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作见证》 15章117-123页
  • “巩固各群会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巩固各群会众”
  •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我们现在要[回去],探望弟兄”(使徒行传15:36)
  • “激烈地争执起来”(使徒行传15:37-41)
  • “弟兄都十分赞赏他”(使徒行传16:1-3)
  • “信心不断加强”(使徒行传16:4,5)
  • 我在主里所爱的忠信儿子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5年
  • 提摩太——做妥准备,乐意承担职务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8年
  • 马可在服事工作上很有用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0年
  • 巴拿巴——纯真崇拜的忠贞支持者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8年
查看更多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作见证》 15章117-123页

第15章

“巩固各群会众”

从事探访工作的监督让各群会众的信心更坚定

根据使徒行传15:36-16:5

1-3.(甲)保罗跟哪个新同伴探访各地的会众?这个新同伴是什么样的人?(乙)我们会从本章学到什么?

使徒保罗正沿着崎岖的道路走向下一个城市,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身旁与他同行的少年。这个少年叫提摩太,二十岁左右,朝气勃勃,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历程,正一步一步远离家乡。天色越来越暗,他们离路司得和以哥念也越来越远。前头会遇到什么呢?保罗心中有数,因为这是他的第二次传道之旅了。他知道前头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身旁的年轻人能忍耐得住吗?

2 保罗对提摩太的信心,可能比这个谦卑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信心还大。由于最近发生的事,保罗深深意识到他需要合适的伙伴跟他一起探访会众。保罗看出,要做好前头的工作——探访会众并巩固弟兄姐妹的信心,同行的人必须意志坚定、同心同德。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跟巴拿巴曾因意见不合而分手。

3 关于妥善地处理分歧,我们会从本章得到不少启发。我们还会明白为什么保罗选择提摩太跟他到各地探访会众,以及今日的分区监督有什么重要使命。

“我们现在要[回去],探望弟兄”(使徒行传15:36)

4.保罗的第二次传道之旅有什么目的?

4 我们在上一章看到,保罗、巴拿巴、犹大和西拉这四位代表,把中央长老团有关割礼的决议传达给安提阿会众,鼓励他们。保罗接着怎么做呢?他去找巴拿巴,提议再次展开传道之旅。他说:“我们现在要回到之前传讲过耶和华话语的那些城镇去,探望弟兄,看看他们的情况。”(使徒行传15:36)保罗打算探望新归信的基督徒,但这不是简单的探望。使徒行传充分说明了保罗第二次传道之旅的目的。第一,保罗要继续把中央长老团作出的规定传达给各群会众。(使徒行传16:4)第二,借着到各地探访,这位监督要巩固各群会众跟耶和华的关系,帮助他们坚守信仰。(罗马书1:11,12)今天,耶和华见证人的组织怎样跟从使徒的做法呢?

5.现今,中央长老团怎样指引和鼓励各群会众?

5 今天,基督任用耶和华见证人的中央长老团来指引他的会众。这些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忠心弟兄通过信件、电子和纸制出版物、聚会和其他途径,来指引和鼓励遍布全球的所有会众。中央长老团也尽力跟每群会众保持紧密的联系,在世界各地直接委任了数以千计符合资格的长老做分区监督,委托他们探访各群会众。

6,7.分区监督有些什么职责?

6 分区监督尽力关心和鼓励会众的所有人。用什么方法呢?他们会跟从保罗和其他1世纪基督徒的做法。保罗劝勉跟他一样做监督的人说:“要传讲上帝的话语,不论时势顺利不顺利,都急切地传讲。要怀着极大的耐心,充分发挥教导的艺术,责备人,谴责人,劝勉人……做传福音者的工作。”(提摩太后书4:2,5)

7 分区监督听从这个劝勉,跟当地的传道员一起从事各种形式的传道活动。已婚的监督会带着妻子探访会众。这些监督热心传道,善于教导,因此能对羊群产生积极的影响。(罗马书12:11;提摩太后书2:15)分区监督富于爱心,乐于为人服务。他们甘愿舍己,即使天气恶劣或局势危险,也继续探访各群会众。(腓立比书2:3,4)他们根据圣经发表演讲,给各群会众鼓励、教导和劝告。会众的所有人只要仔细留意他们的行为,并效法他们的信心,就必定会获益不浅。(希伯来书13:7)

“激烈地争执起来”(使徒行传15:37-41)

8.巴拿巴对保罗的提议有什么反应?

