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微的小菲律宾
《儆醒!》杂志驻菲律宾通讯员报导
菲律宾群岛有如一串散落在海洋中的珍珠。这一串珠由南至北长达1,150哩(1,850公里),在太平洋与南中国海之间形成一条光亮的界线。没有人知道菲律宾究竟有多少个岛——因为活的火山不断产生新的岛屿,而汹涌澎湃的海浪不断吞没其他的,所以,大家只是说有七千多个。但是其中约有四千个是无人居住的,还有其他许多岛屿尚未有命名,亦从未有人涉足过。
在这些热带岛屿上大约有四千万居民。他们说超过87种方言,分属于81种以上不同的部族。在这些各不相同,但却饶有趣味的部族人民中间我们见到美国人、西班牙人、马来西亚人、中国人和亚拉伯人所遗留下的显著痕迹。
能在经济上和时间上有余裕到外国游览几个月以认识当地文化的人毕竟占少数。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地区可以使能够在菲律宾逗留甚至一天的人亦可以一目了然地浏览整个菲律宾群岛的景色和生活情况。离马尼拉国际机场不远有一个占地87英亩特别区,称为拿容菲律宾——一个具体而微的小菲律宾。
这个特别区一共设有六个引人入胜的村庄,共同构成一幅菲律宾全境的图画。它们是回教徒村;维萨雅族村;北吕宋村、山地村、壁高族村和塔加罗族村。从这些复制的村庄你可以看见各村庄在它们本地实际可见的建筑物、风景、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富于色彩的交通工具
当我们步入公园时,我们看见两种具有典型菲律宾色彩的交通工具在等候乘客——其一是马车,其二是称为吉甫妮的小型巴士。色彩鲜明的马车使人想起西班牙人的统治。虽然在大城市中它已渐渐消失而为摩托化的车辆所代替,但是,由于最近燃料的短缺和涨价,这种古老而又受人尊敬的马车又渐渐抬头而再次在拥挤的乡村街道上奔驰了。
但是我们却选择了较新近的吉甫妮小型巴士。这种小巴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面世的。当时在战后,由于菲律宾在复员上亟需大量交通运输车辆,而美国在战后则存有大量过剩的军用物资,因此,有企业头脑的菲律宾人就想出一个临时适应需要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将原来的军用吉甫车的车身加长,并在后部加设两张长凳;而使之变成一辆小型巴士,可以轻易地在泥泞的道路上和被山洪所泛滥的小溪上行驶。这种小巴士的载量——包括人、动物及蔬菜——似乎是漫无限制的,而且在驾驶方面亦常常惊险百出。
不过,这种巴士很容易被人认出,因为它们都髹上生动的各式图样,在车身上还有颜色夺目的标记如:“永远属于你”,“真挚的爱”或“情人”而使之具有独特的个性。在车内,你或者还会在仪器板上读到一节经文如,“准备迎接你的上帝”等,作为装饰。有些小巴士在车内还附设若干光亮的镜子和喇叭,使之成为一个兼具实际、耐用和民间艺术的迷人混合体。
塔加罗族及伊鲁高族村庄
“拿容菲律宾”所设的吉甫妮小巴士将我们迅速地驶到吕宋中南部的塔加罗族村庄。吕宋的中南部是菲律宾的谷仓。这个地区大部份土地是平坦,肥沃而有水利灌输的农田,在丰年会有三造丰盛的谷米收成。
下车之后,我们的视线立即被吸引到建筑于离地达六尺高的几间茅屋之上。雨水多固然对稻禾的生长有益,但亦常常会带来泛滥。故此,将房子筑高可以保护家具干爽而不致被水浸坏。用板条筑成的墙壁和地板以及宽大的窗户可以使空气流通,但室内的私生活亦颇易被外人窥见。
我们拾级登上一个农民的茅屋。一踏上地板便有下沉的感觉。但是再走几步,这种不安就消失了,因为我们知道用竹编织成的地板是不会裂断的。在屋内我们留意到种稻禾的农民怎样善用一年下秧和收割三造的间断时间。我们看见用波萝叶纤维制成的优美薄品耶布(piña)和用香蕉树纤维制成的朱士布(jusi),花式错综复杂的刺绣、陶器和水牛皮的制成品。此外也看见用本地土产的拿拉木(narra)(菲律宾的土产桃花心木)所制成的精美桌子和衣柜,其上以精工镶嵌水牛骨作为装饰。这些手工制成的艺术品常在世界各地名贵的家私店中可以见到。这种所谓的“茅屋工业”(意即家庭工业)是如此普遍,以致它一跃而成为这个岛国的主要工业。
