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国”所像的东西守望台1976年 | 4月1日
-
-
“天国”所像的东西
“上帝的国好像什么?我拿什么来比较呢?”——路加福音13:18。
1,2.借着在教人方面采用比喻,耶稣应验了什么预言?
十九世纪之前当耶稣基督在地上时,比喻是他所用的教导方法中一个显著的部份。在这方面他应验了一个圣经预言。使徒马太利未所写的耶稣生平记载向我们指出这件事实。这位传记家告诉我们:
2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马太福音13:34,35;诗篇78:2。
3.与上帝的王国有关的比喻可以称为什么?耶稣怎样介绍这些比喻?
3 我们大可以将特别与上帝的弥赛亚王国有关的比喻称为王国比喻,有时耶稣用以下的话介绍这些比喻,“天国又好像”或“上帝的国,我们可用什么比较呢?”或“我拿什么来比上帝的国呢?”——马太福音13:47;马可福音4:30;路加福音13:20。
4,5.(甲)耶稣作了多少比喻?他在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作了一系列什么比喻?(乙)据路加福音13:17-21透露,耶稣在什么情况之下作出关于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
4 圣经报导耶稣作了三十个比喻。根据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记载,有一次耶稣一连作了七个彼此有密切关系的王国比喻。第一个是撒种者的比喻,然后是麦子和稗子的比喻,芥菜种的比喻,面酵的比喻,藏在地里的宝贝的比喻,重价珠子的比喻,和撒网的比喻。(马太福音13:1-50)福音的执笔者路加以不同的方式介绍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说:
5 “耶稣说这话,他的敌人都惭愧了;众人因他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耶稣说:‘上帝的国好像什么?我拿什么来比较呢?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园子里,长大成树,天上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又说:‘我拿什么来比上帝的国呢?好比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路加福音13:17-21。
6.既然耶稣在众人因他所作的事而欢欣鼓舞之后作出比喻,读者可能以为耶稣想用比喻说明什么事?
6 由于“众人因他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读者也许会以为耶稣对众人的欢欣鼓舞所生的反应,是说出两个预言性的比喻,借此表明上帝的王国不会像他在较早时候(路加福音12:32)所表示一般,仅由一“小群人”所组成。反之这个王国会大为扩张,直至整个人类世界均好像雀鸟一般栖息于这王国的荫庇之下。再者,世上的亿万人类都会充满基督教的纯真教训。例如神学博士H.A.W.梅耶所著的《马太福音评释手册》(1884年英文版)在259页第三段说:
芥菜种的比喻志在表明弥赛亚王国成员所构成的群体,亦即未来的王国中由上帝百姓所组成的政治团体,注定会由一个细小的开始发展为一大群人,因此会大为扩张;……“他们由一小群增加到无可胜数。”在另一方面,面酵的比喻目的是要表明弥赛亚王国的具体影响(以弗所书4:4及其后)会怎样逐渐弥漫于其未来臣民的全体中,借此整个群体都进到适当的属灵情况而有资格进入天国。
7,8.在此之后路加报导有人提出什么严肃的问题?然后耶稣作了什么与王国有关的比喻?
7 可是,有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实值得我们在此加以考虑,那便是:福音的执笔者路加在记录了耶稣的这两个比喻,并描述耶稣周游各地教训人之后,他随即提及有人向耶稣说:“主阿,得救的人少么?”耶稣的回答是否看来与这人的问题一致呢?耶稣是否表示王国会由一“小群”人所组成呢?——路加福音13:22,23。
8 请听听:“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阿,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那里来的。”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那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上帝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路加福音13:23-28)因此,凡是想进“窄门”的人都必须作一番努力才行。——请也留意路加福音13:5-9。
9.在《守望台》1881年四月刊所登载的文章中,J.H.柏登怎样解释面酵的比喻?
9 《锡安的守望台》在1881年四月刊第5页刊登了J.H.柏登讨论面酵的比喻的一篇文章。他在讨论中说:
这件工作的进展和辉煌的成功看来由救主的比喻加以说明,他在比喻里将天国比作面酵,一个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马太福音13:33。对这项解释的一项看来颇有道理而且相当有力的反对理由是,圣经将面酵和道理的酵称为不洁和腐败的因素。救主会以一种腐坏的因素和过程去代表天国吗?我们意识到救主在这个比喻里只采用酵的一种特色而已,即酵的扩散力。酵会不断发挥作用,直到工作完成为止,同样地上帝的王国也会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将咒诅除去为止。
10.1900年五月十五日的《守望台》怎样论及面酵的比喻?
10 可是,《锡安的守望台》在1900年五月十五日刊154页对上述见解提出异议。它在“面酵的比喻”的次标题之下说:“酵在圣经里自始至终代表腐败:在其他所有事例上圣经均将其用来代表罪恶、不洁和具有染污影响的东西。……认为我们的主在这里将酵一词用在一种好的意义上,正如一般基督教人士所想象一般,以之代表圣灵的若干恩泽,这种见解看来并不合理。反之,我们意识到耶稣在他的一切教训上都是首尾一贯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他不会将酵用作公义的象征,犹之乎他不会以麻风为圣洁的象征一般。
11.1910年六月十五日的《守望台》怎样解释面酵的比喻?
11 《守望台》在1910年六月十五日刊205页表达同一的思想。它在“藏于面里的酵”的标题下说:“‘面酵’的比喻(33节)表明,正如圣经所预言,教会将如何陷入败坏的情况中。正如妇人会将酵放在制饼的面团里,结果全团都发起来,基督的教会也会有同一的遭遇;全家人的粮食均会变成发酵腐坏。每一部份都或多或少受到弥漫全团的谬误道理之酵所影响。因此在今日,耶稣和使徒所传授的差不多每个道理均受到黑暗时代的谬误见解所腐化或歪曲。”——可参阅《守望台》1912年六月十五日刊198,199页,在标题“面酵的比喻”之下的资料。
酵与酒
12.上述《守望台》的投稿者可能提出什么异议?他可能提及耶稣所说关于酒和酒袋的什么比喻?
12 J.H.柏登若像《守望台》的编者C.T.罗素一样当时仍然在世,他可能对《守望台》在1900,1910和1912年所刊登的上述文章提出异议。他也许会坚持要《守望台》继续“只采用酵的一种特色,即酵的‘扩散力’”。既然酵的扩散力是由发酵作用所促成的,他也许会辩称发酵便是发酵,我们应当以客观的眼光去看这件事。他可能引用耶稣在马太福音9:17所说的话:“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也可参看马可福音2:22,路加福音5:37,38。
13.(甲)酒的发酵被用来象征怎样的东西?(乙)有鉴于此,关于面酵促成的发酵作用所含的象征性意义,有些什么问题发生?
