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1章注释
安提阿 这座城位于叙利亚,坐落在奥龙特斯河畔,顺流往下约32公里就是地中海东岸的塞琉西亚港。到了公元1世纪,叙利亚的安提阿已发展为罗马帝国第三大城,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这座城里有个古老而庞大的犹太社区,而当时犹太人和外族人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冲突。叙利亚的安提阿具备的这些条件,看来确实有利于传道工作的一个新发展:从此基督的门徒不再仅向犹太人传道,也开始向没受过割礼的外族人传道。(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说希腊语的人)这个安提阿跟使徒行传13:14提到的“皮西迪亚的安提阿”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另见徒6:5;13:14的注释以及附录B13)
说希腊语的人 直译“希腊化的人”,希腊语是Hel·le·ni·stesʹ。这个希腊语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在使徒行传6:1,这个词指的很可能是“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另见徒6:1的注释)有些学者因此认为,在叙利亚的安提阿,门徒传道的对象必然也是说希腊语而有犹太背景的人,包括受过割礼的犹太人或归信犹太教的人。不过,本节经文记载的看来是开始于安提阿的一个新发展。正如使徒行传11:19提到的,此前在安提阿,门徒只向犹太人传讲上帝的话语。但现在,好消息看来也在安提阿的外族人当中传扬开去。后来,巴拿巴被派到安提阿,可能就是为了鼓励这些说希腊语的新门徒。(徒11:22,23)有些古老的抄本在这里写的不是Hel·le·ni·stesʹ,而是Helʹle·nas(意思是“希腊人”;参看徒16:3)。因此,不少译本在这里用的是“希腊人”或“外族人”这样的译法,而这些译法让人觉得,门徒在安提阿的传道对象完全不包括犹太教的信徒。但另一种可能是,这里谈到的传道对象同时包括两类人,即熟悉希腊语的犹太人和外族人。由于这个缘故,《新世界译本》采用了“说希腊语的人”这个译法。这些说希腊语的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国族,但他们都会用希腊语沟通,也许还采纳了希腊人的习俗。
耶和华支持他们 又译“耶和华的手与他们同在”。“耶和华的手”这个词组在《希伯来语经卷》的原文中常常出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意思为“手”的希伯来语词,另一个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一些例子包括:出9:3;民11:23及脚注;得1:13;撒上5:6,9;7:13;12:15;拉7:6;伯12:9;赛19:16;40:2;结1:3及脚注)在圣经里,“手”常用作比喻,指“力量”。意思为“耶和华的手”的希腊语词组,也出现在路加福音1:66和使徒行传13:11的原文里。(另见路1:6,66的注释;附录C3的简介和徒11:21)
在上帝指引下……被称为 译自一个希腊语词khre·ma·tiʹzo。大多数圣经译本都把这个词简单地翻译为“称为”。不过,这里用的希腊语词其实并不是通常译作“称为”或“叫做”的词。(太1:16;2:23;可11:17;路1:32,60;徒1:12,19)本节经文用的希腊语词khre·ma·tiʹzo在《希腊语经卷》中出现了9次,在大多数经文里,这个词都明显跟源自上帝的事物有关。(太2:12,22;路2:26;徒10:22;11:26;罗7:3;来8:5;11:7;12:25)例如,在使徒行传10:22,这个动词跟译作“从一个圣洁的天使那里”的词组一起使用。在马太福音2:12,22,这个词跟来自上帝的梦有关。相关的名词khre·ma·ti·smosʹ出现在罗马书11:4,大多数辞典和译本采用的译法包括“上帝的回答”“上帝的回话”“上帝的圣言”“上帝的回谕”。看来,耶和华指引了扫罗和巴拿巴使用“基督徒”这个名称。有人认为“基督徒”是安提阿的外族人给基督门徒起的绰号,以示对他们的讥嘲和蔑视。但经文使用的希腊语词khre·ma·tiʹzo表明,“基督徒”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上帝的。此外,这个名称也不可能是犹太人给耶稣门徒的。既然犹太人否认耶稣是基督(源自希腊语)或弥赛亚(源自希伯来语),要是他们把跟随耶稣的人称为“基督徒”或“弥赛亚门徒”,就等于间接承认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了。
