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1 9/1 8-11頁
  • 在丹麥尋得屬靈的知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在丹麥尋得屬靈的知足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 小標題
  • 耶和華見證人的早期活動
  • 青年人表現興趣
  • 學校裡的開明態度
  • 仍需為信仰奮鬥
  • 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守》81 9/1 8-11頁

在丹麥尋得屬靈的知足

丹麥位於波羅的海的入口處。這個國家由一個半島和若干島嶼所構成,面積約43,000平方千米(16,600平方英里),人口約有五百萬。

許多世紀之前,這個王國的勢力伸展到遠超過目前的疆界之外。在公元800至1000年間,北歐海盜乘著船首飾以龍頭的木船越過海洋劫掠和征服丹麥以西的廣大地區。在這個國家歸信「基督教」之後,曾有一個時期國土以北、以東和以南的地區均受丹麥國王所控制。這些地區中有兩個,法羅群島和格凌蘭,現今仍在丹麥王室管理之下。

過去一百多年來,丹麥並沒有積極參與任何戰爭,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丹麥均未能逃過戰火的影響。由於農業發達,這個國家是歐洲的產糧區之一。丹麥人的生活水準頗高,並且由於社會福利法例的實施而享有很高程度的安全。

可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為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所寫的這句台辭仍然有幾分真實:「丹麥的現狀有點不妥。」屬於經濟性質的難題可以見於國內的失業人數和收支赤字,許多宗血栓症和癌症則顯示廣泛的健康難題。人民所享的自由和繁榮並沒有使他們更快樂,道德低落之受到一般人認可亦未能使他們更快樂。根據統計,丹麥具有最高的自殺率之一。這有力地表明耶穌的話的確說得不錯:「一個人無論怎樣的富裕,他的真生命並不在乎他擁有多少財產。」(路加福音12:15,《現譯》)人若要真正快樂及對自己一生的際遇感覺知足,他們在靈性上的需要就必須先獲得滿足。——提摩太前書6:6-8。

耶和華見證人的早期活動

由於關心人們的屬靈需要,守望台社的第一任社長羅素在1891年訪問丹麥。他發覺這個國家好像莊稼熟了的田地一般。此外,當時的環境也十分宜於聖經信息的傳播。

在此以前四十多年,在1849年,以前的君主專政政體改為立憲君主政體。在此之前,由路德佈道會組成的國教強迫屬於浸信會的父母為他們的嬰孩施洗加入路德會。但是當國家成為立憲君主政體時,國教變成國家教會而容許人自由成為教友。除此之外,雖然有一段時期人民對聖經甚為冷淡,後來宗教卻經歷若干程度的復興而增加了人們對屬靈事務的興趣。再者,在第十九世紀中期,著名的丹麥神學家和哲學家吉爾凱高爾(Søren Kierkegaard)猛烈抨擊教會。他指責教會沖淡了耶穌論及導至永生的『窄路』的話;他聲稱教會將這條路擴寬到人人都可以行在其上。——馬太福音7:13,14。

鑑於這種情勢,第一位「聖經研究者」,一位丹麥裔的美國人,在1884年被派往丹麥的確可說是適時之舉。從1897年開始,採自《守望台》的文章由一本稱為《千禧年使者》的細小刊物加以發表;自1900年以來,《守望台》雜誌亦以丹麥文出版。在激發許多人的屬靈食慾方面,這份雜誌擔任一個重要角色。

可是,吉爾凱高爾所說的話仍然真實。一般人對宗教均懷著冷淡的態度。這從丹麥外交部出版的《丹麥月刊》所載的一篇文章足以見之。在1978年一月刊發表的這篇文章說:「有一句古老的丹麥箴言說:坐在酒店裡想及教堂勝於坐在教堂裡想及酒店;這句話若是真的,則丹麥人正做著對的事。」雖然人口中有超過百分之93的人繼續是教會的成員,只有百分之2每個星期日上教堂。百分之一4個月上教堂一次或兩次,「在成人人口中有百分之51說他們從來不上教堂。」近年來有數目日增的人,特別是青年人,乾脆脫離教會。

青年人表現興趣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繁榮使現今進入中年的世代中有許多人追求物質的目標。但是像原子彈的威脅、染污和失業等難題使許多青年人對這樣的人生價值失去信心。這些青年人遂開始向其他方面找尋真正的滿足。