当我们道经一个小湖时,水鸭的叫声提醒我们利萨尔省伯特罗斯的主要工业——巴律蛋。巴律蛋(balut)是一种孵了大约两个星期,在未孵出小鸭之前便将其煮熟的鸭蛋。许多人喜欢一啖将整只小鸭连毛带骨地放入口内。故此街上贩卖这种鸭蛋的小贩生意颇为兴旺。大部分菲律宾人都喜欢食这种巴律蛋而视之为美点。但是外国人却不大懂得欣赏它的味道。
在前往伊鲁高族村庄的途中我们经过一个香蕉园。这个园大约种有300种不同的香蕉以及用来制成闻名世界的马尼拉麻的亚巴卡麻(abaca)。伊鲁高族人居住在马尼拉北部的窄狭山谷中。他们是克勤克俭的农民。他们仍然保留西班牙统治时代典雅、耐用的建筑物。我们在这个复制的特别区中所看见的大房子是由伊鲁高族本土逐块砖头搬运到这里来建成的。
壁高族村庄
正如壁高族本土的景色受到玛容火山所支配,这个面积达8,000尺(2,438公尺)的复制壁高族村庄也受一个复制的玛容火山所支配。据说,玛容火山在形状上具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火山口。1814年它的爆发曾将整个格沙华小城埋葬在20尺(6公尺)深的泥土和火山熔岩中,同时毁灭了若干个小城以及数以千计的居民。现在只有教堂的尖塔仍然矗立在干硬了的溶岩之上,静默地向人诉说那次火山爆发的惨剧。不错,有人告诉我们这“火山仍然活着!”它上次爆发是在1968年。正如菲律宾的其他五十个火山一样,它仍然不断有蒸汽喷出。
住在台风出没地带的壁高族人,由于风吹雨打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故此他们常常开玩笑地说,“除非一场暴风能够将一个切开两边的椰子吹回原形,否则便不算是一场台风”。不过,他们其实害怕暴风过于害怕洪水。因此,他们的住宅必须坚牢地固着在地上以便能够抵御时速达125哩(200公里)的台风袭击。但是菲律宾人天性乐观,所以,虽然不时有台风侵袭,有时且甚至将最坚牢的房子吹倒,他们仍会随时搜集现成的材料将家园重建起来。
在漫步时我们几乎可以想象自己置身在一个被热带树木之王,椰子树,所包围的壁高族农场中。在菲律宾人看来,椰子树的丰收乃是顺境的象征。他们看它比金钱更有价值。椰子树的叶脉可以制成扫把,树身可以成为耐用的桥梁支柱或水管,树根可以作柴烧。菲律宾的主妇甚至会用一只脚踏在椰衣之上去擦地板,将其擦得光亮夺目。椰子壳亦可以制成厨房用具、吉他、雕刻物、木炭和品质一流的道具。牛油、肥皂和椰子油则来自椰子内。
许多农民会在家中有一个婴儿出生时就种六株椰子树。当孩子长大到上学年龄时,椰子树也开始结实,而可以支付小孩子的学杂费用。当椰子树长至更大时,它们所出产的果实可以帮助这个少年或少女在生活上有一个好的开始。
维萨雅族村庄
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的维萨雅群岛是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它的居民从日益兴盛的制糖业得益不浅。全菲律宾所产的糖有百分之75产自这个群岛,特别是在尼高路斯岛。此地那有格子棚荫道的西班牙式房子会使游客感到以往日子的一些生活情趣。
人口密度最高的司布岛(Cebu)是以往一段生动历史的舞台。1521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就在附近的何门汉岛登陆。初时他颇受土人欢迎,但后来却由于重税而惹起土人反感。终于当时司布的酋长立普立普与麦哲伦的军队打了一场仗,麦哲伦便在这场战争中丧生。
后来西班牙的殖民者在宿务竖立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以纪念麦哲伦将西方的宗教传入菲律宾的功劳。后来迷信的土人更相信这十字架具有治病的能力。由于许多狂热的教徒想从这个“神奇”的十字架,取得一点木头作治病之用,当局不得不建筑一间寺院将十字架安置在内以资保护。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到这个寺院来燃香点烛及跳舞以求获得神奇的医治。在这个维萨雅族的村庄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著名的象征物的复制品。