13 由于新酒仍然继续发酵和产生气泡,它会使失去张力的旧酒袋爆烈。酒的发酵作用达成一个良好的目的,因此在这里发酵被用来象征一件好的东西。但这是否足以证明面酵所产生的发酵作用在妇人将酵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的比喻中也被用来象征一件好的东西呢?虽然圣经通常用面酵代表败坏邪恶的东西,这种用法有没有一两个例外情形呢?圣经是否以二重的方式运用面酵作象征,一方面代表美好公义的东西,同时也代表败坏、邪恶的东西呢?
14.什么事实表明圣经并没有将酒的发酵与面酵所促成的发酵同样看待?
14 既然在逾越节和其后七日的节期中,律法准许人喝酒,但却严厉禁止人吃任何有酵的饼,违者甚至会被判处死刑,我们又怎能辩称圣经以二重的方式运用面酵作象征呢?(利未记23:5-13;路加福音22:7-20)因此,圣经是否将所有的发酵及其扩散力都一视同仁呢?圣经是否将发酵所产生的扩散力视为考虑的唯一因素,不论发酵作用是由什么所促成的呢?圣经的答案是,绝不然!若非如此,我们就不会见到在逾越节及其后一周的除酵节中看来矛盾的现象了。
15.在发酵一事上,什么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所指的是一件好事吗?
15 所以,显然决定发酵究竟象征好事抑或坏事的因素并不是具有扩散力的发酵作用本身。反之,决定的因素是为了促成发酵作用而加进的东西。在圣经里,发酵(作为一个因素而言)并不是与促成这种作用的东西分离的。因此,制酒时自然发生的发酵作用并非被视为与加进面酵之后所促成的发酵作用无异。a因此一个人若根据装在新酒袋里的新酒继续发酵一事声称制饼时加进面团中的酵母乃是代表美好公义之事的一个象征,他便强词夺理了。他的论据并没有任何圣经根据。由于这缘故,柏登在1881年四月的《锡安的守望台》杂志中提出的论据并不能成立。上帝所感示的圣经使我们不得不将面酵所象征的意思加以区别。因此面酵的比喻所指的并不是一件好事,刚好相反,它所指的乃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们会在稍后的讨论中进一步谈及这件事。
“天国好像”各种东西
16,17.为什么也许有人会因为耶稣介绍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的方式而对以上所说提出异议?但是耶稣以什么方式介绍关于鱼网的比喻?鱼网被用来做什么?
16 耶稣这些含有预言性的比喻现在正发展到应验的高潮了。上述在1900,1910和1912年的《守望台》杂志中提出的解释今日仍然正确吗?的确是的!有些研究圣经的人可能提出异议,因为他们指出,耶稣说“天国”好像面酵和芥菜种。(马太福音13:31-33)不错,但是我们也必须记得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三章所载的一系列比喻的第七个亦即最后一个说:
17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13:47-50。
18.(甲)因此关于鱼网的比喻以及聪明与愚拙的童女的比喻,有些什么问题发生?(乙)耶稣所说“天国好像”这句话显然是什么意思?
18 现在,我们知道“天国”,亦即上帝的弥赛亚王国,是由羔羊耶稣基督和他144,000个门徒,属灵的以色列人,所共同构成的。(启示录7:4-8;14:1-5)因此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问题:耶稣的意思是不是说,由144,000个分子组成的王国阶级好像鱼网一样,其中包括“恶人”和“义人”,而这个网是由耶稣基督手下的天使所操纵的呢?我们也记得耶稣介绍另一个比喻时说:“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马太福音25:1,2)我们是否应当以为由十四万四千零一个分子组成的王国阶级有一半是愚拙的人,另一半则是聪明的人呢?当然不是!因此当耶稣说:“天国好像”某件事时,他的意思显然是在与天国有关的事上,有一个特色与这点或那点相似。或者与王国有关的某件事会好像他所描述的事一般。
19,20.(甲)为了获得正确的了解,关于这一系列比喻的目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乙)据耶稣自己说,他对人说话时为什么要用比喻?
19 鉴于这句话所含的意思,耶稣可以用比喻去说明“天国”或上帝的弥赛亚王国的不良发展以及良好发展。为了获得正确的了解,我们必须留意到耶稣说某个比喻或一系列比喻的目的。耶稣本人曾告诉我们他说比喻的目的何在。在他说了撒种者的种子落在四种泥土上的比喻之后,门徒问他说:“[你]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请留意耶稣怎样回答:
20 “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门徒]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引用以赛亚书6:9,10]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马太福音13:10-15。
21.(甲)借着耶稣运用比喻,以赛亚书6:9,10的预言怎样在以色列人身上获得应验?(乙)关于四种土地的比喻怎样表明同一件事实?
21 这便是耶稣要用比喻对以色列人说话的用意;为了应验诗篇78:2的预言;借着这些比喻,耶稣表明以赛亚书6:9,10的预言会获得应验,却只有少数人,只有一群余民,会接受他在信息而成为配得“天国”的真正基督徒。例如在撒种者的比喻中,耶稣谈及四种土地,其中三种均没有生产力。只有好土才能在宣扬王国信息方面产生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的收成。(马太福音13:3-8)在这系列的比喻中,第一个便主要论及对“天国”不利的发展。
22.在耶稣论及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中,以赛亚书6:9,10的预言应验在那个阶级身上?
22 在耶稣接着所说的麦子与稗子的比喻中,仇敌将稗子撒在麦田里,以致当收割的时候来到时田里杂有许多稗子。耶稣解释说“好种”是受膏的真正基督徒,亦即“天国之子”。稗子则与此相反,他们是基督徒;事实上他们是“恶者之子”,而恶者便是撒播他们的魔鬼。收割的时候是“世界的末了”,亦即现在我们所处的时期。我们若看看自1919年春季以来一直在进行中的属灵收割工作,我们见到什么呢?在天使引导之下被召集起来的“天国之子”仅是一小群余民而已;今日在举行主的晚餐时,只有一万人左右领食饼和酒的象征物。自从1948年(报告透露该年共有25,395人领食)以来,这群人的数目逐渐减少。在另一方面,冒牌的“天国之子”,应验了以赛亚书6:9,10的预言的基督教国各教会成员,却数达十亿之巨。——马太福音13:24-30,36-43。
23.在关于隐藏的财宝的比喻中,有多少人采取积极行动?
23 在关于“藏在地里的宝贝”的比喻中,只有一个人寻得宝藏而“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其他所有人都将他们的价值应用在其他方面,因为他们的眼睛仿佛“闭着”一般,以致看不见这块地所蕴藏的财宝。——马太福音13:44。
24.在关于重价的珠子的比喻中,有多少买卖人愿意付出所需的代价?
