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1/8 16-18頁
  • 羅塞達石碑闡釋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羅塞達石碑闡釋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關釋關鍵的初期努力
  • [插圖——象形文字]
  • 向波倫再接再厲地研究
  • [插圖——象形文字]
  • 碑石自道歷史
  • 埃及,埃及人
    洞悉聖經(上冊)
  • 探察英國博物館的知識寶庫
    警醒!1979
  • 埃及神廟出現上帝的名字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 科普特語譯本
    詞語解釋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1/8 16-18頁

羅塞達石碑闡釋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時維1799年。在埃及的拉薛或羅塞達鎮大約四哩(六公里)外,一隊法軍正在辛勤工作,改建朱里安堡。那時在納爾遜指揮下的英國艦隊正長驅直進,拿破崙麾下的法國軍隊準備作最後抵抗。

突然地,一名軍士見到一塊極異乎尋常的石。石呈黑色,工兵揮動鑿子時卻碰上金屬環。有三個角落已經毀損。就近一看,他留意到石上刻著古怪的文字。一位名叫波薩特的軍官意識到此石的寶貴,其上的字體無疑十分古老。此外,篆刻的文字也不止一種,其中之一是希臘文。

拿破崙聽到發現此石時,立刻命人仿製若干副本。(後來那塊石變成戰利品之一而被送往英國。1802年末它在大英博物館開始陳列,在雕刻藝術陳列室中它至今仍然佔著顯著地位。

羅塞達石深為語言學家所重視,因為它的碑文刻有兩種文字,埃及文和希臘文。石碑最上的一欄雕刻著引人入勝的古篆,其下是較通俗或者較流行的簡單字體,是一般民眾所通用的。最下的一欄則載有希臘譯文。

關釋關鍵的初期努力

未識的文字往往吸引人的好奇心。可是解釋古代文字許多時比解釋最難懂和最神祕的密碼還難。在以往,埃及象形文字被人誤認為僅作裝飾之用。也有人認為它與中文篆書有關,兩者均被看作純粹是圖畫的象徵。可是在十八世紀開始有人特別致力於解釋它們的神祕之謎而形成了種種意見和理論。

羅塞達石立刻被人認出它對研究埃及歷史的學者具有重大的價值。希臘譯文的部分在1802年被譯成英文和法文;由於有這種幫助,多國的學者遂得以開始研究碑上的埃及文。瑞典的東方學家亞基伯勒鑑定通俗部分的全部希臘名字,並組成十六個字的部分字母。可是,有人認為他所主張的通俗文字完全由字母組成的說法是不對的。

1814年有一位英國科學家,湯瑪士·楊格,開始進一步研究象形文字。他將全文劃分,使其與希臘文相應。他留意到以前的研究家所評論的各點。在一個長形的稱為渦形碑的環中包含著六組符號,這些符號與其他符號有顯著的差異。它們的位置相當於一個希臘文的名字,即托勒密王。楊格試圖將這名字劃分為字母和字音。所得結果如下:

[插圖——象形文字]

另一位英國人班克斯,在尼羅河的斐利島上發現一塊方尖形石碑,其中包含三種載於托勒密渦形碑中的符號。楊格藉著其他象形文字,及一些明智的推測之助,得以在1818年列出200個字以上,但其中僅有三份之一是對的。此外,他也是第一個發現許多符號含有語音或音節價值的人。

就在這個階段,楊格對於研究失去了興趣而從此銷聲匿跡。關於以最富於決定性和最後的態度來解釋埃及遠古祕密一事遂留待另一個人去辦。

向波倫再接再厲地研究

當羅塞達石被人發現時,向波倫倫未滿九歲。他在年青時便留意到埃及古語是從更遠古的埃及語演變而來的,於是著手研究埃及古語。他的埃及古語知識是在後來使他成為解釋象形文字第一位成功者的踏腳石。

向波倫經過徹底而慘淡經營的努力研究,在許多符號都已顯明意義之際,1821年他被一項簡單而重要的意見所難倒。他將羅塞達石碑的象形文字符號加起來,發現一共有1,419字。而希臘譯文僅有486字,由於文字數目達三倍之多,顯然象形文字不僅是表意文字或象徵而已。

他重複研究托勒密一名,它早已由楊格作了部分的闡釋。他現在研究出『托勒密』的正確讀法如下:

[插圖——象形文字]

對於班克斯所發現的方尖形石碑,向波倫也能根據自己的建議,正確地讀出埃及女王克麗佩脫拉的渦形碑。藉著將這兩個名字逐字分析,向波倫研究手上所有的每個王室的渦形碑。

當一名復一名的拼音讀出來時,他留意到這些名字看來都是屬於埃及歷史中的衰微時代,即托勒密和羅馬人時代;同時,所有名字都不是純粹埃及人而是外國人的。他的解說會打開更古的,法老時代的祕密嗎?有一天,一個不同的渦形碑出現了。他看出第一個符號是太陽,在古埃及文是『Re』(拉)。最末一字是兩個『S』(斯)。倘若中間的符號是一個『M』,(米),那末,這名必定是『拉-米-斯-斯』,拉米昔斯!象形文字經過幾百年還沒有很大改變。

現在向波倫終於確信他已發現打開埃及歷史祕密的關鍵,可是由於在研究上的興奮和辛勤,加上鞠躬盡瘁,他變得疲弱不堪。差不多有一週的時間,他病重到無法將他的發現清楚地闡明出來。他的證據在1822年公布時惹起了某些方面的懷疑;直至他在1832年中風而死之日,他還未能平息他的解說所引起的議論。

碑石自道歷史

現在道路已經打開了。其他學者繼續從事向波倫未竟的工作。特別是德國學者納西斯,他確確實實的闡明每一項細節,在1837年發表了關於這件事的詳細論文。1866年在但尼斯(下埃及)又發現一塊與羅塞達相若的銘刻。這塊碑石載有象形文字和希臘文;欄外附有通俗注釋。它稱為加羅柏斯法令。納西斯首次嘗試讀出象形文字和希臘文。

現在羅塞達石碑己可完全讀出,其他數千塊埃及銘刻亦然。它道出什麼故事呢?它其實是托勒密五世以辟凡尼斯在位第九年埃及祭司所頒布的一項法令,這年相當於公元前196年。由於君王在位廣行仁政,他的「埃及救主」榮譽大大增強。皇帝的雕像豎立在埃及每一神廟內,全像則用作巡遊。人民「永遠」每年慶祝他的生日和加冕日。所有祭司都加封為「降臨地上的嘉惠之神托勒密·以辟凡尼斯的祭司。」最後,這道法令刻在許多玄武岩石皮上,豎立在各廟中的王像之旁,並刻上這是「神的文字」——象形文字——等語。

在二千多年後,羅塞達石碑從將近湮沒之際出土,埃及的神廟已變作頹垣敗瓦。埃及的榮華僅成為過去的傳奇,它的諸王和法老久已死去。諸神和神像從神龕倒下,再無力量幫助他們的祭司「永遠」慶祝托勒密王的節日。甚至神的文字也完全湮沒而被人遺忘,以致上一代的學者須要窮其心智才能找出線索打開往事的祕密。

[第17頁的圖片]

托勒密渦形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