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倫比亞應付挑戰
什麼挑戰?挑戰便是:在全國各地宣揚「好消息」,而這個國家的各部份在氣候、地理和文化背景方面有極大的差異存在。我們所談及的是哥倫比亞。這個國家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尖端,首都波哥大和國內其他許多城市是傳播「好消息」的極佳地區。但是王國信息也正在廣泛的農村地區受到傳揚;在這些地區中,崎嶇的泥路、成群的昆蟲和偶爾的滂沱大雨對宣揚好消息的人來說是一項隨時的挑戰。
在哥倫比亞,溫度由熱帶森林的攝氏28°(華氏82°)至山地的攝氏12°(華氏54°)不等。可是在兩者之間的地區則四季如春。據稱巨大的山脈中含有取之不竭的岩鹽。西柏基拉鹽礦不但供給哥倫比亞人所需的大部份食鹽,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偉大的地底建築物之一。世界馳名的岩鹽大教堂便是在地底深處的鹽礦中鑿成的。
傳播「好消息」
哥倫比亞擁有很豐富的礦藏。但是遠較寶貴的是該國中許多敬畏上帝的人。早在1922年住在柏斯地里奧和他斯高鎮附近的赫利奧多·赫南地斯開始閱讀《守望台》雜誌而藉此獲得了比金子貴重得多的屬靈智慧。(箴言3:13,14)他開始將這種新近獲得的智慧與他的同胞分享。到1924年,璜·艾斯杜平南開始與他一同向人傳播「好消息」。
自1922年以來,哥倫比亞的王國宣揚者克服了許多障礙,而他們忠心的堅忍亦獲得了豐盛的酬報。他們的數目不斷增長,到1978年已增至14,856人。當然,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做。例如波哥大據估計有大約5,000,000人口,但是這個城市只有3,000個王國傳道員分別隸屬於36個小組。
我們很高興見到許多人作出重大改變以求在生活上與聖經原則一致,這件事鼓勵別人在見證工作方面保持堅忍。例如在1975年,一個打算成為教士的青年男子接觸到真理。他的家人恐嚇要斷絕對他的經濟支助,並且說他若繼續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就必須搬出去住。起初他請求見證人停止與他研讀聖經。但是他對所獲得的聖經知識作過一番沉思之後轉而請求見證人與他一週研讀兩次。既然他在一間教會學校中任職,他於是毅然辭職。他同時也被迫離開家庭。這個青年男子在研讀和沉思聖經僅一個月之後便在生活上作出很大的改變。他戒了煙,將頭髮剪至合理的長度,並且改變了衣著的款式。事實上,他的外表與以前如此不同,以致他抵達王國聚會所時,沒有人認出他來。有人甚至問他是否外來的公眾講者。既然這個年輕男子沒有其他的責任,他開始每日向人作見證。不久之後,他便受了浸,後來更成為一個經常先驅(全時間的王國宣揚者)。現在他已成為哥倫比亞守望台分社辦事處的伯特利之家的成員。
請也想想一個住在加利城的男子在品格上所作的改變。他以前曾作過海員、樂手、腹語者和警察。由於他為人好勇鬥狠,時常與人打架或甚至開槍傷人,他的鄰人均對他十分恐懼。他在週末總是喝得酩酊大醉,並且喜歡將鄰人的電燈膽(泡)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
1971年,這個人在一位先驅傳道員上門探訪他時勉強聽後者說話,最後先驅終於與他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可是不久之後他便停止研讀,並且加入了五旬節教會。但是後來先驅再次前往探視他,並且促請他查考一下聖經,看看該宗教組織施行的所謂奇跡究竟是什麼促成的。這個男子將先驅提出的所有經文寫下來,並且決定繼續與見證人研讀。就在那天晚上,他往見五旬節教堂的牧師,向後者詢問他所讀到的經文。可是牧師卻無法給他一個滿意的聖經解答,結果不但這個男子脫離了教會,同時有其他十五個人與他一同離開。