24 在关于“重价的珠子”的比喻里,只有一个“买卖人”渴望获得稀世的名珠。只有他才“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其他所有的商人都找寻他们认为宝贵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些并不需他们变卖一切所有才能买得的东西。——马太福音13:45,46。
25,26.(甲)鱼网和麦田的比喻在什么时候达到应验的高潮?(乙)这些预言怎样对“义人”及对冒牌的基督徒获得应验?
25 在鱼网的比喻中,由预表天使的渔夫们所使用的这项捕鱼工具捕得“各样水族”,有些是遵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可以吃的,其他则是律法禁人吃的。只有宜于食用的鱼才被“收在器具里”,其他的均被视为可憎之物而弃去。——马太福音13:47-50。
26 自1914年世界进入“末期”以来,我们在地上见到关于麦田的比喻达到应验的高潮。“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的工作正在上帝的圣洁天使隐形指挥之下进行,但是在与“天国”有关的方面,我们留意到什么事实呢?被召承受天国的“义人”是否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呢?刚相反,他们只是数目有限的一小群属灵余民,可是基督教国各教会中期望死后到天上去的教友数目却达亿万之巨。以赛亚书6:9,10的预言正应验在这些冒牌的基督徒身上。这些人会被扔进行将来临的“大灾难”之“火”中。(马太福音13:47-50)因此基督教国这个冒牌的“天国”绝不是任何人可以投靠的避难所。
-
-
揭发冒牌的王国避难所守望台1976年 | 4月1日
-
-
揭发冒牌的王国避难所
1.耶稣说出关于芥菜种的比喻究竟用意何在?这与什么预言一致?
耶稣所说关于细小的芥菜种长成一棵大树的比喻究竟用意何在呢?他的用意必然是说明一件与耶稣所引的以赛亚书6:9,10一致的事。(马太福音13:13-15)在说出这系列七个比喻中的第三个时,耶稣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马太福音13:31,32。
2.将芥菜树比作名义上的教会之后,1900年五月十五日的《锡安的守望台》怎样解释飞鸟栖息于树上一事?
2 《锡安的守望台》在1900年五月十五日刊153页说:“描述王国目前的胚胎状况的第三个比喻是要表明在这个福音时代中,名义上的教会会从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始扩展到十分巨大的程度。……可是这项发展却未必带来任何好处或特别有益的东西;刚相反,这成为一项不利的情况,因为空中的飞鸟都来栖息在树枝上而将其染污。在上一个比喻里,‘飞鸟’代表撒但及其臣仆;我们认为有理由在这里采纳类似的解释,意即主耶稣所设立的教会迅速获得极大的扩展,但由于其成就和力量等,撒但通过他的臣仆渗进教会的各部份。许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栖息在这个福音教会的枝干上,而使其沦为一个藏污纳垢之所。”
3.1910年六月十五日的《守望台》说长成的“树”和树上的鸟代表什么?
3 1910年六月十五日的《守望台》在204页提出与上述十分类似的见解说:“因此,这个比喻的教训使我们获得的结论是,有一个时期,基督的教会在世上如此微不足道,以致属于这个组织是一件可羞的事;但是最后它却会变成尊贵强大,以致仇敌的臣仆亦乐于受其荫庇。圣经以巴比伦代表这项发展,并且表明以整个而言,名义上的基督教会及其属下的各分支和派别均属于巴比伦。请听听主怎样说:‘[它成了]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也可参看《守望台》1912年六月十五日刊198页,在标题“像一粒芥菜种”之下的资料。
4.(甲)这两篇《守望台》文章没有说象征性的“树”预表什么?(乙)在时间和地点方面芥菜种的比喻并非描述怎样的景象?
4 时至今日,我们在1976年所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长大的芥菜树预表什么呢?以上所引的两期《守望台》说是大巴比伦。它们没有说这棵树预表由144,001位登基执掌属天权柄的受膏者共同组成的王国阶级。但是今日我们又怎样说呢?我们必须记得的一点是,芥菜种的比喻所描述的并不是千禧年的情形,届时全人类会在享有属天荣耀的王国阶级统治的弥赛亚王国之下获得荫庇。比喻并非描述与“天国”后嗣有关的一幅属天景象。反之它所预表的是在某段时期中地上的事态。
5.这个比喻在什么特别时期中达到应验的高潮?这项应验在什么地方发生?
5 这段特别时期由耶稣在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以及鱼网的比喻中标明出来。在关于麦田的比喻中,耶稣说:“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事物制度的终结,《新世》],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在鱼网的比喻中,耶稣说:“世界的末了[事物制度的终结,《新世》]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13:39,49,50)既然须要分别出来的“稗子”是在地上,“收割”的工作亦在地上进行。同样地,打渔的“海”既在地上,将适当的鱼与不适当的“鱼”分开的工作自然在地上发生。象征性“稗子”和不适当的“鱼”乃是有名无实的基督徒;这些人“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以致根本无法接受属灵的医治。(以赛亚书6:9,10;马太福音13:14。可参看使徒行传28:25-28。见《守望台》1967年六月十五日“直至房屋无人才得医治”一文。
6.今日的芥菜“树”自称为什么?因此为什么这棵象征性的“树”不可能预表大巴比伦?
6 到我们今日这“事物制度的终结”时期,象征性的芥菜树应该已经完全长成了。它的生长程度正好与收割的时候相称。既然收割属灵“麦子”或“王国之子”的工作自1919年以来一直在进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象征性的芥菜树现今在地上已完全长成了。这棵树自称代表“天国”,因为耶稣说:“天国好像”它一样。由于这缘故,芥菜树不可能预表大巴比伦,因为这个组织乃是始于古巴比伦的伪宗教世界帝国。以整个而论,大巴比伦并不以“天国”自居或自称代表上帝的弥赛亚王国。可是,大巴比伦属下拥有最多教友和势力最大的部份却自称代表上帝属天的弥赛亚王国。大巴比伦最强大的部份便是拥有超过一千个教派的基督教国。
7.基督教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扩增是由什么所促成的?它其实始于何时?经过如何?
7 基督教国自称起源于公元第一世纪耶路撒冷最初的细小教会。今日基督教国拥有亿万的教友。它已增长到空前庞大的程度!但是它那可耻的俗世精神和灵性的贫乏却清楚表明它的巨大扩增绝不是由于它拥有属灵的美德和圣经的真理之光所促成的。宗教历史透露基督教国其实是由信奉异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第四世纪创立的,君士坦丁虽然自称在公元312年归信基督教,但却等到他在公元337年五月廿二日去世之前不久才受洗。借着大约三百个变节不忠的“主教”之助。他将当日堕落的基督教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他以罗马帝国教皇的身份在小亚细亚召开第一届尼斯会议以决定教会应将什么道理订为正式的教义。
8.今日基督教国里弥漫着怎样的道理和行为?这应验了什么比喻?
