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们——要以温和的态度重新调整别人
我们可以将真正基督徒的心比作一个盛产上等果实的属灵园子。在这个园子里,爱心、喜乐、和平、恒忍、仁慈、良善、信心、温和及自制等品质都欣欣向荣,因为这些都是耶和华赐给手下献了身给他的仆人的圣灵果子。(加拉太书5:22,23)可是,对每个基督徒来说,如要使自己的内心园子继续成为天父喜悦的地方,他们就要与遗传罪性所生的杂草激战到底才行。——罗马书5:5,12。
事实上,在敬虔人那不完美的内心中,偶然也会有一些有害的东西长出来。这人也许有过杰出的属灵记录。可是,现在难题产生了——或许由于不良的交往,又或许由于作了不明智的决定的缘故。会众长老可以怎样在灵性上帮助这样的人呢?
使徒的劝告
为了帮助行差踏错的基督徒,长老必须跟从使徒保罗的忠告:“弟兄们,纵使有人[一个男子]还未察觉就行差踏错,你们这些有属灵资格的人,要以温和的灵设法重新调整这样的人,同时要各自察看自己,恐怕自己也被诱惑。”(加拉太书6:1,《新世》)一个信徒同工若“还未察觉就行差踏错”,长老就有责任要尽快向他提出所需的帮助。
虽然保罗所指的行差踏错的人是‘一个男子’,这里所用的希腊字词安特若坡斯 却对男女均适用。那么,“重新调整”一个人是什么意思?卡塔珥提佐 这个希腊字词的意思是“使排列整齐”。同一的字词也用来指修补渔网。(马太福音4:21)它也被用来指为断了的肢骨复位。医生为伤者接骨时会小心谨慎,以免伤者蒙受不必要的痛楚。同样地,若要帮助一位弟兄或姊妹在灵性上恢复端整,长老需要表现审慎、机巧和体恤之心。
长老们若以温和的灵设法重新调整一个人,他们便表明自己是个属灵的人。无疑,性情温和的耶稣必然会以温和的方式处理这类事情。(马太福音11:29)同样,长老也应当对上帝手下误入歧途的仆人表现这种品质,理由是他们自己也会犯错,做出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来。这种事即使以往没有出现过,将来也可能会发生。
这些具备属灵资格的男子应当仁爱地为信徒同工‘负起他们的重担’。的确,长老全心渴望帮助弟兄姊妹战胜撒但,抵挡试探,克服肉体的软弱及摆脱罪的缠扰。实际上,这乃是基督徒监督“实现基督的律法”的一个方法。——加拉太书6:2,《新世》。
具备真正属灵资格的人会是谦卑自抑的。他们意识到,“如果有人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却自以为是了不起的,就是欺骗自己。”(加拉太书6:3,《新译》)不管长老作出多大努力以求做对的事及向人提供帮助,他们也不会比得上完美、仁爱而富于体恤的上帝儿子耶稣基督。可是,长老们却绝没有理由为此而不尽力而为。
长老们深知,怀着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态度谴责信徒同工是不对的!耶稣绝不会这样行。他不是单单为自己的朋友舍命,甚至也为仇敌舍命!因此,每逢长老试图帮助弟兄姊妹脱离困境、带领他们亲近天父和遵守他的公义标准,他们应当表现同样的爱心。有些什么步骤可以帮助长老重新调整信徒同工呢?
一些有效的步骤
长老一方面要以温和的态度发言,同时要祷告仰赖耶和华。耶稣性情温和,他不但热切祷告向天父寻求指引,同时也总是做天父所喜悦的事。(马太福音21:5;约翰福音8:29)长老设法重新调整行差踏错的人时,也当怀着同一的态度。身为性情温和的副牧人,长老所说的话应当富于鼓励造就,而非迫使别人就范。长老也会留意讨论时的气氛。他会设法使需要帮助的基督徒感到自在,能够畅所欲言。为了达到这目的,开始时作个衷心的祷告会是莫大的帮助。犯错的人若知道,以温和的方式向他提出劝告的人跟耶稣一样渴望做上帝所喜悦的事,他便会更乐于开诚布公,倾心吐意。结束的祷告很可能使这个人留下深刻印象,看出他必须将这些仁爱温和的劝告付诸实行。
祷告之后,要予以衷诚的称赞。称赞也许可以论及他的优良品质,诸如仁慈、可靠、辛勤等。或者可以提及他多年来对耶和华的忠心服务。这样做表明我们关心他,且对他具有与基督相若的体恤。耶稣以称赞的话开始他给推雅推喇会众的信息,说:“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启示录2:19)耶稣的这番话向会众提出保证,他留意到他们的善工。尽管会众有过错——纵容一种“耶洗别”的影响存在,但会众在其他方面却做得很好。耶稣要推雅推喇的弟兄姊妹知道,他并没有忘记他们所从事的热心活动。(启示录2:20)照样,长老应当在对方有值得称赞之处的时候便予以适当的称赞。
不要以过于严厉的方式处理差错。长老必须保护上帝的羊群,保持上帝组织的洁净。但有些属灵过失需要较严厉的劝告,这类事情可以由一两个长老处理而无须司法委员会聆讯。若干事例表明,基督徒行差踏错主要由于属人的弱点过于故意行恶之心。长老应当以慈悲对待手下的群羊,并且要记得:“对不行怜悯的人,审判他们的时候就没有怜悯;怜悯胜过审判。”(雅各书2:13,《新译》;使徒行传20:28-30)因此,长老应当效法我们的上帝耶和华,表现体恤怜悯,以温柔对待悔悟的同工而非小题大做,夸大对方的过失。——以弗所书4:32。