在此之後不久,這個男子的母親去世,他作了安排舉行一個葬禮演講解釋復活的希望。(約翰福音5:28,29)這成為對他信心的一項考驗,因為整家人都反對他的決定,他的一個兄弟甚至猛力打他一拳。可是,這個男子新近獲得的聖經知識卻使他能夠保持自制,他鎮定地解釋自己的立場。他的和氣使家人感覺如此意外,以致他們允准見證人作一個以聖經為根據的葬禮演講。不但他的家人在後來開始研讀聖經,他的鄰舍對他在品格上的改變獲得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在同一條街上有八個家庭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這個男子開放自己的家作舉行小組研經班之用,後來並且將房子擴大,使一個新成立的小組可以在他的家裡聚集;最後他甚至協助小組興建了一間王國聚會所。目前這個男子在市內一個小組中被任命為基督徒長老。
擴展至新地區
雖然在過去多年來哥倫比亞的傳道工作有極好的進展,見證人仍然面對挑戰要將王國信息傳到廣大的地區中;這些地區主要由炎熱、潮濕而多森林的區域和鄉村地帶所構成。將好消息傳到國內這些部份形成了一項挑戰,一方面由於如此行所面對的困難環境,同時也由於各地居民在文化、習俗和特性方面均大異其趣。了解哥倫比亞所具有的各種不同文化及對此作出適應對於以王國信息打動聽者的心有很大影響。
雖然大部份哥倫比亞人均是羅馬天主教徒,他們所行的儀式卻在各地有很大差異。既然他們的宗教指南和書刊沒有向他們提出正確的聖經訓示,人們時常將宗教事務與魔術現象混為一談。他們的民間傳說認為沒有生命的物品也有知覺,而人們說死者能夠治病及在其他方面對活人有所幫助。除此之外,居住在鄉村地區的人時常備有各種不同的固定禱告去應付日常生活上的各種難題。例如他們有些禱告用來為牛治蟲,使人發達,幫助人脫離仇敵之手,醫治蛇咬和保護雞、牛等。
在哥倫比亞的各城市中,葬禮與大部份天主教國家所舉行的類似。但是在農村地區情形卻有所不同。且舉個例說明:在赫傑他地區,人死之後一連九晚有當地的禱告誦念者帶領守喪的人為死者作禱告。作了大約一小時的誦念之後,他會籲請死者的「靈魂」離去。在當晚,人們會將一杯水,杯內浸著一小塊棉花,放在棺材旁邊。為什麼呢?據稱這樣行是要給死者的靈解渴。因此,雖然他們在第一晚便吩咐死者的「靈魂」離去,舉哀者卻繼續禱告八晚以確保死者的「靈魂」不會回來騷擾他們。當他們在第十日埋葬屍體時,最親的家人不可以在棺材放入地裡時望著,因為傳統聲稱他若這樣行,便會成為接著去世的家人。可附帶一提的是,死者的家屬必須為守喪的人豫備食物和煙酒,結果許多人為了要招待參加九晚的禱告的人而被迫舉債。
有一個時候,亞爾伯圖·麥甸拿是哥多巴省哈丁區的禱告誦念者。但是他藉著研讀聖經獲悉「魂」是會死的,而且死者毫無知覺,死者的唯一希望乃是復活。(傳道書9:5,10;以西結書18:4,20;使徒行傳24:15)當然,採取立場擁護聖經的真理使麥甸拿不得不面對挑戰;他需要應付來自不信的親屬和反對的鄰人的壓力,因為後者不想別人捨棄社區中由來已久的傳統。可是麥甸拿卻能夠幫助自己的家人和其他許多人對上帝的道和旨意獲得正確的認識。
繼續應付挑戰
不錯,接受王國信息帶來一項挑戰;但是宣揚「好消息」,特別在僻遠的地區如此行,亦同樣帶來挑戰。在哥倫比亞,為了到僻遠地區傳道,有時傳道員需要騎馬,划獨木舟和忍受大群蚊蟲的騷擾。在多雨的季節,這個國家有許多地方的王國宣揚者必須在及踝的泥濘中步行。但是他們所作的努力卻獲得了酬報,因為現今在這些地區中已有小組建立起來了。
對宣揚「好消息」的權利懷有體會的人很樂於應付這些挑戰。無疑,尋得渴慕真理的人,無論他們生活在什麼地方,乃是無與倫比的喜樂經驗。1979年,哥倫比亞全國各地總共有59,383人參加耶穌受難紀念。的確,「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在推廣純真崇拜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約翰福音4:35。
因此,你若是耶和華手下一個獻了身的見證人,何不嚴肅地考慮一下你的環境,以決定你是否能夠增加你在宣揚王國信息方面的效能呢?也許你能夠到需要大的地方服務,不論在哥倫比亞抑或在你自己的本國中。(哥林多前書16:9)無論你的環境如何,要虔敬誠懇地尋求上帝的幫助,使你能夠應付過基督徒生活和事奉耶和華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