8 保罗提议去“探望弟兄”,巴拿巴也很赞成。(使徒行传15:36)他们曾经结伴传道,合作愉快,而且两人对将要探访的地区和那里的人都很熟悉。(使徒行传13:2-14:28)因此,他们再次结伴去执行这项任务,看来是再适当不过的。可惜,问题出现了。使徒行传15:37说:“巴拿巴坚持要带称为马可的约翰一起去。”巴拿巴并不只是提出建议而已。他“坚持”要让表弟马可加入这次传道之旅。

9.为什么保罗不同意带上马可?

9 保罗不同意。为什么呢?圣经说:“[马可]之前在潘菲利亚离开了他们,没有跟他们一起工作。”(使徒行传15:38)保罗和巴拿巴开始第一次传道之旅的时候,马可也跟他们同行,却中途离去。(使徒行传12:25;13:13)他们踏上旅程后不久,还在潘菲利亚的时候,马可就离开岗位,回耶路撒冷的家去了。圣经没有说为什么他会离开,但使徒保罗显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负责任,也许还觉得他靠不住。

10.保罗和巴拿巴意见不同,结果怎样?

10 不过,巴拿巴还是坚决要带马可一起去,保罗则坚决反对。使徒行传15:39说:“两个人激烈地争执起来,结果就分开了。”巴拿巴带着马可启航到他的家乡塞浦路斯岛去,保罗则按自己的计划去做。圣经说:“保罗选了西拉,弟兄们祈求耶和华赐给保罗分外恩典,之后他就出发了。”(使徒行传15:40)他们一起“走遍叙利亚和西利西亚,巩固各群会众”。(使徒行传15:41)

11.我们要是不想跟得罪我们的人一直不和,就必须有什么品格?

11 从这段记载我们会想到,人人生来就不完美。虽然保罗和巴拿巴被委任做中央长老团的特别代表,保罗甚至可能是中央长老团的一员,但这次他们都没有控制好脾气。他们会不会因这次事件而一直不和呢?保罗和巴拿巴虽然不完美,却都很谦卑,有基督的思想。毫无疑问,他们后来都能够以弟兄之情相待,彼此包容。(以弗所书4:1-3)一段时间以后,保罗和马可又一起为上帝工作了。a(歌罗西书4:10)

12.现代的基督徒监督该效法保罗和巴拿巴表现什么品格?

12 保罗和巴拿巴的那一次冲突,并不表示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众所周知,巴拿巴和蔼可亲、宽宏大量,因此使徒甚至不用他的本名约瑟,而给他起了别名“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使徒行传4:36)大家也都知道保罗性情温和,对人充满温情。(帖撒罗尼迦前书2:7,8)今天的所有基督徒监督,包括分区监督,都该效法保罗和巴拿巴谦卑待人,对其他长老以及整个羊群都显出温情。(彼得前书5:2,3)

“弟兄都十分赞赏他”(使徒行传16:1-3)

13,14.(甲)提摩太是谁?保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认识他的?(乙)为什么保罗特别留意提摩太?(丙)提摩太接获了什么任务?

13 保罗踏上第二次传道旅程,来到加拉太行省,这里已经有了几群会众。后来“保罗先去特庇,然后到了路司得”,圣经说,“那里有个门徒叫提摩太,母亲是犹太人,也是信徒,父亲是希腊人”。(使徒行传16:1)b

14 显然,保罗是在公元47年左右第一次探访这个地区时认识提摩太和他家人的。两三年后,保罗第二次探访当地时特别留意提摩太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呢?因为“弟兄都十分赞赏他”。不仅家乡的弟兄喜欢提摩太,他的好名声甚至传到了其他会众。圣经说,在路司得和30公里外的以哥念,弟兄们都对他有好评。(使徒行传16:2)在神圣力量的指引下,长老重用提摩太,派这个年轻人跟保罗和西拉一起从事探访会众的工作。(使徒行传16:3)

15,16.为什么提摩太有好名声?

