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倾倒了,但他的宗教却继续支配列国
1.巴比伦世界霸权的倾倒引起了什么问题?
在前数期我们已讨论过巴比伦于公元前539年亡于波斯王古列之手。自那时起,巴比伦不再是一个政治性的世界霸权了。可是巴比伦的宗教又怎样呢?巴比伦的政治性世界霸权已经过去,世界的控制权已由闪族转落到印欧族人的手中,巴比伦的宗教有随着巴比伦而灭绝吗?绝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2.(甲)列国所崇奉的巴比伦宗教在古时以什么方式奠下了基础?(乙)巴比伦在什么时候丧失政治上的至尊地位?她的僧侣阶级怎样?他们有什么计划?(丙)他们注意到那方?得到什么最大的结果?
2 第一,除了闪的忠心的后裔之外,万国都崇奉的巴比伦宗教在宁录的日子和巴别塔建筑时便奠定了基础。人类的言语被神奇地混乱了之后,他们遂带着伪宗教的思想散居到各地。a后来异教国把巴比伦视为他们宗教的中心。第二,当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倾倒之后,波斯人将她的僧侣驱逐。但是他们并没有意思消灭巴比伦宗教的传统势力和无上的权力。巴比伦虽然失去了她的政治霸权,她的宁录所创立的宗教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帝国,除了那些在耶路撒冷保持对耶和华的纯真崇拜的人之外,万民都受她所支配。在魔鬼撒但的诡计安排之下,她立即想到在西方为她的僧侣阶级建立一个新的中心和伯沙撒的承继者。事实上,我们知道后来她的特色渐渐的传入变节的基督教里,最后成为所谓的基督教国而统辖全地。
巴比伦的宗教传播至欧洲
3.(甲)伊特利亚人是谁?他们和罗马的历史有什么关系?(乙)当伊特利亚王被推翻之后,伊特利亚人的影响力就此终止吗?试解释。
3 在巴比伦未倾倒之前很久,她已作了准备将巴比伦宗教的大本营迁移到意大利。历史家布累斯泰德在“《古代——早期世界的历史》”一书中告诉我们有一族称为伊特利亚人的漂泊者,他们大概是来自小亚细亚,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意大利定居下来。在公元前800年之后,他们的势力伸展到意大利北部,而罗马变成好像伊特利亚人在热那亚港之北的加普亚所征服的城市一样,成为一个城市王国而受一个伊特利亚王所统治。这些王统治了两个半世纪。这使罗马由公元前750至500年期间的王系由伊特利亚人所独享。公元前750年——罗马建立的传统日期——显然相当于该城伊特利亚人所攻占而建立一个强大的王国的时期。虽然罗马早期的这些文献已失存,但是考古学的证据均证实这点。虽然这些伊特利亚王将他们进步的文明介绍入罗马,但是由于他们暴虐成性,终于在公元前大约500年引致反叛,罗马受国王统治的历史遂结束了。但是布累斯泰德博士说伊特利亚人统治两个半世纪所传给罗马的特征往往在建筑物,宗教,种族的组织和其他事上可以辨认出来。
4.(甲)《大英百科全书》有什么资料证实历史家布累斯泰德所说关于伊特利亚人的记载?(乙)伊特利亚人所信奉的宗教是什么?(丙)请举出些例子。
4 《大英百科全书》也证实这点;它指出历史家希罗多德斯曾载及在马尼之子阿提斯统治的18年期间在里底亚全境内发生一场严重饥荒。最后国王安排由他的儿子提利纳斯带领一半的国民下到士麦拿,在那里造船,然后出海谋生和找寻居留的地方,他们在许多国家居留过之后,最后来到意大利的俄布利时,他们在那里建造城市。这些人(据希罗多德斯说)不再称为里底亚人而是提利尼安人。《大英百科全书》继续说:“从他们早期遗物的特征中可以鉴定第一批永久移民的日期是在第九世纪末业。”提利尼安人所信奉的宗教是什么呢?《大英百科全书》说:
伊特利亚人最早期的艺术特征和他们宗教崇拜的许多仪节都证明伊特利亚人是东方人或东方的闪族人。它的艺术表明它一方面与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塞浦路斯有很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埃及也有关连。伊特利亚人在第七世纪刻于金器和珠宝上的女神和神话人物显然是亚洲神话中的英雄和女神。……在仪节和宗教方面有许多细节都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所感觉的和充满的纯粹是东方的气氛。说预言和占卜的习惯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凭羊的肝和雀鸟的飞翅而作预言,这完全是迦勒底人的习惯。(请参阅《占卜》一书)美索不达米亚有些刻着一些楔形文字的泥肝与一块在被阿城萨[在意大利的爱弥利亚省]发现的铜肝十分相似。这个肝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份均以伊特利亚文刻着统治的神的名字。b
5.(甲)请追溯这族人的发展经过直到第六世纪。(乙)(脚注)伊特利亚这字起源于何处,它是近代那个名字的来源?