基督徒 希腊语是Khri·sti·a·nosʹ,意思是“跟随基督的人”,这个词在《希腊语经卷》的原文中只出现过三次。(徒11:26;26:28;彼前4:16)这个词源自希腊语词Khri·stosʹ,后者的意思是“基督”或“受任命的人”(“受膏者”)。基督徒既跟随耶稣的榜样也听从耶稣的教导,而耶稣就是“基督”,是耶和华任命的领袖。(路2:26;4:18)可能早在公元44年,即本节经文提到的事发生的那一年,门徒就“在上帝的指引下”被称为“基督徒”了。公元58年,当保罗在希律·亚基帕王二世面前申辩时,甚至连亚基帕也知道基督徒是什么人。(徒26:28)看来,这个名称在当时已经为人所知。根据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记载,到了公元64年左右,罗马的一般民众已经熟悉“基督徒”一词。此外,大约在公元62~64年间,彼得给散居在罗马帝国各地的基督徒写了第一封信。看来到那个时候,“基督徒”一词已广为人知,人们一听到这个词就知道指的是哪一群人。(彼前1:1,2;4:16)有了上帝赐下的这个名称,耶稣的门徒再也不会被误认为是犹太教的一个派别了。
严重的饥荒 这里提到的饥荒发生于公元46年左右。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记载也证实,在罗马皇帝克劳狄执政期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对于没有积蓄或存粮的穷人来说,饥荒是特别重大的打击。安提阿的基督徒很同情犹地亚贫穷的弟兄姐妹,于是决定捐出物资救济他们。
在克劳狄执政期间 罗马皇帝克劳狄于公元41~54年在位。他在执政初期对犹太人很友善,但到了后期,他和犹太人的关系恶化,甚至下令赶走所有住在罗马的犹太人。(徒18:2)据说,克劳狄后来因为吃了第四任妻子给他的蘑菇而中毒身亡。之后,尼禄接替他成为皇帝。
捐出救援物资 又译“执行救济职务”。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基督徒捐出物资救济其他地方的信徒。这里又译“救济职务”的希腊语词是di·a·ko·niʹa,尽管这个词通常译作“职务”,但有时也包含救济的意思,例如在使徒行传12:25译作“救济的任务”,在哥林多后书8:4译作“救济的职务”。从希腊语词di·a·ko·niʹa在《希腊语经卷》里的用法可以看出,基督徒的职务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劝人跟上帝和好的“职务”[原文是di·a·ko·niʹa的一个词形],也就是传道教人的工作(林后5:18-20;提前2:3-6);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帮助其他信徒而执行的职务,也就是本节经文提到的救济职务。保罗曾说:“大家的职务不同[职务,原文是di·a·ko·niʹa的复数形式],主却是相同的。”(林前12:4-6,11)他也曾表明,基督徒职务的不同方面都是“敬奉上帝”的活动。(罗12:1,6-8)
长老们 直译“较年长的男子”,希腊语是pre·sbyʹte·ros。在圣经里,这个希腊语词有时指年纪较长的人,但主要指那些在社区和国族里拥有权力和职责的人。(另见太16:21的注释)在古代的以色列国,长老们分担带领和管理民众的职责,职权范围不仅包括各自的城镇(申25:7-9;书20:4;得4:1-12),也包括整个国家(士21:16;撒上4:3;8:4;王上20:7)。在本节经文,这个希腊语词第一次用来指基督徒会众里带头的人。跟以色列国的情况类似,基督徒会众里的长老负责督导会众。本节经文提到,接收救济物资的就是长老,把物资分发给犹地亚各群会众的工作也由他们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