8 今日基督教国的各教会弥漫着什么呢?基于圣经的教训、结构、程序及对圣经的谨守遵行吗?绝不然!反之其中所弥漫的是教皇君士坦丁所提倡的混合宗教;这种宗教所根据的乃是来自巴比伦的道理和程序而非上帝感示的圣经所含的教训。在君士坦丁主持之下,尼斯会议解决了关于耶和华上帝的品格和属性的争论;会议决定采纳来自巴比伦的三位一体教义。耶稣基督在面酵的比喻中预言到基督教的道理和行为遭受腐化染污的这项过程,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马太福音13:33。
9.这种腐化影响在基督教国里进行了多久?这向魔鬼的臣仆提出什么机会?
9 基督教国有十六个世纪的时间让“全团发起来”,谁能够否认今日基督教国已完全被来自巴比伦的教义、俗世的精神及像宁录一样对耶和华上帝的宇宙统治权蔑视所腐化呢?由于基督教国属下巨量冒牌的“天国之子”均已腐化堕落,这使地上假冒的“上帝王国”成为魔鬼撒但手下臣仆理想的藏身之所。犹之乎“飞鸟”在长成的芥菜树上寻得荫庇一般。——马太福音13:31,32。
10,11.(甲)为什么芥菜种的比喻并不预表任何对人类有益的事?(乙)因此芥菜“树”预表今日的什么王国?
10 这些象征性的“飞鸟”栖宿于基督教国的许多教派中并没有使基督教国在灵性上得益。这有如农夫在园中或田里撒下的芥菜种所长成的树一般。在树上栖息的飞鸟可以吃芥菜的种子,正如在关于四种土地的比喻中,飞鸟将撒种者撒在路旁的种子吃去一般。(马太福音13:4)从耶稣的比喻看来,芥菜树对人并没有任何造益。例如比喻没有告诉我们这树如何及在何时长成,也没有说种植者将鸟赶走,然后采集大量芥菜种供调味之用。但是农夫将芥菜种撒在园里无疑不是仅为了使“飞鸟”有个地方栖息的缘故。
11 考虑过所有因素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今日象征性的芥菜“树”乃是冒牌的“天国”,即基督教国连同它那作威作福、辖制属下教友的教士阶级在内。按理说来,长成的“树”不可能预表受印的属灵以色列人今日在地上的余民,因为这批人仅是全数的一小部份而非144,000位王国后嗣的全部。事实上,在过去廿七年来,属灵余民的数目正逐渐减少。在1975年的耶稣受难纪念中,他们的数目减至10,454人。
异于我们所想象的芥菜树
12.根据生物各从其类地繁殖的圣经律则,也许有人会对认为芥菜“树”预表基督教国的解释提出什么异议?
12 颇合逻辑地,也许有人会对上述见解提出以下的异议:在耶稣的比喻里,撒下芥菜种的人是怀着好意的。他期望芥菜种会“各从其类”地长出一棵芥菜来。(创世记1:11,12)他绝没有期望种子长出与他所种不同的东西来。他并没有想到任何假冒的芥菜树。既然如此,我们怎能说撒种者所得的乃是一棵假冒的芥菜树呢?我们怎能够说芥菜种所长成的“树”代表基督教国,冒牌的“天国”呢?a这岂不是违反了上帝规定种子必须产生同类生物的律法吗?若将上帝这条律法加以属灵的应用,这岂不是表明种子不可能产生一件像基督教国一样与“天国”相反的东西来吗?
13,14.(甲)为什么若没有耶稣基督就不会有基督教国?(乙)按照什么标准上帝要基督教国对他负责?它是什么的副本?
13 在这方面,事情是由耶稣基督开始的。若没有基督,基督教国就不会产生了。这句话很简单,但却是真确的。在公元第四世纪,基督教国依附真正的基督而非一个假基督或假弥赛亚,借此使它的假冒更难看出。它甚至采用基督的名衔而自称为基督教国。它将各项与耶稣基督有关的东西据为己有。它为人施行洗礼,它属下有些教会甚至施行浸礼。它以饼和葡葡的产品举行主的晚餐。它设有长老或主教和执事。(腓立比书1:1)至于以整本圣经而言,在《新世界圣经译本》于1950年出版之前,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所用的圣经原本均来自基督教国各教会所设立的圣经会。
14 很显然地,基督教国的成立将耶稣基督牵涉在内;直至今日,基督教国仍然以基督的真教会自居。再者,耶和华上帝会按照基督教国所作的声称去审判它。由于这缘故,耶和华要求基督教国名副其实;它若未能符合上帝的条件就必须对此负责。因此上帝会为基督教国带来应得的惩罚。在现今这末期中,上帝已判决基督教国不忠于它的宗教声称。它乃是古代不忠的以色列国的现代副本。
15,16.麦子和稗子的比喻怎样表明基督教国的扩展将耶稣牵涉在内?
15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也进一步证明基督教国的兴起牵涉到耶稣基督。诚然,“人子”耶稣基督并没有将稗子撒在自己的田里。这乃是他的仇敌魔鬼撒但的作为。在比喻里,田主的奴仆很快便发现麦田里杂有稗子。他们想将稗子的苗拔出来。但是身为田主的撒种者却不许他们如此行,反之他怀着耐心和坚忍吩咐奴仆让稗子和麦子一起生长,直至五旬节左右的收割时候来到。然后他才会将完全长成的稗子从麦子分开。
16 为了应验比喻的这部份,耶稣没有在基督教国初次显现时便将其消灭。反之他容许这个组织大事扩展。在这种意义上,基督教国长至目前的规模——它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程度——将基督耶稣也牵涉在内。直至本文发表时,基督尚未将基督教国毁灭。由于基督的允准,基督教国仍然留在撒种者的田里,在他所耕种的宗教田地里。——马太福音13:24-27;可参看哥林多前书3:9。
17.谁是象征性的“鱼网”的拉网者?社方的书刊在1891年和1912年说这个“鱼网”预表什么?
17 撒网的比喻也进一步表明耶稣与基督教国的关系。(马太福音13:47-50)拉网的渔夫预表在得了荣耀的耶稣基督指挥下的天使。但是鱼网本身预表什么呢?既然比喻说“天国又好像网”,网是否预表“天国”阶级的144,001位成员呢?不然,我们若考虑到比喻的所有特点便无法获得这样的结论。1891年出版的《“愿你的国降临”》一书在214页说鱼网预表“名义上的基督教会”。1912年六月十五日的《守望台》(201页)在“鱼网的比喻”的标题下将网称为“福音的网,包括各种各式的教会在内”。
18.1968年五月十五日的《守望台》说鱼网预表什么?
