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8/15 20-25頁
  • 隨時為末日作妥準備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隨時為末日作妥準備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為何發一個戲劇性的誓?
  • 1914年會帶來什麼?
  • 『像賊一樣』
  • 需要提供領導和服務
  • 一件巨大的工作尚待完成
  • 在末世應有的態度
  • 內部的考驗與篩別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不斷加深對真理的確切認識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組織結構的發展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歸回真神
    人類尋求真神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8/15 20-25頁

隨時為末日作妥準備

赫勞德·杜濟安(Herald Toutjian)君自述

1896年,小亞細亞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受到肆無忌憚的暴力所襲擊,以致我祖父路西斯·杜濟安的一家人大受威脅。當時他們住在土耳其中南部托魯斯山脈高處歷史悠久的馬拉斯鎮。

逃亡的路線將他們帶到南部的地中海——但是然後到那裡去呢?祖父決定到美國去!於是家人匆匆收拾細軟上路。他們在大掃城,使徒保羅的出生地點,被敵人擄獲和監禁。若非由於一位美國官員的及時營救,這個故事便會在當時結束了。但是憑著他的幫助,祖父一家人在黑夜掩護之下在最鄰近的地中海港口登上一艘向西航行的輪船。

前往美國是一項痛苦的旅程,特別對祖母來說。她撇下了家鄉的一切——親友和高踞在山上,寧靜而充滿鳥語花香的馬拉斯。

在馬賽和倫敦稍作逗留之後,他們繼續前行。大西洋風浪大作。巨浪衝撞吱吱作響的老船,悲劇繼續臨到這個家庭之上。在中途五個兒女中最年幼的一個突然死去而被葬在海中。當船抵達紐約時,他們懷著沉重、憂傷和徬徨的心情登陸。一家人下船遷進紐約東部人口擠迫和許多種族雜處的地區中。

為何發一個戲劇性的誓?

他們在1896年抵達紐約,隨後的幾年生活相當艱苦。他們從一個寧靜的土耳其村鎮移居到繁忙的紐約市,作出這項複雜的改變絕非易事。這家人必須適應新的文字,陌生的環境和令人困惑的社會態度。他們時常遷居,但卻並非僅是為了謀求物質的必需品。祖父十分關心家人的靈性需要;對於上帝永恆的旨意和人類最終的命運,他有許多疑問。可是,對一個飽經宗教和種族迫害的家庭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上帝為什麼容許罪惡存在。為什麼一位仁愛的上帝容許世上有如許罪惡?這種情形會延續多久?罪惡會如何及在何時終止?祖父決心要尋得令他滿意的答案——根據聖經的答案。

他捨棄了主流教派的傳統宗教思想,反之他查考一些著重神奇恩賜的宗教,但是他的問題仍然得不著回答。「在一個戲劇性的場合,」我的父親敘述說,「祖父將我們所有人召集起來,一家人發誓永不再次與有名無實的基督教國各教派來往。」祖父堅信必須向其他方面找尋真理。

真理以一種非常出乎意外的方式尋得他們。以前當祖父住在賓雪法尼亞州的亞利根尼時,他留意到守望台聖經書社社長牧者羅素所作的一個公開演講的廣告。廣告所登出的問題引起了祖父的好奇心,於是他一家人前往演講舉行的禮堂。很不幸地,他們找不著這地方,只好滿懷失望地回家。但是祖父決心要查考一下守望台社的主張。

祖父勤懇地搜尋邏輯和真理,結果在上世紀的末了得償所願。當時杜濟安的家族已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定居。1901年的一個星期日,當他們經過一間教堂面前時,守望台社的一位志願工作人員遞給他們一張聖經單張。(在那些日子,守望台社的工作人員作見證的一個方式是在教堂的禮拜結束之後將聖經單張分發給上教堂的人。)祖父接獲單張之後評論說,「這是牧者羅素所作的。」志願工作人員聽見他的評論,幾分鐘之後步上前來邀請他們參加一個集體的聖經研究。他們接受邀請前往參加,看出這便是他們找尋已久的真理而開始與擁有27名成員的洛杉磯小組交往。

1914年會帶來什麼?

