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1 12/8 3-6页
  • 与较年长的人交往而获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与较年长的人交往而获益
  • 警醒!1971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古代敬老之风
  • 老年人的价值
  • 设法与较年长的人交往
  • 你对老人有什么看法?
    警醒!1980年
  • 年迈意味着什么?
    警醒!1995年
  • 真正的基督徒尊敬老年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我们赏识年长之辈!”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1
《警》71 12/8 3-6页

与较年长的人交往而获益

今日很少家庭不包括最低限度一位超过六十五岁的份子,例如现在美国已大约有19,000,000人,接近该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六十五岁或更年长。在英国,六十五岁以上的人数已打破8,000,000大关——超过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他国家在老人数目方面亦同样增加。

我们自然不能将这千千万万的老人视若无睹。可是在今日的高速世界中似乎有一种看重青年人的倾向,年长的人很少受到邀请参加青年的集会。事实上,要儿女及朋友于老人通信或通电话时常要屡屡敦促才行。但情形并非一向都是这样。时势的确已经改变了。

一位八十二岁的男子回忆此种改变说(他的话载于纽华克的《新闻晚报》):“当我是个青年时,与老人一起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的邻近有很多老人……行在街上时总会看见每间古老的红砖屋前都有一两个老人坐在门阶或行人路上。仅有少数是独居的,其中大部分都与子孙同住。他们在闲谈,阅报或休憩;有些人有特别嗜好。我们行过时他们展露笑容及仁慈地与我们招呼。在我们家过一点的是宾士太太,这个高大的女人每次烘了一盘香喷喷的面包时总是将其涂上新鲜自制的辣酱请我们分尝……老人萨曼已从洋货店退休……他的女儿照料他……

“我们尊敬这些老人及仰慕他们;我们从不敢加以揶揄或在背后取笑他们。他们曾经好好照顾儿女,儿女长大成人之后,他们都希望反过来照顾父母。

“今日的老人却孤独地坐在昏暗的出租房子里或公园的木凳上,被人遗忘,只是等待。……他们知道时代已经改变了,他们发现自己得不到一点对儿女所期的爱与尊敬。”

今日老年人的真正悲剧是数目愈来愈多,但他们从儿女及四周的青年所得的爱却愈来愈少。今日很少儿女把看顾老年父母视作一项权利。可是,上几代的儿女想法却大不相同。

古代敬老之风

正如圣经透露,上帝吩咐古代以色列人的儿女要尊敬父母;这样行证明对儿女大有益处。(出埃及记20:12)老人多的社会被视为特别有福,尊敬老人的风气从以下的命令可以见之:“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9:32)敬老是上帝的命令,因此是一项神圣的责任。族长约伯经过街上时,甚至“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约伯记29:8)敬老是一件美事,在以往和现今均无二致。

即使不在上帝律法管理之下的国家也有敬老之风。在埃及,年青人在老人面前要起立让座。斯巴达的青年也同样行,在老人面前要保持沉默。在希腊,老人也受到尊敬。

老人被视为富于了解和善于判断的人。人们相信老人具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老人担任君王的顾问,普通人也深深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了解。当耶罗波安及所有以色列人恳求罗波安减轻他们的重轭时,圣经说:“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可是,罗波安“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却照与他一同长大的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列王纪上12:4-19)结果在以色列国中引起叛变,使这个由十二支派构成的王国发生了无可补救的分裂。

地球上有许多地方年长的人仍然受到尊敬。但在西方世界中,一般地说来他们的影响力已大大的减少了。虽然如此,年长的人仍然可做极大的贡献,人若肯听从他们的忠告和向之学习,与较年长的人交往是很有价值的。

可是,这并不是说每个年长的人所说的全是智慧之言。有许多老人固然富于经验,有些则有丰富的背景。但我们也必须记得,世上有许多难题和麻烦可以归咎于白发之人的所作所为。因此在这件事上有选择的必要。年长的人若跟从上帝的公义途径,与他们交往无疑有许多益处。圣经的原则说得不错:“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箴言16:31)饱受上帝之道熏陶的“白发”乃是荣耀之冠,与这样的老人交往必定会为你带来喜乐和裨益。

老年人的价值

青年时常害怕老人成为他们所无法应付的经济负担。因此,他们避开老人。但在事实上青年从老年父母或长辈承受财产或金钱的必须要为老年人支付开销的多二倍至五倍!