18 在较近的时期,1968年五月十五日的《守望台》刊登了一篇题名为“下网打鱼”的文章。在298页第六段,该文说:“网代表地上自称凭着中保耶稣基督与上帝立了新约而是上帝教会的组织。因此这组织自称为属灵的以色列,是受上帝的灵所膏而有希望与耶稣基督一同在天国里作王统治的圣洁国家。它包括作真实声称的人以及作虚伪称的不忠者。因此它亦包括基督教国与那分属几百个‘基督’教派的亿万信徒在内。”
19,20.(甲)耶稣与象征性的芥菜种之间的经历与耶利米书2:21-23所描述的耶和华与什么之间的经历相似?(乙)在何西阿书10:1-4,耶和华怎样描述以色列作为一棵象征性的“葡萄树”的退化?
19 因此在上述几个王国比喻里.耶稣表明他与基督教国各教会的形成和扩张有什么关系。他和基督教国的关系与他天父耶和华和古代变节不忠的以色列国的关系相似。耶和华在公元前1513年将以色列国建立起来的旨意是美好公义的。但是耶和华所拣选及在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所建立的国家有什么遭遇呢?耶和华在耶利米书2:21-23亲自回答这个问题:“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树,全然是真种子,你怎么向我变为外邦葡萄树的坏枝子呢?你虽用碱,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迹仍然在我面前显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你怎能说,“我没有玷污,没有随从众巴力?”你看你谷中的路,就知道你所行的如何。你是快行的独峰驼,狂奔乱走。’”
20 耶和华也在何西阿书10:1-4说:“以色列是[退化]的葡萄树,结果繁多,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他们心怀二意,现今要定为有罪。……他们为立约说谎言,起假誓,因此灾罚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
21.(甲)在耶稣的日子,犹太人怎样表明他们的变节不忠?(乙)关于耶稣是否可能种下一粒象征性的芥菜种,但却长出一株不同的植物来,谁的经历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21 在耶稣基督和使徒的日子,以色列国像在耶利米和何西阿的日子一样变节不忠。事实上,那个世代的以色列人将弥赛亚耶稣害死,并且极力迫害耶稣的使徒和第一世纪的门徒。耶稣和以赛亚所指责的是那些“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不肯接受属灵医治的人特别是指这些以色列人而言。(以赛亚书6:9,10;马太福音13:13-15;使徒行传28:24-28)结果这个变节不忠的世代在公元70年遭遇国家的惨剧。因此,现在还有人提出问题,比喻中的撒种者耶稣怎可能种下一粒象征性的芥菜种,但却长出一棵完全不同的树来,以致产生了称为基督教国的腐败赝品吗?耶和华上帝与古代以色列国的经验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22.为什么耶稣可以说出芥菜种的比喻,但却明知长成的“树”其实预表一个冒牌的组织?
22 耶稣基督的先见之明使他能够预知他在第一世纪所种的象征性的芥菜种会导致什么结果。他很熟悉以色列国的历史,也知道所有的预言。因此他可以说出芥菜种的比喻,而他所想到的其实是冒牌的“天国”,基督教国。这便是长成之后有“飞鸟”栖息于其间的芥菜树所象征的东西。——请参阅马太福音13:25,38,39;24:23-25。
23.(甲)虽然耶稣没有提及芥菜“树”会被消灭,我们却不应当遽下什么结论?(乙)鱼网的比喻并没有表明鱼网会怎样?
23 耶稣的比喻本身并没有表示荫庇许多飞鸟的大“树”会被消灭。可是我们却没有任何论据表明这样的毁灭不会临到象征性的芥菜树基督教国之上。(可参阅路加福音13:5-9)鱼网的情形也一样:耶稣的比喻并没有表明鱼网会被毁去。但是比喻也没有表示鱼网再次被使用。鱼网若再次被使用,它会再次从“海”里网起比喻所描述的同样混杂的水族。因此,即使比喻本身没有说明,这并不表示鱼网所预表的东西不会在上帝所订的时间被除去。在过去十九个世纪,在天使指引之下以象征性的鱼网所做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但是将象征性的鱼网所捕得的水族分别开来的步骤一旦完成之后,打渔的工作便不会再重覆做了。
24.虽然比喻没有表明,为什么象征性的鱼网会在上帝所订的时间被除去?
24 既然鱼网预表“名义上的基督教会”,亦即自谓的基督徒,包括真与伪的基督徒在内,所形成的组织,象征性的鱼网的确会被除去。这样一项将基督教国包括在内的宗教安排会被抛弃而永不再使用。到事物制度的“末期”结束时,耶和华上帝便会将一切承受真正“天国”的好“鱼”拣选出来了。(马太福音4:17;13:47-50)因此即使比喻没有明言,这并不足以证明比喻性的鱼网不会在达成目的之后便被撇弃一旁而永不再使用了。可是耶稣却说“天国”好像鱼网一样。鱼网本身无疑并不预表拥有144,001位成员的天国阶级。
献给耶和华的发酵之物又如何?
25.虽然名义上的基督徒组织深受来自巴比伦的事物所腐化,有些人仍然可能对于妇人藏在面中的酵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
25 芥菜树所预表的名义上的基督徒组织确已受来自巴比伦的道理和习俗所腐化,这乃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我们在以上的讨论中指出,关于一个妇人将酵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的比喻乃是预表自谓的基督徒组织的腐化堕落。(马太福音13:33)可是也许有人仍然觉得这项解释难以接纳。他也许问自己,比喻里的酵真的预表对宗教有害的腐化影响吗?这是否可能预表公义圣洁的力量弥漫在王国后嗣所组成的真正基督教会中呢?试想想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有些献给耶和华上帝的东西是含有酵的,但却蒙他所悦纳。这岂不表示圣经将酵用作良善和公义的象征吗?在关于面团里的酵的比喻里,酵岂不可能预表同一的东西吗?
26.提出问题的人可能对大祭司在五旬节所献的两块麦饼怀有怎样的想法?
26 关于耶和华吩咐人献给他而蒙他悦纳的有酵之物,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犹太的大祭司在五旬节所献的两块发过酵的麦饼。五旬节在春季的西弯月六日举行,亦即尼散月十六日之后的第五十日。在尼散月十六日,大祭司献上大麦收成的初熟果子。(利未记23:15-17;申命记16:9-12;使徒行传20:16;哥林多前书16:8)鉴于这两块麦饼所受到的重视,一个人也许会有如下的想法:耶和华在这个节日接纳了两块含有酵的麦饼。既然耶和华在这个场合接纳一些发过酵的东西,这岂不表示酵可以含有好的意思吗?这岂不证明有时酵在上帝看来含有好的象征性价值吗?试想想在古代耶和华的选民当中,发过酵的饼最受人欢迎,而无酵饼则称为“困苦饼”。(申命记16:1-3)这无疑应该使酵在圣经里被用作象征时含有好的意思!
27.我们若作这样的推理,便会认为在五旬节两块麦饼所预表的实体中,酵含有什么意思?