5 所以考古学清楚地指明伊特利亚人是来自小亚细亚的某地而在多斯加纳的海岸登陆的。在罗马之北伊特利亚c的维爱是他们主要的城市之一。最后伊特利亚被罗马吞并。到第六世纪有十二个城市联合起来而在波耳西纳湖之上的佛尔图马圣地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看来这种联盟可能仅限于在宗教方面。这一切事都发生于巴比伦在第六世纪倾覆(公元前539年)之前。
6.(甲)由罗马继承的宗教是否比当时其他国家所信奉的宗教与巴比伦人有更密切的关系?(乙)巴比伦的僧侣阶级对什么感兴趣?他们被逐出巴比伦之后,他们怎样做?(丙)关于别迦摩圣经告诉我们些什么?(丁)别迦摩王国由什么构成的?(戊)(脚注)别迦摩城有什么重要性?(己)别迦摩的神是谁?
6 所以巴比伦的宗教在欧洲得到一个巩固的立足点,它不但是巴别塔时代的宗教的远亲,而且是它的直系继承者。可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兴趣是在于巴比伦的僧侣阶级。正如魔鬼撒但曾借宁录建立巴比伦的宗教与纯真的崇拜对抗,他的灵亦推动巴比伦的僧侣阶级定意使僧侣阶级和伯沙撒的宗教继承者不会随着巴比伦首都的失陷而消失。当巴比伦败北之后据巴刻和安斯渥斯合著的“西利西亚的拉累斯和潘纳提”一书的第8章第232页说:“战败的迦勒底人逃到小亚细亚的别迦摩,并在该地建立他们的中心学院。”这就是启示录2:12,13在论及许多年后在基督纪元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小组时所提及的别迦暗或别迦摩。至于迦勒底人的大本营的变动,亚历山大·希斯立博士说:
夫利基亚(Phrygia)……构成别迦摩王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密喜阿,《巴斯卡尔年代史》说密喜阿人是由宁录传下来的。它说“Nebrod[宁录的希腊字]是猎户和巨人——由那里产生了密喜阿人”。(请参阅《巴斯卡尔年代史》第一卷第50页)同时[历史家]李维,和希罗多德斯说伊特利亚人是来自西里底亚,而这也是这王国的一部分。因为实际上,密喜阿、里底亚和夫利基亚都构成别迦摩王国的一部分,请参阅史密夫的《古典辞典》,第542页。d
罗马在宗教上受到影响
7.(甲)在宗教方面罗马怎样受到伊特利亚的影响?(乙)巴比伦人怎样滥用天文学的知识?(丙)请说明罗马人怎样接纳迦勒底人的占星术。
7 这证明巴比伦伪宗教对罗马有极深的影响。自从伊特利亚的诸城被覆而罗马成为一个共和国(公元前509年)之后,罗马人接纳了伊特利亚人的神,例如朱彼忒,朱诺,密纳发和其他的神,而每个神现在均首次得到人的形式和拥有一间庙宇或祠堂。罗马人认为他们即是希腊的神。伊特利亚人的“天父”朱彼忒成为罗马人所说的希腊‘宙斯培忒,’战争之神马尔斯(Mars)是罗马战士所尊崇的神。农神节(Saturnalia)后来被基督教采纳为他们的圣诞节,而这只是加以一种新的意义而已。有一本现代的历史著作e将罗马人与迦勒底人的习俗直接地联结起来:
迦勒底人借着从星宿探测将来而在研究天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学术我们称之为“占星学”巴比伦人曾经有系统地搜集许多有关星宿的资料,而形成了现代天文学的开始。现在称为十二宫的天上星宿首次被巴比伦人绘制成图表,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些行星早已为他们所熟识。由于巴比伦人认为这些行星具有特别超人的力量,所以遂以五个主要的神的名字去称它们。我们所提及的这些星名都是罗马的名字,但是罗马人采纳了巴比伦人的字眼,而将他们简单地译成罗马的同义字。因此爱神伊什塔(Ishtar)的星变成了维纳斯(Venus金星),而马杜克神的星则被改为朱彼忒(Jupiter)。
8.(甲)别迦摩怎样成为罗马的属地?(乙)阿达拉王在宗教方面拥有什么地位?(丙)别迦摩王怎样获得宗教的职位?(丁)借此使什么世系得以接续下去?
8 公元前133年阿达拉王在弥留之际将别迦暗(Pergamuna)和所有的国土赠与罗马人,后来这些地成为亚细亚的罗马省。这个阿达拉王曾被迦勒底的僧侣选立为伯沙撒的继承者。希斯立博士说:
别迦摩的诸王——迦勒底的僧侣在他们的治下寻得了庇护之所——显然被他们[僧侣们]和异教徒异口同声地推举来填补伯沙撒和他祖先曾占有的空缺。他们拥护这些王为古巴比伦神的代表。这可以由保塞尼阿斯的记载得到证实……阿达拉——在他的治下地区僧侣们设立了他们的大本营——被认为具有僧侣的领袖巴卡斯的特性。这样伯沙撒的空席遂得以填补,迦勒底一度中断的王系亦得以接续。——《两个巴比伦》,第240,241页。
教皇的职位从何而来
9.(甲)我们为什么特别对追溯教皇职位的起源感觉兴趣?(乙)在科学和宗教方面,罗马人怎样受伊特利亚人的影响?
9 当现今世界的宗教自诩为世界和平的唯一希望而罗马天主教更大言不惭之际,我们应该毫无成见地追溯罗马教皇职位的根源,希斯立博士在《两个巴比伦》第239,240页引证历史说:
一群热心崇拜迦勒底人的偶像的伊特利亚人迁徙到罗马附近,有人说他们来自小亚细亚[即别迦摩所在之处],也有人说他们来自希腊。虽然他们终于与罗马合并,但是在这次政治性联盟之前很久他们已对罗马的宗教施展最大的影响力。从最初的时候,观兆,占卜和各种科学,无论是真假,都为观兆者和占卜者所独享,这使罗马人对他们另眼相看。各方面都显明罗马人所获得的观兆知识……主要是来自多斯加纳人,即是伊特利亚人。在最初的时候,除了当地的土人之外,不许担任哈拉斯相斯(Haruspex)的职位……罗马当局将最高的贵族子弟送往伊特利亚接受那里的神学训练。
10.(甲)教长团是谁创建的?(乙)教皇,这机构的首长,拥有什么权力?这职位是真正起源于罗马的吗?(丙)关于教皇的权力,希斯立博士怎样说?