杜濟安家族的兩代人,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對1914年懷有很大的期望。早在1880年,《守望台》已指出這個日期會標明「指定的列國時期」或外邦人的日期的終止。(路加福音21:24;可參閱《新世》。)1914年會帶來撒但統治的結束及人類期待已久的基督千年統治嗎?

當這個日子逐漸臨近之際事實表明人的期望並非總是與耶和華的時間表一致。《守望台》在1914年1月1日刊評論說:「聖經看來暗示會有很多事需要在和平統治開始之前發生,我們無法想像這一切事完全在一年之內成就。」然後,在指出未來的服務機會大為增加之後,《守望台》勸諭說:「讓我們比以前更提高警覺,以便在我們君王的工作上受他所用及證明自己有用。」

這樣,《守望台》向讀者指出正確的態度。要堅定不移,保持警醒,等候耶和華而不要讓過度的渴求和期望模鑄你對上帝和他的工作所懷的態度。這便是我們一家人及所有忠心的人所採納的觀點。不久我們便意識到社方發表的日期受到聖經預言的應驗所證實。國已攻打國,在這個重大年份發生的事件的確為這個事物制度帶來了「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24:7,8)可是,我們的動機和忠貞卻受到考驗。有些人期望過高及過於心急。很不幸地,他們未能通過挑戰。

『像賊一樣』

使徒保羅曾向基督徒提出警告,耶和華的審判日子會出乎意料地臨到。他寫道:「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耶和華]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撒羅尼迦前書5:2-6)因此,可以了解地,20世紀中一切保持儆醒守望的基督徒對於一切可能顯示『耶和華的日子』已臨近的事件和年代均十分敏感——正如一個預料竊賊會在夜間光顧的人可能將任何不尋常的聲響均視為竊賊抵達的證據一般。

耶和華的僕人也對1925年懷有特別的期望。當時他們以為從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開始的70個禧年(70×50)會在1925年結束,從而帶來屬實體的大禧年——基督耶穌的千禧年統治——的開始。但事實並非如此。

可是,我們一家人體會到希望落空並非僅限於在我們的日子才發生。使徒們便曾懷有過類似的錯誤期望。他們以為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會恢復猶大國以往的光榮,推翻羅馬人的暴虐統治而在神治管理之下恢復耶和華的選民的應有地位。他們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回答說,「父憑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使徒行傳1:6,7)同一的基本原則也對今日『忠心的僕人』階級適用。上帝的百姓保持醒覺,力圖了解上帝的旨意,有時甚至過度急於見到世界的邪惡制度遭遇末日——但是各事發生的精確時間卻是唯獨耶和華才有權決定的。——馬太福音24:34-36,45-47。

需要提供領導和服務

祖父在過了豐富、充實的一生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去世。他留下了第二代的耶和華見證人,他的兒子舒爾特和羅拔(家父),努力向人指出需要保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哥林多前書16:13。

我的伯伯,舒爾特·杜濟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朝聖者服務,到1949年去世之日一直擔任守望台社的週遊代表(相當於今日的環務監督)。我仍然遇到許多人記得他那充滿幹勁和富於造就的性格,以及他對散佈美國47個州的許多小組所作的忠貞服務。

保羅勸勉希伯來人說:「你們要記念那些領導過你們……的人。」(希伯來書13:7,《新譯》)家父一向都在工作上帶頭,因為他深愛耶和華而樂於為他服務,特別是從事逐戶傳道工作。從很早的時候他使看出長老須要作真正的牧人。他在1926年向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小組的長老團推薦星期日早上從事組外傳道活動以求與布洛克林的伯特利之家所立的良好榜樣一致。當社方籲請人參加先驅工作時,他踴躍響應,建造了一間活動房屋而在隨後的19年一直住在這間屋裡。1930年,我們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尼華達山原野的孤立地區工作。他實際撇下了一切屬地的財物;他從未忘記過耶和華要求人對他作「專一的效忠」。後來他在1961年去世。——申命記4:24。

身為在真理裡的第三代人,我記得很清楚1940年代的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歐洲最黑暗的日子。後來,由於日本在1941年發動珍珠港的襲擊,美國投入大戰中。由於基督徒的中立耶和華見證人在普世各地大受逼迫。許多國家下令禁止我們傳道。在美國我們時常受到感情衝動的「愛國」暴民所襲擊。當時我們以為大戰會導至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哈米吉多頓大戰。——啟示錄16:14-16。

