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1 11/8 5-9页
  • 人与兽能和平共处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人与兽能和平共处吗?
  • 警醒!199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驯服凶猛的狮子
  • “例外”
  • 豹子又如何?
  • 非洲大象
  • 豹——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
    警醒!1995年
  • 威武雄壮的非洲狮子
    警醒!1999年
  • 人与兽和平共处的障碍
    警醒!1991年
  • 狮子
    洞悉圣经(下册)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11/8 5-9页

人与兽能和平共处吗?

“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乐园的门槛上;人与兽互相信赖、和平共处。”乔伊·亚当森在肯尼亚乌拉河畔观看种类纷繁的鸟兽前来喝水时,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情景令人着迷的一点是,宁静安详地坐在她身旁的动物——一只长成了的雌狮!

千百万人从乔伊·亚当森所著的《生来自由》一书认识埃尔莎。这只雌狮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吗?没有,它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雌狮。不同的只是它学会了与人类和平共处。

后来,《生来自由》一书被拍成电影,埃尔莎一角曾由多只驯服了的雌狮扮演。其中一只叫马拉。起初马拉的疑心颇大,后来则变成拥有欲相当强,甚至不容许它的新人类朋友走出它的视线之外。为了平静马拉的情绪,乔伊的丈夫乔治·亚当森把帐幕移到靠着马拉狮栏的地方,最后更把帐幕移进狮栏内!乔治在他所著的《布瓦纳猎物》一书中写道:“在随后三个月,马拉经常睡在[我的帐幕]内,通常展开身子躺卧在我床边的地上,有时还卧在我的床上。……不过,我从没有为自己的安全担心过。”

亚当森继续写道:“我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是,我在草丛后躲藏起来,平躺在地上。马拉以狮子常用的方式,腹部接近地面,不声不响、蹑手蹑脚地接近我,然后像闪电般飞步上前,整个躯体扑在我身上。不过,它对自己那可怕的利爪却控制得很好,从没有伤害我。”

另一只扮演埃尔莎的雌狮叫格尔。影片制成后,格尔返回野外,交配后产下两头幼狮。亚当森的两名朋友后来找到了狮穴。亚当森写道:“由于格尔脾气好及对人特别信任,它容许这两个男子走到初生之犊约1米以外的地方。这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对格尔来说,[其中一名男子]比较陌生,因此格尔的举动尤其异乎寻常。”至于亚当森,格尔甚至让他触摸幼狮,但它却把别的狮子通通赶走。

驯服凶猛的狮子

狮子的特性各有不同。当乔伊·亚当森饲养埃尔莎之际,在遥远的南方,在罗得西亚(即现今的赞比亚)北部,一个猎场看守员诺曼·卡尔也饲养了两只小雄狮。其中一只幼狮,称为大博伊,十分和蔼可亲,但另一只,称为小博伊,则沉郁易怒。卡尔在他所著的《重返蛮荒》一书中论及后者说:

“小博伊闹情绪时,我会在它向我连声咆哮时蹲在它身旁,留在它的利爪所能及的范围以外,因为它很可能会用伸开约有5厘米长、利如剃刀的爪恶毒地勾抓人。我逐步挨近它,耐心地对它好言劝诱。及至我最后触摸它时,它仍在咆哮,但态度已没有那么强硬了。随着我把手绕过它鬃毛蓬松的双肩,揽着它,摸弄它的胸膛,它看来松弛下来,仿佛所有绷紧的肌肉已放松了。……它把头枕在我的膝上,让我抚摸它。”

当地的总督达尔豪西伯爵在卡尔的书的序言中叙述他所目击的一宗事件,当时这两只狮子仅两岁大一点,在卡尔的营幕附近的平原上游荡,无人看管。卡尔吹起口哨,伯爵描述幼狮的反应说:“它们一听见主人的口哨便跳跳蹦蹦的跑上前来,用巨大的头摩擦主人,同时发出骇人但却快乐的咆声作为问候。幼狮对卡尔的感情无疑丝毫没有减弱。”

狮子对人怀有自然的畏惧,因此通常会规避人类。圣经曾准确地描述狮子和其他兽类具有这种本能反应。(创世记9:2)兽类若没有这种本能,人就很易成为兽类攻击的猎物了。即使如此,有些野兽仍然变成食人兽。

