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献身的生活
许多人曾声称他们已献身给上帝。但问题仅是作了献身便算数吗?抑或我们应该更关心的是要过一种献身的生活呢?你若是个基督徒,你可以令其他具有圣经知识的人士衷心承认你真的是一位献了身的人吗?
我们有时会说某个人,例如一位医生,是一个“献身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是否仅指他毕业于医学院和执业行医呢?抑或意味到他已有资格挂牌而自称是医生?不。我们的意思是说他埋头苦干,专心致力于解除人类的疾苦。他心无旁鹜,不让任何事情严重地干扰他的医生职业和工作。
使徒彼得论及基督徒浸礼的意思“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上帝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得前书3:21)因此一个人在受浸时并不是好像来到上帝面前说,‘我将要成为你的仆人。’不,他是以一个恳求者的身份来到上帝面前。他曾有一个坏的良心,但现在他恳求上帝接纳他,并赐给他一个无亏的良心,使他得以成为洁净;他希望借此上帝会让他事奉他。他诚恳地懊悔以往的罪行而改辕易辙。他于是受浸,而上帝则根据基督所作的牺牲和自己的应许接纳他。
现在浸礼已举行过了,问题是,他会证明自己的确献了身给上帝吗?既已改过自新,他会紧紧跟随上帝之道所规划的途径而不逸出轨道吗?若然,他便证明自己确已献身给上帝。他真的是一个“献了身的人”。
因此,一个人不能仅是指着他转离俗世的途径而毅然浸礼的时候说,‘我已是上帝手下一位献了身的仆人。’反之,他必须采取一条全心效忠的途径。他的全部生活方式必须表明他正在每日事奉上帝。他的朋友谈论到他时必须能像耶稣的门徒论到耶稣时所说,‘他为耶和华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翰福音2:17。
不论你实际过着怎样的生活,上帝既在你受浸时已接纳你的恳求,他便认为你有责任紧守你所作的信心誓言。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马太福音5:37。
上帝和基督的基督徒奴仆
使徒彼得告诉在公元33年五旬节受浸的犹太人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你已受了浸吗?若然你便表明你正在摆脱“这弯曲的世代”以及其中种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和国家主义;这些恶事会使这个世代在将临的大灾难中遭受毁灭。(使徒行传2:40)你已成为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奴仆。这究竟意味到什么呢?——帖撒罗尼迦前书1:9。
耶稣基督曾以比喻说明基督徒的地位,说:“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坐下来吃饭’呢?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么?”——路加福音17:7,8。
奴仆虽然有自己的主意,可是在主人之下就必须控制自己的主意而遵行主人的旨意。在当前的环境之下,服从某条命令可能对他个人稍有不便。这甚至可能使他想找“罅隙”或捷径而不遵照主人的指示。可是他这样行便无法不违反他主人的旨意了。
因此,问题不是基督徒,上帝的奴仆,想做什么。当你面临一项选择,或计划采取一项行动时,你是否想到你想作什么决定吗?抑或你首先考虑那一条途径会赢得你主人的嘉许吗?
你的生活是否以你与耶和华的关系为中心呢?抑或以你自行建立的生活模式为中心?你是否等到问题发生时才加以决定?抑或现在便作出坚强的决定,然后使生活与所作的决定一致,以便在难题发生时有力量应付?
