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剖析
『用許多愁苦刺透了』
● 「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說,並且接著指出,那些追求財富的人「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
這件事的一項證據來自加里福尼亞州內最富庶的一個行政區。住在這行政區中的人收入很高,家庭寬敞華貴,天然環境美麗,金錢能買得到的機械化設備及消遣活動,人們都應有盡有,兼有充分的閒暇。
可是,這個行政區卻擁有全美國最高的離婚率;在若干地區,約百分之九十的房地產交易事務是因為破裂婚姻而致的。該行政區的自殺率是全國平均的雙倍。它的酒精中毒率是國內最高數字之一,青少年飲酒更是個巨大的難題。
另一項表明財富買不到幸福的證據是:以人口比率計,這個行政區比美國境內任何其他地方有更多的精神病學家及其他精神治療家。
當然,貧窮也不為人帶來快樂。因此,很合理地,聖經的執筆者向上帝懇求:「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箴言30:8。
父母的照顧關係重大
● 在加拿大舉行的一個照顧兒童專家會議中,主要演講者約翰·鮑勞庇博士說:「坦白說,大量兒童被那些給予他們太多自由和獨立自主權的父母所疏忽了。」他說,諸如兒童營,白日托兒中心和臨時褓姆等東西祇足以造成子女與父母之間更大的隔閡而已。這一切,鮑勞庇說,產生了「對家庭生活不利的情況,」並使很多兒童遭受可悲的後果。
一項在芝加哥對青少年和他們的父母所作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的照顧對於兒童發育擔任重大角色。在這項研究中,青少年們受到為期五年的觀察,年齡自十二歲至十七歲不等。結果,證據顯然是「壓倒性的」就是那些較友善、平衡,具有生產力及為別人所器重的十七歲青年乃是父母曾在其身上花最多時間的青年。
「彼此相愛」
● 年高九十二歲的歷史家及作家威爾.杜蘭特,將他在一生研究歷史中所學得的事概括在以下四個簡單的字裡:「彼此相愛」他說:「我從歷史所學得的最終教訓與耶穌的相同,」即「愛是世上最實用的東西。」
在一切西方文化中,杜蘭特說,鶴立雞群的一位是耶穌基督。「毫無疑問,他對我們的思想有最長久的影響,」這位歷史學家說。可是,他說西方人的行為「甚少像基督徒。」
雖然杜蘭特對於在基督教國中普遍缺乏愛心表示失望,難道就沒有以之為引導他們生活的力量的人存在嗎?的確有這樣的人。他們也可以憑耶穌所提供的律則而被辨認出來:「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他們相信耶穌約在二千年前當他總括兩條最大誡命時所說的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和「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