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林合唱团
《儆醒!》杂志驻苏利南通讯员报道
起先是一声怪叫:“呜……呜……呜。”然后有更多声音一齐像呻吟般响起。那悠长、震荡的强音有如从隧道吹来的狂风怒吼。呜呼之声微弱了一会,然后再度强力地号叫,那些音响终于归回寂静,回声也消失了。逐渐地,唧唧的虫声和啁啾的鸟鸣又充满了森林的空气。
我一面惊诧地倾听,一面估量这队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林合唱团的演奏者:五头身躯魁伟的“巴本”(baboens)。在苏利南,这是红色吼猴的称谓。
一位生物学家告诉我:“在苏利南,你从北部的沿岸沼泽地区至南部的茂密森林都可以找到它们。它们栖身在高树之上,尤以沿河的森林地区为然。它们成群结队,每群的数目从4至8头不等。”
我凝神观察,留意到首席演奏者是一头较老的雄猴。它立起来的高度将近3英尺(0.9米),比其他4头较大较重;它上前低声咆哮。它那被巨大的下颔占了一半的头部低缩在两肩之间,看起来像耸肩弯背。
它那赤裸的面部和橙红色的体毛形成鲜明的对照。与体毛有别的橙黄色的须使它面貌庄严,并且遮盖了那骇人吼声的来源——肿胀的喉部。喉部为什么肿胀?吉哇鲁族印第安人提出一项有趣的答案:
‘有一天’,故事这样说,‘吼猴教蜘蛛猴怎样敲破椰子,说把两只椰子互相敲打便行。蜘蛛猴依言去行,但拇指被夹在椰子中间弄断了。它决意报失指之仇,于是告诉吼猴“不要弄破椰子。整个吞下去味道会好得多。”吼猴照它的话去行,但椰子塞在它的喉里不上不下,这样的记号就传之子孙,而蜘蛛猴的子孙则少了拇指。’
可是,当吉哇鲁族印第安人射杀了一头吼猴看看它的喉部时,发觉其中并没有椰子。他们见到什么呢?在肿胀的喉里有个由大骨构成的杯状中空发声箱。这个天生的回音室的大小像柠檬,雄吼猴的发声箱比大小相若的其他猴子的同一身体部分大25倍,在哺乳动物中成为特征。当它收缩胸、腹的肌肉时,空气迫使中空的发声箱张开,它的声音便扩大至2英里(3.2公里)之外也可闻。
观察家们发现,在月明之夜吼猴特别“多话”,看来并不介意减少自己的睡眠和扰人清梦。但不要以为它们能在第二天清晨补睡。它们在日出之前又起来吼叫,在一日结束时合唱团又组合起来大唱那走调的夜曲。
描写野生动物的作家佩里(Richard Perry)补充说,“一声雷响或突然下雨,飞机飞过或甚至蝴蝶飞过”也会使它们吼叫。你也许纳罕:它们有稍息的时候吗?
“有的,”一位前任动物园管理人告诉我。“在动物园里有两头吼猴喜欢日光浴。它们拣一根光秃的树枝,把尾巴绕在树枝上,腹部向下,臂和腿悬空垂着,于是打起瞌睡来。”
但甚至日光浴也刺激它们的食欲。老雄猴认为进食时间到了。它作出咯咯之声,其他的猴子便起来跟着它到另一棵树去。它们排好队伍——首领在前,另一雄猴在后。雌猴在中间受到保护。顽皮的幼猴有时离开队伍,但一声责骂的吼叫就会使幼猴返回原来的途径。路径时常是相同的。一位研究家描述它们有自己的交通路径,时常循着原路和越过同一水平的树枝。
在进食时,它们使用敏捷的尾巴,用尾巴挂着身子,使头垂下,臂和腿自由摆动来攫取果子、花、和种子。有许多种叶子也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可是素食专家要当心!不要跟从它们的食谱!
一位经验有素的博物学家告诉我说:“你若在森林里迷路,吃猴子所吃的食物就可以生存。”可是,土著们警告说:“蜘蛛猴所吃的,人也可以吃,但巴本吃的却不能吃,因为吼猴吃的是有毒植物。因此过了些时它们的牙齿就变成棕色,像瘾重吸烟者的牙齿一般。”
不论是白齿或棕齿,当其他猴子来到太近吼猴的队伍时,它们就会露齿相向。吼猴喜欢孤芳独赏,不爱与异类共处。其他猴子也对它们不大理睬!一位动物搜集家觉得一头孤寂的幼吼猴十分可怜,于是找着一头温柔的母猴与之作伴使小猴开心。但母猴“一看见那丑陋的吼猴就尖声大叫,好像见到怪物一般!”
来自圭亚那的狩猎高手威廉有一次看到吼猴和异类——蜘蛛猴——在一起。两猴在树枝上面面相对。但那次是拼命的互相搏斗。威廉回忆说:“它们把尾卷在枝上来支持身体,空出手臂来作战,互相纠缠。它们又叫又咬,但吼猴占了上风。”它们仍然为了椰子而争辩吗?
甚至其他红吼猴群也受到警告‘别管闲事’。当一群“巴本”胆敢侵入另一群的地区时,就会惹起争吵,直至一群退却为止。大多数研究家的结论是:“生人勿近!”乃是这些森林合唱团的主要信息。
“牧师”领队
吼猴的吼叫在我们听来也许是一片喧哗,但其实是早有安排的。“当利(domri,意即牧师)是合唱团的领队,”雷蒙德说,这位寻金者曾经观察过营旁森林里的吼猴。
“当利?”我问。
“是的,我们叫那老雄猴作当利。在教堂里的习惯是,当利先唱第一节圣诗,然后其他信徒跟着他唱。巴本也是一样。”
雷蒙德进一步解释,合唱开始之前,领队行上行落,严肃地察看队中的成员,像一位严格的指挥家督察自己的交响乐团一般。它在感觉满意时就面露亲切之色,发出得意的吼声。其他成员随声附和,严肃地彼此相望,撮唇作漏斗形。“有趣得很,”雷蒙德说,“从它们板起的面孔看来,它们是在工作而非游戏。”
吼猴的仇敌
可是,有时甚至指挥者也忘记了秩序。当有美洲虎或角鹰前来侵袭时,情形就一片混乱了;所有合唱团成员都连跳带纵地仓皇逃命,甚至游泳过河避难。
吼猴最危险的仇敌还是人类。它们虽受法律保护,但仍由于它们的肉可食而被偷猎。据一项调查透露,‘在居民只有450人的印第安人村落里,一个月就有56头吼猴被杀作为食物。’难怪有些地区的吼猴数目锐减。生存的吼猴也被迫退却到森林深处。
但是,当它们的合唱歌声从隐蔽的远处传来时,这足以提醒我们它们仍然存在,并且播出它们的信息说:‘我们在这里。请勿行近!’
人会听从这个信息吗?
[第31页的精选语句]
它的声音会扩大到两哩之外也可闻
[第29页的图片鸣谢]
c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第30页的图片鸣谢]
c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