10 教长团f是由传说中罗马的第二位王纽马傍披利所创建的。关于纽马,希斯立说:“这神在巴比伦称为尼波,在埃及称为努巴或那姆,而罗马人则称之为纽马,因为纽马傍披利是罗马的王兼大祭师,地位正相当于巴比伦的尼波。”g管理这个机构和在重要的各方面控制罗马人的一切公众和个人的宗教崇拜的罗马教皇在实质和行为上都相当于一个伊特利亚的教长。关于这点希斯立博士说:
真正合法的巴比伦教长的地位是不受罗马帝国[它从没有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或迦勒底]管辖的。自从伯沙撒被杀而玛代波斯王将迦勒底人逐出巴比伦之后,这位置便落在别迦摩身上。后来在亚细亚的七个教会有一个在别迦摩。h
11.(甲)关于教皇的职位,我们这研究的结论向我们指出什么?(乙)巴比伦的教长在什么时候把所有权力和职位交给罗马的统治者?(丙)朱理亚凯撒怎样表明他声称拥有巴比伦教长的权力?(丁)第一个拒绝接受教皇职权的罗马君主是谁?(戊)当格雷先拒绝接受教皇的职位时,这职位是否继续空缺呢?抑或怎样?(己)第一个接受这头衔的罗马教皇是谁?在当时罗马信的是真正的基督教吗?(庚)关于教皇达马士革一世的品格,我们可以说些什么?(辛)(脚注)达马士革一世怎样获得俗世的帮助以巩固他的地位?(壬)至第六世纪异教承认谁为教皇?(癸)关于罗马教皇的职位在公元606年有什么事发生?
11 在这项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点乃是别迦摩和那在公元前第一世纪成为第六个世界霸权的罗马的宗教关系可由罗马教皇的职位显明出来。这清楚地证明罗马教皇的职位其实是渊源于巴比伦的宗教的,《两个巴比伦》给我们一项记载说:
在初时罗马教皇与别迦摩和那里的教阶组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过了相当时候,罗马教皇与别迦摩的教长便合而为一了。别迦摩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主要部分。在公元前133年当别迦摩的最后一个王阿达拉三世临终时,他嘱咐将所有他统治的地方交给罗马人。……以前被选为教皇的朱理亚凯撒,当他同时成为罗马的君主和至高的统治者,罗马的元首和宗教的首脑时,巴比伦教长的一切合法权力和职责均归于他,而他所处的地位亦容许他运用这些权力。这样看来,他曾经声称拥有阿达拉无上的尊荣和阿达拉留给罗马人而全部集中由他一人管治的王国……因此在某些场面中,当他执行主教的仪典时,他无疑会配着巴比伦的盛装,像伯沙撒一样极铺张之能事。身衣红色长袍,手持宁录的牧杖,头戴得工(Dagon)[鱼神]冠,挂着哲那斯[Janus两面神]和西培利[Cybele大“母”神]的钥匙……直至格雷先(Gratian)[西罗马的君主]在位,正如[历史家]吉本指示他是第一个拒绝接受含有偶像崇拜意味的教皇袍饰和坐在教皇的宝座上的人……。
……教皇这个异教头衔被废掉之后不及数年又被复用……各异教团体均一致将这头衔赠予罗马主教;由那时起,他成为所谓的基督教国的特别代理人……所有其他的异教教义均来自古巴比伦……
……教皇达马萨在这种情形下接受这异教的头衔,这样的情形实在使一些比他更有信心和忠诚的人难堪,虽然西罗马帝国已正式废弃异教,但是在七山城(罗马)异教仍然盛行到如此程度以致对这种情形知道得很清楚的耶隆[《通俗拉丁文》译本的译者]将罗马这段非常时期称为“各种迷信的渊薮。”王上所颁布的废除异教的赦令在罗马帝国全地都受到重视,但是在罗马城至多只是一封死的文件而已……
……这人[教皇达马士革一世]像一个窃贼和抢匪一样在杀死了一百多个反对他的人之后僭夺了罗马主教的职权。结果表明他在擅取教皇这异教头衔方面如愿以偿,他曾经不惜牺牲真理而为他的名份辩护,声称这头衔在异教徒的眼中看来是他们的教皇世系的合法代表。……i
这教皇在第四世纪末叶的时候是伯沙撒或宁录当时在地上的唯一代表,因为异教徒显然是这样的承认他……在公元606年,当列国在大为动荡不安之际罗马教皇成为世界的主教;当时欧洲十大王国均尊他为基督在地上的代理人,是团结的中心,是他们的宝座的稳固来源。j
巴比伦的宗教终会成为过去
12.(甲)上帝的道怎样论及大巴比伦?(乙)她使她辖下的宗教,包括基督教国的宗教在内,变成怎样?(丙)她带领列国到什么地步?(丁)这些资料透露上帝对大巴比伦的旨意是什么?因此,忠实的人必须怎样?
