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0 3/8 16-19頁
  • 奇跡米——造益亞洲的千萬饑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奇跡米——造益亞洲的千萬饑民
  • 警醒!1970
  • 小標題
  • 打破現狀
  • 所需的耕作
  • 新米的優點
  • 並非完美的米
  • 大眾所需的奇跡米
警醒!1970
《警》70 3/8 16-19頁

奇跡米——造益亞洲的千萬饑民

《儆醒!》雜誌駐菲律賓通訊員報導

「麥格他寧興地拜路,」菲律賓的青年人唱道。這句話的意思是:「種米永不是好玩的事。」這句話的確不錯,差不多在整個亞洲,種米都是一件辛苦的工作。這首塔加洛族民歌所說的話也適用於越南,寮國,印尼,馬來西亞各地。在印度尤其真確。在印度,僅是拜哈省一地便有四千萬人在慢慢餓死。

至於菲律賓,像大部份的其他國家一樣,難題不僅是種米的辛苦而已。更大的難題是要種植足夠的米糧去應付激增的人口的起碼需要。今日菲律賓有35,000,000人口,也許明天會增至40,000,000。因此種米其實等於與饑餓和死亡所作的一場競跑。

米是亞洲的主要糧食和亞洲人的生活必需品。米在東方的經濟上所佔的重要地位從以下的比較可見一斑:美國人食米的消耗量是平均每人一年吃七磅;但在亞洲則一個人每天吃米一磅並非奇事,而且一日幾餐都完全吃飯。

對菲律賓無數小耕農之一的加湯瑪斯說來,種米是一件使人喪氣的工作。他所種的田平均每公頃每季只能收穫大約30加雲(=44公斤或96.8磅)的穀。既然他只有兩公頃或大約五畝的地可耕,這意味到每季他僅收穫六十加雲的穀而已。如果天時順利而有兩造收成,則他最多亦只能希望收穫120加雲的穀而已。

不但如此,由於他和大部份的農夫都是佃農,收穫的一半要付給田主。他便很難有足夠的米糧維持家人所需直至下季的收穫了。因此他的妻子不得不替人洗縫衣服以幫補家用。兒女長成後均不願耕作而寧願到大城市碰機會。這絕不是一種快樂的情況。

打破現狀

菲律賓各處千千萬萬像加湯瑪斯一類的人終於有一個打破現狀的機會了。時機在1962年來到。國際穀米研究院(簡稱IRRI)的一個工作人員從一種稱為大高禾根的短小有花的臺灣稻中取出花粉,和印尼-菲律賓一種稱為柏特的高長熱帶品種的雌蕊配合。結果便是報章所謂的「奇跡米。」

可是,這並非突然而來的奇跡。反之它是國際穀米研究院——世界最大的穀米研究中心——在拉干拿省的洛士班奴四年來孜孜不倦的實驗所得的成果。雖然科學家們反對「奇跡米」這個名稱,它仍然為人所樂用。

從最初的交配授粉產生了150粒種籽。它們被種在盆裡,它們所結的種籽又轉而產生了10,000株禾稻。那些長得太長,遲熟或有其他不符理想的品質的禾都被棄掉,其餘的苗則種在吹風的苗圃內,然後又拋去不符理想的。大約有280株禾稻存留下來被分開種植。其中不符標準的又再被排除。

研究人員在第288排第3號的禾稻發現了符合理想的一切證據。於是將它的苗種植起來,結果怎樣呢?奇跡米!它的學名是IR8-288-3,簡稱為IR8。另一種是IR5-47-2,或簡稱為IR5。

這是經過一番心血的。禾稻本身的繁殖僅是計劃的一部份而已。科學家還須對泥土、肥料、灌溉方法以及莠草和害蟲的控制作一項很詳盡的研究。可是辛苦的工作終於有所成就。由於奇跡米之故,加湯瑪斯在上一季的收穫比以前超過四倍之多。現在風調雨順的一年可以為他帶來164加雲的最高收成。菲律賓的其他地區甚至報告有更佳的收穫——高達250加雲或更多!較佳的收穫技術和改良的輾穀方法使農人甚至有希望獲得更大的收成。

所需的耕作

加湯瑪斯近來常現笑容了。他現在正考慮建一間較為堅固的屋子,不是用棕櫚葉和竹竿造成,每次打颱風便飽受摧殘的那種。他也希望在一年後還清所有的債務。

可是奇怪得很,現在他發覺土地更加羈身,閒暇的時間更少了。奇跡米從撒種以至成熟都需要經常的小心看護和留意。一個農夫可能放下雙倍的肥料和殺蟲劑,但若不多花點時間照料在長成中的禾稻,收成便會仍然不符理想。

既然莠草在施了肥的泥土上長成得與禾稻一樣快,加湯瑪斯全家必須日復一日地不斷在田裡除草。他希望不久可以運用除草機去協助他們做妥必需的工作。他也必須敏於察出害蟲蛀蝕的痕跡而立即噴上化學殺蟲劑。

可是加湯瑪斯卻樂於付出這種代價,因為他可以期望每年有三次豐收。與從前貧乏的收穫相比,他現在可以希望在雨季收到五至七噸的穀,在旱季則收到七至九噸之多。他不禁夢想,如果有多點土地去種奇跡米就好了。