27 我们若对在五旬节献上的两块发了酵的饼作如上的推理,这便会引到什么结论呢?结论便是:在五旬节上的两块饼是含有预表性的,它们按照上帝的旨意影射未来的事物。因此在西弯月六日献上的两块含酵麦饼的酵必然象征某件美好、公义、善良的东西了。可是我们可以问问,这两块发过酵的麦饼本身预表什么呢?它们预表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产生的真正基督教会,而这个教会是由不完美的人所构成的。(《锡安的守望台》1898年三月一日刊68页第4段),在五旬节的日子酵若预表某件好的东西,那末按理说来这便影射新的基督教会在一开始就含有由酵所预表的良善品质或某种特别的“圣灵恩典”了。这甚至发生于上帝将圣灵倾浇在他们身上之前!
28.可是,正如《守望台》指出,五旬节的麦饼所含的酵预表什么?
28 可是当上帝在五旬节将圣灵倾浇在基督教会的属人分子身上时,他们是否一开始便具有某种内在的过人之长呢?不然;他们并不具有来自他们本身的公义。因此以色列人献上的初熟麦饼所含的酵一向均被视为预表罪,即基督教会的分子从忤逆的亚当遗传得来的罪。(罗马书5:12;可参阅《守望台》1912年六月十五日刊198页,在标题“面酵的比喻”之下的第二段)可是,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基督教会不完美的成员却“由耶稣的血将他们一切的罪洗净。”——约翰一书1:7;可参阅亚尔佛·艾特舍恩所著的《圣殿》一书,229至231页,1881年版b
29.(甲)五旬节与献上初熟果子的什么日子有直接关系?在什么方面有关?(乙)在献上初熟果子的较早日子,关于酵有什么规定?
29 关于五旬节的麦饼所含的酵,以上的解释也受另一项事实所支持,那便是:五旬节在时间的计算方面与献上大麦初熟果子的日子有直接关系。上述祭物在尼散月十六日,亦即逾越节之后第三日,献上。(利未记23:9-17)当大祭司在尼散月十六日将一捆初熟的大麦收成当作摇祭献上时,祭物并不含有任何酵在内。祭司也献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和“酒一欣四分之一”,但亦不带有任何酵。(利未记23:13)事实上,这项仪式在延续七日的无酵节期间举行,当其时以色列人不可使用任何酵或吃任何含酵的东西。为什么在尼散月十六日举行的仪式完全不用酵,但在与此有关的五旬节却使用酵呢?
30.(甲)酵若预表公义的东西,在献上初熟大麦的日子没有酵一事便会表示什么?(乙)一捆初熟的大麦预表什么?
30 如果我们因为上帝在五旬节接纳有酵的祭物就认为酵象征美善的东西,那末为什么在与一捆初熟的大麦一同献上的祭物中,上帝却不准人使用任何酵呢?酵若是个含有良好意思的象征,大祭司献上一捆大麦时所用的祭物却不含有酵,那岂不意味到祭物缺少了一点美好的东西吗?不错,这会预表在这个预言性的先模的应验中,含有某项美德或“圣灵的恩典”付诸阙如,但这是实际的情形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一下献给上帝的一捆初熟的大麦究竟预表什么。这个祭物所预表的乃是复活了的主耶稣本身。——哥林多前书15:20。
31.(甲)耶稣在什么日子复活?为什么在这个日子?(乙)关于耶稣的复活,那一天在以色列国中不许使用酵一事预表什么?
31 与这件事实一致地,耶稣基督在公元33年尼散月十六日星期日从死里复活,其时正值为期一周的无酵节。他复活时无疑没有缺少任何美好的品质,德行或“圣灵的恩典”。但是我们若将酵视为象征美事的东西或所谓的“公义之酵”,无酵的祭物便会预表这件事实了,与此刚相反,当大祭司在尼散月十六日将一捆初熟的大麦献作摇祭时,祭物之不含有酵预表耶稣基督复活成为一个完美、公义、无罪的灵体。他在复活时正如提摩太前书3:16所说一般“在灵里称义”。他绝不含有任何象征性的“酵”。
32.(甲)耶稣在创立主的晚餐时怎样论及他所掰的饼?(乙)因此这饼的无酵品质象征什么?
32 与此有关的另一件事实是:大祭司在尼散月十六日将初熟的大麦献给耶和华上帝,而这是逾越节之后的第三日。耶稣基督在公元33年尼散月十四日守过逾越节的晚餐之后拿起一块无酵饼,掰开,然后对忠心的使徒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马太福音26:26)既然饼里不含有酵,我们若认为酵象征美善的东西,这是否意味到耶稣的血肉躯体缺乏某种重要的品质,缺乏公义或某项“圣灵的恩典”呢?绝不然!象征耶稣的身体的饼是没有酵的,这预表耶稣的血肉躯体不含有任何罪性和缺陷。——希伯来书7:26。
33.作为一个象征,面酵在圣经里总是被用来代表什么?我们有什么见证支持这点?
33 与上述一致地,1900年五月十五日和1910年六月十五日的《守望台》正确地指出,作为一个象征,面酵在圣经里自始至终被用在一种不好的意义上。从圣经在出埃及记12:15-20;13:7首次提及面酵直至在加拉太书5:9最后一次提及,圣经始终将酵用来象征坏的东西。我们若需要有见证去支持这件事实,我们至少有两位见证证明圣经一贯地将酵用来象征坏的东西、不义、谬误、罪恶。耶稣曾提及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马太福音16:6-12;马可福音8:15;路加福音12:1)使徒保罗则警告人提防会使全团发起来的酵。他提及无酵节,然后清楚表明酵究竟象征什么,因为他说:“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理]的无酵饼。”——哥林多前书5:6-8;可参阅申命记17:6,7;19:15;提摩太前书5:19;希伯来书10:28。c
34.因此,面酵的比喻究竟预表什么?