诚然,老年人有其特有的毛病与疾苦,可是青年也有。请想想人在童年常患的疾病。事实上,老年时期若不是被太多的疾病、懊悔和恐惧所磨折,它正是一段逍遥自在的时期,他们平静的头脑里留着许多可贵的记忆。在今日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里,青年人岂不想分享这种泰然自若之感吗?与怡然自得的老年人相处可以为他们带来这种内心的安宁。

老年人具有儿童所喜爱的温暖与慈祥。因此祖父母很宜于照料幼年的儿童。他们也能作良好的教师。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惯于与祖母一起。祖母时常告诉她关于上帝的事和上帝王国所带来的各种幸福。孩子长大后决心成为守望台社的海外传道员,她终于实现这个目标了。

我们大家都记得我们所熟悉的老人,也许是我们自己的祖父母。一位青年男子记得祖母所做的又香又脆的麦面包。“祖母将面包从焗炉趁热拿出来,切开来在中央放一大块牛油,”他愉快地回忆说。“等到牛油溶了流遍整个面包,她于是给我们每人一大块。我们吃到一点碎屑也不留。新鲜出炉的面包在家里是不许吃的,可是祖母却总是让我们吃一点。”这位青年长久记得祖母和她那香气扑鼻的厨房。

老年人通常都从容不迫,这种态度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益处。青年人时常渴望有人倾听他们说话,也许对他们表示一点同情和了解。老年人对这些事往往有时间和耐心。一位年事已高的祖母说:“我曾既惊且喜地发现邻舍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前来和我闲谈几分钟。他们暂时停下忙碌的嬉戏,进入告诉我一些有趣的事或倾吐心曲。我只要倾听便行了,因为他们看来仅希望获得一只同情的耳朵。他们不知道这样行为一位子孙远在他方的人带来多大的喜乐,但他们也许感觉到他们所引起的爱。”

老年人所做的不必是大事才对人有影响。他们偶然烘制的饼干便可以供人长久记忆。那一位青年母亲不想在补袜子方面获得一点帮助?当受疾病或疲倦打击时,谁能比祖父祖母提出更好的帮助?

老年人时常仅用一言半语便可以使人感觉安全及大受鼓励。一位年长的女人叙述童年的往事。她认识过许多老人,但特别记得一位安静、温柔和慈祥的老妇人:“我记得依稀昨日一般握着她的手,望着她的眼睛,看见她的微笑和听见她说,‘乖乖,我的孩子。’我甚至记得她的名字。”她说,与老人接触“可以使人向善。”

设法与较年长的人交往

在现代生活中,与老年人的交往无疑大受忽视,以致年老和年青的人都失去不少爱和幸福。何不对此下点功夫呢?何不鼓励老年人不时到你家里坐坐以享受与他们交往的乐趣呢?请他们吃一餐饭,他们会多么感激而投桃报李。在准备派对或宴会时,何不包括几位年长的人在客人名单之内呢?在一大群人当中,老年人往往有退避的倾向。何不设法与他们交往,使他们参加欢叙呢?要与他们一起,使他们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所表现的仁慈可以帮助老人不致寂寞自怜。

当然,探视老人时有几件事是应该记得的。首先,要拨出足够的时间作有建设性的探访。青年人往往匆忙地赶来道歉说:“对不起,我只能逗留一分钟。”试试不要太匆忙。最好想出一些有趣而重要的话题。要言之有物。和他们订下后会之期。这样可以使他们有所盼望。

携备一些东西作为话题也是好的。在探访时,你也许可以带一封家人的信而将其读出来。也许你读过一本书或杂志觉得非常有趣。你可以将有趣之点与他们分享。强调使你留下印象的资料。借着帮助他们,你也使自己有机会重温有趣的事物。

老年人特别喜欢家庭植物或花卉。你若想带点东西给他们,这会是很好的礼物。倘若你为他们编织点东西,这种带有人情味的物件会特别可贵。我送钱给他们,最好装在信封里,或提议用途。家庭照片簿、食物、他们所爱吃的菜色,都能使老人喜悦。

要留意老人的疲乏与沮丧。老人没有少年的精力。不要计较他们的错误。你的谈话要保持积极,不要批评或吹毛求疵。倘若他们留意自己仪表要加以称赞。他们若将产业料理得整整有条,不要怕赞美他们。老人说话时要留心倾听。你也许会有所得。老人学会了怎样应付痛苦和患难。他们也许能予你帮助,告诉你怎样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陷阱。

正如古代的犹太人有义务孝敬父母,今日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义务。使徒保罗劝勉提摩太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提摩太前书5:1,2。

我们可以不时探问老人,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以借此表示关怀。一有机会便与他们打招呼,并且诚恳地表示乐于与他们相处。倘若离得太远而难于见面,则可以用电话或书信致意。听到你的声音或读到关于你的生活和你表示关怀的信件会使老人感到莫大安慰。这些东西所费甚微而意义极大。

对许多人来说,老年时期很像夏日的黄昏,阴影已长,但仍见落日余晖,小鸟仍在枝头歌唱而薄暮正静静地来临。与这些老人交往时常使我们获悉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像土地一样可能充满了宝藏,但需要我们发掘和欣赏。青年人与老人作伴乃是一种仁慈的表现,而他们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唯有老年人才能给他们的丰盛祝福。

[第5页的图片]

老年人时常具有儿童所喜爱的温暖与慈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