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永不足够的东西!
“钱财转瞬消失,好像长着翅膀如老鹰飞走。”(箴言23:5,《现译》)许多人浪费金钱,例如有一位高薪的陆军将官,他在购买了“两辆卡德拉轿车和第二件明克大衣给妻子”之后就宣告破产。
同样,政府也可能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例如,美国所欠的内债已超过一兆(1,000,000,000,000一万亿)美元!其他许多国家亦债台高筑,包括欠下外国巨额债款,例如苏联(一百六十亿美元)和菲律宾(一百亿美元)等。
‘为什么各国不采取较谨慎的态度呢?’你问。原因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对物质东西的需求是前所未见的。经济学家佛烈特曼(Irving S. Friedman)解释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府若要屹立不倒,反对党若要掌权,就非承诺在物质繁荣方面作迅速、普遍和重大的改善不可。”因此各政府需要金钱——大量金钱——来兴建道路、学校、医院和房屋以供应民众的急迫需求。结果如何?各国大量举债以致债台高筑。在1973年之后,情况更急剧恶化。
在那一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大量削减供应世界各地的油量。这使世界大受打击。石油价格飞涨。但遭受最大打击的却是发展中的国家。
油钱的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产生效果,各个成员国突然暴富起来(虽然近年来有些成员国由于过度供应和油价低落而感到经济困难)。当时它们新积的财富有颇大部分流入急需现款的发展中国家。但是这对利润的贪图却证明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10。
油钱助长了各国的通货膨胀,而有些国家则试图以提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可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却落入困境中——它们需要更多金钱,但甚至连旧债的利息也付不起。正如我们在以后会见到,这些债务已威胁到整个世界经济制度的还债能力。
经援第三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基金会(IMF)宣告成立以贷款给有需要的国家。较富裕的成员国拨款支持这些组织。不久之前,世界银行总裁郝洛辛(A. W. Clausen)声称,“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主要目的是解救贫困。”这些机构确已提供大量金钱给发展中的各国所需金钱的大部分。可是,这使我们想起箴言22:7所含的智慧:“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若干发展中的国家于是拒绝接纳来自这些组织的帮助。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保护本身的投资,IMF通常要求借债国大大更改本身的经济政策,力求平衡预算、削减政府开支和贬低货币价值。这些方法也许是经济学上的健全主张,但它们也使贫穷国家陷入混乱之中。例如一位经济学家认为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些政策等于“投一个锚给溺在水中的人。”
印制更多钞票是无济于事的策略——它只是使世界通胀更接近死亡的掌握而已。因此若干欠债累累的国家只好向国际贷款组织的政策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