34 鉴于这一切,在关于妇人将一点酵藏在三斗面中的比喻里,耶稣并没有以反乎常例的方式运用酵作象征。与他的教训一致地,他将酵用来象征一件不好的东西。因此他的比喻所论及的必然是与“天国”有关的某项不良发展,在这个比喻里酵使全团发起来预表自称为基督教会的组织被来自巴比伦的谬误道理和习俗所腐化。这预表由长成的芥菜树所影射的组织如何被象征性的酵所腐化。因此很适当地,马太和路加都将面酵的比喻置于芥菜种的比喻之旁,路加更将这两个比喻置于紧接在耶稣对伪善的宗教家所作的严词指责之后。——路加福音13:10-21。
[脚注]
a 见1975年出版之《人类得救脱离世界苦难的日子近了》(英文)一书206-209页
b 230页第12-14行说:“它们是发过酵的,因为以色列所作的公开感恩,甚至最圣洁的,也含有不完美和罪的酵而需要一个赎罪祭。”
与上述一致地,我们在基尔和底力兹合著的《旧约注释》(第二册——摩西五经)在次标题“使安息与耶和华的节期成圣”(437页)之下以及443页16-34行读到,
“……第20节。祭司要把这些(献作平安祭的两只羔羊)和初熟麦子作的饼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麦饼与羔羊)是献与耶和华为圣物归给祭司的。赎罪祭是要引起以色列人的罪咎感。虽然他们仍然吃日常发过酵的饼,他们却不可带着旧天性的酵事奉上帝,反之他们必须恳求主上帝赦免和洁净他们的罪。”
c 《犹太百科全书》1971年版第七卷1235-1237栏刊有一篇题名为“面酵”的文章。在1237栏“犹太人心目中的酵”这个标题之下我们读到:
“酵被视为腐败和不洁的象征,‘面酵’是‘阻止我们遵行上帝旨意的事物之一’。卡巴拉对这个见解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新约也提及‘恶言邪恶的酵’,并将其与‘诚实真理的无酵饼’作一对照(哥林多前书5:8)。类似地,这个字也被用来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谬误道理(马太福音16:12;马可福音8:15)。
“这特别指将不纯的成分杂进家系中而言。在这方面,(发酵的)的‘面团’被用来与‘筛过的纯净面粉’作一对照。”
-
-
逃往真正的王国避难所守望台1976年 | 4月1日
-
-
逃往真正的王国避难所
1.(甲)芥菜“树”所预表的组织怎样被揭发出来?(乙)基督教国的大部份人怎样都证明有如以赛亚书6:8-10所描述一般?
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在普世进行的传道工作将耶稣的比喻中由芥菜种长成的大“树”所预表的组织揭发出来。(马太福音13:31,32)比较上说来,只有不多自谓的基督徒逃出这个宗教组织(基督教国)而归附于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所宣扬的弥赛亚王国之下。像公元前第八世纪的以赛亚先知一样,这些见证人继续不断地到基督教国的人士那里去,但是基督教国绝大多数的人却在灵性上处于什么情形呢?正如以赛亚先知所预言一样,他们对王国信息视若无睹,充耳不闻,他们的心亦毫无反应。——以赛亚书6:8-10。
2.这些灵性有病的人会留在基督教国里多久?
2 基督教国里的这些人会留在灵性有病的状态多久呢?耶和华在以赛亚书6:11-13所说的预言清楚答复这个问题。他们会留在基督教国里,直到这棵象征性的芥菜“树”在将临的“大灾难”中被铲除为止。(马太福音24:21,22)见《守望台》1967年六月十五日刊,“你已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吗?’一文”。
3.为什么敬畏上帝的人已归附于上帝业已建立的弥赛亚王国之下?他已将他们带进什么之中?
3 许多敬畏上帝的人均已逃出基督教国。他们按照圣经的预言仔细查考过自1914年以来所发生的世事。借着这样的一项比较,他们看出上帝派他的爱子耶稣基督统治的弥赛亚王国已在大战爆发的1914年于天上诞生了。他们并没有将国际联盟视为“上帝王国在地上的政治表现”,也没有将目前的联合国视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而投靠这些人为组织。这些耳目开通、心怀体会的人绝不同意基督教国的教士们所鼓吹的上述见解,反之他们归附上帝所建立的王国而在其下寻得庇护。他们仿佛趁“大灾难”未临到之前逃到危险地带之外的“山上”一般。(马太福音24:16-22)他们已进入一个属灵的“乐园”里。自1919年以来,耶和华上帝已应验了他所作的许多关于复兴的预言,为他手下复兴的百姓将属灵的乐园建立起来。——以赛亚书35:1-10;65:17-25。
4,5.(甲)以赛亚书32:1,2,17,18怎样描述被带进属灵乐园的人所享的和平安全?(乙)在这个预言的应验中,谁是预言所提及的“首领”?他们怎样有助于促进乐园的安宁情况?
4 以赛亚书32:1,2,17,18的预言以生动的文字将这些人在弥赛亚王国治下所享的和平安全描述出来:“看哪!必有一王凭公义行政;必有首领借公平掌权。[每个人必]像避风所和避暴雨的隐密处,又像河流在干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稳的住处,平静的安歇所。”
5 相当于这节经文所描述的“首领”的人并非基督教国里的“教会首领”。反之,他们乃是今日的“长老”。在耶和华所拯救和复兴的百姓散布全球的三万五千多个小组里,他们是受任命的“监督”。他们必须直接对属天的君王弥赛亚耶稣负责,因此他们明智地“借公平”执行牧养群羊的工作。这大大有助于促进属灵乐园里的和平宁静、可靠和安全。自1919年以来,耶和华已将他手下复兴的敬拜者带进这属灵的乐园里。
在将临的弥赛亚千年统治之下
6.上帝在地上的新规制怎样会在一开始便有一个属灵的乐园?但是乐园里的人会有什么工作要执行?
6 正如不透水的方舟在公元前2370-2369年保护挪亚一家和若干鸟兽渡过普世的洪水,同样地在耶和华的庇护之下,属灵的乐园会渡过将临的“大灾难”。留在这个属灵乐园里的忠心敬拜者会与之一同渡过“这场自世界起头直到如今从未有过,后来也必没有的大灾难。”(马太福音24:21,22;启示录7:9-14)由于这缘故,大灾难过去之后,上帝在地上的公义新事物规制会在一开始便有一个属灵的乐园,其中充满耶和华的知识和忠心敬拜他的人。(以赛亚书11:9)由挪亚的三个儿子和媳妇所预表的“大群”生还者会合力执行美化地球的工作,使整个地球成为伊甸园一般美丽的普世乐园。因此在耶稣基督和他的144,000位助理君王的千年统治之下,为人所居的地球会成为一个实际的乐园。这是耶稣基督亲自所作的应许。——路加福音23:43。
7,8.(甲)谁与挪亚和他一家人同在方舟里渡过洪水的灾劫?(乙)为什么挪亚一家出方舟之后并不惧怕地上低于人的动物?
7 在公元前2369年当挪亚的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他获准将耶和华上帝所关闭的大门打开之后,挪亚和家人从方舟里出来,但并非仅是他们,因为创世记8:19告诉我们:“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这些动物也会像渡过洪水的人类一样在地上繁殖。——创世记1:20-25。
8 地上这些低于人的生物会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上帝在祝福挪亚和他一家时透露两者之间会存有什么关系,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创世记9:1,2)因此人类从保全他们性命的方舟出来时无需对前途怀有任何惊惧之心,甚至不用害怕任何动物。人类在方舟里并不恐惧各种动物,当时甚至狮子也像牛一样吃草为生。
9.这显示上帝在“大灾难”之后会怎样行以实现他吩咐亚当夏娃对地上一切低于人的动物所做的什么事?