15 为什么提摩太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名声呢?是不是因为他聪慧过人、相貌出众或很有天赋才干?人所看重的往往就是这些。就连先知撒母耳也曾以貌取人,但耶和华提醒他说:“上帝跟人不一样,人看的是外表,耶和华看的是内心。”(撒母耳记上16:7)提摩太在基督徒弟兄姐妹当中之所以有好名声,不是因为他的外表或个人专长,而是因为他的美好品格。

16 多年后,使徒保罗提到提摩太的一些基督徒品格,说他性情纯良、富有爱心、甘愿舍己,而且为了上帝的工作不辞辛劳。(腓立比书2:20-22)提摩太还有“无伪的信心”。(提摩太后书1:5)

17.今日的年轻人可以怎样效法提摩太?

17 今日有很多年轻人都效法提摩太,培养上帝喜欢的好品格,因此年纪轻轻就已在耶和华和他子民面前有好名声。(箴言22:1;提摩太前书4:15)他们表现出无伪的信心,绝不做表里不一的人。(诗篇26:4)很多年轻人都像提摩太一样对会众有不少贡献。看到他们符合资格成为王国好消息的宣扬者,看到他们献身给耶和华并受浸,他们身边所有爱耶和华的人都深受鼓舞!

“信心不断加强”(使徒行传16:4,5)

18.(甲)保罗和提摩太在探访各地会众时有什么使命?(乙)会众得到什么益处?

18 保罗和提摩太在探访各地会众的工作上共事多年,执行来自中央长老团的各项使命。圣经说:“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作出的规定告诉门徒,让他们遵守。”(使徒行传16:4)显然,各群会众确实听从了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的指引。由于甘愿服从,“各群会众信心不断加强,人数天天增加”。(使徒行传16:5)

19,20.为什么基督徒应该服从带头的弟兄?

19 今天,耶和华见证人同样“服从那些……带头的人,愿意接受他们的指示”,所以也蒙上帝赐福。(希伯来书13:17)这个世界的景象正在改变,因此基督徒必须经常吸收“忠信睿智的奴隶”提供的滋养信心的食物。(马太福音24:45;哥林多前书7:29-31)这样,我们就不致偏离正路,不致被世俗玷污。(雅各书1:27)

20 诚然,现代的基督徒监督,包括中央长老团的成员,都是不完美的,就像保罗、巴拿巴、马可以及其他1世纪受神圣力量任命的长老一样。(罗马书5:12;雅各书3:2)但中央长老团坚守上帝的话语,认真学习使徒们的做法,这充分证明他们是忠信可靠的。(提摩太后书1:13,14)由于这缘故,各群会众不断受到巩固,信心日益加强。

提摩太为了“推广好消息”不辞辛劳

提摩太是使徒保罗所器重的助手。两人并肩工作差不多十一年后,保罗这样谈到提摩太:“我找不到性情像他那样的人,只有他真挚地关心你们的事……提摩太证明了自己是怎样的人,这是你们知道的。他跟我一起辛辛苦苦地推广好消息,就像儿子和父亲一起辛苦工作一样。”(腓立比书2:20,22)为了推广传道工作,提摩太不辞辛劳,因而深受保罗所爱,也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提摩太。

提摩太看来在路司得长大。他的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提摩太从婴儿时期就受母亲友妮基和外祖母罗以教导学习圣经。(使徒行传16:1,3;提摩太后书1:5;3:14,15)提摩太跟母亲和外祖母,很可能是在保罗第一次探访提摩太的家乡时归信基督教的。

几年后,保罗回到路司得,当时提摩太很可能二十岁左右,“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十分赞赏他”。(使徒行传16:2)在神圣力量的指引下,有弟兄说出了关于提摩太的“预言”,于是保罗和当地长老委派提摩太担任特别的工作。(提摩太前书1:18;4:14;提摩太后书1:6)他获派陪伴保罗到各地传道。提摩太不但要告别亲友,还要受割礼,以免被犹太人非议。(使徒行传16:3)

提摩太去过很多地方。他跟保罗和西拉一起去腓立比传道,之后跟西拉在比里亚工作,然后独自在帖撒罗尼迦服务。当提摩太跟保罗在哥林多再次见面时,他告诉保罗一个好消息,就是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虽然遭受患难,但仍然深爱上帝,保持忠信。(使徒行传16:6-17:14;帖撒罗尼迦前书3:2-6)保罗在以弗所时,听到一些关于哥林多会众的消息,感到不安,就想派提摩太回哥林多去。(哥林多前书4:17)后来,保罗又吩咐以拉都和提摩太离开以弗所,到马其顿去。不过,当保罗写信给罗马的基督徒时,提摩太已回到哥林多,跟保罗在一起。(使徒行传19:22;罗马书16:21)提摩太为了推广好消息四处奔走,以上只是其中一些例子而已。