“例外”

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罗杰·卡拉什解释说:“在差不多所有种类的猫科动物中,可能有若干不正常的个别分子企图以人类作食物。这些动物都是例外。……以一般而言,人类与[猫科动物]相处得很不错。”

人若坐在汽车里隐蔽起来,许多动物看来都认不出人。因此,人能够给狮子拍颇近的特写。不过,《马伯利的南非哺乳动物》一书警告说:“但是,如果你打开车门,或者企图走近狮子,就会招致相当大的危险,因为狮子能够察觉有人出现,而且人类的突然出现会使它们越发惊恐,以致它们可能为了自卫而发动袭击。……事实上,在丛林中与狮子面对面相遇,所牵涉的危险比突然从汽车走出来站在狮子面前的危险较低!”

豹子又如何?

变成食人兽的豹子也属于例外。乔纳森·斯科特在《豹子的故事》一书中解释说:“没有受到干扰而健康良好的豹子一般都是害羞、孤独的,且对人类怀有显著的畏惧。面对人类时,豹子往往逃往最就近的掩蔽处。”

斯科特在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禁猎区花了多月的时间研究一只雌豹的举动,他把这只豹叫做璀。璀逐渐习惯了斯科特的汽车驶来,有一次,它的两只小豹,达克和莱特,直跑到斯科特的汽车前要看个究竟。斯科特相信,豹子那冷若冰霜的外表背后隐藏着热情奔放的本性。

其他的人也经历过豹子热情的一面。例如,乔伊·亚当森曾养大一只失去双亲的小豹,她给这只豹子起名为彭妮。后来乔伊把彭妮放回野外去,彭妮交配后产下了幼儿。有一次彭妮的人类朋友来到兽穴附近,彭妮便现身促请他们前去看看它的初生之犊。在兽穴内,亚当森坐在这位自豪的母亲身旁;她描述当时令人愉快的情景说:“幼豹蜷伏在它的前腿之间,它则舔着我们的双手,大家都快乐极了。一般人相信豹子是全非洲最危险的动物,带着幼豹的雌豹尤其凶恶。”但亚当森说,她跟彭妮的经验也许可以证明“大部分为人接纳的观念都是靠不住的”。

另一只“好脾气”的雌豹叫做哈丽雅特,它和印度北部的阿尔琼·辛格的经验甚至更为感人。辛格把哈丽雅特自幼养大,并训练它在与牧场接壤的森林中自立谋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辛格有时会鼓励豹子攻击。辛格在他所著的《猫科大王》一书中解释说:“我蹲下激动它去发动攻击,它便向我迎头冲过来……,不过,当它扑向我之际,它会以我的头为中心点,肯定自己从上面一跃而过,然后从我的背部滑落,甚至没有留下半点爪痕在我赤裸的肩膊上。”

哈丽雅特与辛格的狗儿埃莉玩耍的方法也别具一格。辛格评论说,“一卷影片显示[哈丽雅特]在狗儿向它进攻时蹲着摆出打拳的姿势——但却没有企图把攻击者打倒。它的巨爪从埃莉颈项的一边向上移,越过埃莉的头从另一边落下,轻如拂尘。”

哈丽雅特返回森林里生活之后,这种人、狗、豹之间的友好关系仍维持下去。辛格评论说,“若有人说豹子靠不住,我只须回想一下哈丽雅特多次在半夜里来到我的[牧场],轻柔地把睡在户外的我弄醒,打个招呼,便不会同意他们的说法了。”

最后,哈丽雅特交配后产下两只小豹。它的兽穴受到洪水威胁时,哈丽雅特用口把两只幼豹一先一后的衔到安全的地方——辛格的家。洪水退去后,哈丽雅特爬进辛格的船,要他来回横过河流,把它的幼儿逐一带到新的兽穴去。

非洲大象

有人说非洲大象野性难驯。可是,许多人却证明事实刚相反。一个例子是三头非洲大象与一个名叫兰德尔·穆尔的美国人之间的感人关系。这三头大象本属于一群在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里被捉到的初生之犊,后来被人用船载到美国去。他们被训练成为马戏演员,表演相当出色。他们的主人死后,穆尔获得它们,遂把它们送回非洲去。

两头雌象叫做奥瓦拉和杜尔加。1982年,它们被送到博普塔茨瓦纳的皮拉内山禁猎区去。当时公园里有不少失去双亲的幼象,它们的景况堪怜,亟需母象照顾。受过马戏训练的奥瓦拉和杜尔加能够担任母亲的角色吗?