9 这无疑显示我们自己会在地上享有怎样的前途。地上各种低于人的动物会与耶和华在属灵乐园里的敬拜者一同渡过灾劫以供人类享用。无疑在大灾难过去之后,上帝会对劫后余生者提出一项与地上的虫鱼鸟兽有关的保证。全能的造物主会使所有低于人的动物对人产生畏惧之心而不敢骚扰伤害人。按照上帝对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所下的命令,人类会管理所有这些低于人的生物。这些生物会顺服人的统治而不再伤害人。——创世记1:27,28。
10.现在是否地上所有低于人的动物均受人所管理?大卫怎样在预言中指出一切动物所要顺服的人?
10 洪水之后一千三百多年,当耶路撒冷的大卫王写诗篇第八篇时,地上并非所有低于人的生物都对人驯服无害而在这种意义上受人管理。但是大卫在这篇诗里预言到有一个人会治理众生。大卫在这篇诗里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诗篇8:3-8。
11.圣经在什么地方和怎样将上帝使地上众生服于其下的人的名字透露出来?
11 奉耶和华上帝所派管理地上众生的这个“人”是谁呢?上帝所感示的希伯来书第二章五至九节告诉我们,说:“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上帝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唯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12.在“将来的世界”里,地上的什么生物也会服于耶稣的脚下?
12 这意味到在“大灾难”成为过去,魔鬼撒但和他手下的鬼灵被捆绑囚禁在无底坑里之后,“将来的世界”会臣服于弥赛亚耶稣的脚下。这会包括地上的众生在内,“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诗篇8:7,8)“田野的兽”包括所有目前对人有危险的野兽在内,例如狮子、熊、豹、眼镜蛇和其他各种毒蛇等。“经行海道的”则包括吃人的皮兰那鱼、鲨鱼和鲸鱼等。
13.在“将来的世界”里,在天上得了荣耀的耶稣基督会怎样表明地上一切低于人的动物均受他所管理?
13 现已在天上获得“荣耀尊贵为冠冕”的弥赛亚耶稣绝没有失去制服野兽的大能。(马可福音1:13;11:2-7)他会将驯服目前这些危险动物的能力显明出来。怎样显明呢?借着使它们受活着渡过“大灾难”,进入上帝的新规制里承受地上乐园的“大群人”所管理。因此今日凶残危险的野兽在将来变成对地上敬拜耶和华上帝的人丝毫无害。届时人兽之间互不侵害的关系会正如以赛亚书11:6-9所描述一般,虽然这个预言现今已在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所享的属灵乐园中获得应验了。
14.为什么得赎的死者在“将来的世界”复活时无需怀有任何恐惧?
14 造物主上帝原本的旨意是要地上所有动物都在一个普世的伊甸园里受完美的人类所管理,届时他的这项旨意将会实现。普世的乐园会是一个和平安全的地方。所有得赎的死者会从坟墓出来进入那“将来的世界”里,在其中他们不会再怀有任何惊恐。(使徒行传24:15;约翰福音5:28,29;启示录20:11-14)那时“吼叫的狮子”魔鬼撒但和他手下的鬼灵不会在地上择人而噬。得了荣耀的“人子”会从天上施行统治,使和平在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兽之间以及兽与兽之间实现。“地上的居民会学习公义。”公义在普世伸张所生的果效会是和平、宁谧、信任和安全。(以赛亚书26:9;32:17,18)地球会成为供人类永远居住的一个多么美好的乐园家乡!这一切均由于“将来的世界”受真正的“天国”所统治才得以实现。——马太福音4:17;5:3,10。
15.对一般因为“大灾难”的临近而处于险境的人,现在我们有权利和机会怎样行?
15 这便是现在我们有权利和机会将其传遍普世“天国”。在现今这段空前的世界苦难时期中,我们这些业已投归天国之下的人对别人的安全深感关怀。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已迫近眉睫了。有鉴于此,让我们继续努力带领所有谦卑可敬的人归附真正的弥赛亚“天国”,借此帮助他们在这个王国之下寻得安全的避难所。他们得以渡过世界最大的灾难全有赖于此!
-
-
梵蒂冈电台的爵士音乐守望台1976年 | 4月1日
-
-
梵蒂冈电台的爵士音乐
教皇庇护士十一世在1931年创办的梵蒂冈电台已经历相当的改变。今日一个人可以收听“A播音室”的节目而听到身历声的爵士音乐。创办这英文节目的神父,约翰·圣乔治,解释说:“你若真正想对听者谈话就必须迎合他们的心意。一个没有听众的节目仅是等于徒表敬虔而已。”另一项改变是早餐时以几种语言播出的节目。这节目以圣年的游客为目标,因此称为“喂!朝圣者”内容包括音乐、新闻、访问和游客资料。
-
-
我们应当认罪吗?若然,对谁认罪?守望台1976年 | 4月1日
-
-
圣经的看法如何?
我们应当认罪吗?若然,对谁认罪?
你能够忠实地说你从没有做过错事吗?不能,因为我们都会犯错。你在事后有什么感觉呢?
最先的反应也许是试图遮掩所犯的过错。这岂不是实情吗?但后来你可能感觉良心不安。(约翰一书3:4;罗马书2:14,15)你岂不发觉由于你想保持良心清白及与上帝保持和好,你的良心会敦促你坦白认罪,获得宽恕而不再将事情挂在心上吗?但是我们应当认罪吗?若然,对谁认罪呢?
圣经清楚表明,承认自己所犯的罪是很重要的。当施洗约翰开始传道,促请人为了违反律法而悔改时,有许多犹太人“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马可福音1:4,5)除此之外,耶稣吩咐门徒要祷告说,“[求你]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马太福音6:12。
我们若得罪上帝,显然应当向他承认过错和求他赦免。(可参阅诗篇32:3-5)但是我们若得罪了别人又如何呢?圣经吩咐我们要与所得罪的人将事端解决。请留意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对犹太人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祭,[给上帝]。”(马太福音5:23,24)听从这项劝告意味到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得罪的人认过,然后采取步骤与之恢复和好。这会包括我们的家人在内。
一个人若犯了奸淫又如何呢?奸淫在上帝眼中是犯了罪,同时也得罪了自己的配偶,因为唯独你的配偶有权与你发生性关系。(马太福音19:5,6;哥林多前书6:16)因此一个人若犯了奸淫,除非他向配偶认罪,否则他又怎能期望上帝宽恕他呢?
与此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订了婚的人是否应当向未来的配偶承认他在以往所犯的不道德。许多夫妇愿意不咎既往。在他们看来,即便在若干年前,也许在成为基督徒之前,有一方犯了不道德的罪,过去的罪行在当时并不算是得罪现在的配偶。因此耶稣在马太福音5:23,24提出的劝告并不要求人对未来的配偶认罪。当然,有些处于这种情形之下的人也许想“清还旧债”,以免在后来招致任何不幸的后果,不论在现今抑或将来,一个基督徒的配偶若问及他的以往而他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