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6/8 3-5頁
  • 趁還來得及,要設法鞏固家庭關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趁還來得及,要設法鞏固家庭關係
  • 警醒!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必然自食其果
  • 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也是垃圾
  • 保護子女免受幫派影響
    警醒!1998年
  • 建造一個快樂的家庭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 你對自己的兒女有什麼看法?
    警醒!1981年
  • 家庭——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6/8 3-5頁

趁還來得及,要設法鞏固家庭關係

「家庭是人類最古老的制度。從許多方面說來,這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生活的強弱足以決定整個文明的興衰。」——《世界書籍百科全書》(1973年版)。

家庭是兒女的保護傘。今日在不少地方,這把傘滿了破洞;在其他許多地方,這把傘被人收起來束之高閣。傳統的家庭形式常被貶為不合時宜。電視喜劇所描繪的父親通常笨頭笨腦,母親較為精明,但兒女卻最有見地。

夫婦間的不忠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有些工業化國家裡,每兩對初婚夫婦便有一對以離婚收場。隨著離婚的數字節節上升,單親家庭的數目也與日俱增。有越來越多人不結婚便同居。同性戀者則試圖以婚約誓言使他們的關係看來較體面。性愛(不論是正常還是變態的)已成為電影和錄影帶的主要題材。學校已不認為提倡貞潔切實可行,並大發避孕套以策安全,但這種東西其實並不足以確保安全。性傳染病和青少年懷孕的數字直線上升。嬰兒——倘若他們有機會生下來的話——乃是犧牲品。隨著傳統家庭的消逝,兒女是蒙受最大損失的一群。

許多年前,諾貝爾獎金得獎人亞歷克西斯·卡雷爾在他所著的《莫測高深的東西——人》一書中發出警告說:「現代社會所犯的一項嚴重錯誤是,讓學校完全取替了家庭的訓練。母親把兒女撇在幼兒園[近來更有日間託兒所和學前學校]裡。她們這樣行僅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滿足自己的社會野心,追求性的歡愉,滿足文學或藝術方面的興趣,或只是為了玩橋牌、看電影,甚或將時間花在無聊的事上。故此,對於家庭團體的消失,母親們實在難辭其咎。家庭團體乃是孩子接觸成年人,從後者學會許多東西的地方。……人需要家庭這個範圍有限的社會群體給予他所需的保護和關注,才能充分發展。」——第176頁。

不久之前,喜劇演員史蒂夫·艾倫曾論及充斥電視的粗言穢語和性不道德對家庭所造成的威脅。他說:「這道洪流把我們沖進污水渠去。以往父母禁止兒女說的粗話,現在卻受人大力提倡。提倡者不單是『百無禁忌』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連那些一度高尚文雅的電視網絡也是如此。描繪兒童和其他人大講髒話的演出只是清楚表明美國家庭的崩潰而已。」

現今這個社會正將什麼傳給兒女?請讀讀報章,看看電視,留意時下的錄影帶,收聽晚間的新聞報導,聽聽那些猥褻狂野的音樂,看看你周遭成年人所立下的榜樣。兒童的頭腦正被大量精神和感情上的垃圾食物所充塞。前英國教育部大臣基恩·約瑟夫說:「若想摧毀一個國家,就要先削弱它的貨幣。」然後他補充說:「若要毀去一個社會,則要先腐化它的兒童。」按《韋氏辭典》,英文的“Debauch”(本文譯作削弱、腐化)一詞的意思是「誘使人偏棄道德或優秀的標準」。今日人們正刻意極力這樣行。人們就少年犯罪發表過不少議論,其實他們應該多談論一下成年人的罪行才對。