保罗曾劝勉提摩太:“不要让人因为你年轻而小看你。”(提摩太前书4:12)这表明提摩太可能在行使权力方面有点犹豫。虽然如此,保罗仍很放心地派提摩太去处理一群会众的问题,叫他“吩咐某些人不要传授别的教义”。(提摩太前书1:3)保罗也授权给提摩太在会众里委任监督和助理仆人。(提摩太前书5:22)

提摩太有不少美好的特质,所以保罗很喜欢他。从经文可以看出,年纪较轻的提摩太是保罗的亲密同伴,既忠贞又有温情,就像保罗的儿子一样。保罗说他记得提摩太的眼泪,渴望见到提摩太,还为他祷告。保罗像个关爱孩子的父亲一样,曾因提摩太“常常生病”而给他一些建议,很可能由于他的胃不大好。(提摩太前书5:23;提摩太后书1:3,4)

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提摩太陪伴左右。至少有一段时间,提摩太也得忍受牢狱之苦。(腓利门书1;希伯来书13:23)后来,保罗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就敦促提摩太说:“请你尽快来见我。”(提摩太后书4:6-9)由此可见,保罗跟提摩太的感情多么深厚。但提摩太是否来得及见他至爱的良师最后一面,经文并没有透露。

马可有幸担负许多重任

据马可福音说,那些拘捕耶稣的人也想抓住“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不得不“光着身子跑了”。(马可福音14:51,52)由于马可(又称约翰)是唯一记述这件事的人,所以经文提到的年轻人可能就是马可本人。要是这样,马可跟耶稣至少有过一些接触。

马可一边听一个老人说话,一边写笔记。

大约十一年后,在希律·亚基帕迫害基督徒期间,有一次耶路撒冷会众有“不少人”都在马可的母亲马利亚的家里聚集祷告。使徒彼得神奇地从监狱获释后,也到马利亚家里去。(使徒行传12:12)由此可见,在马可成长的岁月中,弟兄姐妹常去他家,后来甚至在他家里聚会。马可想必很熟悉耶稣的早期门徒,并且受到他们的熏陶。

马可曾跟不少早期基督徒会众的监督并肩工作。据我们所知,马可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跟表兄巴拿巴和使徒保罗一起到叙利亚的安提阿传道。(使徒行传12:25)马可也加入了巴拿巴和保罗的第一次传道之旅,先去塞浦路斯,再去小亚细亚。但不知什么缘故,马可之后就独自回耶路撒冷去了。(使徒行传13:4,13)据使徒行传第15章说,巴拿巴和保罗因马可而争执起来,结果巴拿巴和马可去了塞浦路斯继续传道。(使徒行传15:36-39)

公元60或61年,保罗想必已经跟马可冰释前嫌,因为他们再次一起工作。当时,保罗被囚禁在罗马,他写了一封信给歌罗西会众,说:“我的狱友亚里达古向你们问好。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向你们问好。(我们已经给你们指示,如果他去你们那里,你们就要欢迎他。)”(歌罗西书4:10)由此可见,保罗当时打算派马可代表他去探访歌罗西会众。

大约在公元62至64年之间,马可跟使徒彼得一起在巴比伦传道。正如本书第10章指出,他们亲密无间,彼得还把年纪较轻的马可称为“我儿子马可”。(彼得前书5:13)

最后,在公元65年左右,使徒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他写信给当时在以弗所的提摩太说:“请你带马可一起来,因为他能帮助我执行职务。”(提摩太后书4:11)马可肯定马上接受了邀请,从以弗所回罗马去。难怪巴拿巴、保罗和彼得都十分赏识马可!

马可得到的最宝贵的服务机会,就是在耶和华的启示下写了马可福音。相传马可所记的资料很多都是从使徒彼得那里得知的。这个说法看来符合事实,因为马可的记载包括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只有目睹事情经过的人(例如彼得)才会知道。不过,看来马可福音是马可在罗马时写的,而不是当他跟彼得一起在巴比伦时写的。马可在福音书里,用了很多拉丁词组,并解释了一些希伯来语词,好让非犹太人也能看懂,可见马可福音主要是为这些读者写的。

a 请看118页附栏“马可有幸担负许多重任”。

b 请看第121页附栏“提摩太为了‘推广好消息’不辞辛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