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是灾害还是美食?
儆醒!杂志驻巴布亚新几内亚通讯员报道
时间:清晨六时。地点: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爱尔兰省的卡维恩镇。一个男子提着一个容量11/3加仑的桶从屋内走到后院的菜地,他只需十分钟左右就装满了一桶——不是菜蔬而是蜗牛!这是他每日早晨的例行工作,目的是要遏止蜗牛的大举侵犯,好使自己有菜蔬可以享用。
好几年前,蜗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已差不多随处可见,而且正在沿岸各地迅速蔓延。据估计只在马当镇一地,就有100万以上的蜗牛。它们对农作物和园圃造成极大灾害,不但使卡维恩的人大感困恼,而且是驾车人士的噩梦,尤以雨夜为然。蜗牛简直爬到满路都是。汽车前行和转弯都会有滑溜难控和劈拍作响的经验。
这些蜗牛是从哪里来的?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并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产。它们属于称为大非洲蜗牛(Achatina fulica)的品种,新几内亚土著所用的洋泾滨英语称之为“登登”(demdems)。它们从东非洲经东南亚传入南太平洋诸岛。
据当地土著所称,日本兵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蜗牛带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大不列颠和新爱尔兰等地。原因何在?因为盟军实行封锁,阻止日本船只把粮食物资供应巴布亚新几内亚诸岛的日本占领军。蜗牛的传入是要解救严重的粮食短缺。
在日本,蜗牛的繁殖并不成功,因为日本气候太冷,不宜于蜗牛繁殖。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环境就合适极了,由于这缘故,蜗牛在一生中可以产下6000个卵子之多。不久之后,“登登”就大量繁殖达到只在一块细小园地就每晨可以让人拾满一桶的程度!
力图控制繁殖
“登登”的外壳可以长至四寸长,因此可算是大型的蜗牛。它们既如此大量繁殖,自然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颇大的损害。有什么应付方法呢?蜗牛一经传入,就差不多无法将其驱除了,但它们可以受到控制。
在食饵中加入有毒的化学物质——例如四聚乙醛——已获致若干程度的成功。另一个方法是传入食同类之肉的蜗牛,使之捕食“登登”。但“登登”大量繁殖,所以并无绝种之虞。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对付蜗牛呢?那末,何不贯彻实行当初把蜗牛传入诸岛的目的呢?何不把它们吃了?
“登登”佳肴
美拉尼西亚人把“登登”用来喂饲家禽和猪。此外有人建议把它们脱壳煮熟或晒干去喂鸡。猪已懂得自己破壳吃肉,但蜗牛肉应该煮熟了才吃,因为猪可以从蜗牛身上的寄生虫染病。
如果把蜗牛生吃、煮熟或晒干都不合你的胃口,你可以放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烹调。请记着,有些地方如瑞士、法国、西班牙、中国和非洲许多部分,卑微的“登登”是跻身于佳肴之列的!那里的一般人称之为食用蜗牛(escargot), 是高级餐馆桌上的名菜。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成立了一个登登烹制委员会。目的是要指导大众关于蜗牛的调制、烹饪和上桌的方法,甚至提供澳洲墨尔本一家高级餐馆主人的烹调法。至于委员会能否成功地使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学会欣赏蜗牛这种美食,就尚待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