必然自食其果

美國家庭服務部首席行政官珍尼花·B·約翰遜去年在一個演講中說:「家庭已病入膏肓。」她將這種情形稱為「對我們的許多兒童充滿凶兆,」接著她預告說:「有這麼多兒童缺乏適當的住所、飲食、醫療護理和教育;國家卻甘願把他們視作富裕社會中的賤民。這樣行必然會自食其果。」事實上,社會已經開始自食其果了。你可以在報章上讀到,從新聞報導聽到,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惡果。以下是一小部分樣本:

朱多恩拔出手槍向杰曼尼的胸膛連開三槍。杰曼尼死了,他只有15歲,朱多恩14歲。他們以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卻為了一個女孩子而發生爭執。

一百個人齊集起來參加邁克爾·希利亞德的葬禮。這個只有16歲的男孩在一場籃球賽中與人發生爭執,離開時被人從後面開槍射中頭部喪生。

紐約市布洛克林區三名青少年在一對無家可歸的夫婦身上縱火。他們用酒精引火不遂,便試用汽油,結果成功。

在佛羅里達州,一個五歲孩童將一個剛學走路的小孩從五層樓的梯井推下,導致後者喪生。

在得克薩斯州,一名十歲大的孩子拿槍射死跟他玩耍的孩子,然後將屍體塞進屋底。

在喬治亞州,一位校長在懲教一名15歲男童時被男童用刀刺死。

在紐約市,一群十八至二十二歲的少年,手持球棒、水管、斧頭、短刀、切肉刀等,大鬧附近一個收納無家可歸男子的安置區。他們傷了許多人,並且割傷了一個人的咽喉。他們出於什麼動機?一個調查員解釋:「他們把襲擊無家可歸的人當作娛樂。」

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一名11歲男孩與一名15歲男孩強姦一個年僅兩歲的女童。據稱他們把受害人丟在一個大垃圾筒中。

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市,四名六歲至九歲的男童在一間小學內強姦一名九歲女童。專欄作家布倫特·拉金在克利夫蘭《實話報》中評論說:「這件事充分表明這個國家的現況,顯示我們的價值制度正在崩潰。」

克利夫蘭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萊斯利·費希爾歸咎於電視。他把電視稱為「一副龐大的性愛機器,」「八九歲的小孩正在觀看這些醜事。」他也將美國家庭的沒落歸咎於父母:「爸爸媽媽過度忙於應付自己的難題,以致未能撥出時間留意自己的子女。」

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也是垃圾

社會的不同方面,特別是傳播媒介、娛樂界人士和娛樂事業——這些行業常靠迎合墮落的人性而取利——大量傾出描繪色情、暴力和各種敗行的資料,從而大大助長了青年人的墮落和家庭的崩潰。因此按著「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這條不易的定律,既然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也必然是垃圾。他們正自食其果,飽嘗害人害己的滋味。

這個社會是否正在培育出一代不知良心為何物的兒童呢?前年紐約中央公園發生了一場瘋狂的搗亂事件,一名28歲婦人慘遭一群遊蕩的青少年毒打、強姦,事後他們以為受害人已死去,遂將她撇下,揚長而去。這件慘劇發生之後,有人提出了上述的問題。據警方說,這些青少年「沾沾自喜、毫無悔意」,被捕時「滿不在乎、唱歌談笑」。至於為什麼他們要做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他們所提出的理由是:「因為好玩」,「我們悶死了」,「我們想找點事情做。」《時代週刊》將他們稱為「精神上的殘廢者」,他們「失去了,也許從未養成,我們稱之為良心的精神附屬物。」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敦促說:「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以免產生另一代不知良心為何物的兒童。」著名的心理學家肯·馬吉德與卡羅爾·麥凱爾維合著了一本深具震撼力的書,稱為《高風險:喪盡天良的兒童》,這本書也強調上述的危險。許多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所提出的個案和證據均一致支持馬吉德的主張:難題的基本成因是,子女出生時以及在後來形成性格的歲月中,父母與兒女之間均缺乏鞏固的連繫。

有一件事是無可置疑的:家庭必須趁還來得及,從速設法在這段關鍵時期中鞏固家庭的關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