很不幸地,有些自称献了身给上帝的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好像他们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意行事。可是使徒保罗说:“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哥林多前书6:19,20。
对于那些独断独行而不首先考虑他们的主人上帝所说的人,耶稣的同母弟雅各的话正适用在他们身上:“你们只当说;‘主[耶和华]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雅各书4:13-15。
跟从人的想法而妥协的危险
许多时一个人作计划不是出于自愿的。他决定一种行径往往是为势所迫。可是他在作出这种决定时也许跟从人的想法而不是跟从上帝的想法,并以这种想法找寻借口为所选择的行径辩护。
彼得曾经不自觉地跟从人的想法,以致成为一个与基督作对的“撒但”。他企图使耶稣行走一条较易的途径而违背他父的旨意。耶稣于是严词斥责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太福音16:22,23。
一个人也许遇到朋友劝他吸食毒品。他们甚至会强迫他说:“试一点吧”。他是否有权,若他愿意的话,试试这些毒品是怎么样的,或敷衍一下朋友呢?不,因为他的主人绝不赞成这件事,事实上,主人明令吩咐他要‘洁净自己,除去身体和[心灵]的一切污秽,而且‘务要保持神志健全’而这正是麻醉药所严重破坏的。——哥林多后书7:1;彼得前书5:8,《新世》。
一个人也许被国家主义所迫,要他在对上帝的效忠和事奉上作出妥协。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劝他采取一条似是而非的途径以逃避某种刑罚;借着似是而非的论据,他可能在心里为自己辩护。看来这样行比上帝所指示的守正不阿的途径较为便利。
在巴比伦有三位希伯来青年曾面临这种情况。当国王下令要他们向金像下拜时,他们答道:“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教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书3:16-18。
请留意这几个人并没有认为有某种方法可以服从王命及仍然继续事奉上帝。他们也没有争辩、策划或希望国王派他们担任若干与此计划有关,但却不用他们直接参与崇拜仪式的其他责任。反之,这几位忠心的人希望清楚表明他们在任何方面都不支持国王的计划。
这三位希伯来人没有进行商讨或询问别人有没有妥协的余地。他们毫不犹疑地表示他们的献身是彻底而毫无讨价余地的;他们一开始就回答尼布甲尼撒说“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上帝的仆人深知爱是使上帝的教会保持团结的基本品质。(歌罗西书3:14)基督徒已经‘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他们不肯举刀自相残杀,也不再学习战争。因此他们拒绝参加任何与爱心相反的事,他们对世上的争斗和战争保持中立。——以赛亚书2:4。
同时请留意使徒们被犹太统治者禁止传道时所作的直捷了当答话。他们坦率地回答:“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以及“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使徒行传4:19,20;5:29)他们绝不肯自愿放弃事奉上帝的自由,也不同意让从统治者决定他们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可以说话,或限制他们全力执行主人所吩咐的命令。
上帝要人甘心乐意
我们不应以为上帝会阻止一个人行走他所决定的途径。上帝并不会强迫任何人服从他。可是,他会打开一条路,使信靠他的人能够忍受任何试探。“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10:13)这条出路既不是“捷径”,也不是借着任何妥协。但耶和华会赐力量给那些采取勇敢而坚定的立场的人。
耶和华容许个人采取所选择的途径其实是他考验人的忠诚的方法之一。人有其自由意志。他所行的途径若破坏了基督徒的中立,他便否认上帝是他的主人了;他离开了上帝和他的组织。他所过的无疑不是献身的生活。小组不会将这个人公开驱逐出会。反之他自行引退而与小组断绝关系。他曾一度从这个“弯曲的世代”得救,但现在他以行动表明他宁愿返回其中。
这样的人也许以为他可以任意进出。其实不然,小组并不欢迎一个否认上帝的至尊地位及不再作他奴仆的人。上帝在小组中还会有什么位置给他呢?(哥林多前书12:24,25)因此小组若给他一个蒙嘉许的地位,那便无异助长他的不服从,甚至必须为此分担他的罪咎了。——请参阅哥林多后书6:14;提摩太前书5:22。
我们不能期望小组改变原则。反之,犯错的个人必需改过自新而从错误的观点、不良的行动及交往完全改变过来。在上帝的组织未完全接纳这人之前,他必须提出幡然觉悟和革面洗心的证据,经过一段时期的证明才能恢复过一种献身的生活。
专心一意信赖上帝
当压力临到时有些人变得十分恐惧,他们害怕的不是仇敌或人本身,而是为世界的经济制度担心;这些人害怕失去职业或财产,或甚至须要入狱以致无法养活家人。可是真正献了身的人会跟从献身给天上主人的途径。他会仰赖上帝照顾他手下忠心的仆人。
使徒保罗便跟从这条表现信心的途径。在成为基督徒之前,他拥有许多属世的权利。可是他弃之如敝屣,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腓立比书3:7-9。
因此基督徒若把持不定,或采取“折衷办法”而认为这尚未至于完全逸出服从上帝的轨外,这都不是真正过着献身的生活。他若想获得永生的奖赏便应该像保罗一样行,保罗写道:“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9:26,27。
一个人若跟从这条专心一意的正直途径,他便会十分快乐。他会‘使众人看出他的长进来’,于是认识他的人均能够说:“这真是一位献了身的人。”——提摩太前书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