。这一长串巧合的事件全都是我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格林斯坦说所列出的事情越来越多,有那么多巧合的事,真难相信这一切全是凭机遇产生的。他于是联想到若干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他想道:“我们有可能突然出乎意外地找着证明有上帝存在的科学证据吗?上帝曾经介入、作妥安排,为了我们的益处而拟成这个世界吗?”格林斯坦对于这种想法产生“强烈的反感”,然后他武断地说:“上帝不可能是问题的答案。”可是,不断增加的“巧合”事件却推使他不得不提出上述的问题。

另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兼诺贝尔奖得主弗雷德·霍伊尔在《有智力的宇宙》一书中曾讨论那些一度困扰着格林斯坦的巧合事件,他说:“这样的特征似乎遍布自然世界的结构,像一根线把多个巧合的意外贯串在一起。可是生命所倚赖的奇妙巧合是这么多,看来实在需要有个解释。”霍伊尔和格林斯坦都承认机遇无法解释这许多的巧合。最后霍伊尔说‘宇宙的起源需要有智力去促成’。这是一种‘较高层面的智力’,‘这种智力是先于我们存在的,并且导致一项刻意的行动,去创造一些适合生物存在的结构。’

爱因斯坦曾谈及上帝,但他所指的并非是传统宗教的那位上帝。对他来说,上帝的概念与“一位无限的超自然灵体”有关,这是他从大自然领略得到的。蒂莫西·弗里斯在他撰写的“另一位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引述爱因斯坦的话:“我从大自然所观察到的是一个奇妙的结构,是我们只能以很粗略的方式理解得到的结构。有思想的人无疑会望之而生畏,自然要‘谦躬自抑’。这种感觉全然是一种宗教性的感受,与神秘主义无关。……我的宗教观包含着一种对这个伟大无限的超人灵体所怀具的谦敬仰慕之情。我们只能凭自己贫弱和片面的了解力去理解事实的真相。……我想知道上帝如何创造这个世界。我渴望明白他的思想,其他的事只是细节而已。”

盖伊·默基在讨论完若干与宇宙神秘莫测的奥秘有关的事之后,他在所著的《生命七大奥秘》一书里说:“现代物理学家曾一度把他们所获悉的最前卫的知识通通归咎于未知之数,他们的戮力程度是近几个世纪以来其他科学界同业所仅见的。然而,他们如今却又一马当先,承认一切关乎宇宙莫测奥秘,均可统称之为上帝。他们何以会有这样的改变,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寻求上帝为你带来无穷的裨益和永生

人类不断摸索。他们一直要寻找的其实就是上帝。在保罗的日子,有些人便如此行,保罗说:“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使徒行传17:27)动物不会寻求上帝,没有一种动物具有上帝这个概念。人类却怀有上帝的概念,他们被造成具有上帝的样式,他们与即使是最高等的动物之间也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阻隔。正如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其实离我们不远’。

环顾四周的受造物,我们看见他存在的充分证据,诚如罗马书1:20所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当科学家不断观察那些难以解释的巧合事例和复杂的结构,以及沉思宇宙间令人望而生畏的奥秘之际,也许他们当中有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奇妙的万物其实正是一位具有超卓智慧的超人个体的作为,从而有助于他们看出创造万物的就是耶和华,他也是他们的创造主。

地球和其上丰盛的资源全属于耶和华。他为其上的居民定下生活方针。他赐下正确的价值标准给人作为获致快乐和生命的指南。他也赐给人自由的选择权。人类不一定要顺服他。他们可以随意撒种,但所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他已赐下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乃是为了他在地上的臣民的福利着想。正如以赛亚书48:17,18所载:“耶和华——你的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教训你,使你得益处,引导你所当行的路。甚愿你素来听从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义就如海浪。”

万族的人若都听从耶和华恳切的呼吁,他们便该留意遵守创造主的诫命,努力行走正路。人人都会受益,他们所享的和平像河水一样盈溢,他们的公义,好像海洋的波涛一样川流不息。届时,人人都会把来自遗传的道德标准实行出来,大家永不会再受腐败的道德标准所侵蚀。但上述的情况何时才能实现呢?“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祷告一旦得蒙上帝应允时,上述的情况便可以完全实现了。——马太福音6:10。

[第7页的图片]

喷射推进

脱盐

造纸

声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