12 巴比伦以这种方式征服了西方的世界。上帝的道称她那普世的宗教帝国为“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示录17:5)这宗教帝国曾统治别迦摩和甚至罗马,但更重要的是她对基督教国的统治。她的孩子,“女儿”或宗教组织和她一样是淫妇,她们与世界的政治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她的教义和领导世界霸权所走的行径和古巴比伦一样是有害于人和令人可憎的。古代巴比伦留下了一个臭名。现代的巴比伦则引导她的跟从者依赖人的努力谋求世界的和平,她的虚伪和腐败已令其他的人厌恶;她正带领这世界投入一场与上帝的王国对抗的战争中。为了我们的安全和使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圣经仁慈地将这幅图画透露出来,而历史的事实亦证明这幅画的末后情形。为什么我们还要犹疑不听造物主为人类的安全而发出的忠告呢?由于耶和华对我们的格外仁慈,他将巴比伦的真相暴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应该逃出现今的大巴比伦,早日认识关于她遭受毁灭和上帝的王国统治为人类带来和平的真理!(启示录18:4,5,20)至于上帝怎样以预表性的图画指示忠实的人逃生和帮助他们逃出巴比伦,我们将会在以后数期中讨论。
[脚注]
a 请参阅纽约布洛克林守望台圣经社出版的《守望台》杂志1964年6月1日和15日刊以及《“大巴比伦已倾倒”,上帝的王国统治了》,这本书以求获得更详细的资料。
b 第8卷1946年版,第785,786页。
c 再者Etruria(伊特利亚)的希腊名字亦被拉丁的作者以Tyrrenhia的形式使用;同样Tusca也是近代的Tuscany(多斯加纳)这字的来源。《大英百科全书》。——1959年版,第8卷,第783页。
d 古代的别迦摩(别迦暗)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时是一个非常富有和重要的城,从事实看来“最迟在公元前420年它已开始铸造钱币,当赞诺芬(大约公元前430年至355年)未在他的Qnabasis VII, viii 8和Hellenica III i,6提及它之前人们除了认识它的神话之外,很可能知道这是个世界性的城市。——《大英百科全书》1946年版,第17卷,第507页;和《天主教百科全书》第2卷666页,1911年版。
有许多著名的挨斯叩雷彼庙宇都时常筑在别迦摩。挨斯叩雷彼被称为别迦摩的神,而且他的神话带有很浓厚的巴比伦宗教的色彩。他以一条活蛇的形式被人崇拜,在他的庙宇里养着一条蛇,人们认为它具有他的神性。
e 请参阅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and Life in the Ancient East(1940年版)的第230,232页,R.M. Engberg和F.C. Cole合著。
f 这里所用的“团”(英文College)一字不是指一个教育机构,而是指一个由三个人以上在罗马的法律之下组织成以求达到一个目的团体,与我们今日的“社团”有些相似。
g 《两个巴比伦》,希斯立着,第256页。
h 同上第240页。
i 麦克林托克和史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第二卷,第6526页,在“教皇达马士革一世”的标题下说:
“教皇达马士革一世”……在公元366年继来俾利厄斯作罗马主教。那主张选举教皇的厄赛那斯反对他,在这些不名誉的争斗中许多人遭暗杀……格雷先大帝在378年将主权交给[达马士革]他审判被他逐出罗马的其他教会的牧师,并且在同一年所举行的会议中要求世俗的政府给予所需的支持。……”
j 《两个巴比伦》第241,242,247,250,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