要了解导致失足的各项因素。信徒同工倾诉时,长老必须仔细聆听。既然‘上帝不会轻看忧伤痛悔的心’,长老也不应轻看。(诗篇51:17)难题的症结也许在于未能从配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严重而长期的抑郁也许会侵蚀一个人的感情,或削弱他作明智决定的力量。仁爱的长老会顾及这些因素。虽然保罗劝勉弟兄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他却同时敦促说要“勉励[抑郁]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撒罗尼迦前书5:14)长老们固然不应削弱上帝公义标准的力量,但却同时应当将一切可以减轻罪责的因素加以考虑,正如耶和华所行的一样。——诗篇103:10-14;130:3。
要避免伤害信徒同工的自尊。我们永不应夺去弟兄姊妹的尊严,也不应令对方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相反,要向他表示我们深信他具有基督徒的品质,也真正爱上帝。这样的表示会深具鼓励作用,帮助他将过失纠正过来。保罗告诉哥林多的基督徒,他曾在别人面前夸奖他们在捐献事上的“热心”和“乐意的心”,很可能哥林多人因此受到激励,对信徒同工表现慷慨大度的精神。——哥林多后书9:1-3。
要向对方表明,借着信赖耶和华,难题是可以解决的。不错,要诚恳地帮助这个人看出,借着信赖耶和华,把来自他的话语的忠告付诸实行,他可以作出所需的重新调整。为了这样行,我们所说的话必须以圣经或圣经刊物为根据。我们有双重目标:(1)帮助需要协助的人看出和明白耶和华的观点;(2)向这个人表明,至某个程度,他如何没有留意或跟从上帝的指引。
将仁慈、直截的问题与圣经劝告配合起来。这样行在打动人心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功效。耶和华曾通过玛拉基先知运用一个问题使他的百姓看出他们已偏离正路有多远。他问道:“人岂可夺取上帝之物呢?”他补充说:“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玛拉基书3:8)以色列人没有按摩西律法的规定将收成的十分之一献作供物,他们这样行与抢夺属上帝之物无异。补救的办法是,以色列人必须履行纯真崇拜的各项义务,并且坚信上帝会大大祝福他们。借着提出发人深省和深思熟虑的问题,长老同时能够强调,在今日做对的事包括信赖我们的天父,并服从他的命令。(玛拉基书3:10)将这个看法传达给弟兄能大大帮助他‘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希伯来书12:13。
强调接受劝告的裨益。有效的劝告一方面会警戒人跟从错误途径所导致的后果,另一方面也会提醒人将事情纠正过来所带来的裨益。耶稣对老底嘉会众发出一项适时的警告之后,接着安慰会众中那些在灵性上不冷不热的人,他们若衷诚悔改,恢复热心,他们便能享有重大的特权,包括与他一同在天上作王统治的希望。——启示录3:14-21。
要留意对方有没有真正听从劝告。一位好医生会不时查看自己所移正的骨骼是否仍然留在适当的位置上。照样,长老应设法探知当事人有没有将圣经劝告付诸实行。他们可以问问自己:需要进一步向对方提出帮助吗?是否需要以另一种方式将劝告加以复述?为了要门徒学会谦卑,耶稣一次复一次地向门徒提出劝告。在一段颇长的时间,他耐心地借着劝告、比喻和实例重新调整他们的思想。(马太福音20:20-28;马可福音9:33-37;路加福音22:24-27;约翰福音13:5-17)同样,为了帮助行差踏错的人在灵性上逐步康复过来,长老可以按情况安排进一步的圣经讨论,以确保这人获得完全的重新调整。
对任何进步均予以称赞。犯错的人若诚恳地努力将圣经劝告应用出来,要热诚地称赞他。这样行不但能加强原来劝告的效力,很可能还会鼓励对方作进一步的改善。在写给哥林多基督徒的第一封书信中,保罗不得不在若干事上向他们提出严厉的劝告。不久之后,提多便向保罗报道,哥林多人对他的信作出了优良的回应。于是,保罗写信称赞他们,说:“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哥林多后书7:9。
喜乐的因由
保罗得知自己的劝告对哥林多人大有帮助之后,他感到十分高兴。同样,今日的长老看见行差踏错的信徒同工接受他们的仁爱帮助,在灵性上康复过来,他们也感到莫大的喜乐。他们若能够帮助悔悟的基督徒从心中根绝罪的莠草,好让敬虔的果子能够欣欣向荣,就的确有高兴的理由了。
长老若成功重新调整一个犯错的人,这人便得以从一条导致属灵灾祸的途径折回。(可参阅雅各书5:19,20。)接受帮助的人应当为此感谢耶和华。当然,对长老的仁爱帮助、体恤之心和了解表示衷诚的感激也是适当的。到这人的灵性完全康复时,所有人都会高兴,因为这项重新调整是以温和的方式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