一件巨大的工作尚待完成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急於見到那期待已久的大事發生。但是當時我們尚未見到耶穌在馬太福音24:14所說的預言獲得進一步的大規模應驗:「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新世》)

當時仍然有一件普世的工作尚待完成。從1943年開始,在所有小組中傳道員均於每週舉行的神治傳道訓練班受到教導。每六個月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當時設於紐約州北部)便派出一批受過訓練的海外傳道員到遙遠的地方傳道。我們開始以廣闊的眼光去看耶穌所說關於在普天下向人作見證的話。我們再次調整觀點而得以看見在我們眼前展露的普世活動;同時,藉著『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在此儆醒不倦』,我們與耶和華及他的組織亦步亦趨。——以弗所書6:18。

我們加緊從事傳道活動,幾十年很快便過去了;現在的問題是,1970年代會帶來什麼?我的兩個兒子,杜安和約拿單,以及我的女兒卡慕兒——在真理中的第四代——已長大成人和成家立室。我們期望在1975年達到人類存在的6,000年。這個日期會為我們帶來基督千年統治的開始嗎?這個可能性使我們深感興趣。

現在我們能夠回顧這一年而體會到耶穌在馬太福音24:36所說的話其實不容許我們為末日定下日期。他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可是,我們家族的第三和第四代也對時代的徵象保持醒覺,他們均竭力「多作主工。」(哥林多前書15:58)杜安、約拿單、我的女婿馬太·利安迪斯和我現今在加州的各小組擔任長老。除此之外,約拿單曾一度有權利從事全時的先驅服務及在守望台社總部的伯特利之家服務。

在末世應有的態度

像對待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一樣,耶和華無疑容許他的現代僕人懷有若干希望和期待。這些期望足以將我們內心的真正動機和忠貞程度顯示出來。我們這家人面對若干重大的問題:我們是否僅按照自己的條件暫時事奉上帝呢?我們唯獨受到迅速獲得獎賞的希望所推動嗎?抑或我們會保持儆醒活躍,全心信賴耶和華會忠於他的應許?——提多書1:2。

我們這個家族的兩代人,我父親和祖父已在度過報酬豐富的快樂一生之後去世。現在還有四代人留下來:我的曾孫、我的孫兒女、兒女和我自己。現在我的六個孫兒女都事奉耶和華,樂於把握各項服務機會及接受小組中和組外傳道工作上的各項責任,同時他們熱切盼望末日來臨及見到地上的樂園重建。我們都深信我們等待已久的時辰會在耶和華所定的日子來到。我們能夠切實遵行哈巴谷先知的勸勉,「要耐心等候,因為那些事終必發生,決不遲延。」——哈巴谷書2:3,《當代聖經》。

現在我已屆73歲的高齡;回顧一生,我與耶和華的組織交往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回憶。我想到童年傷心的往事,看見羅素弟兄站在一架敞開的車裡向三藩市小組揮手告別,當時他正乘火車前往洛杉磯作他在世上的最後一個演講。其他的記憶也在腦海中浮現——1930年代在孤立地區從事先驅工作;許多大會,特別是1931年在俄亥俄州哥倫布斯的大會,當時我們獲得耶和華見證人這個新名字。——以賽亞書43:10。

我意識到現在是必須與耶和華手下『忠心的僕人』階級亦步亦趨的時候。無疑,我們比以前更需要保持醒覺,永不忘記耶和華配受我們的忠貞事奉和讚美,不論我們是否獲得最後的獎賞。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一切美事的來源——我們的生存所賴、我們的未來希望。我們懷有多麼光明的希望——在重建的樂園裡永享和平、健康和快樂,目睹死者復活(親者會復生與我們重聚)以及永遠活下去而與我們的天父永遠保持寶貴的關係!——啟示錄4:11;路加福音23:43。

[第21頁的圖片]

1930年代赫勞德·杜濟安在加利福尼亞的山區中。請留意迅速展示聖經研究輔助讀物的書箱

[第22頁的圖片]

為了響應先驅工作的呼召,我們一家人建造了這間活動房屋,並且使用了多年

[第24頁的圖片]

赫勞德·杜濟安四代同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