新米的優點

耕農可以看出種植奇跡米有許多益處。大多數種類的禾稻均吸收肥料過急,以致養份落在莖和葉裡而虛耗了金錢。莖若長得太長而葉子又太肥,禾便會彎曲而低垂到泥土裡。花朵被堆疊的禾稻和葉子所壓,結果便會有太多中空的穀粒。在交纏的莖中熟了的穀又在泥土裡過早發芽以致失去更多的米。

可是以奇跡米而言,同等數量的肥料卻進入最合適的地方——入到穀米本身。對奇跡米用多點肥料便會有多點收穫——這是別種穀類所從未有過的現象。即使不用肥料,奇跡米的產量仍比別種更勝一籌。

加湯瑪斯也指出,這種新米發橫枝的能力非常大,從每一莖上可以發出更多的芽或嫩莖來。若在一處種下兩根莖,則後來可長至十七或十八根之多。有時更多至二十六條新莖,上面掛滿纍纍的穀粒!

其次,新米的每根莖都相當短而堅硬,只有90至105公分長,因此它們可以直立支持自己的重量而不致彎曲。熟了的穀米也不易被風雨從枝頭打落,因此天氣不佳時也不致損失太大。

天鷚或田雲雀之類的雀鳥也要三思而後飛落奇跡米熟了的田間,因為禾穗長有利刀般的硬葉可以刺傷偷食的鳥兒。這當然很好,因為少些米給雀鳥吃掉便有多些米進入加湯瑪斯的穀倉了。

還有一點是,奇跡米對光線不很敏感。這意味到少一點陽光線也不會對它有不良影響。不論一年中有多少昏暗的日子,它仍然照樣生長和結種。

並非完美的米

不,奇跡米並不是一種完美的米,耕農也這樣承認。因為根本沒有完美的米這回事。別種米的確好吃一點,而且奇跡米煮起來的鬆度也未如理想。既然它冷了便會變硬,因此最好趁熱吃,否則便要多一番咀嚼了。新米粉質較重,輾磨起來容易破碎,結果寶貴的胚質便會和殼一同脫落。國際穀米研究院的專家們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以增強奇跡米的輾磨能力。有人提議先將穀粒煮成半熟,晒乾之後才加以輾磨,這樣可能產生較佳的結果。

想吃較美味的米的人必須願意等候較長的時間讓米長成,並且願意接受較少的收穫。其他品種的米要七個月才成熟,奇跡米只需四個月,所以才能一年有三季收穫。然而,在飢民充斥的地方,人們就無法斤斤計較味道了。

奇跡米的鼓吹者必須考慮到的另一個缺點是,由於禾稻較短,在有季節性洪水泛濫的國家裡這種米就會遭遇麻煩了。這些國家需要長莖的禾以免禾穗被水淹沒。可是,在東方各地近乎饑荒的情況下,新米仍然大受歡迎和產生若干濟急作用。

大眾所需的奇跡米

據稱,菲律賓已再不需要倚靠別國米糧了。事實上,它現在已能有米輸出。菲律賓在1968年曾輸出許多奇跡米作種籽之用:45,000加雲輸往南越,46加雲往寮國,69加雲往賴比里亞,3,545加雲往以色列,273加雲往西班牙,227加雲往委內瑞拉,9加雲往印度和4,774加雲往錫蘭。總共輸出53,943加雲。

印度於1966年開始種植奇跡米,產量立刻增加了超過百份之三十。農夫們大感興奮,因此正用更多的地土來種植新米以期收穫更豐。越南的耕農承認奇跡米並不能贏得最佳味道的獎狀,可是它生長得多而且快,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越南一向都倚靠外國大量輸入米糧,但現在卻希望藉著運用新米的種籽在三年內可以自給自足。那些寧願吃越南土產的可口食米的人則可以在自己菜園內自種自吃。

臺灣出產上好的米,可是它的亞熱帶品種並不適宜於熱帶氣候。奇跡米也會對當地的農民大有幫助。正如預料,南韓的北方氣候對奇跡米並不適宜。由於泰國人喜歡吃較堅硬和美味的米,科學家試以IR8和當地的穀種雜交;他們的農業部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發展出一種產量豐富的新品種。」

但其他國家對奇跡米均大為稱許。馬來西亞人稱之為『利亞,』意即「幸福米」,越南人稱之為『丹榔』,意創「農神之米」。他們希望奇跡米可以為他們終止運米入口,不斷向別國貸款購米,和排長隊等候米配給等令人喪氣的現象。有關人士期望亞洲的農村在1968年可以有一千三百萬至一千六百萬公頃的地種植奇跡米。這意味到種植之後四個月便會有第一次收成而得穀九千一百萬噸。

可是我們必須承認,僅是奇跡米並不能解決亞洲的糧食難題。只要遠東每年繼續受颱風蹂躪,只要炸彈繼續落在寶貴的耕地上,只要貪婪的投機者繼續壟斷世界的食米市場以中飽私囊,只要人民繼續保持迷信的態度而墨守古老的耕種方法,則饑餓仍然會威脅大量的人口。人口爆炸亦使產米的增加未能趕得上人口的劇增。

唯有地上這個自私的事物制度被上帝的新制度取而代之才可以免除一切匱乏、饑餓、疾病和死亡。加湯瑪斯及其家人應該禱告祈求新制度的來臨,屆時種植穀米便會成為一件真正的樂事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