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3 12/8 10-13页
  • 我们会有前途希望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们会有前途希望吗?
  • 警醒!198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何以有这么多骚动?
  • 代替反叛的另一选择
  • 今日青年有什么前途?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0年
  • “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7年
  • 我们的前途将会如何?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宣扬好消息——对年轻人
    王国传道月报-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3年
《警》83 12/8 10-13页

青年人问……

我们会有前途希望吗?

不久之前,欧洲的青年人屡次在头条新闻中出现。在荷兰女王碧蒂莉斯的加冕礼中,青年暴徒的捣乱造成了价值二百五十万美元的损失。在苏黎世,暴动者的破坏造成了将近五百万美元的损失。在柏林,据报著名的购物中心库佛史丹底姆变成了“战场”。在英国,青年白人攻击少数的有色民族。

他们出于什么动机?“暴力是使人了解以往所造成的错误的唯一方法,”一位抗议者对伦敦《金融时报》解释。“他们对我们做过许多承诺,但永不实行。只有以暴力破坏财产才会有效。”他所说的是什么“错误”呢?

在荷兰发生的暴乱开始于居屋难题。价钱合理的居住单位十分难得,因此一群无家可归的青年就爆破空置的楼宇作为驻扎地点。但这仅是开始而已。“我们初时是为了住屋难题,但不久就看出整个社会的腐败,”一位青年告诉《时代》杂志说。

还有其他“错误”——例如失业。在欧洲共同市场,失业的人有百分之40是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核子威胁是另一项‘错误。’欧洲青年群起示威抗议储备核武器。虽然在外人看来,暴乱有时是毫无目的的。一本小册子宣称:“苏黎世在火网中。人们询问,‘苏黎世——清洁、宁静的苏黎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没有答案,除了说现在是这件事应该发生的时候了。”一位抗议者告诉苏黎世的记者说:“一切都完美、一切都和平,人人都富裕。真使我们作呕。”

青年暴动者提出其他什么选择呢?有人提出急进的建议。据《世界新闻评论》所载,不久之前在德国举办的一项民意测验透露,至少有一百万名学生希望有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可能以北美印第安人的部落社会为模范。“我们希望有自己的特居地,”一位二十岁的青年说。“牧童可以与人保持距离。”

可是,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反叛青年根本没有提出其他选择。他们只是抗拒现代欧洲各国所提供的生活方式。西柏林许多墙壁上写满的涂鸦透露了一个主要动机:“为了个人而非为了社会。”他们感到凡事都不对劲,但又想不出什么改善方法。

何以有这么多骚动?

从圣经所载的两项原则也许可以找到答案。什么原则?首先是耶稣本人所说的话:“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另一项原则载于箴言一书:“没有[远见],民就放肆。”(箴言29:18)你能看出这些原则怎样表明今日青年难题的症结所在吗?

耶稣的话透露人有属灵的需要和物质的需要。战后西欧有些国家建立了物质繁荣的社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可是,大多数欧洲人不再留意到属灵的需要。因此,现时的物质安定已被视为理所当然之事,但不少人却发现物质繁荣是空虚而毫无意义的。

圣经的箴言表明我们需要有远见——清楚看出我们的去向。由于面对失业、工业染污、核战威胁、不稳的经济情况等,对许多青年说来,前途是一片黑暗。德国一位社会学家说:“今日青年表示恐惧和失望是由于对前途缺乏希望之故。”世界无法给予他们所需的“远见”。有谁能够这样行吗?

代替反叛的另一选择

是的,有一位能够。请考虑一对青年夫妇的经验。布斯和碧姬本来过着颇为传统的生活,但由于读到种种罪行、暴乱和其他恐怖事件而大感震惊。他们于是实行“退隐”。

他们变卖了房屋,携同两岁的女儿住在郊区一个军用帐幕里。他们试图过着极简单的生活,认为这样就可以没分参与破坏地球。可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微小的努力实在无济于事。有一次,他们面面相觑说:“人们漠不关心。地球行将遭受毁灭,我们的儿女毫无前途可言。”那天晚上,碧姬躺在床上,感到非常紧张。她知道已经没有前途。染污或其他因素最后将会杀死所有人。

可是,他们却找到了解决方法。不是使用暴力而是积极得多的方法。他们找到了希望。是怎样找着的?他们遇到了耶和华见证人,结果发现了一些东西是他们以前从未考虑过的。上帝对地球已定下了旨意,不论人怎样行事,他的旨意必然会实现。上帝“要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但他会为那些在生活上与他的行事方式一致的人带来满意的前途。(启示录11:18,《新译》)得以生还的既不是核武器的持有者,也不是商业集团而是地上谦卑的人:“还有片时,恶人要归于无有;你就是细察他的住处,也要归于无有。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篇37:10,11。

这个希望实际上是来自上帝的,因为耶和华见证人以圣经向人指出这个希望,而圣经乃是上帝的道。它补足了他们在生活上所缺乏的东西。他们发现这个希望绝不是空泛的安慰——作为寄托以逃避现实的东西;不,它乃是现实。其他许多青年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位十余岁少年东尼说:“我在态度上最重要的转变乃是了解到圣经是真实的,遵行耶和华的旨意乃是我的唯一希望。”中美洲一位青年马利奥曾一度被环境所迫以偷窃为生。他从圣经获知这个希望之后说:“我如今既和我的造物主建立了关系,我可以看出这个世界所提供的东西不过是粪土而已。”

因此,的确有另外的选择可以代替暴力或“退隐”。上帝已向我们提出一个美好的希望,它是可信、合理和必定会实现的。这个希望可能正是你所寻找的东西。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