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3 3/15 25-28页
  • 韩国的新分社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韩国的新分社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3年
  • 小标题
  • 何以需要一间新分社
  • 兴建新分社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3年
《守》83 3/15 25-28页

韩国的新分社

《守望台》和《儆醒!》杂志在1952年首次以韩国文字出版。许多年来,直至1982年,杂志是由当地的商业印刷厂承印的。现在韩国既有30,000个耶和华见证人参加宣扬王国的工作,杂志的生产量已增至每期100,000本,一年大约五百万本!这项印刷工作可以由当地的见证人负起,正如在世界各地其他许多国家中的见证人所为一般吗?

去年5月8日,韩国有一间面积庞大的新分社落成举行呈献典礼;这应当使见证人不久便可以自行印刷杂志。你在下一页可以见到这间新分社的一张图片。新分社座落在汉城之南约四十英里(64千米)之遥一块九英亩(3.6公亩)的土地上,位于安顺县江都市(译音)的乡下。

既然新分社无法容纳所有希望参观呈献典礼的人,在场的1,882人是受到特别邀请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多么令人兴奋的场合!他们有机会听见一些在当地服务了很久的人忆述耶和华上帝如何祝福当地王国工作的扩展!在场的人包括唐·史提尔和他的妻子欧尔莲,他们是最先抵达韩国的海外传道员。当他们在三十四年前于1949年8月初次抵达韩国时,他们发觉当地的见证人尚不及二十个。这些见证人当中大多数曾在日本占领期间受到监禁和苦刑虐待。

何以需要一间新分社

起初海外传道员迁进汉城苏达门区(译音)一间位于山坡上的住宅。虽然在1950年爆发的韩战迫使他们暂时离境,唐和欧尔莲·史提尔不久便返回韩国。他们迁回同一间住宅,当时房子留下了许多弹痕。在此之后,宣扬王国的活动扩展得非常迅速。到1953年韩国已有417名传道员。同一年社方在韩国设立了一个分社办事处。

其他的海外传道员陆续抵达加入史提尔夫妇的行列。在此后的许多年间,戏剧性的增加使传道员的数目在1964年增至5,538人。在那一年,分社初次在汉城展开一项建筑计划。社方在原本的住宅之外增建了一间宽敞的分社办公室,以及更多的宿舍和一间王国聚会所。

在接着的几年,宣扬王国的工作继续在韩国人当中引起热烈的响应。后来到1972年,传道员的数目几乎增至三倍而超过一万五千人。由于有这么大量的人拥进组织里,社方需要进一步扩充各种设备。因此社方在汉城的分社大厦增建了另一个新翼,这项工程在1975年完成。

可是,不久又需要有进一步的扩展了,特别是社方若要在韩国印制书刊的话。既然无法在汉城的分社如此行,社方遂决定将分社迁往另一个地点以兴建新的设备。获得了耶和华见证人的治理机构批准之后,大约在四年前社方开始找寻一个适当地点供兴建新分社之用。

由于都市划分地区的条例,弟兄们不久便意识到,若要将印刷厂和宿舍设于同一座连栋大楼中,就必须将分社迁到市外才行。最后,社方在汉城之南大约四十英里之处寻得一块地皮。这块地皮在政府登记为林地。这块林地有一个茂密的松树林以及一个杏树果园。林地四周均是不许建筑屋宇的农田。这使分社受到保护,无需担心有其他建筑物在很接近分社的地方兴建起来。甚至在购买土地的手续尚未完成之前,社方已向政府申请建筑印刷厂,不久便获得批准。然后社方向政府申请和获准将林地上的树木砍下三分之一,大约砍下七百棵松树以便空出地方兴建新伯特利之家、办事处和工厂。

此外,林地上有六十七个坟墓,因为韩国人惯于将死者葬在松树林中。社方在报章上刊登了通知之后,有十一个坟墓由死者的亲属认领,其他的则被迁到公众坟场去。然后社方完成了购地的手续,将土地登记为韩国守望台圣经书社所拥有。

兴建新分社

为了符合都市划分地区的条例以及按照协定使用土地,社方只有两年的时间去完成这项建筑计划而开始印制书刊。因此社方尽快将土地夷平,安装电力和电话线。社方在1981年3月获得建筑的许可证,于是立即开始兴建的工程。

正如你从上一页的图片可以见到,两层的办公室大厦与一间较大的单层建筑物连接起来,印刷厂便设于其中。办公室大厦中设有翻译、校对、会计和服务部门以及伯特利之家监督和工厂监督的办公室。在地下有一间宽敞美观的王国聚会所供伯特利之家和当地的江都小组使用。社方希望在年底之前便开始在自置的印刷厂中印制韩文的《守望台》和《儆醒!》杂志。

有一条露天的走道将办公室——工厂大厦与两层的伯特利之家连接起来。伯特利之家也设有一个地窖。这间建筑物可以舒适地容纳七十个人,每个房间均有自己的洗澡间。此外伯特利之家也设有一间洗衣室,供熨衣和缝纫之用的地区以及一个宽敞的饭厅和厨房。在奉献典礼举行之前几天,社方招待当地人士参观,一间银行训练中心的总裁问道:“谁住在这座像旅馆一样的建筑物里?”他对新分社的优良设备获得很深印象。

这些优良的建筑物是怎样兴建起来的呢?差不多所有技工都是耶和华见证人。由于要维持家人的生活,并非所有见证人都能够作免费服务。但是这些参加分社建筑工程的男子却自愿减低薪酬。此外,大约有三十个年轻的先驱(全时)传道员被召参与工程。虽然他们以前没有任何建筑的经验,他们却接受在职训练而对工程作出有价值的贡献。除此之外,有数以千计的其他见证人自愿拨出几天时间参加工作。

这一切自愿服务使建筑的费用减至最低程度。差不多所有经费均由韩国的耶和华见证人负担,除了少数来自其他国家的私人和小组的捐款之外。社方从各生活阶层的人,由十分年幼的儿童直至很年老的人,获得慷慨的捐输。

迁进新分社只花了不及六个星期的时间。不但伯特利之家成员的所有私人物品需要从汉城迁往新分社,执行分社一切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和物资均须迁往新址。每个部门一迁进新址便立即开始工作,虽然当时最后的工程仍在进行中。人人都渴望在奉献典礼举行之前迁入新分社定居下来。为什么我们特别热切期待奉献典礼的举行呢?

因为届时会有来自布洛克林总部的带务监督罗拔·华伦前来探访守望台社的韩国分社;除此之外治理机构的两位成员,弗烈德·法兰兹和莱特·巴雷,会参与奉献典礼。因此,在1982年5月8日,1,800多位韩国见证人热烈地与法兰兹弟兄一同将这些分社建筑物呈献给耶和华上帝供执行他的工作之用。

韩国的耶和华见证人很高兴获得这些新设备。他们渴望好好运用这些设备去执行在这个国家中尚待完成的传道和教人工作。

[第26页的图片]

图左上角所示的新伯特利之家有走道与办公室大厦及工厂连接起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