一年之后,穆尔收到报告说他的大象收纳了14个孤雏,而且还有更多的孤雏被送到公园里去。四年之后,穆尔重返非洲,要亲眼看看大象的景况。穆尔满以为他要在皮拉内山一带花很多时间搜索大象的踪影,但出乎他意料之外,他抵达当地不久便在一大群象中找到奥瓦拉和杜尔加的踪迹。穆尔在《返回非洲》一书中写道:“起初我感到一股非专业的冲动要跑上前去拥抱它们,大大称赞它们一番。后来,我以较理性的反应取代了这股冲动。”

奥瓦拉和杜尔加首先要肯定出现在它们眼前的的确是故友。它们用自己的长鼻检查穆尔伸出来的手。穆尔写道:“奥瓦拉高高屹立在我跟前,仿佛等候下一个命令。其余的大象则以静止的姿势群集在四周。于是我喊道:‘奥瓦拉……鼻向上,脚举起!’奥瓦拉立即把前脚高高举起,长鼻朝天,摆出很久之前它在马戏班里的传统敬礼姿势。据说大象永不会忘记,这句话最初是谁说的?”

三年之后,1989年10月,奥瓦拉的记忆力受到另一次考验。这一次,穆尔尝试做一件是他七年前把大象送到公园以来从没有做过的事。奥瓦拉听从他的吩咐蹲下来,让穆尔爬上它的背部。南非的电视观众看见穆尔骑着奥瓦拉置身在30多头野象当中,都感到莫名的兴奋。穆尔接受《儆醒!》杂志的访问时解释说:“我这样做并不是要出风头,而是为了好奇,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少的连系和智力。”皮拉内山的各孤雏在奥瓦拉和杜尔加的悉心照料下均顺利成长。

诚然,人与野兽之间的友谊事例在今日并不常见;这种友谊是需要仔细培养的。普通人若贸然冒险闯入蛮荒,试图跟狮子、豹子和大象亲近,无疑是愚不可及的事。不过,人与野兽之间的友谊在今日虽然罕见,但将来又如何?将来这件事会成为常规吗?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狮子也可以驯养!

“来替我和我的狮子拍照,”南非哈特比斯普特水库蛇与动物公园的主管杰克·西尔这样说。我惶恐不安地跟着他到狮栏去,一心希望他会让我在保护栏外拍摄照片。

狮栏相当清洁,周遭的树木造成绿荫蔽日。杰克与他的助手站进狮栏内时,九头壮健的狮子立即认出它们的驯兽师来。九头狮子友善地吼叫,兴奋地踱来踱去。

“进来,”杰克说。我佯作没有听见。“进来,”杰克提高声量再说一遍。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惟一东西仅是几根枝条!我的心跳加剧,竭力抗拒怯懦之心,终于走进狮栏里。杰克抚摩他的雄壮狮队时我迅速开始拍照。最后,我们人人都安全走出狮栏。我顿时如释重负!其实我根本无需恐惧。

杰克后来解释说:“我们带着枝条进入笼内是因为狮子感情相当丰富,喜欢用口咬来示爱。我们伸出枝条让它们咀嚼而非咬我们的手臂。”杰克和他引以为荣的宠物刚从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回来。杰克何以把狮子带到遥远的蛮荒去呢?他解释说:

“它们被用来拍摄一出纪录片,说明从事研究的科学家正以什么方法去控制纳米比亚的狮子大量繁殖。不过,我的狮子却喜欢这里它们所习惯的生活环境。在纳米比亚,它们一看见我的货车便爬上去,把它们带回家并没有半点困难。”——外稿。

[鸣谢]

Courtesy Hartebeespoortdam Snake and Animal Park

[第9页的图片]

兰德尔·穆尔在非洲的灌木丛中与他的象队合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