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会众成员,摄于1954年
印度尼西亚
基列毕业生抵达
1951年7月,一些雅加达的弟兄姊妹聚集起来迎接彼得·范德黑根弟兄,他是第一位前往印尼的基列毕业生。到了年底,有13位特派传道员从荷兰、澳大利亚和德国来到印尼,他们的人数相当于当时全国传道员的数目。
弗德丽卡·伦斯克是一位荷兰的特派传道员,她回忆说:“我以为自己挨家挨户传道时需要比手画脚才能跟人沟通,没想到说荷兰语的人很多,所以我一开始几乎都是用荷兰语传道。”罗纳德·亚奇卡来自澳大利亚,他说:“我们有些人用见证卡向人传道,上面印有简短的印尼语圣经信息。每次敲门前,我都会先看一下见证卡,再凭记忆说出来。”
在特派传道员的热心带领下,传道员人数在一年之内,从34人迅速攀升到91人。1951年9月1日,弟兄们在安德烈·伊莱亚斯的家设立了守望台社分部办事处,地点位于雅加达中部,罗纳德·亚奇卡受委任做分部仆人。
其他地区的拓展
1951年11月,彼得·范德黑根受委派到北苏拉威西省的万鸦老服务,特奥·拉图和妻子已在当地成立了一个小组。那里许多人自称是基督徒,他们非常尊重上帝的话语。很多住户邀请见证人到家里,想听他们解释圣经的道理。一开始是10人一组听他们传道,15分钟后,人数增加到大约50人,不到一个小时,所有人就必须移动到前院,因为有将近200人加入讨论。
1952年初,艾伯特、琴恩和莫尔特比在东爪哇的泗水成立了特派传道员之家,这里是印尼的第二大城市。后来,六位特派传道员姊妹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些姊妹分别是:格特鲁德·奥特、弗德丽卡·伦斯克、祖茜·斯托维、玛丽安·斯托维、伊夫琳·普拉特以及咪咪·哈普。弗德丽卡·伦斯克说:“当地许多人都是温和的伊斯兰教徒,而且待人友善。很多人非常渴求真理,所以很容易建立圣经讨论。三年内,泗水会众就增加到75位传道员。”
雅加达的特派传道员之家
在西苏门答腊省的巴东,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男子阿齐斯写信给分部办事处,请人教他圣经。他曾经在1930年代和一些从澳大利亚来的先驱讨论圣经,但在日本统治期间失去了联系。后来他偶然发现了一本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册子。他写道:“我一看到册子上有雅加达的地址,就非常兴奋!”分部办事处很快地派分区监督法兰斯·范·弗利特到巴东去,弟兄发现阿齐斯已经把学到的和邻居分享。他的邻居纳扎·利斯是一位渴求真理的公务员,这两位男子和他们的家人都接受真理。后来,阿齐斯成为一位忠心的长老。另外,纳扎·利斯也成为特别先驱,他有好几个孩子现在都是热心的耶和华见证人。
法兰斯·范·弗利特及他的妹妹妮尔
随后不久,法兰斯·范·弗利特前往东加里曼丹省的巴厘巴板,探望一位停止传道的荷兰弟兄。当时,这位弟兄正忙于重建因战争毁损的炼油厂。法兰斯陪伴他从事传道工作,也鼓励他和几位感兴趣的人讨论圣经。这位弟兄在返回荷兰前,已经在巴厘巴板建立了一个小组。
不久后,一位刚受浸的姊妹蒂蒂·克耶汀搬到南加里曼丹省的马辰。蒂蒂向住在达雅族社区的亲戚传道,帮助他们学习圣经。这些刚接受真理的亲人,有的重返他们在加里曼丹内陆的家乡,建立了几个小组,现在这些小组已经是灵性坚强的会众。
印制印尼语书刊
随着传道工作在印尼如火如荼地展开,弟兄姊妹需要更多的印尼语刊物。1951年,《以上帝为真实》一书翻译成印尼语,但政府当局修改印尼语拼写系统,因此分部也需要修订原本翻译的版本。a当新书《以上帝为真实》一出版,立刻引起印尼语读者极大的兴趣。
1953年,分部办事处印制了250份印尼语的《守望台》杂志,这也是12年后再次有当地的版本发行!一开始,这本12页的油印杂志只有研读文章。三年后,杂志增加到16页,而且由印刷厂每个月印制1万份。
印尼语的《警醒!》杂志月刊于1957年面世,发行量迅速地达到一万份。当时,全国都缺印刷用纸,因此弟兄需要申请相关执照。负责执照事务的官员告诉弟兄:“我认为《守望台》是全印尼最棒的杂志之一!我非常乐意协助你们取得执照,让你们可以发行杂志。”
a 自1945年起,印尼语拼写系统经过两次重大改革,主要是为了替换以往使用的荷兰语拼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