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闻点滴
精神难题与日俱增
一份题名为《关注儿童》的杂志指出,一组环球卫生专家警告,“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精神健康难题已广泛到令人震惊的地步。”由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所作的文件记录指出,在众多精神病例中,大多都是“由战争、天灾、妇女和儿童受虐待和谋杀所促成的。此外,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情况改变也是其中的原因”。再者,在一些低收入的社会里,弱智和患癫痫症的人数也比其他地方高出三至五倍;自杀已成了青少年的头号杀手。根据这组专家的主管阿瑟·克莱因曼医生指出,精神健康必须受到国际的关注。他说:“可惜不论贫国富国,都同样不愿为恢复和保持人民的精神健康而作出所需的投资。”
达成协议
《今日基督教》双周刊指出,“来自前苏联四个具有影响力的回教共和国——即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东正教和回教领袖达成了一项前所未见的内部协议,要压抑在亚洲中部势力越来越强大的教派和一些与传统相背的宗教团体。”他们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报道指出,这些宗教领袖“誓要齐心一意,遏止福音派的基督教、浸信会、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人的影响力”。
漠视保护自然资源
有人在英国莱斯特郡的一个水库看见一头红脖子的瓣蹼鹬。由于这是一头罕见的飞鸟,于是全英国的观鸟者都蜂拥而至,要一睹它的风采。但使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竟看见一条四尺长的巨型狗鱼一口就吞下了这头过境的飞鸟。一位观鸟者说:“这简直有如电影《大白鲨》的情节。飞鸟这刻还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眨眼间已被狗鱼咬住,接着就无影无踪了,只见水花四溅。”路透社报道:“遗下来的就只有数条羽毛,证明这头外来的水鸟确曾到过莱斯特郡的水库一游。”
“不应窜改圣经”
在这个标题之下,《澳大利亚周末报》的一则社论谴责有些译本“试图重新解释和窜改圣经的部分内容,以符合现代的需要”。虽然大部分新译本都是一些“学术的结晶,且善用从古抄本和研究历史所得的新发现”。然而,社论却警告人,要提防“把翻译和解释经义混为一谈”。这次引起争论的是一些由基督教犹太教联会为牧师和教师所制定的指引条文,要他们避开渗入任何反犹太教的观念。例如他们要把用在审讯耶稣和与他死亡有关的“犹太人”一词改为“耶路撒冷的一些居民”;“法利赛人”一词就改成“有些宗教领袖”。社论补充说:“新约文献绝不是人为的见解……更改其中的字词,及窜改经文的情况可以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甚至可能连耶稣的生平都会以不忠实的方式报道出来。但这其实是应当跟耶稣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致的。”
避免气温大灾难
德国科学情报局发出警告,要是不尽快采取行动,地球的气温会在接着的25至30年间为地球带来大灾难。《南德意志报》报道:“专家们正要求世界各国,每年把引致气温剧变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百分之一。因为温度上升应当限制在每十年不超过摄氏0.2度的水平。”在造成地球的气温不断上升方面,工业化国家是主要的罪魁,它们要负上百分之80的责任。例如在德国,平均每个市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比印度的每个居民高出20倍。另一些由人促成的重大环境难题包括:土壤受到侵蚀、食水不足,以及动植物种类日趋减少等。
“重组家庭”
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疏忽照顾儿童,及以暴力对待儿童的情况正日益严重。虽然社会经济难题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其实虐待儿童不单是贫苦大众独有的情形。据儿童及青少年顾问中心的统筹者利亚·戎凯拉指出:‘贫富其实并无二致。惟一的分别是,在贫民窟或人口稠密的屋宇内,人人都可以听到孩子的哭叫声。但在高楼大厦内,哭叫声却被墙壁阻隔了。’救救孩子会的总干事保罗·维克托·萨皮恩扎认为,加强家庭的连系是应付难题的最佳方法。他说:“把孩子送到托儿机构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孩子得不到所需的爱和关怀。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家庭重新组织起来,使孩子可以享受到来自家庭本身的爱和关怀。”
咖啡因儿童
孩子要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烦躁不安、精神涣散、任性冲动,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摄取过量咖啡因的缘故。《塔夫茨大学饮食及营养通讯》指出,对一个体重约18公斤的孩子来说,“一罐可乐和半杯冰茶的咖啡因含量与成年人所饮的三杯咖啡相等。”文章谈到霍斯夫特拉大学一位心理学医生米切尔·沙勒所作的研究表示,“摄取过量咖啡因的儿童的病征,跟患上注意力障碍症或过度活跃症的儿童的病征很相似。”文章补充说:“在确定你那精力充沛、活跃好动的儿童有这样的难题之前,你只需减少给他饮用可乐和茶,可能就足以解决他烦躁不安的情绪难题了。”
给爱动物者的忠告
你是个爱动物的人吗?若然,你一定试过给一头驯良的狗舔你的脸和手了。可是,马尼杜巴大学的一位寄生物学家莱恩·格雷姆指出,你这样行很可能会沾上一些幼小的寄生虫或蛔虫。《温尼伯自由新闻报》报道:“最好不要让狗的嘴巴太接近自己。”狗是用舌头来清洁身体的,它们的舌头有如洗衣板一般,可以沾上许多废物,包括排泄物在内。该报章指出,小狗虽然“毛茸茸的活泼可爱,但全身却满布细菌”。虽然很少人因而感染疾病,但“为了安全起见,在被狗不断的舔过之后,你自己和小孩子都最好洗洗手、洗洗脸”。
无法兑现的承诺
《时代》杂志评论:“像过往许多医学革命的宣传一样,基因疗法开始时都给人一线曙光。研究人员承诺,要设法治疗一些遗传性的疾病,包括胆囊纤维变化症、肌肉萎缩症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等。但不是用常规的医疗方法;而是借助遗传工程学的神奇力量,用正常的基因取代有缺陷的基因。”时至今日,由首次获准以人作为试验开始,五年转瞬就过去了,总共有600人参与过100宗有关的临床试验,但依然未见任何显著的成效。《时代》杂志指出:“经过各种试验和宣传之后,还未有明确证据显示基因疗法可以成功地治疗或帮助任何病人。”事实上,研究人员甚至仍未找到最佳方法,把基因放进有缺陷的细胞里,并控制身体的免疫系统,使它不致排斥这些新的基因。亚利桑那大学遗传学家罗伯特·埃里克森说:“既然基因疗法未能证明是成功的,这些承诺就好比一片废话。”
对付麋鹿的方法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在瑞典,向警方报案的交通意外中,半数都是跟汽车与动物相撞有关。”每年都有12至15个瑞典人因为这种意外丧生。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欧洲的麋鹿,它可以长至800公斤重,并且对汽车完全没有畏惧之心。《新闻周刊》指出,在邻国芬兰,麋鹿是国内‘导致交通意外的第二大成因,仅次于人酒后驾驶’。为了应付这个难题,瑞典绅宝汽车厂进行了一连串的撞击试验。方法是利用假麋鹿来测试汽车的安全程度。芬兰的官员也曾拨款2200万美元,在繁忙的公路下面建造一些给麋鹿通过的地下通道。《新闻周刊》指出:‘通道会让麋鹿可以看见另一方的出口,两旁还种植一些它们爱吃的植物。’《新科学家》周刊补充:“麋鹿在交配的季节临到时,就会神魂癫倒,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