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嗎?
「我恨你!」據報有些夫婦曾屢次以這類的話彼此謾罵。氣惱的母親時常向兒女高聲喝罵而加以恐嚇。
難題是什麼呢?這樣行的人對人的一種弱點屈膝,那便是,在遭遇煩惱或挫折時小題大做。由於感情受到傷害或感覺無能為力,有罪的人有時會將難題極度誇大而說出一些其實並非出於本心的話來。
一個事例
在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並非新事。約拿先知的事例足以說明這點。他起初害怕將上帝的警告信息對尼尼微人發出;後來他被一條大魚所吞,繼之被吐在旱地上,於是遂學得了教訓。在此之後他無畏地發出上帝的信息,警告尼尼微的居民毀滅將會在40日之內來臨。但是尼尼微人對約拿的信息有良好反應,結果從國王直至最低微的百姓均表示悔改。耶和華見到這種情形便沒有毀滅他們。——約拿書1:1-17;2:10;3:1-10。
這使約拿受不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看來好像是個假先知一般!於是他說:「耶和華阿,現在求你取我的命罷,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後來一株給他蔭庇的蓖麻突然枯萎,約拿遂再次對耶和華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不錯,這位先知在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甚至說他寧願死去。可是,耶和華糾正他的思想,幫助他看出尼尼微人何以受到恩待。——約拿書4:1-11。
遭遇煩惱時何以小題大做
今日,人們時常為了「發泄內心的積鬱」而言過其實。這些話可能是衝口而出的,或者說話的人其實並不相信所說的話。也許說這些話是為了表示反感或懲罰另一個人。不論動機如何,對這種傾向屈膝僅會使事情進一步惡化而已。這很可能使兩個不和的人彼此更疏遠,以致恢復和好、協調的關係成為更困難。導致這種後果的一個理由很可能是,雖然失言的人其實並非出於真意,話所針對的人卻可能把對方的話當作認真。這可以造成多大的苦惱!
此外,粗心的誇大之詞可能是由自驕心所促成。受到損害的人可能覺得對方所做的事或所說的話表明他缺乏尊重、了解或體貼。但不論促使我們在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怎樣克服這種傾向呢?
克服這種傾向的良助
謙卑或虛懷若谷會有所幫助。我們若真正聽從聖經的勸告將別人看得比自己強,這種態度就會幫助我們不致在遭遇煩惱、挫折、惱怒或不悅時小題大做、言過其實。——腓立比書2:1-4。
自制也在這方面有很大幫助。這種品德幫助我們在惱人的環境下保持忍耐——換言之,堅忍不拔。上帝的道以教訓和例證屢次警告我們提防缺乏自制。例如聖經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言16:32)誠然,在不利的環境之下保持自制並不是抵抗力最小的途徑,但是學會這樣行卻可以帶來很大的酬報。
既然我們都喜歡向榜樣學習,讓我們考慮一下耶和華上帝本身所立的榜樣。雖然他受到激怒,他卻能夠說:「我許久閉口不言,靜默不語[繼續保持自制,《新世》]。」(以賽亞書42:13,14)我們若毫無保留地獻了身給耶和華,就應當渴望效法他而保持自制。這種品德無疑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在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
不自私的愛心特別可以幫助我們在惱人的情況下避免小題大做。愛是上帝的靈的果子之一,這種品質使我們具有所需的悟性,看出為什麼有些人的行動或言談有時令我們不悅。愛會寬容別人的弱點。不錯,「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會這樣行,從而幫助我們不致將惱人的事小題大做。——哥林多前書13:4-7,《新譯》。
禱告也會有幫助。例如我們可以懇求天父賜給我們他的聖靈。(路加福音11:13)我們能夠懷著自信懇求他幫助我們培養和表現聖靈的各種果子,例如自制、愛心、和平、忍耐、溫和等。(加拉太書5:22,23)耶和華垂聽這種謙卑的禱告,將他的靈賜給一切愛他的人。這樣我們便會獲得額外的幫助去克服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的傾向。
只要我們仍是不完美的人,我們便會激怒別人或受別人所激怒。但是謙卑、自制、不自私的愛心,特別是禱告向上帝求助,可以幫助我們不顧彼此的弱點或短處而互相容忍。這樣我們便不會這麼敏於在遭遇煩惱時小題大做了。