且以一個青年男子為例。他在一間宗教學校裡完成了六個月的課程,但卻未能為他的難題尋得任何解決方法。他在18歲時開始向其他地方尋求答案——向印度教、玄祕術、占星術、通靈術、基督教精神療法和麻醉品等。他後來說,「我以為這一切必定會使我對上帝有個清楚的觀念。」在所得的結果使他大感失望之後,他遂染上毒癮而逐漸陷於鬼魔的影響之下,以致他感覺生命受到威脅。可是他對於一位仁愛的上帝和對基督仍然保持若干信心。論到他繼續所作的找尋,他說:「我轉而研究一些自稱跟從基督的宗教——五旬節會、使徒會、浸信會、基督教青年團契和耶和華見證人。我不斷提出問題,獲得彼此衝突的回答,徬徨納罕,禱告和查考聖經。」

這個青年男子在22歲時開始相信唯獨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才尋得真理。他在染上毒癮一年半之後成功地戒了毒。雖然遭受父母的猛烈反對,他卻毅然受浸成為見證人;現今他正熱心地將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他尋得了靈性上的知足。

學校裡的開明態度

在丹麥的學校裡,學生對社會的標準亦深感不滿。這種發展的一個好結果是,他們樂於向其他方面找尋答案。例如許多教師將關於耶和華見證人的資料包括在課室的教材中。特別在近年來,人們對耶和華見證人所作的學校探訪興趣日增。

見證人怎樣作這種探訪呢?一對曾作過這種探訪60至70次的青年夫婦說:「我們首先作一個介紹性的演講,解釋我們的若干基本信仰。例如我們宣揚上帝的王國和將臨的地上樂園,相信創造,我們對聖經的看法,愛人如己的誡命及中立的立場,見證人的歷史,我們的組織結構與早期基督教會的比較等。其餘的時間則用來回答學生的問題。最近我們留意到學生所關心的事經歷一項改變。兩、三年前,課室的討論時常集中於社會難題和我們在政治方面所守的中立立場之上。但現在學生卻對於與人性及道德有關的問題或純粹屬於聖經性質的問題興趣日增。」有一次見證人與40個學生作完討論之後,教師表示他對學生的反應感覺驚奇和自豪,因為學生非常留意,而且提出一些中肯的問題。

仍需為信仰奮鬥

可是,在丹麥有一個問題使人們的情緒十分激動,也許過於其他地方的人。事情牽涉到耶和華見證人對輸血一事所採取的立場。這個問題在1975年3月以戲劇性的方式引起了廣泛的注意,當時一對青年夫婦將他們那三歲的兒子從哥本哈根的兒童醫院領回。他們之所以如此行是因為醫生從法庭取得他們孩子的監管權以圖不顧父母的反對而強迫施行輸血。

這對父母知道他們很可能受到警察追尋,於是躲藏在他們的信徒同工的家中。同時他們試圖找得一個願意不用輸血治療他們孩子的醫生。當時政府動員全國的警察追尋這對夫婦,警方進入市民家中搜尋,並且在邊界上設立檢查站。同時報章則對見證人大事抨擊,刊出諸如「嬰孩的殺害者」、「宗教狂」和「忍心的父母」一類的頭條標題。見證人甚至受到炸彈威脅及被人施暴。有兩個牧師和一位國會議員提出問題,詢問政府是否應當採取行動對付耶和華見證人。但後來這對父母終於找著一位願意尊重他們的信仰和採用其他治療法的醫生。今日這個男孩仍然活著,而且十分健康。

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年來,丹麥社會經歷頗大的改變。這甚至影響到耶和華見證人用來舉行聚會之用的設備。以往見證人時常租用體育館供每年舉行兩次的環務大會之用。可是,租金的劇昇使他們決定建築自己的大會堂。

第一間自建的大會堂在1979年3月17日落成而舉行奉獻禮,這的確是個喜樂的場合。這間禮堂是憑著自願的捐款和義務的努力建成的,計劃供日德蘭半島和富蘭地區的見證人之用。至於國家的東部,包括西蘭島和首都哥本哈根,現在見證人正計劃建築一間類似的禮堂。連同第二間大會堂社方也計劃興建一間寬敞得多的守望台新分社辦事處。

自從羅素探訪丹麥以來的差不多90年間,幫助別人對聖經獲得正確知識的工作不斷有穩定的進步,有時經歷迅速的增加,有時則經歷一段穩紮穩打的時期。除了國家教會之外,耶和華見證人是丹麥最大的宗教團體——也許除了天主教會之外,後者在過去若干年來一直未發表過任何教友數目。很少在人口上與丹麥類似的國家在見證人與人口的比率方面像丹麥那麼高——1比387。

今日,分派靈糧的工作有很大部分在於教導和強化許多活躍的見證人。他們同時繼續裝備自己為上帝的王國作一項甚至更大的見證。只要耶和華容許,他們會繼續對丹麥人宣揚「好消息」和向人指出怎樣尋得靈性上的知足。

[第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丹麥哥本哈根瑞典

[第10頁的圖片]

人們對耶和華見證人所作的學校探訪興趣日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