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幻灭
国际联盟宣告成立,1920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二次会议。尽管在巴黎经过悠长、艰辛的交涉以及身体健康衰退,威尔逊的努力似乎已获致光荣的成功。
威尔逊希望通过国联去传播他所倡导的“公平、自由与和平的真理”。他在一次演讲中声称:“我们已接纳了这项真理,并且决心要受其指引;它会引导我们[美国人],并且通过我们引导这个世界,进入一片宁静与和平的牧场,是世界以前所从未梦想到的。”这乃他所怀的理想。
他对美国参议院说:“舞台已经建立,命运已显露出来。这并不是来自我们所设想的计划,而是上帝之手领导我们这样行。……我们必须向前迈进,怀着远大的眼光和振奋的精神跟从这个理想。”(楷书本刊自排。)他反复地谈论这个理想。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上帝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工具。
在本国受到排拒
威尔逊在欧洲被尊崇为救主总统。但甚至在他前往出席和平会议之前,在美国已响起一片警告之声。作家本迪纳(Elmer Bendiner)报道说:“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颁下[美国国会的]裁决是:‘我们的盟友、敌人和威尔逊先生本人都应该明白,威尔逊先生在目前绝对无权代表美国人民说话。……威尔逊先生和他的十四项原则……已经不再有权被人视为美国人民所表达的意愿。’”
威尔逊的错误是在欧洲提倡他的理想,但却忽略了在本国有许多怀疑者存在。1920年3月,美国国会表决不加入国联。
威尔逊一意孤行,不顾一切地再接再厉。在他的最后一次公众演讲中,他大声疾呼地表达他的信念,但却徒劳无功:“我以前见过不少愚人抗拒上苍,我看见他们灭亡;这些事会再度出现,彻底的灭亡和耻辱。我们必然会胜利,正如上帝统治众生一般肯确。”
威尔逊的健康既受到中风的打击,国人的否决使情形更加恶化。他的国联理想变成十分模糊和残缺。1924年2月3日,威尔逊逝世了。他的最后遗言是:“我是个破碎的工具。当工具破碎时——我已准备好了。”他的健康已经破碎,他那包罗世界的国际联盟理想亦然。
“凡尔赛条约不再存在”!
虽然此后15年世上没有发生正式宣战,但国联从诞生之日就处于垂死的痛苦之中。它软弱无力,不能阻止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在1933年发生战争。它也无法阻止墨索里尼在1935年侵吞阿比西尼亚(即今之埃塞俄比亚)。借着破坏和征服,意大利使阿比西尼亚从国联消失,在1937年更弃绝了国联本身。翌年又有七个拉丁美洲国家退出国联。理想于是开始崩溃。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国联的各会员国赞成不正式出面干涉那场战争。可是,在1933年已经退出国联的德国却联同意大利以物资支持背叛马德里共和政府的佛朗哥将军。国联无力阻止在西班牙国内发生的大屠杀。西班牙内战乃是国联未来丧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当时希特拉已在德国崛起当权,不久就摆脱了在战后加于德国的凡尔赛条约的枷锁。希特拉希望扩展德国的版图。他占领了萨尔盆地、莱茵河西部地区和奥地利来扩展疆界。在1939年又占领了捷克。在这一切侵略中,国联差不多完全无能为力。
希特拉久已不满让波兰拥有一条穿过德国通往波罗的海沿岸的但泽的走廊。他在1939年废止了这项安排。他的代表通知国际联盟驻但泽的行政长官说:“你代表的是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已不再存在了。两小时之内卐字旗[纳粹旗帜]就会在这间建筑物上升起。”
1939年9月1日,希特拉进军波兰。英国和法国采取报复行动而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开始。
理想的消退与幻灭
威尔逊在1919年对俄哈马市的人作了一项预测,后来证明他的国联终于失败。据传记家罗斯(Ishbel Ross)报道,威尔逊曾说:“‘我可以绝对肯定地预言,倘若各国没有一致地以此方法[国联]去阻止战争,在下一个世代就必然有另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圣地牙哥提出另一个预言式的警告,说,‘德国人以前所用的武器与另一次大战所用的比较起来不过是玩具而已。’”尽管有国联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发生了,而所用的武器绝不是玩具。
国联失败的原因何在?作家本迪纳在他所著的《天使时代》一书中评论说:“国联的诞生是由一连串的政治幻想所促成的,例如:1919年的停火是和平而不仅是休战;各国会把本身的权益置于世界权益之后;政府能够提倡一项并非利己的运动。”圣经指出另一个幻想——人能够通过政治机构带来唯独上帝所应许的王国统治才能带来的东西——全人类获致真正的和平与快乐。——启示录21:1-4。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国联变成了好像等候埋葬的死尸一样。在1946年,正如作家本迪纳所说,“它的产业、希望和愚行”都移交给它的继承者联合国。这个组织会比国联更加成功吗?它能使理想成为现实吗?圣经对此有什么预言?这些问题会留待下期的《儆醒!》去讨论。
[第10页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响起了国际联盟的丧钟
[鸣谢]
美国陆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