回教村庄
当我们沿着弯曲的道路向下行,望见迷人的村庄在前头时,我们疲倦的脚也忘记了。与其他各村庄的房子相比,这个村庄中富于色彩的屋宇特别显得有生气。房屋均用色泽鲜艳的木雕刻物来做装饰——有些屋宇甚至建在水面的支柱上。这些屋宇环绕着一个拥有五个红色尖塔的白色回教寺院。按照回教的信仰,中间的尖塔代表回教的神亚赖,其余四个较小的尖塔则代表他的侍从。在每个村庄的回教寺院中间均有一个圆形的铜锣,每隔若干时就敲响一次。锣声一响,村民就要朝着寺院祷告。
在西班牙人侵入菲律宾之前,亚拉伯的海外传教士已经来到民答那峨、巴拉望和苏禄,使许多人都归信回教。虽然这些人在现在的菲律宾人口中仅占百分之四,他们的风俗无疑为菲律宾群岛添上不少光彩。这里男子所戴的,称为高皮亚的天鹅绒无边小帽和女人所穿称为简提奥的宽长裤子都是引人注目的东西。
有些回教徒在海上过一生。他们居于建在水中支柱上的木屋里。他们就在水上过活,以捕鱼或潜水取珍珠为生。他们甚至不用上陆购买食物,因为经常有小艇来到他们的屋前兜售食物和日用品,而且屋与屋之间有板桥将其连起来,使他们可以彼此往来,十分方便。
不过,民答那峨的屋宇并不是全部建于水上。尚有许多房子建在旱地上,正如我们在这个特别区内所见到的装饰华丽的房子一样。据回教徒说,他们屋檐上的雕刻物是可以驱邪的。那么在屋子两傍,向外伸出有如巨型蝴蝶两翼的雕刻物又如何呢?据说,这些称为柯利尔(oliu)的雕刻物是象征称为大图(Datu)的当地回教统治者的尊贵地位,这是他和他的“苏丹”儿子居住的公馆。在附近较小的两间房子则是“大图”的妻子居住的地方。按照回教的信仰,只要“大图”有能力负担得起,他可以娶四个妻子和四个侍妾。不过,这八个妻妾必须在所谓的“友好竞争之下共同生活”。
回教徒的坟墓亦十分引人注目。你并且会见到有某些象征死者一生的物品安置在墓上。例如,在一个渔夫的墓上你会看见一只小艇,在一个女人的坟墓则可以看见一面象征梳妆台的镜子。
山地的村庄
由民答那峨这个南部大岛我们继续向北部吕宋岛的山岳地带进发。但是在这个特别区中,我们只须走几步路就到达了。住在这个山岳地区有一群体力过人的部落。他们不是生活在热带的气候中而是生活在清凉的山上和陡峭的山坡上。他们创造了世界奇观之一的有名巴拿威梯田。数百年来他们在几乎垂直的山坡上用简单的农具刻苦耐劳地将这个山垦成一列列的梯田。借着一个错综复杂的灌溉系统,他们使水由一列水田流到另一列水田。如果将这里所有一列一列的水田连接起来它的长度会比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十倍,而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14,000哩(22,530公里)!
这个山岳地区的草盖房子建筑在四条坚固的支柱上。支柱的上部有巨大的圆木用以防止老鼠侵入。如果门前的梯子下垂,便意味到欢迎访客入屋。屋内可以作厨房煮食,亦可以作寝室睡眠。在暑天他们大部分时间躲在屋下做纺织或刻木的工作。特别受人欢迎的雕刻物是使人想起猎人头的习俗仍然流行的时代的古战士面具和水牛的雕刻物。
这里的屋子不大,因为小孩子不会长久住在家中。到青春发动期,男孩会被迁到称为亚都士的男宿舍,女孩则被迁到称为腰乐格的女宿舍。他们会为这些少男少女作试婚的安排。但是一对男女若不相称或未能生育儿女,就不能成婚。只有双方同意而心满意足之后才会正式宣布结为夫妇。
好了,现在已时近黄昏,我们要离开这个特别区了。在这个一目了然的特别区里,我们游览过整个菲律宾群岛的全境。我们的心不禁想起刚才所看见的各种不寻常的景物。由马尼拉的忙碌都市生活以至山岳地区的部落朴素生活,我们无法不受到菲律宾人那种简朴但却引入入胜的生活所吸引。
[第9页的图片]
塔加罗地区的典型住宅
[第11页的图片]
山地省份的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